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由法国童书大师、艺术家埃尔维·杜莱倾情打造,详尽生动地介绍了如何为孩子举办艺术工作坊,它将指导专业人士如何带领不同年龄的孩子开展11个充满灵感的艺术活动。杜莱详细列出了每个活动的活动方案、准备材料、具体指令、实用技巧、演示图例、拓展活动及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你成为艺术工作坊达人!

杜莱的艺术工作坊在世界各地都进行过尝试和检验,从四个人到四百多人,无论是在博物馆、图书馆,还是在学校、社区中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工作坊中遇到问题怎么办?工作坊里没有对错之分!污渍和斑点?没问题!颜料洒了?不要紧!杜莱会告诉你如何将每一次的偶然事故变成一件杰出的作品!

家庭、教室、聚会、美术馆或者别的特殊场合,都是开办艺术工作坊的理想场地!这种群体性艺术活动能够确保产生有趣、充满创意、精彩绝伦的效果。

这样的艺术工作坊,打破绘画技法对孩子的禁锢,释放孩子的绘画天赋,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培养孩子群体合作的意识,带给孩子自信与快乐。

在工作坊中,创新性的合作经历会让每一位参与者受益,还会创造出一件对于他们来讲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创艺术品。不管参与者的年龄、背景或者艺术水平如何,工作坊总会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释放他们的艺术潜能。正如杜莱所说,“在创意当中,创造能量比进行控制更重要。”


【内容简介】

书中详尽生动地介绍了杜莱为孩子开办的艺术工作坊,包括11个充满灵感的艺术活动——一片花田、大塞车、神奇的骰子、涂鸦音乐、性格画像、看看谁*快、盛大的相扑比赛、

形体艺术、盛大的宴会、画作工厂、盛大的演出。

杜莱详细列出了每个活动的活动方案、准备材料、具体指令、实用技巧、演示图例、拓展活动及注意事项,并附以照片,手把手教你成为艺术工作坊达人!

当你准备着手开办自己的工作坊,请记住每个工作坊都需要:

1. 一张关于材料和实用技巧的清单

2. 一份完整的方案,里面的指令要易懂易行

3. 拍摄工作坊进行中的照片以及*终作品的照片

4. 让艺术家们放下拘谨的有趣游戏


【作者简介】

埃尔维•杜莱(Hervé Tullet),1958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曾经斩获欧洲乃至全世界一系列重要的童书奖项,包括“博洛尼亚国际童书节非小说类大奖”、“儿童文学小人书奖*荣誉”、“女巫奖”、“蒙特勒伊童书节金砖奖”,这些作品和奖项奠定了杜莱欧洲童书大师的地位。他创作的童书被翻译成27种语言,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爱。

代表作有《我是BLOP!》《杜噜嘟嘟》《10个10》《哈!不要搞错!》《哈!永远永远不要搞错!》《艺术大书》《涂鸦大厨》《纸雕游戏大书》等。


【媒体评论】

杜莱认可污渍和潦草的笔迹,他挑战着“艺术创作需要特殊天赋”的陈旧观点。他向我们证明:创造力产生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每项练习都鼓励孩子们用崭新的目光去看待事物,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样就会摆脱对缺少艺术实践和技艺的担忧。通过以一种充满乐趣而不是辛苦不堪的方法帮助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发挥创造力,杜莱确实正在开展着一项伟大的公共事业。

——索菲·范·德林登(儿童文学作家、编辑、评论家,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国际插画奖评委)


【目录】

目 录

埃尔维·杜莱致欢迎词

工作坊:

一片花田

大塞车

神奇的骰子

涂鸦音乐

性格画像

看看谁*快?

盛大的相扑比赛

形体艺术

盛大的宴会

画作工厂

盛大的演出

埃尔维·杜莱:重返童年时光


【前言】

埃尔维·杜莱致欢迎词

大家好!

在工作坊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在这本书里仔细看一看!

从美国的洛杉矶到印度的新德里,从英国的伦敦到非洲的马拉维,我在世界各地给孩子们开办过创意工作坊。起初只是小规模的班级活动,很快就发展成了大型的现场艺术活动,有时候会有好几百人参加!

在创意工作坊里,并不是要大家画出“漂亮的画”。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我一直坚持这种理念。孩子们都是创造大师,他们很擅长运用直觉,而正是这种直觉、这种艺术创作的本能深深鼓舞了我。

在工作坊中,为了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直觉尽情创作,我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或者突然加快速度,或者大声下一连串模糊的指令。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消除顾虑,不再拘谨。

我还相信,大家聚在一起可以把能量汇集起来,并产生强大的群体动力。工作坊中会创造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促使每位艺术家进行新颖独特、令人意想不到的创作。当临时组成小组,我们便处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那里允许所有的错误,也不存在越级一说。在大家一起度过的特殊时光中,我们制作出令人振奋的艺术品,尽情地享受着这个过程!

