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未来,仍是少年》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在读博士邓楚涵致未来之作。七个月,四个国家,十次考试,圆梦剑桥,愿我们认真年轻,永不止步。
2.“搬砖男神”的经历和思考激励着同龄人。28篇故事,不止于考试、读书、游历,穿越于中英两国的时空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历史和世界,作者写下的是过去,读者看到的是现在,我们共同拥有的是未来。
3.邓楚涵在科技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中是“未来博士”、科学达人,曾因一口气答出降龙十八掌的招式而有“邓十八”之称。他说:“世界上*的成熟,便是永远做一个少年。”
4.精美装帧,彩色印刷,插入多张具有丰富历史典故的唯美照片,用推荐者撒贝宁的话说,即为“建议理科生自觉选修,以免偏科。”
5.剑桥市市长,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英中时报》等力荐优秀作品!


【内容简介】

《未来,仍是少年》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在读博士生邓楚涵的随笔集。
本书共六章,分别以“秒、分、时、天、月、年”为题,灵感源自剑桥著名的“时间吞噬者”——圣体钟。钟上匍匐着一只怪物,用前肢和后肢推动着表盘,好像一分一秒地吞噬着时间,警醒世人光阴飞逝,务必惜时。
作者邓楚涵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体验着所谓天才的生活:雅思考了十次,为跟导师做实验竟用尽一生勇气,初到剑桥如临星辰大海的震撼……
同时,在《加油!向未来》节目和剑桥实验室的不同科研实验切换中,他以不断反思进行自我教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评判中英文化差异,用物理学惯性理论审视日常计划,指出凯恩斯预言忽略了心态的维度……
邓楚涵在思考中成长、蜕变。著名学者周国平读了他的书稿后评论道:“理工科尖子、剑桥学历都不算什么,真正可贵的是这个自我教育的觉悟和能力,一个人藉此才能成长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和邓楚涵的称号“未来博士”一样,他不止步学霸,勤于并乐于思考,在成长的路上永不毕业,所以能永怀初心,未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

少年之为少年
青春阅历
邓楚涵,1991年8月出生于中国贵州,现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下建筑,曾参与中国上海、天津,英国伦敦,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等地的多项地下建筑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读学士期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全美土木工程师学生竞赛,获地下建筑组冠军。
专业研究之外,曾在中国首档大学生益智节目《天才知道》中获全国总冠军,2016年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1科学节目《加油!向未来》《正大综艺·脑洞大开》中担任科学嘉宾“未来博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2017年起致力于救助贫困眼病儿童,担任中国爱眼公益基金会“爱眼公益形象大使”。


【目录】

目 录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_002
心如朝圣般追寻险境
远离平凡的通途大道
灵魂展翼 直面未知
无所畏惧 追寻梦想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生命中寻求无数个挑战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破晓
/ 我曾用尽一生的勇气 / _013
实验依旧充满挑战,科研依旧耗费心神,庆幸的是,我还是我,依旧保留着那份坚韧,却已不再轻言“用尽一生的勇气”。
/ 加油!向未来 / _018
没有开头和结局的故事往往令人难忘,《加油!向未来》就是这样。
/“落后的”伦敦地铁 / _024
这种静,不是屏蔽一切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坠落前,我将全力奔跑 / _030
不知是酒醒了,还是更醉了,我发了疯似的拼命跑起来,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对,就在那一刻,我决定终其一生和时间赛跑,去活出不同的模样。


/ 奔放的美臀 / _036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人权宣言》
/ 拉古迪亚的礼帽 / _047
愿世间每个强者都戴着一顶“拉古迪亚的礼帽”,也愿每个弱者都能心存自强之志、力行自强之举。
/ 与英国绅士的一次争辩 / _053
伦敦的神奇就在于,从野蛮到文明的无声转化,从强盗到绅士的完美蜕变。
/ 剑桥三部曲I.Formal—千年晚宴 饕餮历史 / _059
我们面对的是现代的、生动而具象的人,而在壁画中大师的眼里所凝视的我们,是广义的、在宇宙里进化着的人类。
/ 剑桥三部曲II.Drinking—愿在康桥大醉一生 / _070
任何一个有历史痕迹的地方都能够让人魂牵梦萦,一个有历史感的酒吧尤甚。
/ 剑桥三部曲III.Punting—在康河的柔波里不甘做一条水草 / _082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 惊人的惯性本质 / _098
生命惯性只是一种存在于意识层面的现象,说到底算是一种心相,只要想明白了无限可能本就是生命魅力的特征后,降低生命惯性或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 让生命被多次过滤 / _105
我现在非常笃定,我必须去经历参差百态,去经历万种风情。
/ 为什么离开微信朋友圈? / _112
表达是乐事,无言也快哉。
/ 布里丹的驴是怎么死的? / _120
我相信,努力带给一个人的焦虑,比起不努力带给一个人的后悔,应该还是要好受一些。


