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 系统思考者的“魔鬼”决策学

△ 4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众多学术界名人赞誉和推荐

复杂系统科学创始人之一、全球知名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作品


【内容简介】

应对复杂性挑战、做出睿智决策、提升领导力的简洁方案

从欧洲难民危机到恐怖主义,从社会阶层固化到医疗改革,从疾病流行到环境污染······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重大挑战正是复杂系统的体现。

约翰·H.米勒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源自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思想结合,以阐释反馈、异质性、自组织临界性、群体效应等方面的主题。本书列举了复杂系统科学中的简单案例,如蜂房、股市、哺乳动物的心跳、基础设施和种族隔离等,也穿插了前沿科学的探索和发现,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商业、生活和社会中存在的复杂理论,打破传统科学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截然分割的思想禁锢,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和解除危机的新方式。

本书对决策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有很高的价值,如果你喜欢《引爆点》《怪诞行为学》《魔鬼经济学》,相信同样会爱上《复杂之美》。


【作者简介】

约翰·H.米勒(John H. Miller)

复杂系统科学首创者之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学术带头人

埃利奥特·邓拉普·史密斯奖得主

圣菲研究所首位博士后

米勒教授是首先提出并创立复杂系统理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也是跨越多个领域的集大成者;他的论文涵盖人类学、商业、复杂系统、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律、医学、组织学、物理学以及政治学等专业。米勒教授曾出版《复杂适应系统:社会生活计算模型导论》《实验经济学》等作品。


【目录】

第1 章 踏上探索科学的旅程

如今,人类面临着全球型社会挑战:金融危机、气候变化、

恐怖主义、全球疫情,没有哪个话题单纯与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精

确对接或单线联系。事实上,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简单部分,一

旦拼凑在一起,就能让整体呈现出新特征。从古代市场到单细胞

生物变形虫,从蜜蜂蜂巢到复杂的人类大脑,从城市发展到经济

危机,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一部关于复杂性的百科全书。

科学之争:复杂性与还原论

反馈:小波动引发蝴蝶效应

沙堆实验:原来经济和社会系统都有临界点!

第 2 章 开始竟如此简单:互动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美丽、*美妙”的物种,它

们或者是这个星球上本来就存在,只是历尽经年累月的进化才得

以攀爬到生物链金字塔*,又或者是人工构造出来的,如纽约

证券交易所。达尔文敏锐地洞察到,在波澜壮阔的生命蓝图中,

生物繁衍的变异与自然选择随处可见。于是,我们从平淡无奇的

简单开始走向卓越非凡的结束。

什么在操控贝壳纹路的形成?

怎样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利润*化?

第 3 章 从闪电崩盘到经济垮台:反馈

什么因素导致有些国家的房价处于畸高状态且居高不下?

首先要了解能将小事化大的积极反馈机制,而房地产市场就充满

了这种积极反馈循环,并且能够强化系统的每个部分。高房价鼓

励更多的人买房,银行降低了贷款标准,从而催生了低风险衍生

品以及简化的政府政策,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从而加

强了连锁效应。*终政府机构尽情享受着房屋所有者增多带来的

高额税收。复杂经济系统嘲笑着人类的愚蠢和愤怒。

谁让美股闪电崩盘?

是谁推动房价越来越高?

第 4 章 从一到多:异质性

怎样避免一场社会运动的爆发?这转化为异质性是否重要

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想要避免社会运动,就需要保证人

口的同质性而且其临界点相对较高,这样就能防止小事化大。如

果政府政策无法使民众趋向于同质化,那么至少能够通过改变个

体接受的信息或者控制激进分子数量来影响反馈回路,从而抑制

社会运动。反之,如果希望四两拨千斤地煽动一场社会运动,就

要鼓励观点和意见的多样化,尽量让人人都参与,*终星星之火

才可以燎原,这就是至尊魔戒可以煽动所有指环的要义。

蜜蜂是如何控制蜂巢温度恒定的?

政府怎样避免社会运动的发生?

