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论述了从古至今诞生的各类传播学理念和观点。让你茅塞顿开,带你体会妙不可言的思维世界。
★颠覆传统思维,避开逻辑陷阱。了解逻辑学这一门学科,像读故事一样读懂逻辑学!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不是简单逻辑学,而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让读者理解不简单的逻辑学。
★快速掌握社会运行的逻辑学原理!本书《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直接效果的锻炼了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本彻底改变你的思维世界的哲理书!
★逻辑学是辩论的艺术,语言沟通是逻辑思维的外化与表达,核心是逻辑推理,正如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所说: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内容简介】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在力求科普逻辑学知识的同时又保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在力求“好玩”的同时又确保了理论知识的准确和连贯,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特别适合想要学习逻辑学知识、想要锻炼逻辑思维等的读者阅读使用。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本书中特别强调了逻辑思维的客观真实性与客观准确性和主观正确性,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使逻辑学更具有了社会实践性。通俗易懂,且各章节之间既连贯又保有一定的独立性。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书,《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诙谐或滑稽或幽默,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霁阳,喜欢探索科学知识,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细腻丰沛的情感和精炼犀利的笔触。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喜欢用趣味的语言讲述严谨的科学知识,乐于自省,喜爱写作,作品自成一派。让读者以愉悦的心情阅读科学知识,发现科学知识的魅力,掌握科学知识的真谛,学以致用。
【目录】

*章 概念:给事物贴上真正的标签

我教老师

你是一只漂亮的母猴变来的

“微须”就是“无须”吗

“进口”与“出口”

“妈妈车”引起的纷争

郑板桥巧出对联

楚王丢弓

白马不是马吗

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12岁,不能挂号

“令尊”是指对方的儿子吗

夏洛克输掉官司

第二章 命题:揭开真相的前奏曲

战役因猫而胜

真命题和假命题

瘸腿青蛙开诊所

命题与语句

赖账的律师

“勒镯揭被”与“揭被勒镯”

骗子的假言命题

如果你有6座城堡,给不给我

只有有了充足的水分,种子才发芽

智用隐含命题

直言命题的利与弊

并非我毕加索的杰作

第三章 规律:时刻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清晰状态

经理的大会报告

旅行者

保留

白字与“白”字

我是我父亲

跛子偷了锅

修门铃

高帽子

因为煤太多了

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

鳄鱼悖论

你是否早就怀恨在心

三个画师的命运

鲍西娅的匣子

既不谎人,也不遭打

华盛顿找马

巴尔扎克的预见

言之有据

林清光平冤

第四章 演绎推理:逻辑高手的能力

我到哪里去了

风水先生之言不可信

怎样把话倒过来说

谁*后返回寝室

“通古斯陨石”之谜

内盗还是外盗

冯谖买“义”废债据

遗嘱在棺材里

教书先生怒斥贪官

孔融反唇相讥

王子与法官

究竟谁先骗了谁

巧媳妇智斗知府

“内行外效”坏风气

“以输换赢”连环扣

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半费之讼


【前言】

谈及“逻辑学”,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它枯燥无味。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逻辑学不但不枯燥无味,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逻辑学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我们内心的每一个想法、他人的每一个动作、外部事物的每一次变化,都与逻辑密切相连。离开逻辑,事物不会存在、生活不会存在,地球将处于沉寂状态。因此,逻辑是事物发展、时间运行、生命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作为一门学科,实际上是人们通过概念、命题、推理、判断来理解和区别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敏捷的人,一定是竞争中的强者、一定是生活中的优秀者,一定是行业中的引领者。这样的人,可能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一旦他们在处理事情或对外交往时,便显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来源于逻辑学,是逻辑学赋予他们智慧与信心。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太复杂,人心太深、套路太多,各种博弈令我们应接不暇。的确是这样,懂得逻辑学,你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理清头绪,做一个清晰明了的人。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从本质上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推理、命题、演绎等方法,找出它们的联系方式,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提高对社会的认知。

问题是,逻辑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看不到摸不着,不易与我们的思维产生共鸣。那么,怎么才能正确、科学地运用逻辑学呢?举例说明,两个人交谈时,谈着谈着,就出现话不投机的局面,这个时候双方都很尴尬,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思维不对路,逻辑上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逻辑高手能在短时间理清思路,找出交谈不通畅的原因所在,然后再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了解对方想听什么或喜欢听什么,接着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办法,渐渐打破僵局,把对方引入到共同的话题上,只有这样,谈话才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航船的话,我们在向目标航行过程中,逻辑就是处理航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可以保证航船能够正常运行。而缺乏逻辑的话,这艘航船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遭遇被海浪颠覆的危险。因此,逻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学好逻辑学,就等于给我们的人生加上保险,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有理由相信,没有人不愿意成为逻辑高手的。想成为逻辑高手,其实并不难,您只要认真阅读本书,明日的辉煌就在眼前。本书从概念、命题、规律、演绎推理等七个方面进行编撰,涵盖了逻辑学所涉及的范围。为了改变读者对“逻辑学”的错误认识,我们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读者彻底认识到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基于此,本书以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基本基调,将相关的知识、概念巧妙地融入故事中。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汲取能量,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继而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


【免费在线读】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巴尔扎克的预见

巴尔扎克曾告诉他的朋友们,他可以凭一个人的笔迹准确无误地判断此人的性格,预见这个人将来是否有所作为。

一天,一位老年妇女拿来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对作家说:“告诉我,亲爱的大师,这孩子有没有出息?”