/ 野心与恐惧的潮汐 / _130
一件事,只要做了,哪怕是随便玩玩,也是好的,因为这些事总能在你上山的路上,把你往前送上一程,哪怕只是一步的距离。
/ 友尽,人生若只如初见 / _137
“你要来,请自便;你要走,我不送。” “走”当然也包括友谊的破碎,只不过在破碎的时候,我除了不送之外,还会在心里默默地送对方后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 始于欢喜,止于适合 / _141
不喜欢但依旧选择接受,而后获得的成就,反过来便可以刺激我们去喜欢,人就是这么善变,或者说人自始至终追求的并非仅仅是工作本身,还有工作给人的成就感。
/ 我的“PIS”理论 / _148
反思是为了自我拣选和自我反向,但终都是为了自我优化。


/ 七个月的分手战 / _156
苦难只是一场寻找,一场可以帮你验证当下所求是否就是你真心所爱的寻找。
/ “量子力学”里的“白骨精” / _165
我突然释然了,生存在这个或许根本就没有真相的世界,也许理解好各自意识中的假相就意味着一切。
/ 重砚轻放,轻纸重铺 / _171
凡遇大事,当举重若轻;但逢小事,则精耕细作。
/ 凯恩斯预言的落空 / _174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菜根谭》


/ 跨越山河,去见故人 / _186
我18 岁起离家读书,本科离家两千里,硕士离家四千里,博士离家更是过了一万里。或许,我有很好的理由离家远去,为了求学,为了成长,但是即便这样的理由再好,我也无法忘记妈妈在机场先行远去的背影。
/ 人生是条串联电路 / _197
所谓的人生实验日无非就是让我先控制好一天,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对自己生命的控制变成一种习惯,用这种习惯来督促自己过好一生。
/ 25 岁,你在做什么? / _205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我开始去尊重和享受生命的这一独特性。
/ 孤独,而后自由 / _213
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太需要别人安慰的人,究其根本原因,我坚信人本身就是孤独的。
/ 张无忌的“必然选择” / _219
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尤其是初想要的和终得到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原生家庭和早年际遇所左右了。
/ 附 录 / _229


【书摘与插画】

七个月的分手战

苦难只是一场寻找,一场可以帮你验证当下所求是否就是你真心所爱的寻找。


一天拿下剑桥

次萌发出国的念头是在2014年10月,一位好朋友来到天津,我请他去吃狗不理包子。他大我10岁,午饭期间聊天,他问我硕士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我告诉他没有打算,朋友呵呵一笑,以为我另有心思,其实我是真的没有任何打算,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现在优哉游哉,但硕士研究生终究是会毕业的,毕业之后做什么,是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找一个土木工程专业适配的工作,是赶上火到爆的创业大车,还是进入一个所谓的自由行业?那一刻我很难受,准确地说,是很恐惧,因为我从未设想过自己在社会上打拼的场景,似乎也压根儿没有准备好,或者矫情地说,我还是个孩子。但是这样的恐惧很快便烟消云散,因为我找到一条出路—出国读博士!不过这与其说是出路,不如说是“跑路”,因为这个选择又能让我在学校里边再待上四五六七年。
我立马拨通妈妈的电话:“妈,我突然想出国读博士,因为工作是一个输出为主的过程,但读书一定是一个输入为主的过程,我还想多在学校里面充充电。以前的人活到70岁大多就撒手西去了,现在的生活和医疗条件能让人活到100岁;以前的人本科毕业22岁就工作,也就是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用于学习,以此类推,现在的人自然应该要读30年的书再去工作。你也经常告诉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爱好,但是一定要在其中一个爱好上走到终点,我爱读书,博士不就是学历的终点吗?”
一个人如果想做一件事,那一定可以轻轻松松找到一千个理由,因为很多事无关对错,无非只是一个个选择而已。
妈妈在电话那头想了一小会儿,云淡风轻地给了我一个回复:“多读书,总该是不会错的,那你就好好准备吧。”
挂了电话之后,我便在心里边盘算着,去哪个国家,去哪所学校,去找哪位导师??我向来不喜欢在选择题上浪费时间,因为任何选择本身都有利有弊,即使费尽力气去权衡,所参考的依据无非只是当下的现状罢了。一切都处于飞速的发展之中,现在饱含逻辑的分析在将来或许就是荒诞至极的谬论,所以我在做人生的选择题时,大多都是凭一己所爱迅速定夺,因为相比变幻莫测的外在环境,自己的内心所爱远远要稳固和重要得多。
去英国,去剑桥,去找工程系那位赫赫有名的大教授。
这真就是凭感觉在顷刻之间做的决定,可当时的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刹那的决定,让我之后的七个月痛不欲生。
因为本科期间还不错的课程分数和研究成果,再加上曾经在美国一次专业比赛中还不错的成绩,我胸有成竹地向大教授发了邮件申请读博。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就收到了大教授的回信,还没来得及看信中内容,就发现附件写着剑桥大学的入学准备。很明显,大教授同意收我为徒。坦白说,那一刻的自己还真有一些膨胀,赫赫有名的剑桥大学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拿下,当然,当年的自己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太年轻,太天真)。