第 5 章 从六西格玛到新型鸡尾酒混合药物:杂音的意义

未来十年,我们可能会进入个体化用药的新时代。随着人

类逐步进入基因分析更为廉价的时代,我们相信未来癌症诊断很

可能与个体所得癌症的基因类型相联系。这种预想一旦成为现实,

我们就会进入这样一个世界,即每个病人得的病都比较“罕见”,

只有一少部分特征与其他人相似。

爬山时怎样找到*峰?

开创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第 6 章 从稻草人到黏液菌:分子智能

大脑的作用被我们高估了?分子决策机制能够促成理性或

错误的决策,与有着发达神经系统的人类做出决策的过程很相似,

这就表明上述两个系统可能受到相似的原则驱动。如果简单的分

子机制能使大肠杆菌、黏液菌以及它们的同类进行相当复杂的行

为,我们可能就会检查其他信号系统是否也包含着思维过程。也

许,大规模社会系统,如蜂巢里的蜜蜂、组织中的人类或者一组

相互关联的市场,都可能表现出类似于思维的行为。

没大脑的细菌为什么也能趋利避害?

细菌也拥有思维过程?

第 7 章 从蜜蜂到大脑:集体智慧

政府支出、收入不平等、就业机会、工业生产、投资选择、

政治立场、偷税漏税的可能性,前社会系统的复杂性非常高,甚

至复杂到没有这个必要。自发组织的理论可能指向一整套大大简

化了的规则,却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也许很多看似非常智能的

系统,实际上是一些简单微粒进行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出*聪明的决策?

次优选择也是一种战略智慧

智能:简单个体的全局互动?

第 8 章 从草坪修剪到种族隔离:互动网

如果邻居从不修剪草坪,你会勤劳地定期除草吗?这个问题

转化为:为什么我要效仿家人、朋友,甚至邻居的行为,乃至“种

族隔离是怎样形成的”。事实上,科研论文的合著者、脸书上互相

关注的朋友、电力系统网络、控制基因表现的生物调控网络、简

单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各种网页链接——许多证据表明,这些

网络拥有共同结构,而这为互动网络的行为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邻居之间怎样互相影响?

社交网络的信息分享让观点越来越分化?

第 9 章 从心跳到城市规模:标度定律

人类的大脑体积能够增大一倍吗?既然心肺功能很重要,

是否可以将肺的体积增大几倍?但标度定律表明,复杂的生物体

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即身体某些器官的大小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转

换,比如循环系统中的毛细血管。给定战争死亡人数越高,这类

战争发生的次数就越少?而诸如语言学、城市人口规模估算、社

会资源分配等问题同样遵循着标度定律。这表明,整个系统受到

了相同的制约。

正常人血管扩大2 ~ 3 倍会有什么影响?

文学背后的数学定律:就算莎士比亚也逃不过

第 10 章 从水神庙到演化机器:合作的要义

受本性驱使,人们为了蝇头小利而趋于竞争,殊不知合作

能带来更大的福祉。竞争会给你带来蝇头小利,而合作能让你获

得巨额红利。通过复杂系统研究中的各种方式,从人类对巴厘岛

粮农宗教实践的仔细研究,到人工进化驱动的计算机生态系统的

分析,再到自动机的抽象理论,我们发现合作能够出现并得以维

持,即便是在看似更倾向于竞争的系统中也是如此。

复杂系统中的合作如何形成?

纳什均衡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背叛还是合作——博弈论的诡计

第 11 章 从石头到沙粒:自组织临界性

公路山地灾害、岩石破裂等斜坡重力灾害以及电网故障、

客运模型构建等问题,无一不与自组织临界性息息相关。法律法

规有时对社会行为几乎毫无影响,但随着情况变化,政策开始产

生约束力,迫使主体进入临界状态,即便微小的事件也能激起巨

大的社会反响。长时间的相对局部动荡逐渐将系统朝更广泛的临

界状态驱动,到达临界点之后,大范围“沙崩”被触发。

社会矛盾临界点:政权的崩塌

第 12 章 从中子到生命,从已知推断未知:复杂的三位一体

复杂性无处不在,自组织临界性也常常产生。复杂系统经

常自己组织成特别的配置,体现出并非出自本意的秩序。这种秩

序就意味着某个系统已处于边缘状态。自组织临界性系统会导致

这样的世界,即某种活动可以在各种规模上产生影响。大多数事

件往往只会导致小型的局部化沙崩,在极少情况下,一次小事件

会引发整个沙堆坍塌。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

选择“*解”还是“满意解”?