带领人作为工作坊的组织者,在这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方说音乐指挥、舞蹈编导、教练。他/ 她需要清楚工作坊的定位,还要在引领参与者的同时,通过鼓励激发、掌控节奏、保持张力等方式,让参与者们感到放松,这样他们才能进行意想不到的创造。带领人*需要注意的是, 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喊停,避免过度涂鸦、弄“脏”作品,也就是要清楚哪种搭配会把已经画好的漂亮的形状和颜色破坏掉。因此,带领人要来回走动,指出哪些地方可以涂,哪些地方已经涂得过满,帮助参与者在画面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请记住,工作坊里没有对错之分。一桶打翻的颜料,一项没有执行的指令,特别是一块不小心染上的污渍,都可以通过你的双手, 变成一件令人激动的作品!

记住,在创意当中,创造能量比进行控制更重要。

温馨提示

在工作坊正式开始以前,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小建议:

工作坊的带领人

你的声音要让大家都听得见才行。可以用厚纸简单卷成一个圆锥形,再装饰一下:变变变,扩音器就有啦!想用麦克风?没问题啊! 我选用的扩音设备是喇叭!

为了让参与者们自由发挥,我们通常故意把指令说得模糊一些。因此,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工作坊进行拓展。(顺便说一句,我很希望听到你们的想法!)

材 料

提前准备好所有材料,避免在工作坊里浪费时间。

颜 色

我喜欢在一个小的调色盘里使用亮色的颜料。*好不要使用深色系,特别是棕色,因为使用它们会有“盖住”其他颜色的风险。在工作坊开始或结束时,还是可以使用黑色的,但一定要分开用,就像右面图里这样。准备颜料时,不要一开始就把容器装得太满,往每个人的颜料杯或颜料桶里装入三分之一,并做好续装的准备。每个颜料杯都应该配备一支画笔,要跟大家说清楚,颜料杯和画笔要配套,千万不能混用!

虽然我们都喜欢颜料,但是要小心染上污渍!所以,为大家考虑一下合适的着装吧。要是愿意的话,还可以在工作坊里使用记号笔、铅笔和蜡笔。

纸 张

使用白色的大卷纸(又宽又厚为佳)*为理想,也可以用彩色或者黑色卷纸、牛皮卷纸,或者其他任意种类的卷纸。在有限的场地内把卷纸铺展开,用胶带固定一下,它们就不会动来动去了。如果工作坊在户外进行,那就压块石头,这样纸就不会飞走了!为了不弄脏地板,可以在卷纸下面铺上防尘布。

场 地

确保场地能够容纳所有参与者,要有充足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在卷纸周围自由走动。如果场地很小,也可以让大家围坐在桌边,这样,我们的工作坊仍能照常进行。

音 乐

如果工作坊进行顺利,已经不像开始时那么拘谨,那么我强烈建议播放动感十足的音乐,或者用现场音乐来伴奏。这样可以激发团队的活力,让大家在工作坊中有一种参加聚会或者正在表演的感觉。

参与者

当你画一个斑点、一只眼睛、一座房子、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圈时,不必在意年龄,也不需要什么绘画技巧,工作坊的大门对所有人敞开!在我看来,各种场所都可以成为工作坊的场地:幼儿园、广场、博物馆、建筑工地、学校操场以及火车站大厅等等。场地大小是限制人数的*因素,我开办过的工作坊里,从四个人到四百人都有过。

不管你带领的是一个班的学生、一家幼儿园的孩子,还是一群成年人,不管你要举办一场生日派对还是按照节日习俗粉刷墙壁,就让你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跟大家一起创作吧!

先试着办一期工作坊,然后再试一次,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保持观察!你总会有令人激动的新收获!

大塞车

这个工作坊特别适合晴天时在户外大操场上开办。参与者们拿着画笔尽情地在纸张上“行驶”。随着纸上画满流动的线条,都市的繁忙景象也展现在我们眼前。

做好准备

在操场上展开大卷纸,铺成十字交叉形。确保纸张周围有足够可以移动的空间。把一组“障碍物”均匀地放在纸张上,比如唱片、圆锥体、铁环、碗、塑料杯子、盒子、书本、鞋等等,可以是你们手头上能拿到的任何东西。放上不同形状的障碍物,越多越好。等障碍物被移走后,它们原先所占的位置就会空出来。

每个孩子都需要用自己的颜料杯和画笔来蘸取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

工作坊

*环节

把画笔蘸上颜料,在纸上找一个起点,然后把笔放在那里。

现在,把画笔想象成一辆正带着你兜风的汽车。画笔不要离开纸面,当心障碍物(一定不要画在上面),接下来……

各就各位,预备,出发!

