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去卢瓦尔河谷的古堡里漫步,

欣赏古堡壁炉上的浮雕、墙上的挂毯,以及花园里的喷泉;

到2000 年间毫发未动的净土文艺古镇贝湖格,

感受一下中世纪的石头城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

到文艺界泰斗们的故居去密访,

从一种平视的角度去看、去接触这些神坛之外的大师,

更好地学习大师,超越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态度。

去吧,到法国去,

去奥赛美术馆,去圣米歇尔山,去阿维尼翁教皇宫,

去艺术的天空下,留宿、留影、留情……


【内容简介】

本册图书分为八章,前六章按地区特色和行政区划,把法国艺术代表及艺术品所属地分为六个不同的部分,便于自助游旅客按图索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路线;第七章为读者介绍部分法国著名艺术家故居(包括作家、诗人、画家、雕塑家),读者可按自己对该艺术家的了解及感兴趣的程度前往参观;第八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法国年度固定的艺术节信息(包括电影节、漫画节、音乐节、舞蹈节),方便旅客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时间及路线。

为了防止与其他同类旅行类读物重复,作者在选材上有意规避了罗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尽人皆知的地点,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不那么引人关注的艺术作品及景点上,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杜一雄,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教育学系,留学旅居法国、加拿大近十年。在外期间,供职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多家文化教育机构,行走世界。回国后,于北京高校任教,从事中法语言文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撰有论文多篇,译著多部。


【媒体评论】

【目录】

*章 浪漫之外的巴黎——塞纳河畔小憩

不俗的东西未必不朽,而不朽的作品注定脱俗——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不为人知的艺术宝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艺术之旅(UNESCO)

在“橘园”赏《睡莲》——巴黎橘园美术馆(Musée de l’orangerie)

巴黎的瓷器宫殿——塞夫尔陶瓷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de Céramique-Sèvres)

问其哪得白如许——蒙马特圣心圣殿(Basilique du Sacré-Coeur)

第二章 童话般的小镇——织梦阿尔萨斯&洛林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艺术代表——雷勒别墅(Villa Majorelle)

“幽灵画家”留下的神秘作品——伊森海姆祭坛画(Le retable d’Issenheim)

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而令人惊异的建筑——斯特拉斯堡与它的教堂(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第三章 波涛上的皇冠——布列塔尼& 诺曼底朝圣

一针一线一史诗——巴约挂毯(La tapisserie de Bayeux)

世界第八大奇迹究竟在哪儿——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Michel)

光影魔术手——鲁昂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

第四章 欧洲史前艺术——拾贝蔚蓝海岸

“在亚维依桥上,我们跳舞、跳舞。”——阿维尼翁教皇宫(Le palais des papes d'Avignon)

欧洲文化之都——法国马赛(Marseille)

蔚蓝水天里的一抹金——普罗旺斯阿尔勒小镇(Arles)

第五章 古堡里的典藏——卢瓦尔河谷漫步

从中古世纪风到古典主义——布鲁瓦皇家城堡(Chateau Royal de Blois)

法国*座文艺复兴式城堡——昂布瓦斯皇家城堡(Chateau d’Amboise)

法国古代城堡之王——香波堡(Chateau Chambord)

宛在水中央的城堡王后——雪侬堡(Chateau de Chenonceau)

第六章 丝绸之路的终点——罗讷—阿尔卑斯猎奇

2000 年间毫发未动的净土——文艺古镇贝湖格(Pérouges)

本应出现在波尔多的地标——巴特勒迪喷泉(Fontaine Bartholdi)

斥资1700 万欧元买下普桑的《逃往埃及》——里昂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yon)

倘若哥特式与罗曼式能够交汇——圣让首席大教堂(Cathédrale St. Jean)

古罗马剧院里人人都是顺风耳——高卢罗马剧场(Théâtre Gallo-romain)

第七章 笔尖上的创想——密访法国艺术家故居

当现实照进梦想——巴黎达利空间(Espace Dali)

地狱之门外的思想者——巴黎罗丹故居及罗丹博物馆(Musée Rodin)

法国*浪漫时期的写照——巴黎阿里·谢弗故居(法国浪漫生活博物馆)(Ary Scheffer)

雨果家有个中国客厅——雨果故居(Maison de Victor Hugo)

*部电影诞生的地方——里昂卢米埃尔博物馆(Musée Lumière)

第八章 法国全年经典文艺盛宴

法兰西岛

布列塔尼与诺曼底

鲁昂

普罗旺斯

洛林与阿尔萨斯

卢瓦尔河地区

罗讷—阿尔卑斯


【前言】

法兰西,作为浪漫、文艺和时尚的代名词已存在了数十个世纪。

卷帙浩繁的艺术作品、星罗棋布的美术馆、古朴恬静的小镇、风格迥异的教堂、千奇百怪的雕塑,以及那无数个镌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名字,千百万名带着艺术梦想来到法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学生,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讯息:不艺术,不法国。

