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 逐个击破大纲考点;

l 短时间内掌握得分要领;

l 专业辅导教师团队,多年潜心研究;

l 重点题型重点剖析,通向高分的捷径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按照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考(MBA?MPA?MPAcc?MEM?MTA?MLIS?MAud)*考试大纲的要求,由唐金海老师主编而成。 本书由四篇十一章两附录构成。 对联考的作文题,论说文和论证有效性分析均做了深刻的剖析;同时,本书还以多年的研究实践为参照和依据,明确地告诉考生,哪些立意、立论、行文和结构必将失分或被扣分,使考生可以在*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掌握要领。

本书适合MBA?MPA?MPAcc硕士等管理类联考考生的基本功训练及冲刺高分使用。


【作者简介】

唐金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付会长,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巴金研究所顾问,上海中长篇小说评奖委员会评委,MBAMPAMPAcc写作阅卷组组长。?


【目录】

*篇 论 说 文

*章 审题与立意

*节 考题要求

第二节 考题内容的总体指向

第三节 审题要旨:揭示关键词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 论点

*节 从考题中提炼出*确切的中心论点

第二节 从中心论点展开一两个分论点

第三节 对中心论点的提升

思考练习题

第三章 论据

*节 论据的*要求:选择足以论证论点的*贴切的材料

第二节 论据的其他要求:真实性、新颖性、典型性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 论证

*节 以分析说理为思路主线

第二节 以论点带动论据夹叙夹议

第三节 论证过程可以灵活变化,均需层次清楚,以深化中心论点为*终目标

第四节 论证过程要适当联系考题材料和关键词

思考练习题

第五章 结构与语言

*节 以分论点为全篇分段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分论点层次的并列、递进和多样性

第三节 口语化的书面语言:准确、鲜明、精炼、流畅

思考练习题

第二篇 论证有效性分析

*章 审题

*节 审题的“两个关键”

第二节 考题内容的分段解析和前后连贯思考

第三节 力求找到解开考题一系列逻辑“漏洞”的“牛鼻子”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 得分点一:揭示考题逻辑“漏洞”的基本思路

*节 考题中常见的逻辑“漏洞”思路

第二节 一般要求揭示考题逻辑错误的“四个漏洞”

思考练习题

第三章 得分点二:揭示造成“逻辑漏洞”的主要原因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 得分点三:全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节 除开头和结尾外,一般是一个逻辑“漏洞”一个自然段

第二节 语言表达都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流畅

第三节 答卷标题的基本要求

思考练习题

第三篇 对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笔试主要的失误评析

*章 对论说文笔试主要的失误评析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 对论证有效性分析笔试主要的失误评析

思考练习题

第四篇 经典与优秀论说文阅读与精析

*苦与*乐

拿来主义

经验

谈考试

谈书法

论对孩子的教育

读书的必要

读书与做人

成功

思考练习题

附录一:全真模拟试题、思考与练笔

全真模拟试题一

全真模拟试题二

全真模拟试题三

全真模拟试题四

全真模拟试题五

附录二:历年MBA、MPA、MPAcc全国联考综合能力写作真题

(一) 论说文试题

(二)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

后记


【前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一诗句,写尽了大自然壮丽的万千气象。这也让人联想到中国几十年奔腾向前的改革开放大潮,在滚滚奔流的浪涛中,淘汰枯旧,催萌新生,虽然难免泥沙俱下,但毕竟各行各业都有一番壮观景象。其中,就文化社会科学领域而言,管理类专业就由此应运而生,仅十几年间,已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后期开始筹划、引进并创建的管理类专业考试,是为 “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也相应设置了具有选拔、择优性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综合能力考试” 全国联考科目。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适应考试需要,各类辅导机构、辅导教材、专职和兼职的辅导教师,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仅就名目繁多、公开出版的辅导教材而言,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余种之多。此外,据几位颇有影响的辅导机构的“总裁”“校长”透露,十几年来,仅就供内部使用的写作辅导“教材”,如“冲刺秘籍”“猜题诀窍”“阅卷老师的心理探秘”“审题捷径”“名师密授等”也有数十种。

