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较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
•“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以企鹅出版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延续了“企鹅经典”书系“简装,而不简单”的一贯风格。
•“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既非拾遗补漏,更非老书重刊,而是希望推出“经典作品、经典译本、经典名家导读”的优秀版本,打造一套高品质的名著典藏丛书。丛书译本都来自声望卓越的翻译家,是读者公认的、文质兼美的经典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
•导读是“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较大的特色之一。每一本书都精选名家撰写的导读文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这些导读不但是理解名著的钥匙,更是文学评论的典范美文。
•封面插画古典主义和艺术气息浓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场景营造出带有意味的图像,来表达文中的主题或人物细腻的情感,画面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且辨识度高。
•总之,这套“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不低的标准,期望能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萨宁》出版于一九○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其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然而因小说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颓废厌世的情绪,以及对情爱的描写,一度被列为禁书。
【作者简介】
阿尔志跋绥夫(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Арцыба?шев,1878—1927),俄国颓废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并在那儿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期间曾自杀过,后转向创作之路。代表作为《萨宁》《绝境》等。
鲁迅曾赞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表现突出。
【媒体评论】
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肉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出,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也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却只是时代的肖像:我们不要忘记他是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家。
——鲁迅
【目录】
萨宁

导读
【前言】
企鹅经典丛书出版说明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Allen Lane)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入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免费在线读】
*章

人生*重要的时期,就是受*先接触到的世界与自然的影响而形成性格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弗拉基米尔•萨宁却是在家庭之外度过的。没有一个人保护他或指导他;他的灵魂遂完全自由、别致地成长起来,恰如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
他离开家庭有许多年了,当他归来时,他的母亲和妹妹丽达几乎认不出他了。他的面貌、声音及姿态没什么变化,然而有一些异样的新的东西,在他的内心成熟了起来,脸上焕发出一种新的神采。他是在黄昏时分到家的,他安然走进房里,好像他五分钟前才离开那里似的。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肩宽背阔,脸上表情平静,嘴角微带轻蔑的意味,丝毫看不出倦意或激动,以致他母亲和妹妹迎接他归来的热闹兴头,自然而然地沉静了下去。
他吃饭和喝茶的时候,妹妹就坐在他的对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她爱他,像许多浪漫的姑娘爱她们离家常年在外的兄弟一样。丽达一直将哥哥想象成与众不同的人,所谓与众不同却是她借助书本上的描写自己构造出来的。她把他的生活看作一个不为人理解的伟大人物的悲壮的斗争、磨难与孤寂。
“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萨宁微笑地问道。
这种专注的微笑是他脸上常见的表情,但是,说来很奇怪,本来是很美丽而动人的微笑,竟使丽达有点反感,在她看来,这种微笑似是自满的表现,丝毫没有受苦受难与经历斗争的痕迹。她没有回答,转身机械地翻起一本书来。
午饭过后,母亲亲切地摸摸他的头,说道:“好了,告诉我们你在那边的生活,及你所做的事。”
“我所做的事?”萨宁笑着反问了一下,“唔,……怎么说呢……喝酒,吃饭,睡觉;有的时候我去工作;有的时候,我不做什么!”
