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如果你想培养个人的美学品位与判断,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意见;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想要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如果你不想一味模仿他人的方式与原则生活,努力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和马菁菁一起,在中国艺术的精神世界里,重新寻找现代人该有的生活。

  2一本老少咸宜、趣味横生而又有实用价值的中国艺术入门。千百年流传有序的中国艺术远远不能被一本小书彻底讲透。所以,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带你走到中国艺术的大门口,唤醒你对中国艺术的好奇心。如果你对中国艺术一无所知,那更该看看这本书。

  3解题有题点,看画有关键。一幅山水就是一道题,不用刻意追寻,不必苦心探索,随着本书思路,于“寻幽探胜”的意境中,你自然可以掌握简单有效的规律和方法,快速get中国画里基本的欣赏技巧。用这些“题点”,你自然可以慢慢体会国画精妙。

  4百余幅高清国画配图,完整再现《富春山居图》《鹊华秋色图》等经典长卷,还原《个山杂画册》《山水八景》《卧游图》等经典系列画册,突出题跋、诗文、印章等精彩细节,弥补以往看长卷只能看“截屏”,看画册只能看“举例”的遗憾。

  5三篇干货满满的番外彩蛋,详解国画中印章的来龙去脉、使用规则,梳理南北皴法的流派传承、千年演变,探析题跋的秘密,从风格、布局、材质、题跋、印章入手,提供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6大家怎么说?
  爱丽丝漫游奇境,而菁菁,你漫游的是奇迹,是生花妙笔与纸上山河。
  ——

  我分明看见了一个玲珑的小姑娘,在一众老人天天围着的故纸堆里横空出世,出手留香,踏月无痕。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这个作者的想法很好。
  ——陈丹青

  绘画终究是观看的艺术,只要你并非从事艺术品行业,这一切就没有利益关系,你尽可以随意观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惊喜的大彩蛋砸到你。
  ——马菁菁
【内容简介】
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现代人要如何才能欣赏和理解中国水墨?古时山水中的深情,在今天,是否依然会和你我产生共鸣?思索着这些问题,爱撸猫爱画画的菁菁再次启程,重返纸上山河,从彪悍的蒙元,一下子讲到大清灭亡,闲侃三代水墨,勾勒700年山水画史。
  山水画走到元明清,文人山水已成主流。所以这一次,菁菁甄选了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你将看到:前朝皇族本朝官儿的赵孟頫、洁癖到如厕铺鹅毛的倪瓒,被星爷玩儿坏了的唐伯虎,自杀九次不死、杀老婆却一击必中的疯子徐渭,“雅俗共赏”的任颐、吴俊,“四王”“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艺术天团。在惊心动魄、妙趣横生、暖心煽情的往事逸闻背后,你将看到为何文人能代替职业画家,成为国画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
  菁菁说:画画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真的活过。画家有时并没有故作高深,他们作画时,有着百分之百的放松,所以充满自由。因此,本书虽然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却不会像美术教材和专著般刻板僵硬,它给大家的,不是结论,而是一种松弛自由的生活状态,一颗对中国艺术的好奇心。当你在博物馆、旅行途中或其他机缘巧合下看到一幅中国山水时,试着用这些方法多看一会儿,你会发现,除了“好看”,也许你还能“认识”它,重新认识自己。