“教材”虽如此琳琅满目。但据悉,每年全国管理类写作考试的成绩却很差。对于论证有效性分析题,过及格线的考生约仅占考生总数的一半左右;而论说文题,及格过线的考生比例远不足半数,这实际与考生本应有的水平很不相称。是历年考生们的文化水平都太差吗?显然不是。按国家规定,他们必须是大学毕业并工作多年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因而都有一定的理论、文字表达和社会认知水平;而每年的管理类写作联考题出题组专家,都是高校几位资深教授与相关负责人,按国家规定的管理类联考大纲的要求,以及充分考虑考生的基本实际情况,反复斟酌、几经筛选而成。所以历年考题并不艰深,也不冷僻,多半都是贴近考生们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人生感悟的;据了解,阅卷老师们都是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导、教授和副教授,都学有专攻,并多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因而对本科学历考生的普遍写作水平都有基本了解。鉴于上述,阅卷老师们对把握阅卷打分的尺度,理应准确和公平。

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一年年的考生和复习班的管理负责人,以及多年参加阅卷的老师们终于陆续发现,主要的症结在于,其中一些教材几乎是无所顾忌地编造了不少“光环”:“本教材已经MBA教材研究中心审核”“作者是博士、教授、主任”“猜题命中率很高”“得过多种奖项”等。考生们信以为真,遵奉如金科玉律了。我们翻阅并研究了这些辅导“指南”“秘籍”等,发现其中只有一两本教材,作者是用了不少时间和心力,搜集资料、编写案例和分析文章,是下了较大功夫的,教材确实也有部分可取、可用、可参照,但其评阅标准里有违考纲要求和基本学术要求之处却时有所见。而其余的辅导类“教材”,几乎是一般大学写作教材的改头换面,有的甚至热衷于似是而非的臆断,津津乐道于猜题、走“捷径”等,因而就差错百出了。究其故,是这些撰写教材的作者,有的“不够专业”,即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学术基础肤浅不扎实;有的“不能着地”,不了解MBA考生正式试卷的真实情况,只能“隔靴搔痒”;有的“不太地道”,引诱甚至蛊惑考生投机取巧,离谱得就太远了。如此这般,自学而考的考生“中邪”自不必说,而一些“写作辅导教师”依据这些教材进行“辅导”,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客观考题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是非常切合MBA考生实际,且操作性又较强的考题,每年的考分尚且在及格线上下浮动,更不要谈灵活性很大的主观考题论说文的写作,这样的话,每年多半写作考卷分数达不到及格线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不能仅以分数高低论考生真实写作水平的高低,但据悉这种持续多年不正常的现象,足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曾多方深入地了解,那些阅卷老师经过多年的阅卷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要为国家择优选拔高质量管理人才,不仅是要求他们通过考试,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分析说理的水平和能力”。这其实也正是我们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经过多年思考、酝酿和筹备之后,我们几个具有少则十年,多则三四十年,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老师们,以及也曾为辅导班担任过辅导的高校教师,因信奉品味求正、治学从严、邪路不趋、有教无类而走到一起来了,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之暇,埋首数月,终于编就了这本《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

有人会问:已有那么多“高分指南”“秘籍”,为什么还要编写出版一本《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

问得好。其*根本的原因是,这本《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自有不同于其他“指南”“秘籍”的鲜明特色。

其一,这本书的著作者,都是多年专门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和教师,他们很专业;

其二,他们绝大多数都有多年研究MBA联考试卷的丰富实践,少则几年,多则十七八年,在这方面,他们也很专业;

其三,他们有的还为全国 MBA考生进行过各 因为这本教材的编著者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比较扎实的功底,把握阅卷标准的准确性就有了学术保证,无论是对客观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还是对主观题“论说文”写作的总体水平的衡量,都会更为准确和公正,依据这种标准编著的《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就有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又因为多年研究MBA考生大量模考试卷的实践,因而对历年MBA考生“群”的思维习惯、文字表达、分析说理等实情,有了感性的、具体的了解;也因为多年来对社会上各种辅导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对考生试前原有的写作基础也有了切实的认知。

依据以上三方面的“专业性”功底和认知,我们编著出版的《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就构成了自己独创性的主要特色:做到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本教材由四篇十一章两附录构成。*篇,主要讲论说文题一般应该怎么写?怎么审题才能准确?怎么才能准确地拎出中心论点?如何紧扣中心论点开展和加深有层次的论证?如何运用贴切的论据来层层说理?本教材不是空讲理论,而主要是结合大量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分析、讲授,切实、具体,考生就容易掌握。

