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东尼•博赞授予其“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0位记忆测试16分38.35秒世界纪录保持者。
凯文•霍斯利 25年记忆研究方法倾情巨献。
PIC记忆法则,让你记得住、忘不掉

1.“世界记忆大师”作品。
凯文•霍斯利是东尼•博赞认可的“世界记忆大师”,本书倾情分享了10种记忆方法。
2.凯文•霍斯利25年记忆研究方法倾情巨献。
从典型阅读障碍症患者到“世界记忆大师”,再到圆周率记忆测试,凯文•霍斯利研究了25年记忆的方法。
3.世界记忆总冠军教练袁文魁点赞推荐。
袁文魁培养42位“世界记忆大师”,包括世界记忆总冠军王峰,记忆大师李俊成、苏清波等,曾在2011年带领中国队夺得世界脑力锦标赛国家冠军奖。


【内容简介】

凯文•霍斯利通过掌握记忆的魔法,从典型阅读障碍症患者到“世界记忆大师”。本书和你分享10种记忆的魔法,这些记忆方法贯通古今,融合了世界上快速学习和记忆发展两大领域中优秀的思想。
学习速度越快,大脑使用的效率就越高,这可能是你面对竞争对手的典型优势。这本书以把读者打造成记忆大师为目的,讲述了图像记忆法、身体记忆法、故事关联法、数字编码记忆法等10种记忆的魔法,让你记得住、忘不掉。


【作者简介】

[美]凯文•霍斯利
在过去的25年中, 凯文• 霍斯利一直致力于大脑和记忆潜能方面的研究,是东尼•博赞认可的“世界记忆大师”。
凯文还是一名职业演讲师,帮助多个组织提高了学习力、驱动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995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1999年,39分钟完成了圆周率记忆测试,打破了世界记录,比之前的记录快了整整 14 分钟。
2013年3月14日,以16分38.35秒再次打破圆周率记忆测试世界记录。


【媒体评论】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于1991年创办,凯文是记忆界的老前辈,他在1995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而我是在2008年。凯文的书籍介绍了常用的记忆技巧,通俗易懂,虽然中西方语言文化有差异,但本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十多年来,我从事大脑教育以及培养50多位世界记忆大师的经历让我坚信——记忆有魔法,只要科学训练便可拥有超强记忆。
——世界记忆总冠军教练、世界记忆大师 袁文魁


【目录】

推荐序
绪 言

PART 1 保持专注
第1章 不要寻找借口
第2章 不要相信谎言
第3章 保持专注

PART 2 创造力和关联能力
第4章 图像记忆法
第5章 汽车记忆法
第6章 身体记忆法
第7章 夹子记忆法
第8章 旅程记忆法
第9章 故事关联法
第10章 名字记忆法
第11章 数字编码记忆法
第12章 艺术记忆法
第13章 把方法用起来