巴尔扎克把那孩子的作业本仔细地端详了好几分钟,然后问:“您是这个孩子的母亲,还是他的亲戚?”

“什么也不是,大师,您不妨照实说。”

“那好,”作家说道,“我给您实说吧。不瞒您说,这孩子是个生性轻浮、反应迟钝的人,他必将一事无成。”

“可是,亲爱的大师,您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了?这是您上小学时写的啊!”

小故事中,大作家巴尔扎克用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并且还预见这个人将来是否有所作为的理由显然是不充足的。这在逻辑上讲,属于违反了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思维或表述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其充足理由的。

充足理由律可用公式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这里,“A”表示在思维或表述过程中被确定为真的判断,“B”表示用来确定“A”真的判断(它可以是一个判断,也可以是几个判断),我们把“B”称作“A”的理由。“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是说:在思维或表述中,一个判断A,之所以被确定为真,一定还存在着另一个(或几个)判断B,并且从B真,可以推出A真。如果B真并且从B真可以推出A真,那么我们就称B为A的充足理由。

根据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充足理由律要求人们在思维或表述过程中,特别是在论证中,必须为自己的论断提供充足理由。具体来说,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如下两条:

*,理由必须真实;

第二,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从理由要能够推出所要被确定为真的判断。

违反以上*条,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叫作“理由虚假”;违反以上第二条,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叫“推不出”。

巴尔扎克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属于“推不出”。

尽管他确实可以断定一个人的笔迹是怎么样的,但是,由此并推不出这个人的性格怎么样,也推不出这个人的将来会怎么样。他根据自己上小学时的笔迹,对自己性格和未来的断定,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充足理由律主要是针对论证的,因此,它的主要作用也在于保证思维的论证性。人们说话、写文章只有具有论证性,才会有说服力,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言 之 有 据

一位哲学家在郊外散步,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突然传来一声问话,打断了他的沉思:“先生,打搅您了,从这儿到城里要走多久?”

“往前走!”哲学家头也不回地说。

问路者以为前边人没有听懂他的话,就赶了两步,走到哲学家身边,诚恳而有礼貌地说:“先生,请问从这儿走到城里要多长时间?”

“再往前走!”哲学家依旧头也不回地说。

问路者感到十分纳闷,加快了脚步,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哲学家在背后高声说道:“喂,朋友,你得走两个小时。”

问路者啼笑皆非地问道:“先生,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而要和我开这个完全没有必要的玩笑呢?”

“朋友,我没有和你开玩笑。”哲学家认真地说,“我不看看你步行的速度,怎么能回答出你所需要的时间呢?”

哲学家的思维显然是严密的,要说出问路人从这儿到城里所需的时间,必须先知道对方步行的速度,不然,就等于毫无根据地信口雌黄。

这则小故事形象地刻画了这位哲学家超乎平常人的认真劲儿。一般来讲,对方这样打听,被打听者只需根据平常人们步行的速度,就可以大概回答出对方所需要的答案。可这位哲学家却偏偏不是这样,他要告诉对方,非得要找出所告诉的内容的充足理由来。没有充足理由,他宁可先不说,等自己亲眼看见对方的步行速度以后再说。毫无疑问,他根据这些真实的理由,又经过这样严密的推导(计算),告诉给对方的答案一定是真实而可靠的。

虽然这位哲学家在处理这样一些日常枝节问题时显得有些过于呆板了,不过通过上面这则小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我们在实际思维与表述中,想要得到一个正确的判断时,所依据的理由一定要真实。“理由必须真实”这是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的一条*基本也是*重要的逻辑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无关紧要的判断,它们所依据的理由真实性没有把握,这不一定会给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带来多大的妨碍;但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判断,如果它们所依据的理由是虚假的,那就很可能会给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给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担负领导工作的人,由于受某些封建因素的影响,养成了一种这样对付上级的方法:凡是上级想听的,就讲;凡是上级想要的,就给。上级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就汇报什么情况,上级需要什么数字,摸准之后,如数满足。而实际情况如何,他们根本不管,只要自己能升官,哪管汇报真和假?这样一来,上级机关拿到了假情况、假数字,以此为理由,经过一番论证,便形成了指导下级工作的结论,这样的决策能不连连失误吗?这样做的结果给实际工作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需要指出的是,理由必须真实这只是充足理由律提出的一种逻辑要求。而一个论断所依据的理由究竟是真还是假,仅仅靠充足理由律是无法断定的。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需要由实践来加以解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