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在现代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重点介绍单相接地故障经常出现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产生机理、抑制理论及治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的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产生与危害、单相弧光接地故障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消弧线圈抑制技术、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抑制技术、故障相金属接地抑制技术。论证严谨,案例翔实,用大量的工程案例,验证了本书理论的有效性。
【目录】
目 录前言参数与变量汇总表第1章 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关键技术 7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4 与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相关的主要技术标准 14本章小结 15参考文献 15第2章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产生与危害 172.1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产生 172.2 弧光接地过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232.3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危害 242.4 案例分析 27本章小结 34参考文献 34第3章 单相弧光接地故障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363.1 基于高频熄弧理论的弧光接地故障数学建模 363.2 基于工频熄弧理论的弧光接地故障数学建模 383.3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建模与仿真 423.4 案例分析 56本章小结 64参考文献 64第4章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消弧线圈抑制技术 664.1 利用消弧线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基本原理 674.2 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消弧线圈及其效能 844.3 应用案例及分析 93本章小结 102参考文献 102第5章 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抑制技术 1045.1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法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基本原理 1055.2 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电阻柜及其效能 1135.3 应用案例及分析 120本章小结 125参考文献 126第6章 弧光接地过电压故障相金属接地抑制技术 1286.1 弧光接地过电压故障简介 1286.2 故障相金属接地法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基本原理 1296.3 基于故障相金属接地法的弧光过电压抑制装置 1326.4 基于ADPSS的装置原理及其效能的动模实验 1416.5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工程应用案例 144本章小结 145参考文献 146
【作者简介】
袁铁江,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新疆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F5000论文作者,申报人在专业领域方面专注于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包括直流偏磁的监测、仿真和治理等方面。先后申报、参与和领导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电网总部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教育厅科技项目等在内的各类别纵向科技项目20余项,领导完成包括“863”外委项目、国际分包科技项目在内的横向科技项目10余项。
【前言】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以电缆线路为主的中性点不接地大容量配电网络广泛存在,随着配电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系统中不可避免频繁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极易演变成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故障,破坏电缆输配电线路绝缘,严重时还会扩大为配电线路系统的相间短路故障,引发更为严重的重大事故,造成电力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供电可靠性下降。为满足广大电力工作者需要,由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伊犁供电公司、国网奎屯供电公司组织撰写了本书。本书基于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现代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产生的机理、相应的抑制理论和应用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现代电力系统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的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第1章对现代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相关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等做了介绍。第2章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基本原理及发展过程、弧光接地过电压对配电网的危害和影响。第3章建立了单相弧光接地故障数学模型和基于ADPSS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弧光接地故障仿真模型。第4章介绍了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消弧线圈抑制技术。第5章介绍了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抑制技术。第6章介绍了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故障相金属接地抑制技术。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危害及治理的*发展;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些理论及技术成果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经验。希望本书能够对电力系统工程师、电气工程设计人员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师生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得到包括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电力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安徽正广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们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后,还要感谢书中引注和未曾引注的所有参考文献作者的辛勤工作,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书中的观点和结论难免有不妥之处,望读者原谅和批评指正。作 者2017年4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