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尼本人*喜爱的一部诗选。

● 希尼亲自编选的能反映自己一生成就的重要诗集。

● 1999年爱尔兰时报文学奖获奖作品。

【诗选中所收录的诗集先后获以下奖项】

1966年获埃里克·格雷戈里奖。

1967年获乔蒙德利奖。

1968年获萨默塞特·毛姆奖和杰弗里·费伯纪念奖。

1973年获美国爱尔兰基金会文学奖、丹尼斯·德夫林纪念奖。

197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院E. M. 福斯特奖。

1975年获杜夫·库伯纪念奖。1976年获W. H. 史密斯奖。

1990年获蓝南文学奖。

1997年获惠特布瑞德图书奖……

●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前后二十年“经地狱一般”打磨、多人审核的重磅译本。

● 中文译本附有详细题解、导读,为广大读者真正理解希尼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路径。


【内容简介】

《开垦地:诗选1966—1996》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自选集,精选了12部诗集的代表作品、两部重要译作的精华部分以及一些以前未结集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诗人30年写作生涯,呈现了诗人写作的整体风貌以及诗人多年来情感、风格和特色的变化。这里有优美的、田园式的抒情诗,也有许多蕴含噗通却又神奇的爱的诗篇,还有一些发掘自身、自我投射的作品。它们也探索恐惧和暴力的主题,揭示一个“邻里相杀”的爱尔兰,一个受历史和残酷的宗派主义威胁的世界。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希尼所遵奉的诗歌定义,既“忠实于外部现实的冲击”,又保持着“对诗人生命内部规律的敏感”,在希尼手中,万物的样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拼字板,一个秋千,一个风筝,无数小小的瞬间,都变成了既是现实又是飞升的令人沉醉的神话。这部自选集是一种必需——一种深入万物根源的方法。


【作者简介】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1939年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1961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当过中学教师,后回母校任文学教师。二十多岁即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闻名诗坛。1972年和家人移居爱尔兰都柏林。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诗学教授。获艾略特诗歌奖、毛姆文学奖、史密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1995年因“其作品饱含抒情之美以及对伦理的深刻理解,凸显了日常生活的奇迹和历史的现实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继叶芝之后*伟大的爱尔兰诗人”。


【目录】

【选自《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1966)】

挖掘

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

谷仓

摘黑莓

搅乳日

跟随者

期中假

占卜者

个人的诗泉

安泰(1966)

题解

【选自《进入黑暗之门》(1969)】

非法分子

铁匠铺

盖茅屋顶的人

半岛

献给短发党人的安魂曲

女水神

妻子的故事

夜里开车

记忆的遗物

内伊湖组诗

1在湖滨

2越出马尾藻海

3诱饵

4放线

5收线

6回归

7幻象

天籁

荆豆地

种植园

班恩河黏土

沼泽地

题解

【选自《熬过冬季》(1972)】

饲料

沼泽橡

阿纳霍里什

男仆

土地

雨的礼物

图姆

布罗亚赫

神谕

向后看

一首新歌

另一边

火绒(选自《北方贮藏物》)

图伦男子

纳尔土斯

结婚日

新郎的母亲

避暑别墅

小夜曲

海岸女人

地狱的边境

私生子

晚安

炉边

西行

题解

【选自《停留站》(1975)】

筑巢地

七月

英国的困难

来客

试飞

漂离者

隐修

西部的停留站

恩克陀斯

题解

【选自《北方》(1975)】

摩斯巴恩:两首献诗

1阳光

2种子裁切者

葬礼仪式

北方

维京人的都柏林:样品

骨梦

沼泽女王

格劳巴勒男子

惩罚

奇异的果实

亲属关系

联合法案

赫拉克勒斯与安泰

无论你说什么都什么也别说(选)

歌唱学校

1恐怖部

2警察来访

3奥兰治鼓,蒂龙,1966

41969年夏天

5领养

6暴露

题解

【选自《田间耕作》(1979)】

牡蛎

三件组

杀戮之后

女预言家

在水边

图姆路

一杯水

贝格湖滨

伤亡人员

歌手的屋子

颚音缪斯

格兰莫尔十四行诗

一种身后

水獭

臭鼬

嫉妒之梦

田间耕作

残余

丰收蝴蝶结

纪念弗朗西斯·莱德威奇

乌戈利诺

题解

【选自《斯威尼失常》(1983)】

斯威尼飞逃

野兔的名字(1981)