结 语 如天书一样云里雾里

作者访谈 大自然的概念


【前言】
无处不在的复杂性

当今的人文学科就像沉睡已久的人慢慢苏醒,在虚幻的梦境与真实世界的乱象中蹒跚前行。思想理论界正在经历新一轮求索,但仍无法找到其精确的坐标与定位。我们发起了一场文明史上的星球大战,里面夹杂着石器时代延续至今的情绪情感、中世纪以来就已创建的机制体制以及神一般无所不能的科技手段。我们扬帆起航、一路乘风破浪,同时也对我们自身存在、面临的威胁和余生可能会遭遇的问题陷入深度迷惘。

——爱德华•O. 威尔逊:《社会性征服地球》(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

残忍的事实总比舒适的幻觉好。

——爱德华•阿比

复杂性无处不在。然而,我们的传统科学思维方法都无一例外地高度依赖于还原论。还原论给我们提供了阿基米德的杠杆式分析工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同时也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真的已经了解了赖以生存的世界。然而,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每个*简单的组成部分都在用复杂的方式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形成了新兴的整体,其中各独立个体呈现出的行为与其出身贵贱没有任何关系。刹那间,我们发现自己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神奇而危险的世界,无论出发点有多么简单,一经互动,往往会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或难以想象的灾难。

因为自然属性,我们不难预测这个世界会出现突发事件,但我们却无法预料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或者说无法知道更多具体细节。有时,互动的结果正好符合我们的需求。例如,市场规律带来的价格波动能够传递出大量关键信息,*终有利于商品和服务的优化配置。又有些时候,互动造成的结果与人类的愿望背道而驰。同样是市场互动,它可能会导致市场间弱肉强食、相互吞噬、经济崩盘,*终影响了全球经济形势,令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常年饱受经济危机造成的伤痛。

复杂性比比皆是,复杂性的力量能给世间万物锦上添花,激发我们思考以创建卓有成效的系统,但是,同样的复杂性也可能会令我们遭殃。令人抓狂的是,即便我们有了失败预期,建立起有效机制以控制复杂系统,这样的努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将系统的复杂性层级进一步提高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不过是创造了另一条通向失败的道路。不论我们竭尽全力去控制各种各样的物理系统,如核电工程、宇宙飞船、桥梁等,还是竭力去控制社会系统,如医疗保健、税收政策和食品供应等,都只不过是创造了新的系统,而且必将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失败。

的确,认为我们创造出的复杂系统只会带来红利,不过是美好的一相情愿。运转良好的复杂系统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所以我们愿意(也应该)接受偶尔的失败。相比于市场顺利运转时为我们创造的巨额利润,一小部分市场上出现的短暂“闪电崩溃”(简称“闪崩”)造成的损失,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代价。复杂性无处不在,也就意味着恶龙无处不在。然而,我们直面熟悉的恶龙总好过面对未知的危险。因此,我们拨出一部分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如何运行,即它们如何被创建、如何得到控制。这是我们迈向高度互动的世界应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投入。为了能在复杂性大行其道、险象环生的世界中幸存下来,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而非消极应对。2010 年金融市场出现的“闪崩”事件促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在一些证券市场实行新的“熔断机制”,然而这项政策更多受直觉驱动而非理性科学测试所主导。受到2008 年金融危机的触动,我们对银行业进行了多种压力测试,以防止某家银行在危机中破产倒闭,然而实际上是系统范围内各因素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了银行的失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增进我们这个时代复杂性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甚至驾驭复杂性的必要工具。计算机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试验复杂系统的新窗口。计算机和通信手段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得以具备新能力,克服之前看似无法逾越的时空距离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也加速了科学发现和创新的步伐。过去,复杂性这一术语主要用于描述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现象,同时也意味着超出了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范围。这个标签往往被科学家(和政治家们)当成一个便利的抓手肆意滥用,他们总以复杂性为托辞,从而逃避对整个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解决的责任,如气候变化、经济崩溃、恐怖主义盛行等。然而,本书将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陆续探讨并证明,复杂性具有科学分析、理解甚至得到控制的天然属性。一旦承认了这个大前提,科学发现就打开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将拨开云雾见月明,*终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正置身于一场了解复杂性与试图控制和利用复杂性的比赛中。世界要繁荣昌盛、人类这一物种想要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赢得这场比赛。复杂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从食物供应到能源网络,从全球气候变化到社会中的每个组织机构,都是一个个复杂系统。当今世界的互联互通不论在规模还是程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局部行动很容易导致全球性后果。