【作者简介】
马菁菁

  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师从书法名家启功及其弟子李山、郭英德,国学功底深厚;其绘画则师从齐白石、徐悲鸿共同的女弟子、水墨名家郭梅苹先生,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绘画风格天真率性,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参加公益慈善拍卖及国际交流,推出跨界艺术衍生品,2016年举办个人画展“忘乐园”。
【目录】
自序
导论:元
赵孟頫:大宋皇族—美丽的错误
———— 元四家 ————
黄公望:用腿画成的《富春山居图》
吴镇:《渔父图》代言人
王蒙:赵宋王朝*后一个传人
倪瓒:一生只画一种山水画
导论:明
———— 吴门画派 ————
沈周:吴门画派掌门人
文徵明:早熟的老灵魂
唐寅:被玩儿坏了的唐伯虎
仇英:普通人逆袭成一代大师
董其昌:不想当画家的书法家不是好评论家
徐渭:疯子审美的摆渡人
陈洪绶:天使的盗梦空间
导论:清
———— 四 王 ————
王时敏与王鉴:大清艺术之王
王翚:海内*高手
王原祁:体制内飞出的真凤凰
———— 四 僧 ————
石涛:中国现代绘画的创始人
朱耷(八大山人):神来之笔
髡残:不想当好和尚的战士不是好画家
弘仁:童话世界
金陵八家:龚贤和他的朋友们
———— 扬州八怪 ————
郑燮:难得糊涂
金农:有金石味儿的老男人
—————————
郎世宁:*入选中国艺术史的外国人
任伯年:销量*的海派画家
吴昌硕:酸寒尉变大富贵
———— 番 外 ————
清宫收藏印:乾隆檀木的秘密
皴擦法:中国水墨的解锁密码
题 跋:绵延千年的朋友圈点赞艺术
【前言】
又出了一本书,于是又要写自序了。这一年来,我还是老样子,没什么进步,不知道写什么,头疼。想来*的进步是坚持着在你们耳边絮叨,所以有了这第二本书。上次聊到两宋,这一次从元朝开始,一下子到了大清灭亡。大家可能会发现,从两宋开始,山水画就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除了具象的布局、颜色、技法之外,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当然,我一直强调的“好看”是*重要的。绘画终究是视觉艺术,不管懂不懂,喜欢一幅画都是由“好看”引起的。它跟你产生了共鸣,打动了你。这时候要说一句很俗的话:不忘初心。只要你并非从事艺术品行业,这一切就不存在利益关系,你尽可以抛下所有的束缚和枷锁,尽情放飞自我,想喜欢什么就喜欢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尽管任性,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惊喜大彩蛋砸在你的生命里。
  我就被彩蛋砸中了。
  *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回答了“到底什么是中国水墨山水画”,供大家参考,弘一大师在他的《送别》中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水墨在薄薄的一张纸中,蕴藏了犹如3D效果的玄机,一幅画里包含着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各种角度,不同于西画的“科学”画法,中国画里随便一个局部就可以独立成画,长卷更是给了水墨无穷威力。所谓“夕阳山外山”,正是《富春山居图》成为不朽名画的“彩蛋”。我写这本系列书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中国人来看中国画。如果连中国人都看不懂中国画,还有谁能懂?本书中出现的,都是我私人非常喜欢且在每个朝代都极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本书并不想弄得跟美术教科书一样刻板,所以沿袭了上本书的基本思路,从风格布局、材质、题跋、印章等几个点着手,结合每位画家的历史艺术背景,希望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个切入口,当你去博物馆站在某幅中国古代水墨画面前的时候,试着用这个方法多看一会儿,除了“好看”,也许还能“认识”它。
