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图书
★莫言、贾平凹、茅盾推崇的文学大师孙犁经典之作
★自出版以来,数十年畅销不衰,横扫各大图书榜单,深受千万读者喜爱
★字里行间,清新朴素,淡雅活泼,细腻生动,再现纯美的人性,世间的真爱


【内容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经典代表作,自出版以来,六十年间畅销不衰,深受万千读者喜爱,其极具特色的文风,也影响了后续许多作家。
  此版本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之间创作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其中包含负有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篇目,完整收录,未有删节。全书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纯美的人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同时也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至第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代表作有《芦花荡》《荷花淀》等。


【媒体评论】

当我还在乡下,是十多岁孩子的时候,读到的文学作品又深深喜欢,以至于影响我走上文学路的就是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当我仅仅是文学青年,在我不认识也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接连为我的散文写了评论的是孙犁先生。我一生专门去拜见的作家是孙犁先生。
  ——著名作家贾平凹

  孙犁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每当我们屏息凝神欣赏他的作品,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作品中那一股朴实、单纯、新鲜的生活气息陶醉。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崇高的人性人情之美,令人惊叹。仿佛使人置身于一种诗情画意之中;白洋淀明丽的天然景色,伴随着残酷战争年代里根据地人民内心迸发出来的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炽热无私的爱,像一股暖流,直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是不多见的。
  ——著名作家姚雪垠


【目录】

荷花淀
芦花荡
嘱咐
光荣
采蒲台
采蒲台的苇
芦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渔民的生活
正月
小胜儿
秋千
山地回忆
吴召儿
村歌
蒿儿梁
浇园
种谷的人
纪念
“藏”

丈夫
老胡的事
走出以后
邢兰
家庭
齐满花
张秋阁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新安游记
识字班
山里的春天
织席记
战士
看护
—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投宿
女人们(三篇)
村落战
麦收
石猴
—平分杂记

杀楼
黄敏儿
相片
琴和箫
刘桂兰
张金花纺织组
诉苦翻心
一别十年同口镇
天灯


【免费在线读】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