一路顺风!

鼓励大家别停在一个地方,四处转转,或者干脆来场远行。

嗨!你要去哪里?你还在原地兜圈呢!加油,继续行驶!世界可大着呢!

有趣的是,孩子们的旅行路线会发生冲突和重叠。

一些孩子选择继续前行,一些孩子开始新的旅程。线条到处都是……

画面快要画满时,我会让孩子们停“车”。

停!*环节结束啦!


【免费在线读】

埃尔维·杜莱:重返童年时光

文/索菲·范·德林登

出版作品70 余部,所有作品都实现了文字、艺术和童心的完美融合,令人着迷的埃尔维·杜莱,已在全世界的儿童中间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通过自己的工作坊,杜莱与读者们保持着特殊的联系,让人钦羡不已。

无论他是在非洲的无名村庄面对一小群小学生,还是在日本知名的博物馆面对成百上千的参与者及其家人,杜莱的工作坊都有着同样的标志:在这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的严格指导下,参与者们非凡的创作能量得到释放。

材料一经备齐,跃跃欲试的参与者们也已就位,你就会看见杜莱赤脚走上铺展在地上的大卷纸中间。他很放松,但又很专注,快速地思考着周围的一切,在感觉上他与参与者和场地空间都联系在一起。

手持扩音器,杜莱大声发出指令,人们被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以及有趣、迷人的指令所深深吸引。高大的身影在那些忙碌又兴奋不已的小小创作家中间十分显眼。一开始,换位置或者来回移动会让他们晕头转向,但是杜莱这种刻意为之的方法会制造出一种能量和紧张感,以此激发大家的热情,让游戏充满创意。

杜莱担当起孩子们指挥官的角色:假装吓唬人,实际体贴又友善。既给予参与者们自由,同时还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这种十分罕见的“组合”也说明了杜莱的艺术天赋。同样的结合方式在他的许多书中都有所体现,作品既创造力爆棚,又装帧精美。

在杜莱的不断鼓励下,孩子们发觉自己沉浸其中、创意不断。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加速创作,作品堆满了各个角落。对于那些痴迷画画、兴奋不已的参与者,杜莱会稍稍给出了一点提醒:“太棒了,就这样吧。”对于那些犹豫不定的孩子,他会描述或者提出一个想法来让他们参与进来。*重要的是,他会保证活动的平稳进行,维持住参与者的创作能量,把每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视为一个创作的良机,包括如颜料洒漏这样的“事故”。他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总是能在参与者们的协作配合与作品***的和谐性之间维系平衡。这样做的时候,他还要确保把群体的创造性能量放在*位,而自己对场面的掌控放在第二位。

这个角色很不容易,需要很强的专注力。杜莱引用了爵士音乐家马尔斯·索拉尔的话来解释这种经历:“你感觉自己正在向下倒,但你永远不会真正倒下。”杜莱喜欢在工作坊中挑战一切,寻求刺激,因为他知道创新性的合作经历会让每一位参与者受益,还会创造出一件对于他们来讲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创艺术品。称之为原创,仅仅是因为,这些艺术品的创作并不依赖于已有的构图或者特殊的技法。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会冲击图画要“画得好看”的传统想法。杜莱认可污渍和潦草的笔迹,他挑战着“艺术创作需要特殊天赋”的陈旧观点。他向我们证明:创造力产生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每项练习都鼓励孩子们用崭新的目光去看待事物,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样就会摆脱对缺少艺术实践和技艺的担忧。通过以一种充满乐趣而不是辛苦不堪的方法帮助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发挥创造力,杜莱确实正在开展着一项伟大的公共事业。

杜莱的作品邀请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游戏至上的地方。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设计师布鲁诺·穆纳里曾设想过这样的游戏,他在职业生涯临近结束时,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有趣的互动图书。虽然受到与穆纳里相同的价值观的鼓舞,但杜莱走的却是一条与他相反的道路,他是从儿童插画家成为艺术家。杜莱完美地体现了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精妙的理论:“天才恰源于重回童年。”

在活动的*后,杜莱开始轻轻移走参与者们手中的画笔,他要将群体能量控制在一个平和的状态,既不要压抑参与者们的活力,还要让他们意识到何时该停下画笔,以免画面变得一片混乱。孩子们往后退了几步。他们凝视着画作——无论是一大片花田还是一幅美丽、生动的画像——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群体创作的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毫无例外地加入到美好作品的创作中来,真是不可思议。

有的孩子可能害羞或者内敛,但是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他们为这段经历而欣喜若狂,因此打定主意要与工作坊的带领人当面道别。他们去跟他握手,或者用愉快而满足的声音在他耳边说声“谢谢”。这样轻声道谢的温馨时刻,充分说明了这位与众不同的艺术家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