  将书稿拿给我的老师刘建业先生看的时候,心怀忐忑。过了好几天,他有些严肃地把书稿拿给我说:“菁菁啊,我觉得你这次写得没有上一本有趣了,像硕士论文。”我却得意地笑了,这几乎是对我这个没有上过专业艺术院校课程的人的专业肯定啊。说明在他眼里,按照这套“玩儿”着看画的方法坚持不懈、玩儿了十几年,我真的成了一个专业级选手。
  你们看,看画就是玩儿嘛。
【免费在线读】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大师的画很简单,唰唰几笔,画出几朵花和一大片叶子,再唰唰几笔,就能用浓墨勾勒出花和叶子的脉络。这种看着特别简单大气的画风,正是源自“祖师爷”徐渭徐青藤。齐白石对这位“祖师爷”崇拜到什么程度呢?他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老天爷,为什么不让我早生三百年,就算给他当个书童磨墨都值得。
  山水画一代代不停进化,从王维写意,到赵孟頫复古,再到倪瓒、黄公望性冷淡般的寡淡,每个朝代就像有一个大boss,画家们打怪兽一般勇往直前,而且出色地完成任务。1000年来,山水始终是水墨画永恒不变的主题,永远都有新面貌。中国的水墨花鸟画,之前都是这样的。纸上的花鸟像复活了一样逼真生动。这就是宋人追求的,从一张纸上听到鸟鸣,闻到花香。不过,这种花鸟画到了明代,到了徐渭,开始不走寻常路。
  徐渭的花鸟画开创了中国水墨花鸟画的另一种审美:写意花鸟。这是个新名词。“写意”是书写的意思,强调“意”是告诉观众不要苛求像宋人那样画得一模一样;“写”则是把书法笔力加进花鸟画中。写意相当于花鸟画中的狂草。其实,中国画里早就有写意的技法,宋朝梁楷、元朝王冕、明朝沈周都用过,只是徐渭比他们多走了一步,他创立了水墨大写意技法。
  看这幅《牡丹蕉石图》。真正是不放过一点儿空地。乍一看吓不吓人?我还以为看到了某位病人的X光光片。整幅画以墨块组成,墨块又以不同颜色的墨组成,虽无轮廓,依然能很轻松地分出树干(像X光骨头的部分)、石头及叶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不同笔墨互相交织,发生了内在的奇怪的化学效应,直抒胸臆,十分痛快。“芭蕉雪里王维擅”说的就是开创文人画的王维(元、明、清三代画家都在向他致敬,每个人都在寻找他的影子)。“雪蕉”是冬日雪天开的芭蕉花,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却成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典故。王维文人画的精髓在于一个“禅”字,讲究顿悟。花卉反季节开放是顿悟的一种境界,不受外力和现实的影响,肉体、精神和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四季算什么?花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虚幻?现实?不管!
  想知道怎么才能达到徐渭这种境界吗?首先,你得“疯”。其次,“疯”得彻底。徐渭和唐伯虎一样,是早慧的天才。其实,当天才也是很难的,据我自己的“大数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后都“疯”了,比如福尔摩斯和凡·高。
  徐渭生长在大户人家,吃穿不愁,但从小就不被待见。他母亲是名妾侍,父亲在他百天时去世。很快,父亲的正室夫人就把徐渭抢过来自己养,把他的生母赶出家门;两个哥哥本就大他几十岁,更不会跟他一起玩儿。这些童年的心理阴影是徐渭后来癫狂的重要原因。徐渭是闻名乡里的大才子,9岁就能作文,20多岁时和当地文化名士高谈阔论,毫不逊色。但是,明代才子*怕什么?自然是科举!你看文徵明、唐伯虎,一生输在科举上。顶着才子的名声,徐渭也一心想依靠科举来摆脱那个给他带来严重心理阴影的家。可是,从20岁到40多岁,考了8次,却只中了个秀才,始终考不上举人。科举就像是专门给天才准备的命运黑洞,无一漏网,真是造化小儿所苦。