出不了国也不能出殡啊

之后便是我和“雅小姐”死去活来的分手战。这场战争打了七个月,战场跨越四个国家,军费也花了不少。其间太多的酸甜苦辣自是不必再提,它们都已经融进我的血液,一点一滴地滋润着我的成长,但第二次去韩国考雅思着实让我一辈子都能清晰地铭记住每一个画面。
2015年6月,我第二次出征韩国,预约了首尔地区的两场雅思考试。当时韩国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短时间内韩国首都首尔的患者数量超过百例,据说正常人和被感染者待在同一间病房超过5分钟便会被病毒感染,以致整个首尔地区人心惶惶。
当时朋友们都十分反对我再去韩国,一再严厉地告诫:“MERS病毒非同一般,万一被感染,那就真是没命了。退一万步说,即便考不过雅思,即便出不了国,也不能出殡啊。”
我没有理会所有人的劝阻,依旧在预定的日子拖着行李箱,一个人来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通过安检之后,我在登机口看到一组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风的医务人员,他们一边给乘客量体温,一边喷洒消毒药水。那一刻,我心里才次哆嗦:这情况好像真是有些严重,我这冒死去韩国考试,值得吗?
正当心中思绪万千的时候,一个坚决的想法浮现出来:去了不一定会怎么样,但如果不去,我这一生一定会后悔!人嘛,难过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来行,但却没有去做。
我翻了翻钱包,发现好朋友天昊只帮我兑换了350万韩币,因为我原计划在韩国参加两次考试,一共只待两周。我迅速起身,在登机口斜对面的货币兑换处又兑了500万韩币,定下心思,这两次再考不过,就在那里继续考,直到考过为止,如果在一个月签证有效期内依旧考不过,那就回中国重新办签证,再出去考!
拿着刚兑换的韩币,我拖着行李箱,笃定地上了飞机。
到达韩国之后,我迅速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到了首尔明洞附近,入住了朋友提前预订的酒店,但是为了考试方便,第二天一早我便退了那家高档的五星酒店,住进了考场所在学校边上的一个小旅馆,以免人生地不熟,考试之前匆匆忙忙不辨方向。
小旅馆在明洞的山上,我乘出租车到了山下,好不容易气喘吁吁地将行李拖上山,才发现眼前这家小旅馆其实是一栋别墅,被老板改装成为几个住宿的房间。热心的老板娘帮我把行李从院子里拖到二楼,打开一间卧室,我发现这是一个十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陈设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一张床,便是一个半米见方的大理石台子,幸好,还有一个独立洗手间。
老板娘问我住多久,我想都没想就告诉她:“一直住下去。”老板娘愣了半天没说话,我蹲在地上打开箱子取出行李。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说,这条街上全是餐厅,午饭晚饭都不是问题,她会给每位房客提供简单的早饭,诸如面包牛奶之类,但是放在一楼的厨房,需要自己去取。我微笑着感谢她,许是老板娘见我并不冰冷,便又问我来韩国做什么,为何要在这里一直住下去。我告诉她我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考试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考过,但是决定考过再走。
老板娘想了想,让我先别忙着放行李,等她出去和她老公商量一下。我心里琢磨,生意人在商言商,定是怕我住久了,付不起房费。等了些时候,老板娘还没有上来,我便拿着钱包下楼,准备先付上一个月的房费,也好让她安心。我刚要出门,正看到老板娘和她老公微笑地上楼,她告诉我说,因为我要复习考试,所以帮我腾出了一个角落里的房间,不仅阳光好得多,还没有人打扰,对复习或许有帮助,她老公这就来帮我搬行李。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到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老板娘和她先生离开后,我一个人在小房间里来回踱步,看到桌上的简陋台灯,床上的素色床单,想到自己跨越山河来异国考试,笑出了声,这可不就是古时候书生们赶考的戏码吗?
在那个小旅馆住宿的一个月,应该算是我活到现在为安静、也为枯燥的时光,每天清晨6点,雅思听力将我唤醒,每天晚上12点,口语录音又伴我入眠,除了午饭晚饭外出觅食之外,我几乎都待在这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一来是为了抓紧时间苦学,以便早日通过雅思回国,二来是为了身体安全,以免外出惹上MERS病毒,若真是闷得慌了,便下楼来到院子里,坐在秋千上看看天空,听听鸟叫。那段时间和我说话多的人是剑桥大学的孟晨师弟,我们约定,首尔时间每天早晨7点,也就是剑桥的晚上11点,他给我开一个小时的写作小灶,除此之外,我只是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向家里打电话报一次平安。
一切似乎都在非常清晰有序的备考中进行,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家中餐馆吃饭,突然头晕目眩、浑身乏力,喝下一大口冰水之后也不见好,我索性趴在桌上缓缓,其他客人还以为我染上了MERS,吓得匆匆离去。后来我被服务员送到医院,通过我的描述和服务员的翻译,医生判定我由于长期以同样的姿势低头看书,缺乏运动,患上了颈椎病,而且看来病得还不轻,所以才导致剧烈的颈背酸痛和头晕乏力,医生建议我每天低头看书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并给了我一些膏药,叫我贴在酸痛处。
回到房间,我立马就把医生的话当作耳边风,因为如果每天只看4小时的书,那这辈子也别想考过雅思了。颈椎病让我头疼欲裂,精力难以集中,我索性把听力和口语的练习转移到床上,每天以平躺在床上的姿态听听力说口语,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一个人不方便的事情便是贴膏药,脖子和腰上的膏药都还好说,我对着镜子反手便能贴上,但是背上的位置却十分难办,我只能先靠墙站立,在墙面上标记下贴膏药的位置,用双面胶将膏药贴在预定位置,自己再背对墙去蹭上膏药。
原计划第二次去韩国只参加两场考试,但后我在这个城市一共考了四场,直到旅游签证过期,我不得不离开。在从旅馆乘公共汽车到仁川国际机场的路上,我望着悠悠而去的汉江水,突然察觉时光飞逝,自己已经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个中悲喜,唯有自知。因为剑桥录取通知书的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国内雅思的考位又炙手可热,每个城市一个月多两场考试,所以在第二次去韩国之前,我已经辗转到迪拜和曼谷两地考了三次雅思,共计十次考试,这期间虽然没有遇到大的挫折,但小的坎坷却接连不断,再加上迟迟未能通过考试,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上飞机前,我收到了妈妈的短信:“到机场了吗?好好睡一觉,不要多想,速速回国。考过了便皆大欢喜,考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你需要第三次去韩国,妈陪你去!”
我在手机里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直到空姐催我关机,我才冷静地发了一段话过去:“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过,但我知道我一定能考过。”现在看来,这是我能咬牙撑过七个月的真正原因。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坦白地说,那七个月,四个国家,十次考试,已经让我身心俱疲,但幸运的是,心中的一点希望从未破灭。