PART 3 持续运用
第14章 学会自律
第15章 温故知新

结束是开始的种子
参考书目
关于作者


【前言】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可以轻松、快速、有效地学习并记住信息,你的生活将会怎样?
在这本简短易读的书里,我将提供一整套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思维方式和技巧,让你能够轻松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你会发现很多神奇的方法,这些方法贯通古今,融合了世界上快速学习和记忆发展两大领域中*秀的思想。本书提供的内容都是在学校里从未教过的。我相信,只有熟悉记忆的基本原理,才有可能让你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
想象一下,如果你出生的时候没有丝毫记忆,你会是什么样子?你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记忆,你就是一具空壳。如果我问:“你是谁?”你会马上开始从大脑里调动已有的记忆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的记忆好比胶水,把你的生活片段都粘在一起,而你今天的一切正是由过往的那些精彩回忆构成的。你好比一个数据收集器,你的记忆就是生命走过的轨迹。如果没有记忆,你将无法学习和思考;没有智力和创造力,你甚至连系鞋带都不会。你无法在任何领域拥有经历,因为经历终究只是记忆的总和!只有记住信息,你才算经历过。
在过去的几年中,记忆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词,它通常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联系在一起。教育学家曾说过,理解是学习的关键。但是,如果你没有记住内容,又如何谈得上理解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识别和理解信息,但是需要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举个例子:你现在知道多少个笑话?极有可能你听过几千个,但现在顶多想起来四五个而已。在记住四个笑话和理解几千个笑话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理解并不代表能够运用——只有马上记住理解过的内容,并且练习使用它们,你才算掌握了。记忆就是把你所学的东西储存起来,否则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费劲儿去学呢?
有些人会说,在可以用网络搜索的年代,你根本不需要好记性,但肯·詹宁斯(Ken Jennings)说过:“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需要找一些事实作为判断依据,如果这些事实都在你的大脑里,就可以马上获取;而如果它们存在网络的某个角落,需要通过搜索才能获得,你就无法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因为一个人的搜索能力强而雇用他/她吗?肯定不会——你需要这个人对各类信息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充满自信,对自己知道的内容非常确定。如果你不把信息储存在大脑里,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导致尴尬的局面发生,或者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
如果在工作中你需要不停地查阅笔记或者说明书,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这样看起来很不专业。举个例子,你更乐意从谁的手里购买产品呢,是从忘记你名字的人那里,还是从记住你名字的人那里?你会允许一位医生在给你动手术的时,还不停地查看操作指南或者平板电脑吗?*不会!记忆是我们生活的基石,它决定了我们的决策水平,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整个人生!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大脑中*神奇的两个特质。学习是获取新信息的能力,而记忆是在学习完后把信息储存在合适的位置上。记忆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如果记忆方法不当,你做的只不过是把信息扔进一个深坑,从此再不使用。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会去回顾所学的内容,他们总是不停地在学习和忘记之间来回折腾,学了又忘,忘了又学……
当你的记忆力提高了,其他事情也会相应得到改善。你可以通过使用更多的关联和联想来记忆,从而更加轻松、快速地获取信息。你合理储存在大脑里的事实和记忆越多,你做出独特的组合和关联的潜力就越大。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增强智力,因为智力是建立在所有你能回想起的事情、人物和事实上的。你记住得越多,创造出和做出的事情就越多,因为我们需要先获取实际的知识,然后才能提升技能。新信息是建立在更多原有信息的基础上的,所以你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获取更多。
现在,面对记忆你有两个选择。*个是:记忆力无法提高,你对这项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能听天由命。很多人在生活中选择了这一项,因为在几千个小时的学校教育中,从来没有提过人类的记忆力有多么神奇,也没告诉过我们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在我8岁的时候,学校的一位心理医生对我的大脑提出了一点建议。他说我的大脑可能受过损伤,想把我送到一个特殊的班级里。我是一名典型的阅读障碍症患者:我天生记忆力就不好,并且无法保持专注,阅读和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在上学期间,我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妈妈和朋友把教学大纲读给我听。我强迫自己去背诵大纲和不懂的知识,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我前途渺茫,因为我根本掌握不了学校里教授的内容。在12年的中小学时光中,我根本无法靠自己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到毕业那年,我的阅读水平并没有比一年级的时候长进多少。长话短说,1989年我终究还是高中毕业了。
