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管理专业知识》在综合研究全国各地区事业单位管理专业知识考试真题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根据管理专业知识侧重考查管理学原理和公共行政管理,专业性强难以把握考试内容、重点、逻辑层次,较为重视管理实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结构体例分为管理学原理和公共行政管理两篇,选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并设置图表、双色印刷等形式,放置有助于提升管理实践分析能力的“难点点拨”“知识拓展”板块等,希望满足考生复习备战需求,助力考生轻松备战事业单位管理专业知识考试。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管理专业知识》严格依据事业单位管理专业知识考试特点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涵盖管理学原理和公共行政管理上下两篇内容,上篇包括管理概述、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管理绩效、战略管理九章内容;下篇包括公共行政、行政组织及其体制、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公共财政、行政改革、公共政策、公文基础及写作十一章内容。本书除放置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设置了“难点点拨”和“知识拓展”板块,对较难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同时提升管理实践分析能力。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提高复习效率;双色印刷,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此外,为了便于考生了解出题点和命题形式,加深对真题的认识,本书还设置了“经典真题”板块。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章管理概述
*节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性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第四节管理环境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决策
*节决策概述
第二节决策的制定过程
第三节决策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预测
第五节决策与心理
第六节群体决策分析
第七节计划
第三章组织
*节组织概述
第二节组织设计
第三节组织结构
第四节人员配备
第五节组织文化
第六节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第四章领导
*节领导与领导者
第二节领导理论
第三节激励理论
第四节沟通
第五章控制
*节控制概述
第二节控制过程
第三节控制方法
第六章创新
*节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创新思维
第四节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第七章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
*节管理方法概述
第二节刚性管理方法
第三节柔性管理方法
第四节具体的管理工具
第八章管理绩效
*节管理成本
第二节管理效率
第三节管理绩效的评价
第四节管理绩效的改进
第九章战略管理
*节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组织战略
第三节战略管理的过程
第四节战略管理的问题
*章公共行政
*节公共行政概述
第二节政府职能
第二章行政组织及其体制
*节行政组织
第二节行政组织体制
第三章行政领导
*节行政领导概述
第二节行政领导的素质和结构
第三节行政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第四节行政领导体制
第四章人事行政
*节人事行政概述
第二节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我国公务员制度
第五章行政决策
*节行政决策概述
第二节行政决策的程序及方法
第六章行政执行
*节行政执行概述
第二节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与行政控制
第七章行政监督
*节行政监督概述
第二节行政监督体系
第八章公共财政
*节公共财政概述
第二节公共财政政策
第三节政府审计与政府采购
第九章行政改革
*节行政改革基本含义与模式
第二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公共政策
*节公共政策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节公共政策的评估
第六节公共政策的终结
第十一章公文基础及写作
*节公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三节常用事务文书写作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61
【免费在线读】
*节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从字面上讲,就是管辖、处理的意思。由于管理涉及面很广,所以一般人大都按照某种需要,从某种角度来谈论管理,看待管理。
  在管理科学理论中,各学派对于什么是管理有不同的看法。
  综合以上所述,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二、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管理者是在管理过程中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其他社会成员活动和行为的人们。在现代条件下,管理者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和经理人,也包括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管理者可以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个人,也可以是以集体形式存在的群体。
  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管理的环境条件即指管理者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管理者所在组织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来说,外部环境条件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资源状况、气候和地理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制度、法律、政策和心理等。内部环境条件是管理者所在组织的内部状况,包括组织性质、组织制度、人员状况、组织技术水平和组织文化等。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管理活动应该是围绕着组织目标而进行和展开的。就此而言,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资源的支撑,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可能的范围内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等方面的资源,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等方面的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这些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尽管具体管理活动在其性质、组织环境条件、管理的资源、管理的层次和目标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是,管理的这些基本职能却是一切管理活动共同具有的。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一方面,管理是人们事先拟订计划和目标并经过组织和活动实施的自觉行为,因此,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管理要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管理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同时,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工作后果负责,管理成效要以被管理者的综合工作成效来检验。就这些方面而言,管理是管理者主观见之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是典型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管理定义中“有效地”指的是要注重组织效果。()
  【答案】B。解析:管理定义中“有效地”指能够实现目标。故本题判断错误。
  三、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二重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组织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通过“指挥、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可见,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出现了许多政治家和行政官员,专门从事国家的管理;出现了许多军事家和军官,专门从事军队的管理;出现了许多社会活动家,专门从事各种社会团体的管理;出现了许多店主、厂长、企业家、银行家,专门从事商店、工厂、企业、银行的管理……他们的职能就是协调人们的活动,而不是直接从事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因此管理职能早已成为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都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取决于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管理。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管理有自然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那么是谁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实质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都不例外。所以,管理有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把握:
  首先,我们要知道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即管理既有与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同时,要对管理的二重性有正确的理解。
  从管理的自然属性看,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需的活动,是任何一种结合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从管理的社会属性看,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
  “管理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指的是管理的()。
  A.技术属性B.人文属性
  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
  【答案】D。解析:管理具有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组织劳动”表现出来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通过“指挥、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是管理的社会属性。故本题答案为D。
  2.管理的二重性也指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一方面,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掌握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有助于对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正确可行的解决办法,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运气或经验。
  另一方面,管理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是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学只能提供给管理者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务必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管理者既要善于利用系统化知识又要善于发挥创造性。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管理的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目标,不是管理者或者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特定组织和群体成员目标的共同部分,而不包括他们之间不同的部分。
  管理目标往往在一个总体目标之下包含着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要求,管理目标往往包含着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管理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性。如企业的管理目标除了人们常常理解的盈利这一单一价值,还包含着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种价值目标。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更具有效率、公平、公正、秩序、安全、民主等多种价值目标。
  管理目标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既要具有先导性,又要具有可实现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常常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因此,管理目标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管理具有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为管理者有效地检测管理绩效提供依据。
  因此,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管理中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