苦难只是一场寻找

现在的我如愿以偿地生活在剑桥,走在这一方曾经在无数个失意的夜晚给我希望的土地上,我时常在想,那七个月的苦难对我来说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苦难是一场修行,只有受了足够的苦难,人生才能功德圆满,我们也才能心境澄明,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在道教的神话故事里,玉皇大帝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又经历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方成为天地主宰。虽然这只是传说,但这样的文化却根深蒂固地影响了很多人对苦难的认识,他们坚信,苦难能够促成一个人的成熟,并使他寻找到人间大道。
也有人说苦难是一场交易,只有受了足够的苦难,人才可能成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一书也曾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传统的文化中,大家貌似把苦难看作成功的必要条件,更有甚者认为,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收获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说苦难是一场修行或是交易,我都不太赞同,或许,苦难只是一场寻找,一场可以帮你验证当下所求是否就是你真心所爱的寻找。我起初以为,来剑桥只是为了在一个简单干净的圈子里再待几年的“跑路”之道,但在一次次和雅思对战的过程中,在一次次失败后又继续站起来宣战的过程中,我心里其实已经慢慢知晓,到剑桥读博士做研究是我真心所爱,否则,我又怎么会为了这个选择去不断地承受这么多苦难?
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在我们入学后的次班会上告诉所有同学,这四年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可是我愚钝得很,别说大学毕业,估计在博士毕业前都想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许这个世上也没有太多人能仅仅靠“想”就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可是,如果你在追求一件事的过程中,不断承受着苦难,但你依旧坚持着去追,那这个当下所求应该就是你的真心所爱,而这一场寻找便是这些苦难真正的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