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著名美学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 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话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画院原院长 龙瑞联袂推荐。

★毕建勋的《画道精义》是百年来*本以哲学高度进行理论建构的画学力作。

★以道论画,以道作画,“道艺合一” “道心合一”,修心体道、尽性养命的中国画著作。



【内容简介】
《画道精义》是一部着力于中国画体系构建的理论作品。作者毕建勋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炼精华,构建出中国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系,统合“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艺合一”等概念,将“画道”视为一种修心养命的“践形”方式,体现中国画优秀的、特有的内在价值。本书是作者基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出,即首次将“画道”进行系统地梳理。“画道”是一种画学理论的创新,但画道的说法并非凭空而来,其基于中国画古代画论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画论传统中,一直都有“画道”这样的说法,但未见有对于画道内涵的深入论及及系统性的理论表述。本书极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画者既可以把本书当作画道的理论简明,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工具书使用。
【作者简介】

毕建勋,又名毕扬普。男,满族,1962年生于辽宁。曾获中央美院油画专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等职位。出版著述有:学术著作《万象之根——中国画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文集《毕建勋论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画集《以身许国图》《写意画家——毕建勋》《60一代——毕建勋》《中国美术家档案—— 毕建勋卷》等。作品曾入选《百年中国画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


【目录】

画之为道*

003 画之为道

007 画道是什么

013 画道不是什么

017 画道的方式

021 造形的重要性

一二三哲学第二

027 有无之道

063 自然之数

085 二一之法

画道三合第三

121 三合结构

125 画道三合

132 画道的二一关系

136 画道的环转关系与三合关系

画道方法第四

149 画道的方法论

166 画道的上行方法

176 画道的下行方法

188 上行与下行方法合一

物我与天人第五

195 心物关系

200 合内外

205 一体之仁

208 胜物而不伤,用心而不唯

212 天人合一

214 物我合一与天人合一

观象与修心第六

221 物

229 心

241 观象与修心

象术与心术第七

271 一般象术

275 一般心术

288 象术与心术

心印与气运第八

311 心印

315 气运

323 心印与气运

328 心印气运画法

造形与笔墨第九

349 造形

352 笔墨

358 造形与笔墨混搭

363 造形与笔墨合一

余论:画道的历史使命 / 371

附文:画道论句 / 383

后记 / 427
【免费在线读】

画道是一种画学理论的创新,但是画道的说法并非凭空而来。画道理论体系的建构,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画古代画论传统,另一方面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画论传统中,一直就有“画道”这样的说法,但未有过对于画道内涵的深入论及,更未见有系统性的理论表述。看起来,画道这两个字似乎有些故弄玄虚,或者是一种没有什么深刻含义的称呼。然而画道毕竟与乾旋坤转之义相关,画道的内涵也值得进一步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中,道与一切相关,道是一切之源,因此道与中国画相关,道当然也是中国画的本源。古人认为绘画除了具有一般的状物、象形以及写意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体道的功能。正是中国古代画论关于画道的一些说法,启发了关于画道理论的深入探究。而画论中大量的不同范畴与观念,经过梳理、抽取、重释与再赋义,则构成了画道中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道理论不只是单纯的画学理论,画道还是画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的合一。

画道形而上理论的构成,主要是源于《老子》哲学,并辅以《周易》《庄子》《孟子》《管子》等哲学思想以及理学、气学与心学等相关理论。其中对于《老子》之书所进行的研究与提炼,并参用《周易》的结构方式,*终成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叫作“一二三哲学”,构成了画道理论的哲学内核。《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发端,《周易》是中国思想的起源,将画道的一二三哲学直接扎根在《老子》和《周易》这样的原典之中,画道理论便具有了更充分的合理性。另如《庄子》《孟子》《管子》以及理学、气学与心学等相关哲学理念,也在不同程度方式上参与了画道理论的有机组成;画道是画与道的合一。当画与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是将经过梳理的画论思想与经过重释的道的哲学结合在一起时,一种崭新的画学理论形态便产生了。因此,画道理论不仅是一种传统哲学与画论的重释,还是创造性的独立理论形态;*后一点,画道理论更是个人画学实践的产物,是创作过程所经验的形而上思考的理论升华。画道理论既不完全是传统画学的产物,也不完全是传统哲学的产物。画道理论的可行性、相关范畴以及方法论,必须依赖具体绘画实践印证。画道的具体绘画实践,也需要传统哲学与画学的创新形态。因此,画道理论不仅是对传统理论的学术研究,也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创新理论,具有文献考证与义理阐释研究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实践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