几年后,我路过一家当地的书店,从此生活发生了改变。在那一刻之前,我还无法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但是当天晚上我决定买三本来读。这三本书的作者都是东尼·博赞(Tony Buzan),*本叫《启动大脑》(Use Your Head ),其他两本分别是《启动记忆》(Use Your Memory )和《快速阅读》(The Speed Reading Book )。本来我打算先看《快速阅读》,学会快速阅读的技巧后,就可以迅速读完另外两本了,但这个方法并不见效。于是我开始读《启动记忆》,然后发现面对记忆力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记忆只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得到改善的。提高记忆力有几个基本原理,如果我们在记忆时遵循这些原理,就会获得和记忆大师一样的惊人效果。
我开始研究心理学,以及当时能接触到的与大脑、思维、记忆领域相关的一切信息。我研究了几百本书籍和磁带,还采访了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一群人。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我战胜了所有的阅读障碍,并使自己的阅读和吸收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平均每周读4本书,并且可以在1个小时内学会普通人需要数月才能掌握的内容。
1995年,我决定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这项赛事吸引了全世界*秀的记忆大师,它将测试记忆的各个方面。那一年我获得了第5名的成绩,并在拼写比赛中获得了第2名,这证明我已经完全战胜了阅读障碍。我还被大脑基金会(Brain Trust)授予了“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1995年10月26日,授予仪式在汉伯瑞庄园(位于英格兰赫特福德郡的威尔镇)举行,列支敦士登的菲利普王子为我颁发了头衔。这对于过去有阅读障碍、出身平凡的我来说可谓巨大的成就。从那天开始,我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已经转向,与以往截然不同了。
1999年,当我打破了号称“记忆*测试(The Everest of Memory Tests)”的世界纪录时,我决定挑战自己,参加更多的能力测试。我背诵了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10000位数字——圆周率已经被证明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比赛中,这10000位数字被分成2000组,每组5个,测试人员*叫到其中的一组,我得说出这组前后的两组5个数字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会提问50组的数字,根据选手全部完成的时间来确定世界纪录,*终我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比之前的纪录整整快了14分钟。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人们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我生命的意义在于:打破限制,展示给人们看,我们的记忆力是多么强大。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培训、教授和训练人们记忆生活中所需的重要信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很多人会说我拥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只是发现了很多关于记忆的“秘密”,把它们用起来,并融会贯通。
我说这些并不是在吹嘘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希望你记住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潜能去掌控自己的记忆力。你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未来。如果你一直重复原来做过的事情,那么你得到的只能和过去相同,你需要做一些改变才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因此我想告诫大家:想要掌控记忆力,你得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请勿对这本书吹毛求疵,只需从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价值即可。当你评头论足时,就已经停止了学习的脚步。你可以评价甚至批评书中提到的记忆方法,也可以尝试别的途径来学习。但是我向你保证,如果你不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就不会获得和记忆大师一样的效果。在这本书中,我所分享的方法和记忆大师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希望你用开放的心态进行阅读,我确信你从中学到的每件事情都有效,并且是非常有效。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了提高记忆力的四个关键点( 4 C ) 。 *部分是关于如何提升你的专注度(Concentrate);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生成图像(Create imagery), 并让图像和需要记忆的信息之间建立关联(connect) ; 第三部分是养成习惯, 持续运用(Continuous use)这些方法。这四个关键点可以解决现在或者将来你可能会碰到的任何记忆问题。书中的一些例子来自我的个人经历和一些商业书籍,所以你不仅可以学会如何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学到一些重要观点,并把它们运用到个人发展中。
我会教你如何把枯燥的信息转化为有条理的真实事物,换句话说,意味着信息是富有意义的,它们应该被利用起来而不是被丢弃。这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采用不同的储存信息的方式获得神奇的记忆效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习和理解能力。
市面上的很多书籍通常开篇讲一大堆还没进入正题,而这本书有所不同,它将直奔主题,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目标是用自己期待别人教我的方式,向你展示记忆力提高后的美妙世界。不要只是阅读,而应该切实把书中的观点用起来,并变成自己思维和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请翻开*部分的内容,释放出你记忆的能量吧!