  妻子死后,徐渭扛不住这多年来的多重打击,疯了。将画画比作游戏的*人应是宋朝天才画家米友仁,米家点层层叠叠,“墨戏”是他的标志。徐渭的“戏墨”更多的是直接通过笔墨挥动宣泄情绪,更像对倪瓒疏笔的继承,完全文人化的以意传意。倪瓒山水中的疏离荒凉感,在他晚年不变的三段式构图法上寥寥几笔,便可成功传到观者心里。文人画家笔下,情真永远比肖似更重要。10米长卷,四季花卉,同时在他笔下开放,牡丹、芍药、芭蕉、梅花、荷花、菊花、梧桐……13种花木瓜果打破时空界限,穿越于雪中苍松山石间,不显违和,不拘形式,不求精细,笔墨酣畅,有轻有重,亦刚亦柔,虚虚实实,变化无穷。
  徐渭认为现实太残酷,完全预料不到也控制不了,只好在画里咆哮,他想让牡丹在冬天开放,就开放了。疯得极致,便是自杀。徐渭40多岁时被胡宗宪赏识,收入麾下。胡宗宪很欣赏甚至怜惜他的“疯”,对他愈加纵容。后来,胡宗宪被严嵩连累倒台,徐渭跟着入狱,他从此对人生彻底失望。他在狱中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然后拿铁钉扎进耳朵,没死;身体养好后,又用锤子猛敲肾囊,还是没死。如此反复,自杀9次,都没成功。我曾考证过,想看看“九死一生”这成语是不是从徐渭这儿来的,可惜不是。
  第二年,徐渭在幻觉中杀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这一次,他成功了。
  在狱中待了7年后,翰林张元汴赏识他的才华,正好赶上明神宗万历皇帝即位大赦天下,徐渭得以出狱,此时他已经53岁。晚年的徐渭穷困潦倒,7年牢狱之灾并没让他的病好点儿,出来后生活没有着落,反不如在狱里有人管吃管喝,再加上他性格怪异,行为癫狂,没两天就跟恩人张元汴绝了交。还好他还有画能卖。再次感叹,掌握一门手艺是多么重要。
  徐渭卖画的主要目的除了吃饭就是买酒,而且当手头稍微宽裕点儿时,别人拿着大笔银子来买,他还不卖;但只要一没钱,请他吃顿饭就能换一幅画,完全随心所欲。《墨花九段图卷》是他晚年所作,也是现存*好的作品,好就好在书法和绘画完全融为一体,互为补充。特别是看完题识,你就懂得他一生的心酸和无奈: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浓淡相间的墨点就是无人赏识、散落藤间的葡萄。顽强的墨点连成一片,随意飘下来的葡萄藤自由飘散在墨点葡萄之间,彰显着朴拙顽强的生命力,虽是悲苦的题跋,却是浪漫的表达。
  任何花草都不需要画出轮廓。书画中所谓的没骨,就是着色中不见笔力,用色彩直接表达,这要有极强的书画功底才能做到,用寥寥几滴看似漫不经心洒上去的墨汁来表达一种固态形体,再用类似书法的笔力,用树干、花枝把各部分串联起来。不经意间,一幅画的“肉”和“骨”便已形成。大写意花鸟画美就美在这种狂放不羁、天真的浪漫,不着意画出花的形态,而用包含感情的笔触表达的骄傲。四季、花鸟所有大自然都融入彼此生命之中,无法分离,缠绵悱恻,无法跟现实命运抗争,就只好一头栽在自己心中的温柔乡。
  徐渭晚年居住的小破屋门口有一副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对徐渭来说,一切都是身外物,你是谁,来自哪里,又向哪里去,都不重要,你只是茫茫世界中*微小的尘埃。徐渭一生都在画中拼命打破一种幻象,创造另一种幻象。谁也说不好他是真疯还是顿悟,就像那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到底是病,还是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世界?传说王维的画能治病,病人把他的画放在床前每天看,观到气韵,药到病除。其实徐渭也是,他们的职业叫作:摆渡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孤独地病死在家中,连张草席都没有,只有一条老狗相伴。他开创的大写意泼墨花鸟画将中国水墨花鸟画带入了一个新世界,后世八大山人、吴冠中、齐白石都是他的拥趸,各个都成了名满天下的大画家。齐白石写过一首诗来纪念徐渭: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雪个”是八大山人,“缶老”则是吴昌硕。齐白石用诗把徐渭在画史上的传承做了三个总结,从徐渭到八大山人到吴昌硕再到齐白石,中国花鸟大写意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