作为一名旅法五年的中国青年,我在法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法国梧桐的叶子黄了便落,绿了又黄,我在法国走过了很多地方,参与了不少文艺活动。

我希望可以将这些纷繁的色彩记录下来,与诸位有着同样爱好的朋友分享。由此,便诞生了这本《不艺术,不法国》。本册图书分为八章,前六章按地区特色和行政区划,把法国艺术代表及艺术品所属地分为六个不同的部分,便于自助游旅客按图索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路线;第七章为读者介绍部分法国著名艺术家故居(包括作家、诗人、画家、雕塑家),读者可按自己对该艺术家的了解及感兴趣的程度前往参观;第八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法国年度固定的艺术节信息(包括电影节、漫画节、音乐节、舞蹈节),方便旅客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时间及路线。为了防止与其他同类旅行类读物重复,作者在选材上有意规避了罗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尽人皆知的地点,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艺术作品及景点上,以飨读者。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诸多师长、好友的提点与支持,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张芸老师、赵珏老师及编辑团队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对我的无限包容与悉心指导。文章中的图片基本为作者所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自由版权作品,百密一疏,一旦出现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还望图片作者海涵,并及时与我们联系。

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助您的法国艺术之旅更加顺利、如愿!

杜一雄

2016 年3 月于巴黎


【免费在线读】

不俗的东西未必不朽,而不朽的作品注定脱俗——奥赛美术馆

一条塞纳河,连接了所有巴黎古老文艺的风景。右岸,橘园美术馆清新雅致、罗浮宫金碧辉煌、蓬皮杜中心现代时尚;左岸,埃菲尔铁塔高耸入云、奥赛美术馆通透稳重、拉丁区藏龙卧虎。左右两岸间,无数座式样各异的艺术之桥横架在塞纳河上,桥下的柔波里,连水草都是文艺的。

而本文的主角,便是位于塞纳河左岸曾被誉为“欧洲*美博物馆”的巴黎奥赛美术馆。

美术馆前身为法国西南火车站。1900 年落成通车,主要联通巴黎和奥尔良铁路线上各主要站点。参与火车站设计的主要建筑师之一,维克多· 拉卢(Victor Laloux,1850—1937)选用了当时*为流行的注重形式美的固有建筑框架,提倡自由组合不同时期建筑形式,讲求比例均衡的“ 折中主义” 风格,将金属和玻璃巧妙地包裹在充满了古典气息的石质外墙内,并在

内部安置了升降梯、电梯等现代化便利设施,一经建成,便被定义为新艺术建筑的典范。

当时,这座车站送往迎来了大批来参加1900 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游客。后来,随着火车及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奥赛火车站终因修建之初没有考虑周全,站台太短,无法承接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和不断加长的火车车厢,渐渐被遗置。1973 年,法国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决定修建一座展示19 世纪后半叶法国艺术的专属博物馆,经各方提议,选址在废弃的奥赛火车站。

经过十多年的整修及藏品收集工作,奥赛美术馆终于在时任总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 1916—1995)的主持下,于1986 年年底向公众开放,主要展出1848 年至1914 年间的各类艺术作品。由于这段时间法国出现了轰动世界的印象派艺术风格,奥赛美术馆也顺理成为全球印象派藏品*多的博物馆。

奥赛美术馆的展品陈列在大厅的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展出的是1850 年至1870 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品;中层展出的是1870年至1914 年间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学院派绘画、新艺术时期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顶层则集中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奥赛美术馆是为数不多的以时间为序陈设展品的美术馆之一,但由于其藏品众多,又是首推印象派的艺术馆,从顶层印象派开始层层往下游览,可能会更不容易错过那些曾出现在小时候课本上的珍贵影像。例如爱德华· 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和《吹短笛的男孩》(Le Joueur de fifre)。作为印象派的启蒙者,马奈于19 世纪60 年代率先奏响了保守的古典学院派画家耳中的不和谐音符。无论是《草地上的午餐》里一群绅士中的裸女,还是没有背景的《吹短笛的男孩》,在传统写实派眼里,内容都过于开放,画面中既没有轮廓线,阴影处也没有做渐变处理,用大色块平涂的上色方法等,与当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马奈反传统的画风得到了进步青年及作家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的力挺。关于马奈是否在罗浮宫中能占据一席之位的争论,吸引了非常多年轻画家对其作品的关注和学习,其中便不乏印象派的开山鼻祖—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