【选自《斯泰逊岛》(1984)】

地铁

黑刺李杜松子酒

契诃夫在萨哈林

沙岩纪念品

货架寿命(选)

花岗岩碎片

老熨斗

来自特尔斐的石头

变得陌生

出生地

路上的蝙蝠

给凯瑟琳·安的榛木棍

给迈克尔和克里斯托弗的风筝

铁路儿童

赤颈鸭

希拉纳吉

“是啊”(选自《田间小路》)

沟背之王

斯泰逊岛

斯威尼再生(选)

*个批注

斯威尼再生

在山毛榉中

*个王国

*次飞逃

漂泊

神职人员

隐士

大师

抄经员

冬青

艺术家

旧圣像

想当年

在路上

为周年纪念而作的维拉内拉诗(1986)

题解

【选自《山楂灯笼》(1987)】

字母表

界标

来自写作的边境

山楂灯笼

来自良心共和国

冰雹

石头裁决

匙形假饵

清理

牛奶厂

许愿树

格罗图斯和科文蒂娜

沃尔夫·托恩

来自期待之乡

淤泥异象

消失的岛屿

粗筛

题解

【选自《特洛伊之疗》(1990)】

来自楞诺斯岛的声音

【选自《幻视》(1991)】

金枝

标记

父与子

幻视

八月之夜

视野

干草叉

长凳床

重访格兰莫尔(选)

Ⅰ拼字游戏

Ⅱ幼儿床

V除邪十四行诗

Ⅶ天窗

枕上的头

佳景

轮中轮

寄养

方形(选)

轻松

背景

跨越

方形

一次越轨(1994)

题解

【选自《酒精水准仪》(1996)】

雨棒

薄荷

四十年代的沙发

继续撑下去

两部卡车

布拉斯李子

积极介入

圣凯文与黑鸟

航线(选)

迈锡尼守望者

1守望者的战争

2卡珊德拉

3他的黎明幻象

4那些夜晚

5他对水的遐思

砂砾路

莫约拉河畔的怀特比

“诗人椅”

秋千

两幅拐杖画

电话

差使

今晚在威克洛也有一只狗在吠叫

海滩

散步

在泉源

在班纳赫

图伦

附笔

题解

相信诗歌

希尼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参考资料


【书摘与插画】

◎ 精彩书摘

(一)诗 选

挖 掘*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

夹着粗短的笔;舒适如一支枪。

我窗下,传来清脆的锉磨声

当铁铲切入含砂砾的地面:

父亲在挖掘。我往下看

直到他绷紧的臀部在花圃间

弯下去又挺起来,恍若二十年前

他有节奏地弓身于马铃薯垄

在那里挖掘。

粗陋的靴踩着铲头,柄

贴着膝盖内侧使劲撬动;

他锄掉高高的叶茎,将明亮的铲边深深埋进去,

把新马铃薯掀到四下里,我们拾起,

喜欢它们在我们手里冷硬的感觉。

上帝作证,老头还能挥舞铁铲。

如同他的老头。

祖父一天里在托纳沼泽地

铲的泥炭比任何人都要多。

有一次我给他送一瓶牛奶,

用纸随便塞住瓶口。他直起身

喝了,又立即开始干活,

利落地又切又割,把草泥[1]

抛到肩后,不断往深处

寻找好泥炭。挖掘。

马铃薯霉的冷味,湿泥炭的嘎扎声

和啪嗒声,切下活根茎的短促刀声

在我头脑里回响。

但我没有像他们那样干活的铁铲。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

夹着这支粗短的笔。

我将用它挖掘。

[1]泥炭可用作肥料,泥炭被一层草泥覆盖着。

*《挖掘》是我写的*首自己觉得能使感觉进入文字的诗,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觉得我的直感能进入文字。它的节奏和噪音现在依然使我喜悦,尽管诗中有一两行诗更多是有职业枪手的戏剧性而不是有挖掘者的聚精会神。我是在一九六四年夏天写出这首诗的,差不多是在我开始“涉猎诗歌”之后两年。这是我*首觉得自己做到不止是安排文字的诗:我觉得我把一支矛插入真实生活中。诗中描写的事实和表面都是真有其事,但更重要的是,由命名它们而带来的兴奋给了我某种气定神闲和某种信心。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它……(希尼,《把感觉带入文字》)

期中假

整个上午我坐在学校医务室里

数着宣告下课的钟声。[1]

