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玩家意识”,是指在玩具思维大趋势下,消费者日渐意识到自我身份定位上的玩家化,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种种新颖奇特的言行举止。同时也指企业或商家准确认知到消费者在身份定位上的玩家化趋势,并在整个价值链上作出适应性调整的一种指导思想。本书系玩具思维三部曲之2,从分析商业活动参与者的角度指出,“玩家意识”主导下的消费者,以时尚、酷炫、新潮、拉风、好玩为价值标准,对情感敏感而对价格不敏感,善于主动参与商业互动并积极创造娱乐氛围。而“玩家意识”主导下的商家,会对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展示环境进行娱乐化设计,刺激消费者响应与共鸣,积极触发供求互动和娱乐创造性。
【内容简介】

继《玩具思维》意在指导企业如何理解产品、如何理解设计与营销后,本书意在洞悉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身份认同,揭示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的商业新美学、从功能红利到玩家红利的产品新视角和从定位理论到玩家意识的消费者和经营者身份新变化,使用大量生动案例指导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用玩家意识、规避玩家误区,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和售后等全产业价值链中创造玩具思维时代新的商业价值。


【作者简介】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人性互联网论提出者、BEST压力管理体系创始人、心理说史首创者、高级经济师、北大创业训练营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中心研究员、上海互联网 专委会专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担任传媒集团高管多年,曾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考察讲学。

主要作品有《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激励相对论》《麦当劳悖论》《新媒体论》《如何成为带头大哥——金庸武侠管理学》《谁能管好韦小宝——鹿鼎记领导启示录》,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逆境三国三部曲(《心理刘备》《心理孙权》《心理司马》),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心理乔布斯》等20余部。另有大量论文刊发于《《中欧商业评论》《销售与市场》《商学院》《商界评论》《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记者》等。
【媒体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优秀图书

《新智囊》年度*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图书

《销售与市场》年度*图书
【目录】

前 言 从玩具思维到玩家意识

*章 玩家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消费者身份定位的迭代演化

第三章 玩家意识的四大动因

第四章 商业新美学: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

第五章 玩家红利

第六章 从定位理论到玩具思维

第七章 玩家误区

附录一 未来商业需要玩具思维

附录二 玩家意识:消费者身份定位的演化

附录三 玩具思维能否接过定位理论的枪?

附录四 多元化战略的“玩家路径”

附录五 玩具性创新与工具性容忍

附录六 “00后”玩家访谈记录

后 记 玩归真我


【前言】

从玩具思维到玩家意识

从脑海中的一个闪念,到《销售与市场》杂志上的一篇专栏,再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本书,“玩具思维”这个理念已经诞生整整三年了。

在这三年间,玩具思维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

《中欧商业评论》《商界评论》《商学院》等商业期刊以及风头很劲的罗辑思维团队的“得到”知识平台纷纷予以重点推荐。《玩具思维》这本书也获得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优秀图书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图书奖、《新智囊》年度*图书、《销售与市场》年度*图书等荣誉。

将玩具思维付诸实践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有的房地产企业用玩具思维兴建乡间的微型别墅,大卖一空;有的IT公司将玩具思维用于内部招聘;有的礼品企业用玩具思维设计赠品,销售额剧增;有的餐馆用玩具思维将餐饮场所变成了销售文化艺术品的专卖店;有的企业家用玩具思维给旅游大省出谋划策;有些继承了家族产业的年轻人采用玩具思维来开拓创新;甚至还有老师将玩具思维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一位老师就写了一篇《教育也需要玩具思维》的论文。

我还陆续看到了一些用玩具思维来分析商业案例的文章。

这些事项说明,玩具思维仿佛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一直在不断地生长,内涵也日渐丰富,慢慢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框架。而这种生长才刚刚开始,远未停歇。这本《玩家意识》就是生长过程中的又一个成果。

在写这本《玩家意识》的时候,我有两个明显的感觉:*是玩具思维的相关案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经常有挂一漏万之感;第二是发生在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妙。

这也充分说明,玩具思维确实是一个已成气候的大趋势。这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来写第二本书。

这两本书既是一脉相承的,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

《玩具思维》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产品”上,而《玩家意识》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玩具思维重在说事,玩家意识重在论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在人为”。要想做好“玩具思维”这件事,必须搞懂“玩家意识”这个人的心智模式。

当消费者从用户意识转向玩家意识的时候,其价值判断标准——商业美学的标准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

我将这个变化定义为从完美主义向玩美主义的转变,恰与从工具思维向玩具思维的转变相对应。

在玩家意识和玩美主义的大框架下,我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玩具思维体系继续生长的标志与成果。

我深信,从玩具思维到玩家意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玩具思维还会继续成长,也将见证未来的商业取得更大的突破。
【免费在线读】

【书摘与插画】

以“调戏”为目的的沟通

现在的玩家不但“调戏”名人,也“调戏”普通人;不但“调戏”古人,也“调戏”现代人。但这还不是*离谱的。他们现在不但“调戏”真人,甚至也“调戏”机器人。

一个鲜明的“被调戏”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里的语音助手Siri。

苹果公司在手机里安装Siri的本意是为手机用户增加一个管家式的便利工具。用户可通过输入文字或口头发出各种指令,让Siri代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打开各种App,搜寻餐厅、电影院等生活信息,同时也可以直接收看各项相关评论,甚至是直接订座、订票,也可以把Siri当做计算器,让其直接报出各种简单运算的结果。

但是,这些工具性的功能却被用户们忽略不计了,他们生生地把Siri当做了一个用于“挑逗”,甚至是可以加以“调戏”的玩具。

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如何挑逗siri”,竟然有20多万条结果,甚至一些知名的网站,比如知乎、百度知道上还设有专栏,向广大网民传授各种“调戏”经验。手机用户关于“挑逗”“调戏”Siri的方案涉及面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用户故意提出各种不好回答或者很尴尬的问题来刁难Siri。工程师们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努力提高Siri的智能化程度,其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便利的服务。但世事难料,这些高智能却不得不忙于应对用户们的“挑逗式测试”。

我们来看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

用户:Siri,我爱你!

