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汪曾祺自述》犹如一幅汪老亲自为我们磨墨作画的水墨画。徐徐展开,慢慢品读,随便从哪一页哪一句,不知不觉便读进去了,不知不觉竟已经读了好几十页、好几个故事,猛地惊觉时间过得真快。有事情忙,也放得下。再次展卷如逢故人,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泛上来……

《汪曾祺画传》主要特点在于将观众引入一个由旧照片构成的、鲜活的汪曾祺个人世界。作者随着汪老的作品来到高邮,小说里的宜人景物一一掠过,作者按图索骥,寻觅而去。从作品到景,再由景至人,娓娓道来,引着读者穿过高邮的田野、青石板路,直到找到汪家老宅。

图文相配,让读者可以通过一张张带着记忆的老照片展开对汪老的联想,了解他真实的人生轨迹和行云流水的人生态度。相信看完《汪曾祺画传》的读者再去读《汪曾祺自述》对汪所描写的人事物会有更立体的感受。


【内容简介】

《汪曾祺自述》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自报家门”“开卷在四方”“随遇而安”“认识和没有认识到的”。

文稿的编排顺应了作者的成长轨迹,他从年少在家乡高邮的童年趣事谈到自己少年时去云南读大学的经历,再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谈到个人创作。本文稿延续了汪老白描的写作手法。行文沉静自如、流畅如水。他将精练的语言纯熟地运用在文稿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精华,兼收并蓄,情感真实自然,温暖敦厚。无论是性情还是文风,都展现出了大家风范。

《汪曾祺画传》以时间为轴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汪曾祺的生平。作者为了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在写《汪曾祺画传》时专程拜访了汪曾祺的故乡高邮。让读者通过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对汪曾祺所经历的时代、所经历的事件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可以通过一张张带着记忆的老照片将读者引入一个个鲜活的汪曾祺的个人世界。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汪凌现居北京,善写名人传记。曾出版《汪曾祺:废墟上一抹传统的残阳》《梁漱溟:乱世中特立而独行》《萧红:寂寞而飘零四方》《张元济:书卷中岁月悠长》等多部人物传记。


【目录】

《汪曾祺自述》目录:

自报家门

自报家门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母

我的父亲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花园

腊梅花

旧病杂忆

开卷在四方

师恩母爱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金陵王气

七载云烟

西南联大中文系

翠湖心影

新校舍

泡茶馆

跑警报

晚翠园曲会

观音寺

白马庙

随遇而安

“无事此静坐”

午门忆旧

沽源

沙岭子

随遇而安

我的“解放”

觅我游踪五十年

七十书怀

祈难老

认识和没有认识到的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关于“样版戏”

《晚翠文谈》自序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我的创作生涯

谈谈风俗画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两栖杂述

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晚饭花集》自序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到的自己

谈读杂书

竹篱茅舍,小桥流水 — 代编后记 / 汪凌

《汪曾祺画传》目录:

◆老街巷和老屋

◆运河边上少年人

◆耕读一脉传

◆翩然西南联大时

◆古风俨然先生们

◆京城风和雨

◆随波逐流样板戏

◆“大器晚成”小说家

◆风雅人写风雅事

◆“酒仙”终归去

◆名人评述汪曾祺

◆汪曾祺大事记(1920—1997)


【免费在线读】

我的父亲(节选)

我父亲为人很随和,没架子。他时常周济穷人,参与一些有关公益的事情,因此在地方上人缘很好。民国 20 年发大水,大街成了河。我每天看见他蹚着齐胸的水出去,手里横执了一根很粗的竹篙,穿一身直罗褂。他出去,主要是办赈济。我在小说《钓鱼的医生》里写王淡人有一次乘了船,在腰里系了铁链,让几个水性很好的船工也在腰里系了铁链,一头挂在王淡人的腰里,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激流,到一个被大水围困的孤村去为人治病,这写的实际是我父亲的事。不过他不是去为人治病,而是去送“华洋义赈会”发来的面饼(一种很厚的面饼,山东人叫“锅盔”)。这件事写进了地方上人送给我祖父的六十寿序里,我记得很清楚。

父亲后来以为人医眼为职业。眼科是汪家*。我的祖父、大伯父都会看眼科。我不知道父亲懂眼科医道。我十九岁离开家乡,离乡之前,我没见过他给人看眼睛。去年回乡,我的妹婿给我看了一册父亲手抄的眼科医书,字很工整,是他年轻时抄的。那么,他是在眼科上下过功夫的。听说他的医术还挺不错。有一邻居的孩子得了眼疾,双眼肿得像桃子,眼球红得像大红缎子。父亲看过,说不要紧。他叫孩子的父亲到阴城(一片乱葬坟场,很大,很野,据说韩世忠在这里打过仗)去捉两个大田螺来。父亲在田螺里倒进两管鹅翎眼药。两撮冰片,把田螺扣在孩子的眼睛上,过了一会儿田螺壳裂了。据那个孩子说,他睁开眼,看见天是绿的。孩子的眼好了。一生没有再犯过眼病。田螺治眼,我在任何医书上没看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孩子”现在还在,已经五十几岁了。是个理发师傅。去年我回家乡,从他的理发店门前经过,那天他又把我父亲给他治眼的经过,向我的妹婿详细地叙述了一次。这位理发师傅希望我给他的理发店写一块招牌。当时我很忙,没有来得及给他写。我会给他写的,一两天就写了托人带去。

我父亲配制过一次眼药。这个配方现在还在,但是没有人配得起,要几十种贵重的药,包括冰片、麝香、熊胆、珍珠……珍珠要是人戴过的。父亲把祖母帽子上的几颗大珠子要了去。听我的第二个继母说,他制药极其虔诚,三天前就洗了澡(“斋戒沐浴”),一个人住在花园里,把三道门都关了,谁也不让去。

父亲很喜欢我。我母亲死后,他带着我睡。他说我半夜醒来就笑。那时我三岁(实年)。我到江阴去投考南菁中学,是他带着我去的。住在一个市庄的栈房里,臭虫很多,他就点了一支蜡烛,见有臭虫,就用蜡烛油滴在它身上。第二天我醒来,看见席子上好多好多蜡烛油点子。我美美地睡了一夜,父亲一夜未睡。我在昆明时,他还在信封里用玻璃纸包了一小包“虾松”寄给我过。我父亲很会做菜,而且能别出心裁。我的祖父春天忽然想吃螃蟹。这时候哪里去找螃蟹?父亲就用瓜鱼(即水仙鱼),给他伪造了一盘螃蟹,据说吃起来跟真螃蟹一样。“虾松”是河虾剁成米粒大小,掺以小酱瓜丁,入温油炸透。我也吃过别人做的“虾松”,都比不上我父亲的手艺。我很想念我的父亲,现在还常常做梦梦见他。我的那些梦本和他不相干,我梦里的那些事,他不可能在场,不知道怎么会掺和进来了。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原载一九九二年第八期《作家》)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