起初,他好像不愿意说他自己的事,但是当他母亲细问起来的时候,他却很乐意地讲了起来。然而,也不知为什么缘故,总觉得他像在叙述别人的事一样,别人对其讲叙持什么态度也无所谓。他的态度,虽是和善而且亲切,但却缺乏那种亲人之间非同一般的骨肉之情。好像这种和善和亲切是从他那里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如一根蜡烛发光,以同等的光辉照射于一切的东西。
他们走到通往花园的凉台上,坐在台阶上。丽达坐在底下的一层石阶上,沉默地倾听她哥哥说话。一股几乎觉察不出的凉意钻进了她的心里。她以一种年轻女性特有的敏感本能告诉自己,她的哥哥并不是如她所想象的样子。于是她在他面前,觉得羞怯与不安,好像他是一个陌生的客人。夜幕降临,微弱的阴影笼罩着他们。萨宁点了一支香烟,烟草的香味和花园里夏天的馨香气息融合在一起了。他讲到生活使他颠沛流离;他怎样地常常忍饥挨饿到处流浪;他怎么冒险参与了政治争斗,又怎样地觉得厌倦了,放弃了这些事。
丽达一动不动,心神领会地倾听着,她看上去既美丽却有点令人感到奇怪,如一般可爱的女郎在春日的黄昏中一样。
他告诉她的话愈多,她愈加清楚她所想象的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其实是既简单又平庸的。不过还是有些特别的东西在它里面。它是什么东西?她没能觉察出来。从她哥哥说的情形里看来,她觉得那种生活很简单、很无味、甚至还很庸俗。显然地,他曾随意地在什么地方住着,随意地做些事情;前一天在做工,第二天却又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他贪杯好酒,和许多女人来往。在这样的生活后面并没有隐藏着黑暗和不幸的命运,它一点也不像她所想象着的她哥哥所过的生活。他的生活缺乏生活观;他不憎恨任何人;也不为任何人而痛苦。他有些话是信口说的,她听了却不知怎么竟认为那些话真是不体面。尤其是,当他告诉她,有一些,因为十分拮据,他甚至不得不自己动手缝补他的破裤。
“怎么,你难道会缝补吗?”她不觉地问道,带着一种奇异而且耻辱的口气。她想,那是不体面的事,不是男人该干的活。
“我起初不会,但用得到的时候我就学会了。”萨宁微笑地回答,猜到他妹妹在想什么。
女孩不经意地耸了耸肩,沉默不言,凝望着园中。她觉得自己清晨醒来,幻想着阳光明媚,却看到天空又灰又冷似的。
她母亲也觉得有些难过。让她痛心的是儿子没有得到他在社会上所应得的尊贵地位。她说不能像这样生活下去了,以后必须安顿得体面点。开头她慎重地说着,怕伤害儿子,但是当她看见他漫不经心听她说话时,她便生气了,于是她固执地主张起来,如顽强的老妇人所做的,以为她儿子有意气她。萨宁既不惊讶,也不生气:他像是没听清母亲的话,温柔又无动于衷的看着母亲,一言不发。
然而,当他母亲问道:“以后你想怎样生活?”他便也微笑地回答道:“呵!无论怎样都可以。”
从他那平静的语气和坚定的眼光中,这句话,虽然对于他母亲来说毫无意义,却于他来说有一种包涵深刻而丰富的含义。
玛利亚•伊万诺夫娜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忧伤地说道:“唉……好吧,总之,这是你的事。……你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你们去花园中走走吧。花园现在收拾得挺好的。”
“好的,来,丽达,……来带领我看花园去,”萨宁对他的妹妹说,“我差不多忘记了它是什么样子了。”
丽达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他们俩并肩走下那条朦胧的林荫小路。
萨宁家座落在镇里的大街上,这镇很小,他们的花园延伸到河边,在河的对面是田野。这住宅是一所古旧的邸屋,斑驳的圆柱和宽阔的凉台。花园却很大,草木丛生,颜色发暗,像一片深绿色的云彩铺在地面。一到夜里,花园就很吓人,好像有些凄苦的精灵在丛林中漫步,花园的一侧几间空闲的房间里,铺着褪色的地毯,挂着污秽的窗帏,更显得阴森森的。通过这座花园,只有一条狭隘的小路,路上掉满了横七竖八的枯枝和几只被踩扁的青蛙。宅子旁边的角落里有黄色的沙闪耀着,在整洁的花床之旁,有一张绿色的桌放在那里,桌上在夏天常摆着茶或点心。这一小隅,充盈着简朴、宁静生活的温暖,与那所大的荒废的邸宅,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
当那座房屋隐没在绿荫中,他们被那些像活物一样沉默、静立、沉思的树林包围,萨宁突然抱住了丽达的腰。并用一种奇异的、半狰狞、半温柔地声调说道:“你已经长成一个美人啦!……*个你爱上的人将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人啊。”
一股热流从他那如铁的手臂涌出传遍了丽达那柔软的娇弱身体。她感到害羞并颤抖了一下,稍稍躲开了些,像是感觉到了一只看不见的野兽在逼近她。
他们俩来到河边。空气中弥漫着潮气与水气,芦苇在河中摇摆着,对岸的原野一望无际,*初的星辰已在变暗的田野、蔚蓝而温暖的天空中逐渐远去。
萨宁离开丽达,俯身拾起一段枯枝,咔嚓一声把它折断,将它扔进河中,水面泛起一道道平稳的涟漪、荡漾着,向四边散去。芦苇点着它们的头,好像在欢迎着远方归来的萨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