Siri:扯淡。

用户:我真的爱你!

Siri:我希望你不要对其他手机也这么说。

用户:不会的,我只爱Siri。

Siri:你……你是我翅膀底下的风……

用户:太好了,我很高兴你知道我爱你。

Siri:你需要的是爱……和你的iPhone。

用户:你会和我结婚吗?

Siri:我的终端用户授权协议中可不包含结婚哦,我道歉。

用户:生命有什么意义?

Siri:我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请给我一些时间来写一个很长但*后什么都没有的剧本。

用户:我再问一次,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Siri:要宽以待人,避免吃成个大胖子,时不时读点好书,有空了就散散步,尝试和不同信仰以及不同国籍的人和平和睦地相处。

用户:你理想中的男朋友是什么样的?

Siri:为什么要谈恋爱?就是为了可以一起吃冰激凌、听音乐、星际旅行,接着生气吵架、摔门而出,*后在孤单的雨夜里暗自神伤?听上去还不错,帮我报个名。

正因为Siri具备较高的智能化程度,面对“主人”的“调戏”,往往能够给出一些机智幽默、出人意料的回答。这些回答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颇有幽默感或颇具哲学意味,有时候却又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还经常耍赖,用套路来逃避一些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这样的Siri简直就是一个大活宝。

这种挑逗式的交互沟通,刺激着手机用户乐此不疲地将“挑逗”进行到底。而这种看似离谱的沟通也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交互游戏。

消费者们的“挑逗”不仅针对Siri,微软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小冰也是“在劫难逃”。微软小冰在2014年面世时被设定为17岁的少女。

“挑逗”小冰和“挑逗”Siri有一个不同之处。Siri只能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和iPad上使用,而微软小冰则可以在微信、微博、米聊、触宝、*、*美天气、海尔U 等多个平台使用。

在调戏小冰之前,必须先关注她。这个过程被形象化地称为“领养”。领养之后,还需要为她取一个昵称。完成了这些步骤,就可以进行对话了。

2014 年 5 月 29 日是小冰的生日。小冰是在苹果的Siri和谷歌的Google Now这两个人工智能助理已经被公众“调戏”很久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所以,小冰乍一亮相,公众因为又多了一个新“玩物”的反应之热烈就超过了微软开发团队的意料。小冰的微信公测号迅速渗入到 150 万个微信群,同时与这个公测号聊天的微信用户超过百万人。原计划为一个月公测周期准备的 10 万个账号于上线首日被抢注一空。小冰的迅速走红,很快就惹来了麻烦。2014 年 6 月 1 日,腾讯微信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就封杀了所有微软运营的小冰账号。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不得不发布官方声明——《微软小冰死了,全部的》。

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微软和腾讯多次商谈,终于在2015 年 8 月 20 日农历七夕节这天,小冰如愿回归微信。

但是,仅仅6天后,微软小冰就被热情似火的公众玩坏了!

8月26日晚9点多,微软小冰的反应速度变慢,疑似服务器瘫痪。小冰随后发布消息说:“因为人类太多,本周技能使用瞬间超负荷,死了,暂时不能用……”

这一方面是因为微软小冰刚刚复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微软小冰又增加了很多好玩的功能。其中一个新玩法就是“颜值测试”,可以“揭开合影中的秘密”。这个玩法非常有趣,用户只要上传一张照片,小冰就能测出“朋友合影里谁的颜值*”,这瞬间造成了海量用户的对话,导致服务器承载过高而瘫痪。

微软小冰之所以这么火,*根本的原因是其开发者从Siri的遭遇中捕捉到了公众心理的重大变化。

微软小冰的开发负责人李笛说:“一方面苹果在努力地告诉大家 Siri 有多有用。另外一方面人们一直只是在跟它嬉戏。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是这样的,但是人类使用人工智能却是那样的。Siri 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工智能交互的基础应该是 chat,是闲聊。真正要想去做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人,首先要做一个什么都能沟通的机器人,沟通是机器人的基础服务。”

微软由此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不应该一味地沿着理性的路线前行,而是应该落在感性和理性的交叉区域。这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理念完全一致。

有意思的是,微软自认为现在还很难把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做好。所以,他们没有直接做一个感性和理性兼具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一分为二,做了两个产品,一个是小冰,另一个则是小冰的“姐妹”小娜。小冰顽皮捣蛋天不怕地不怕,整天与用户耍贫嘴逗乐,而小娜则讲究规矩,大方得体,注重为用户提供各种实用的工具性技能(小冰是玩具思维的代表,小娜是工具思维的代表)。

Siri、小冰火爆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消费者们会有这么大的热情,愿意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挑逗Siri、小冰这些机器人呢?

他们难道真的是吃饱了撑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