两点钟,邻居开车把我送回家。

在门廊里我见到父亲在哭——

他平时总是从容应付丧事——

大块头吉姆·埃文斯说这是个沉重打击。

我进屋时,婴儿咕咕叫,哈哈笑,

摇晃婴儿车;我很不自在

当老人们站起来握我的手

告诉我他们“为我的不幸感到难过”。

低语声告诉陌生人我是家中老大,

在外面读书,母亲一边把我的手

攥在她手里,一边咳出愤怒无泪的叹息。

十点钟,救护车抵达,

尸体已被护士们止了血并包裹好。

第二天早上我走进那个房间里。雪花莲

和烛光给床边带来抚慰;我六个星期来

*次看见他。更苍白了,

左边太阳穴浮现罂粟花似的红肿,

他躺在四英尺的匣子里像躺在婴儿床里。

没有惹眼的伤疤,保险杠不着痕迹地撞倒他。

四英尺的匣子,一年一英尺。

[1]这两句是指,学校当局在得知希尼家出事时,便把希尼送到医务室,与其他学生隔开。

个人的诗泉*

——给迈克尔•朗利[1]

小时候,他们不能阻止我接近水井

以及带水桶和绞盘的老水泵。

我喜欢那黑暗的下坠,那被困住的天空,

那水草、真菌和湿冷苔藓的味道。

砖厂里有一口井,顶盖的木板都朽坏了。

我细味那丰富的碰撞声,当绳子

末端的水桶快速荡下。

如此深,你看不见水里的倒影。

枯竭的石砌水沟下有一口浅井

繁盛如任何养鱼缸。

当你从软腐叶层里拖出长长的根茎

便有一张白脸晃动在水底。

另一些有回声,用清新的音乐

把你自己的呼唤归还你。有一口

怪吓人的,因为从蕨草和高高的毛地黄里

窜出一只老鼠,掠过我的倒影。

如今,探入根茎,用手指挖黏泥,

像睁大眼睛的那喀索斯[2]般凝视泉水

都有损任何成年人的尊严。我作诗

是为了看清自己,使黑暗发出回声。

[1]朗利为希尼的诗友,贝尔法斯特集团成员之一,如今也是德语文学著名的英译者。

[2]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只爱自己,不爱任何人。后因拒绝仙女厄科(意为回声)求爱,受阿佛洛狄忒惩罚,爱上水中自己的倒影,憔悴而死。死后化为水仙。

*诗泉,原文Helicon,指赫利孔山,相传诗和诗的灵感源自赫利孔山两股清泉。“诗泉”乃是采用袁可嘉先生的译法。

铁匠铺

我只认得一道进入黑暗之门。

外面,旧轴和铁箍正在锈蚀;

里面,敲击时铁砧短促的铿锵声,

不可预料的扇形火花

或新蹄铁在水中变硬的咝咝声。

铁砧一定是在中央某处,

呈独角兽状,一端平正,

固定在那里:一个祭坛,

任他把自己消耗在形状和音乐中。

有时候,围着皮革裙,鼻子里满是毛,

他探身靠着门边框,想起马蹄

在风驰电掣的来往车辆中碰击;

然后咕哝着走进去,轻一下重一下

要锻出真铁,让风箱咆哮。

半 岛*

当你再也无话可说,那就驾车

在半岛上兜它一天。

天高如跑道上空,

地上没有标志,所以你将不是抵达

而只是经过,虽然总是绕开塌方。

在黄昏时分,地平线喝下大海和山丘,

犁过的田野吞下了刷白的三角墙,

你又在黑暗中。于是回想

上釉的前滩和倒影的原木,

把浪花撕成碎片的岩石,

用自己的脚踩高跷的细脚鸟,

安然把自己驶进浓雾里的岛屿,

然后驾车回家,还是无话可说

除了现在你将用这个去解开所有风景的

密码:事物都完全建立在自己的形状上,

水和陆地都去到了尽头。

*诗人越出已知事物的范围,进入“尽头”。只有当我们看见水和陆地都“去到了尽头”,事物才完全建立在自己的形状上。(托宾)

铁路儿童

当我们爬上路堑的斜坡

我们的眼睛便与电报杆上的白瓷杯

和咝咝发响的电线齐平。

像随手画出的可爱线条它们向东向西蜿蜒

好几英里直到我们看不见,悬垂

在燕子们压着的负荷之下。

我们很小并且以为我们不知道

任何值得知道的事。我们以为文字在电线上行走

藏在那一小袋一小袋发亮的雨滴里,

每一袋都满满接住了

天上的光,句子的闪耀,而我们

被按比例无穷地缩小

简直可以一下子穿过针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