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可读可存可查阅,广西文化大观园

本日历由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出版家刘硕良先生,图书馆专家黄权才创意选编而成。
日读一篇,盘点广西;假以一年,通识精要。
自治区60华诞,文化交流,往来佳礼。
【内容简介】

本日历由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出版家刘硕良先生,图书馆专家黄权才创意选编而成。

以日读一篇的形式,简明扼要、充实生动地展现广西地域文化的渊源、构成、特色和精要。譬如:博大精深的广西山水文化、意蕴美丽的石刻文化、绚丽多彩的艺术精华、无比珍贵的民间文学宝藏、可圈可点的广西及旅桂文化名人……

打开本册日历,供读者朋友盘点广西历史文化,认识广西历史文化,研究广西历史文化,更好地继承发展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

刘硕良 黄权才 选编

刘硕良,湖南人,1932年生。1980年进入广西人民出版社,并参与漓江出版社的组建,成为漓江出版社主要创始人之一。1993年调广西新闻出版局创办《出版广角》杂志,2001年应聘到云南教育出版社创办《人与自然》杂志。2004年在北京开办硕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策划图书,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桂版优秀图书奖特别奖等突出奖项。

黄权才,汉族,1958年3月生,图书馆专家。198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其后一直在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2001年以来在中文系给古代文学研究所讲授古典文献学,2006年起任古典文献学硕导。1996年以来为广西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以来为广西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以来为《图书馆界》副主编。
【媒体评论】

【目录】

【前言】

【免费在线读】

桂林篇

“我所思兮在桂林”

——东汉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将岭南地区纳入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版图中,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桂林郡郡治在布山县(在今贵港市境内)。作为泛地理概念,“桂林”指盛产桂树的郁江两岸,甚至指今广西地区。东汉张衡(78—139)诗中的“桂林”,是泛地理概念。诗句“我所思兮在桂林”,唐代刘复《长相思》诗句“长相思,在桂林,苍梧山远潇湘深”即承此。《桂林风土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粤西诗载》等古文献皆引用或收录这一诗篇。

“我所思兮”常见古人的作品中,成为一个千古流行的句式,如明刘基有句:“我所思兮在潇湘,苍梧九疑渺无际。”

杜甫名句“宜人独桂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

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

此为唐朝著名诗人杜甫(712—770)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作《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岭北人历来传说岭南是极为炎热难耐之地,在段功曹的儿子赴桂林为官之际,杜甫作诗让他带给桂州长史杨谭(排行五),有托付关照之意。诗句赞美了桂林,用以安慰段功曹的儿子,并希望他在桂林好好生活。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广右风气”,称“桂林气候与江浙颇相类,过桂林城南数十里则便大异。杜子美谓‘宜人独桂林’,得之矣。”杜甫此名句常为后人引用,如明初张以宁《代简广西参政刘允中》诗句:“五岭宜人独桂林,梅花雪片一冬深。”

钦州篇

开元名相钦州守岁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诗题为《钦州守岁》,作者张说。张说(667-730),字说之,洛阳人,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后因朝廷斗争,不附权贵,于长安四年(704)被流放至钦州。张说在钦州作诗颇多,有《岭南送使二首》《南中送北使二首》《岭南送使》《南中别王陵成崇》《南中别陈七李十》《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等诗篇。《岭南送使二首》云:

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

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万里投荒裔,来时不见亲。

一朝成白首,看取报家人。

当时的钦州,治所在今灵山县旧州镇。他在钦州过的是流放生活,是“特殊生活”。他知道,贬谪岭南者,“凡得几人还”,多是客死他乡。但他乐观对待自己的际遇,不仅没有绝望,还有梦想,觉得还有“春回”之日。过年之后不久,即如其所料,他在政治上翻身了。次年正月唐中宗恢复帝位,张说得召还,历任兵部员外郎、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中书侍郎,封燕国公,成为开创“开元之治”的名相。