我们逆流而上,期间经历的每一次阵痛都伴随着可能的福音或灾难。


【书摘与插画】
第7 章 从蜜蜂到大脑:集体智慧

政府支出、收入不平等、就业机会、工业生产、投资选择、政治立场、偷税漏税的可能性,前社会系统的复杂性非常高,甚至复杂到没有这个必要。自发组织的理论可能指向一整套大大简化了的规则,却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也许很多看似非常智能的系统,实际上是一些简单微粒进行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出*聪明的决策?

我们先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某种生物体中发生的事。它有一个外膜,能保护其内部,同时牵制外面的世界。当潜在的捕食者接近,它会发出有毒物质击退敌人。在有机体内部,数以万计的粒子执行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将温血动物的内部问题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将体内垃圾运送到外界,创造新的微粒,同时维护旧有粒子以及其他生存所必须的内部流程。这种生物体可向外界发出长而薄的卷须,从而像雷达一样随机探测外部世界,主要是为了

寻找食物和养分。一旦卷须探测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生物体就会排出额外的卷须,直接朝向目的地帮忙运回找到的猎物。营养物质经过各个流程被转化成可储存的能量(与我们的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三磷酸腺苷的过程非常相似),使得有机体继续存活。*后,我们发现有机体内有一种特定的微粒,其作用很像人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因为它包含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创建稳定的、对维持有机体活力至关重要的其他微粒。

我们对这种生物体继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通常在春天,有机体会喷出大约一半的粒子,然后定居在附近的位置。卷须也从这个地方发出,不过它们不是为了寻找营养物质,而是在搜索一个新的外膜,这种方法很像寄生蟹找寻新贝壳。我们看到,卷须连接着母体与潜在的外膜,它们要么增强、要么枯萎,*后只剩下*强的卷须。到这时,似乎*强的卷须将整堆微粒推到了自己的新皮肤里。通过这个过程,*初的单个有机体就分裂成了两个。这两个新形成的有机体又回到追求生存的状态中,寻找新的营养来源、增强能量,如果生存条件良好,继续分裂出新的有机体。上文描述的有机体并非是地外生命的奇怪新形式,而不过是远距离观察到的一群蜜蜂的行为,因为挑选出单只蜜蜂进行观察有些难度。这种新观点表明,将蜜蜂的蜂巢看作是单个超级有机体似乎更有效,而不是选择成千上万只蜜蜂作为研究对象。

这种超级有机体如何运作?通常联想到蜂巢时,我们很容易把它看成是蜂后统治的君主制王国,蜂后指挥工蜂的日常工作:采集花蜜花粉、生产储存蜂蜜以及其他职责,以保证蜂巢正常运转。唉,这种职责阶级分明,贵族统治制度的故事令人欣慰,但这跟真相相去甚远,蜂巢内真正发生的故事更加丰满、引人入胜并且具有借鉴意义。正如我们在第6 章中了解到的那样,即便是分子通过固定的化学规则也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就像细菌能趋利避害一样。如果那样的分子互动能为细胞提供能力,即做出明智决定的动力,那么也许其他类型的粒子互动,比如蜜蜂,也能为社会、生物系统提供一些借鉴案例。分散的、通过粒子互动的系统如何做出明智决策,如细胞中的粒子到大脑中的神经元、群蜂中的单个蜜蜂、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公司的工人等,蜂巢里发生的事也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