第二篇,主要讲论证有效性分析题,这是一道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关注企业文化倾向、揭示社会经济和思想新动态的考题。本教材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多年大量研究各类模考试卷的经验,抓住这一考题的基本特点,采用非常具体的“得分点一”“得分点二”“得分点三”的行文思路结构全篇,对得分点(一)、(二)、(三),又用清晰的语言指明,怎么才能准确揭示考题逻辑思维的“漏洞”?又如何用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产生这一“漏洞”的逻辑原因?如此就把“考纲”对这一考题的基本要求具体化了,便于考生掌握。

第三篇,本教材仍以多年的研究实践为参照和依据,主要讲论说文题、论证有效性分析题不应该那样写,如果那样写,就有违“考纲”的基本要求,就将失分,而且还明确地告诉考生,论说文题中,哪些立意、立论、行文和结构必将失分或被扣分;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哪些写法也将失分或被扣分。以上均将两类考题的主要失分点,择其主要点并结合案例逐一分析,不兜圈子,不故弄玄虚,“点”“点”写到实处,考生则可在*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掌握要领。

第四篇,是经典论说文和优秀论说文阅读与精析。本篇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古今经典论说文中,“沧海一粟”地选取了十篇,旨在强调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熟读经典论说文,思路行笔如有神;与此同时,还伴有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式的分析短文,———分析时尽可能针对MBA考生的某些倾向,更重要的是激起考生精读中外经典论说文,以及其他文化管理方面经典文章的热情和兴趣,期盼能举一反三,不仅悟到论说文立意、分析说理、行文结构、思维方法等基本精髓,从而使考生明白一度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所谓“模板万灵”、所谓“套路”“套题”等,是纯属投机取巧、忽悠并误导考生的邪门歪道;此外,还希冀对MBA考生有些人生启迪和感悟。

本教材名为《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其旨意主要是:① 本教材的节、章、篇,就像是自下而上的阶梯,是层层上升的,一端着地,另一端由下而上地通向高分;② 既然是逐级而上的阶梯,若要攀缘而上,就要花时间,就要用力,就要自己立志坚持攀登; ③ 学习、创业,几乎人人都想走捷径,那是人之常情。无论是相对地说,还是在事实上,捷径是存在的。但纵观中外各行各业,往往貌似 “捷径”而实为“邪径”者充斥宇内。

那捷径到底是什么?

请允许借用我国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奠基人,16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中外共仰的名垂千古的大理论家刘勰的一句话来回答:“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内涵丰富而深刻,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要想明辨知晓千变万化、千腔百调的乐声,要想明鉴识别千锤百炼、形变质异的宝剑,只有自己亲自操练过万千曲调,只有亲眼观看过万千宝剑。这样才可能从丰富的实践中 “悟”到真谛,探寻到捷径!捷径之道,非此莫能也!也可用通俗的话来说,捷径是汗水,捷径是专注,捷径是积累,捷径是意志,捷径更是智慧。而本教材,就是多年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博导、教授、副教授们,汗水、专注、积累、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但愿是、也应是MBA考生们攀登高分的捷径。

这本《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是与志在参加管理类考试的考生对话和切磋,也是“师”“生”一起在攀登的山路上领略“学海”风光。如前所说,它既没有故弄玄虚的“花架子”,也没有自以为是的“想当然”,更没有蛊惑人心的猜题。它依凭的是多年对《考试大纲》的认真琢磨和消化;它依凭的是多年教学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实践的经验和心得;它依凭的是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它依凭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理应负有的责任心、良心和爱心。

现在,立志于自我提升的考生们,沿着《MBA–MPA–MPAcc写作高分阶梯》的捷径,努力坚持向上攀登吧!