柳州篇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此为柳宗元《种柳戏题》诗。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元和十年(815)三月,被贬为柳州刺史,后人因称“柳柳州”。他在当年六月二十七日到任,十四年逝世于柳州。他在柳州时间虽然不长,但留下惠政颇多,文学作品亦多,影响丰厚绵长。种柳即其惠政之一。他觉得此举有四“柳”——人名、树名、政区名、江名皆含“柳”字,因而作《种柳戏题》诗。衡州太守吕温,更是加上一“柳”——“柳馆”,其《嘲柳州柳子厚》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如此,则是 “五柳”了。“柳馆”,即今柳侯祠,原称“罗池庙”。柳侯祠碑刻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宗元在柳州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是柳州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人”——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州。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此为张籍《昆仑儿》诗。《永乐大典》卷2342引《元一统志》:“张籍,唐诗人,宦游岭峤,至此州(郁林州),与昆仑儿诗云……。”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终国子司业。曾游历岭南,有《岭表逢故人》《送梧州王使君》《蛮中》等诗篇。《昆仑儿》作于郁林州(今玉林市)。昆仑儿,即唐诗中常见的“昆仑奴”,属于南海黑人,是尼格利陀人,又叫矮黑人,此类人现在仍散居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上。来中国谋生的矮黑人,体壮力强,而性情温良,踏实耿直,是中国雇主喜欢的打工仔。张籍笔下的昆仑儿,虽然语言不通,但也从海上来中国寻求生活。他们爱打扮,保持着本民族特色。

梧州篇

梧州有“佳人故居”之称

桂水依旧绿,佳人本不还。

只应随暮雨,飞入九疑山。

此为大中三年(849)李群玉《桂州经佳人故居》诗。李群玉于大中二年(848)底自五羊(今广州)至桂州,次年春离开桂州,沿漓江、桂江(桂水)而下梧州。《尚书》卷2:“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历来相传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也赶至南方,死于湘江之畔。全州有二妃庙,柳宗元有《湘源二妃庙碑》。舜帝死于苍梧之说存在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由历来传说形成了梧州舜帝文化。舜帝文化中,就包括了二妃。李群玉认为,二妃(佳人)故居在梧州。李群玉还有《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诗:“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满院雀声暮,半庭春景斜。东风不知恨,遍地落余霞。”

有关广西*个状元赵观文的诗篇

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

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

龙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烧转更新。

今日街头看御榜,大能荣耀苦心人。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初试,录取张贻宪等二十五人,赵观文名列第八。落第举子对此不满,纷纷要求重考。唐昭宗下令在武德殿重试。经过重试,赵观文状元及第。同榜进士褚载作《贺赵观文重试及第》诗,如另一同榜进士黄滔作《和同年赵先辈观文》诗:“玉兔轮中方是树,金鳌顶上别无山。虽然回首见烟火,事主酬恩难便闲。”

赵观文,桂州(今桂林市)人,广西*个状元及第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7:“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王贞白、张玭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仙桂,指月宫上的桂树;龙泉,名剑;火浣,火浣布,具有不燃性,在火中能去污垢。褚载以仙桂借指赵观文,以再淬龙泉剑、重烧火浣布,写赵观文重考夺冠。

横县篇

横县 “好祭伏波祠”
小郡横山外,居民半岛夷。

路偏逢客少,地湿见秋迟。

铜鼓侵城角,蛮旌接使麾。

平生闻义勇,好祭伏波祠。

诗题为《送杜横州》,作者刘敞。杜杞(1005—1050),字伟长,宝元年间(1038—1039)知横州,庆历四年(1044)为广南西路转运按察使兼安抚使。横州伏波祠,即今横县伏波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建武十七年(41)朝廷派马援领兵平定交州刺史部交趾郡的内乱。因征途要经江海,故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建武十九年,马援部队完成了平乱的使命,又领导战后的重建,使当地的社会建设水平大大提升。建武二十年秋,马援凯旋回京,受到嘉奖,功封新息侯。

马援一生为国征战,功留青史,在其经过的甚至没有经过的地方也留下口碑,传颂千古。原交州刺史部地区几乎处处为之立祠庙,作永远的纪念。其祠庙称“伏波庙”“伏波祠”“伏波将军庙”等。相传横县伏波庙始建于东汉。庙位于郁江乌蛮滩之畔,滩是险滩,过往船只经过此地必定要休整,要谒庙进香,故庙中香火袅袅,千年不息。《送杜横州》诗记录了横州人“好祭伏波祠”的习俗,可见横州伏波文化源远流长。