【书摘与插画】
保持专注
我们都拥有天赋,即天生具有能力去思考我们的想法。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集中于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以自己决定关注什么;也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一直被外界环境所干扰;或者,你现在就决定去引导它。
很多人认为,拥有超强注意力是一种神奇的状态,是少数幸运儿天生的特质。但事实并非如此。比方说,你同意健壮的肱二头肌是天生的吗?当然不,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健身房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人们总认为注意力要么天生就有,要么一直没有,其实注意力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拥有。
注意力是通过持续练习做微小的选择来获得的。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学习新事物,大脑组织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群还处在“大脑不能改变”的模式当中。既然我们知道注意力可以改善,也应该去改善,那现在就尽全力去降伏这只“大脑里上蹿下跳的猴子”,找回属于自己的能量吧!
这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训练注意力的方式:通常,他们早上不是自然醒来,而是被大声的歌曲或者刺耳的闹钟叫醒。他们查看手机里的每一条消息,只想知道是否有人在挂念自己。然后他们起床去洗澡,洗澡的时候开始思考今天要操心或者处理的一大堆事情。不过时间还是很仓促,他们只能匆忙地吃一顿不健康的早餐,胡乱喝一杯咖啡。上车后,他们打开电台,然后开始通电话,甚至试图在开车途中发短信。他们开始变得烦躁、抱怨交通状况。虽然堵车是明摆着的事实,对此无能为力,但他们还是认为应该有所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操心和关注目前尚不能解决的一大堆外在的事物,任由自己的注意力四处发散。
把你的注意力想象成一名奥运会选手,你的“运动员”竞争力强吗?我们无法很好地专注是因为没有去训练它。我们总是不断地改变想法,却从未在某个想法上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思考。如今我们几乎对每件事情都三心二意,活在“忙碌”的假象中,认为“忙碌”就等同于事情做得不错。
其实忙碌有时候只是拖延的伪装,会让自己感觉良好,而误认为很有成效。而当我们一天结束进行回顾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正在训练自己持续走神,让注意力涣散。
训练注意力并没有那么难。你只需学会心态平和,找到专注的时间点。你还得学会活在当下: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工作,在家的时候就好好享受在家的状态。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这样说的:“学习沉默。让你平静的心灵倾听他人、汲取知识。”
我们的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干扰,这会让我们远离当下。你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和家人吵架之后,你一整天都无法专心工作?这些干扰会让我们思绪混乱。干扰就是专注的对立面。
当你心态平和,享受当下的时候,你的想法会像激光一样聚焦。平和与专注是一个道理。
你需要关注这四个方面来排除干扰,营造平和的心态:
1.掌控你内在的声音
你的大脑里是否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和你对话?如果不确定,那么你现在很有可能就在问自己:我大脑里是否有个小小的声音?其实我们都有,它对我们的注意力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实,你一直在和自己对话,但*的问题是,你会老盯着自己做错的地方。现在开始,通过关注做对的事情来找回记忆力。
今天你关注哪些方面了?你是如何做的?你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停止“打击”自己?
你内在的声音会引导你变得更好或者更差,所以需要好好引导。你关注的内容可以帮助你解释和理解这个世界,因而不要理会错误的声音。自怨自艾和各种干扰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或者内在错误的声音带来的,但这种想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改变它就好。请记住:如果你给自己的引导不当,坏事就会发生。
2.停止多任务操作
多任务操作会破坏当下的专注,让我们远离平和的心态。多任务操作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如果你观察一头母狮在荒野里捕食,就会发现它只盯着一头角马,因为它知道同时追捕到两头角马的胜算并不大。
它的想法单一,全力以赴去捕捉目标。在马戏团训练狮子的时候,人们会在它前方放一张椅子来控制其行为:椅子有四条腿,这样狮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进入一种催眠状态。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同一段时间内只能关注一件事情,不可能同时关注两件。当你进行多任务操作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地来回切换,对每一件事情都无法全情投入,因而效率低下。我们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多任务操作已经成为*破坏力的神话之一。
我们其实一直在放任自己的注意力,很多人已经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我听说普通人一天大约要看50次手机,我们要查看邮件、浏览新闻、登录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等,而这些时间本该是用来陪伴家人或者联络朋友的。我们甚至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这会导致你踩刹车的反应速度慢0.5秒。如果以每小时112公里的速度行驶,0.5秒意味着你已经开出了15.6米远……这个距离足以酿成很多悲剧。如果你开车走神,发生车祸的概率会提高9倍。
其实手机电话响了并不需要马上去接,因为我们还有语音信箱功能来代替!
神经科学顾问玛丽莲·斯宾格(Marilee Springer)认为:“多任务操作实际上是让我们降低了50%的效率,并且增加了50%的错误率。”这就好比让大脑吸毒,感觉很好却后患无穷。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多任务操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减少创造力,还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们再也无法让自己坐享当下。布莱兹· 帕斯卡(Blaise Pascal)说过:“人类的一切不幸都源于无法平静地独处一室。”我们一上车就得打开电台,一回家就得打开电视。看电视也只是在各个频道之间快速切换,连看完广告的耐心都没有。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各种干扰,大部分人都任由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引导好它。缺乏注意力引导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要再不停地变换想法来干扰自己了,回到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上来,提升思维能力,重新挖掘持续任务操作的价值,而不是降低质量同时进行多个任务。杰出的工作总是和多个高度专注的时间段有关,零散的努力无法做出优秀的事情。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