【免费在线读】

*章 审 题 与 立 意

  管理类考试的大作文考试,多年来,绝大多数都是给定材料,让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说文。这种考试形式决定了审题的核心作用,即审题精当,就是成功的一半,否则差之千里。因此,学会审题,是写好大作文的*步。

大作文的给定材料年年有变化,但变化中仍有不变的基础,这是每个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的。具体地说,主要有4个要点:

(1)一定要有题目。据了解,在历年考试中,都有人不写题目,或者把考题直接搬过来,这都会扣分。题目是论说文的“龙眼”,阅卷老师*眼看到的就是题目。若是没有题目,全篇文章没有焦点,不但考生写作时没有中心思路,老师也难以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首先就失去了印象分。

(2)一定要写足规定的字数。阅卷老师经常看到有字数不足的卷子,尽管写得不错,但仍然要扣分。考试规定了一定的字数(一般为700字),是充分考虑到考题的内容,希望考生能写得更充分一些、深入一些,尽量表现出自己的思考能力、知识含量、实践经验,写得太简单,实际上是自己的损失。

(3)一定要结合考题给予的材料,从材料出发展开论述。很多人忽视这一点,把考题中的材料一笔带过,然后自己从别的资料开始进行论述。这虽然不会跑题,但给人泛泛而谈的感觉。扣题是大作文考试的基础,扣紧题目给定的材料,一步步拓展论述,灵活运用掌握的各种资料,这是*有效的思路。

(4)一定要努力写出*好的卷面。这似乎与审题关系不大,然而却是隐藏的应有之义。据悉,多年考试中,一些试卷吃亏在卷面,主要是卷面凌乱模糊,直接影响得分。不能要求每个考生都是书法家,但在考试的时候,尽量把字写清楚,这是很起码的要求。古代科举考试时,特别强调卷面整洁清晰,字写得丑的一律不予录取。现在当然也不例外,据悉,如卷面整洁,一般还会适当加分,这是每个考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下面结合2017年管理类考试写作真题,先分析“审题”与“立意”两个要素。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五年,由此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

面对这个题目,“审题”的步骤大致分为5个层次:

(1)把握题目内含的基本导向,到底是“扩大生产”,还是“研发新产品”?这并不取决大了“万众创新”的宣传力度,鼓励国人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努力建设创新社会。这是题目的大背景,也是出题者的*价值。因此,写这篇论说文的立足点,就是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也许考生所在的企业正处于扩大生产的阶段,但这只是微观经济的小背景,不能当作大局。在2017年的考试中,少数考生选择了“扩大生产”,从个人经验上看也许是对的,但运用到考试中来,就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2)深刻理解题目给定的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题目的表述中,*重要的是“有限资金”“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畅销三到五年”“风险”“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这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大框架,让考生把自身企业的当下状况、自己的实践经验放进去,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选择。“畅销三到五年”是一个量化的进程表,意味着“时间不长”,属于产品的高峰期,很快将进入下降区段,这一点需要重视,也是为什么要“研发新产品”的原因。

(3)“风险”是“研发新产品”的主要障碍,也是这篇论说文必须重点论述的问题。一切创新都会有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前提,所以不能笼统地套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老道理,这并不符合经济理性的原则。为此审题是一定要抓住“研发”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核,说清 “研发”不是蛮干,而是从多种可能中找出*合理的路径,把风险降低到*小。阐述这一点,需要考生调动自身企业或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案例,充分证明“研发”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4)题目中说,“根据市场调查……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这样的表述有很大的联想空间,考生可以市场经济的不同要素展开多方面的分析。例如,是否可以引入风险基金,分摊研发成本和风险成本?如果能这样展开思路,这篇论说文就具有更高的现代经济思维,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模式。

(5)在审题时要注意到考卷的限定是“700字左右”,因此,要全文只能确立一个中心,到底是把文章的核心放在“研发”的科学性、可行性,还是“风险”的可控性、分散性?是企业文化的进取性,还是万众创新的时代性?这都需要仔细地考量。考量的依据,只能是自己的资源优势,看看自身哪一方面的知识储备*多,哪一方面的经验*扎实,哪一方面的思考*成熟。所以,审题时需要“三思而行”,不能动笔就写,不然很容易写得平面化,看上去很顺畅,但没有自己的深切体会,没有文章的个性。

上述5个层次,基本上可以完成“审题”的步骤。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立意”?立意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是画龙点睛,将写作的精神境界提高一步。所以,立意应该言简意赅,找到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结论。

从这个考题来看,看起来似乎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研发与扩大生产的矛盾,是一个微观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但必须意识到,在经济理性之上,还有道德与情感问题,这是一个人文与社会高度的价值思索,是写作中*重要的“立意”层面。所以在“立意”时,要注意从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角度打开思路,从这个角度思考,“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性立刻获得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还是企业精神的宏大境界,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