3.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人们处理信息的时候,其实从来不知道自己要从中获取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引导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采用PIC记忆法则,以更好地参与并融入信息当中:
P——目的(Purpose):拥有一个清晰的目的非常重要,目的越清晰,阻碍就越少。要牢牢记住自己为什么要阅读或者学习,把目的刻在脑门上。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带着目的的学习可以提高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你的目的越明确,获得的信息就越多。一个模糊的目的是这样的: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更多关于记忆的知识;而一个明确的目的是这样的:我想学会至少6个重要方法来提高记忆力。要集中注意力去获取你能用得上的信息,然后去实践。就如大卫·艾伦(David Allen)所说:“如果你不确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就无法全力以赴。”
I——兴趣(Interest):你感兴趣的程度决定了注意力的方向,从而决定了自己的专注度。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记住所读的内容。如果列一张兴趣列表,*上方的几件事情会让我们思维活跃、促使自己去做,这也正是我们的关注点,而对排在列表下方的事情我们则会犹豫和拖延。
当你对某个主题感兴趣的时候,你能记住海量的信息。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你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缺乏注意力多半是因为兴趣不够。你的想法从不会迷失,它只是朝着更有趣和更引人注意的方向去了而已。
我们都知道兴趣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但是如何对“无聊”的信息感兴趣呢?*步是发现你的兴趣点,然后找到与新信息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我喜欢做培训和分享知识给别人,我读任何东西都去寻找与此相关的信息。当我通过兴趣这个“过滤器”来阅读或者收听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我总是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和培训有关吗?它如何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些信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吗?这对我的未来有帮助吗?这份材料该如何帮助我达到目标呢?
换句话说,所有“无聊”的信息在正确的心智模式下都可以变得更加有趣。G.K.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说过:“天下没有无趣的事情,只有不感兴趣的人。”所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吧!
C——好奇心(Curiosity):提问是培养好奇心的好办法。
在你开始阅读或者学习任何事物之前,问自己几个动机性问题。大多数人问的问题都无法促使自己行动起来,他们看着书,会说:“我为什么非得读这本书呢?要读的东西太多了。这看起来好无聊。”如果你问这种问题,又怎么能用心去学习呢?你需要问一些调动积极性的问题,让自己参与其中。比如,问问自己:当下这些信息和我的生活是否相关,并且可以马上用起来?这个信息如何能帮助我达到目标?我如何用它来提升工作效率?这对我有何帮助?这个信息如何让我更有价值?
要对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保持一颗好奇心。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说过:“如果你想治愈无聊,那就保持好奇心吧。如果你有一颗好奇心,没有事情会令人厌倦,你会自发地想要学习。培养自己的好奇心,生活将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充满快乐的学习。”
4.不要瞎担心
想象有一天早上你醒来,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事情。这会是什么感觉?你会心平气和,没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不会有焦虑的情绪。
想象自己醒来后不必疲于奔命,不必掌控他人的行为,不会妄图用自己的想法来左右管理者的决策,不会轻信近日那些耸人听闻的谣言。
拜伦·凯蒂(Byron Katie)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只发现三类事情:你的、我的和上帝的,你在做谁的事情呢?”当你决定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事情的时候,会轻松很多。把你一连串的想法简化,并与之和平相处,生活也就变得更加简单;而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思考方式担心太多别的事物,你就会感到痛苦。今天你尝试用自己的想法来掌控多少人和事了呢?请只关注自己的想法,享受如激光一般聚焦而清晰的思维带来的力量。
你担心并不是因为真的在乎,而是因为你一直习惯这么做。担心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心理过程。这种状态是由大脑里的各种问题带来的,如果老问自己“如果”之类的问题,就把想法设置成了担心模式。你会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丢了工作该怎么办?如果我车子撞了该怎么办?如果犯罪分子袭击我该怎么办……所有这些“如果”
在你脑海里生成了一部电影,把不同的情节套在一起,让你非常担心。不妨换个方式来问:如果我丢了工作该如何处理?如果我车子撞了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生成的电影并不会让你担心,因为它在引导你的大脑去思考具体的行动步骤。为不同的情节设置一套解决的流程,然后和自己的想法和平共处吧。
学会练习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记忆力。大部分人总是在情绪的两个*之间来回波动,而注意力是指学会如何专注某一点。当你专注于自身的能量,就可以达到一切目标。把你的想法想象成一支手电筒,大部分人会随意乱晃四处照,而你要让自己的手电筒保持不动,然后彻底照亮某一处。没有什么外在的事物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只有内在的想法才可以。今天你需要做一个决定:你是否想提高注意力?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此请扔掉借口,清除杂念,专注当下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