黄庭坚赞潇湘故人“满腹文章未是贫”

万里潇湘一故人,白头亲老尚悬鹑。

环家但有千竿竹,望日空耕一亩芹。

卖剑买牛真可惜,只鸡斗酒得为邻。

劝君莫起羁愁思,满腹文章未是贫。

诗题为《赠朱冕兄弟》(一题为《过全州访朱德父》),作者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八桂老人。被入元祐党籍,崇宁三年(1104)在走向编管地宜州的途中,三月到全州,有《全州双松堂》《能仁寺》等诗篇。

朱冕,字德甫(德父),著名孝子朱道诚之子,原名扬善。嘉靖《广西通志》卷45朱道诚传:“冕,字德父,以郊恩官至宣教郎。冕弟衮,字补之,读书知名。元丰中王巩坐司马光党,削尚书郎籍、贬全州,冕与衮日从之游。巩尝访其家,以欣欣名其亭,为之作记,谓‘德父真纯不茍,补之开爽喜文’云。黄庭坚南迁过湘,谓因巩而识冕兄弟,尝赋诗赠之。”

著名词学家况周颐的代表作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日,应减红香一半。

此为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词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是其代表作之一。况周颐《水龙吟》序云:“己丑秋夜,赋角声《苏武慢》一阕,为半塘所击赏。”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臞词人,晚号蕙风词隐。广西桂林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寄迹上海,鬻文为生。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五十年,为“清末四大家”之一、“临桂词派”首要代表人物。二十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乡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著有《蕙风丛书》,其《蕙风词话》为词学名著;其辑录《粤西词见》二卷,对广西词学有大贡献。

梁宗岱、马思聪共谱《战歌》

起来呀,中华的国民,胜利已振起她双臂,

来欢迎正义的大军,来鼓励英勇的战士。

暴敌还不赶快亡命,像败叶般纷纷堕地。

中华已从他雄心里,恢复了光荣的呼声。

向前冲!向前冲!向着枪林弹雨中前冲!

我们要从鲜血如泉涌,开出自由的花朵鲜红。

此为梁宗岱《战歌》,录自《梁宗岱选集(插图本)》,原编者注释:“本诗约成于1936年12月。马思聪曾把本诗谱成一首四部合唱曲,刊登在桂林《战时艺术》1939年2卷4期。”梁宗岱(1903--1983),祖籍广东新会,出生在今广西百色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可谓名满文坛。此诗作于抗日战争期间,可见,虽然是一介书生,梁宗岱早已流淌着抗日的热血。1939年马思聪给此诗谱曲,发表在桂林《战时艺术》之上,更加扩大了它的影响。此曲成为桂林抗战文化的组成部分。

夏衍记《救亡日报》在桂林

到1939年底,“救报”发行数接近了八千大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同年,爱国侨领陈嘉庚访问延安后来到桂林,参观了救亡日报,由于林林同志是闽南人,用家乡话向他介绍情况,使他特别感到亲切。当他知道我们白手起家,大家吃大锅饭、不拿薪水的时候,非常高兴,并一再问我们经济上还有什么困难。很明白,他表示愿意帮助我们。但是,也许那时倒是真的“穷过渡”吧,我们说,有七八千份销略,有一批支持我们的长期订户,有时候我们还得到桂林戏剧界的帮助,给我们“义演”筹款,所以我们可以支撑下去。事实上,在那一段时期,我们经济上确实没有困难。我们想尽办法节流开源,例如把每天销剩的报纸积累起来,订成每月一册的“合订本”,把登在“救报”、新华日报和香港星岛日报(当时的总编辑是金仲华同志)上的知名作家文章选辑出来,发刊了一种综合性的《十日文萃》,都有相当数量的销路。

上文录自夏衍《白头记者话当年——记<救亡日报>之二》。《救亡日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1937年8月24日创刊,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因为日寇侵略,报社从上海迁至广州,又迁至桂林。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1月停刊。编辑部聚集众多名流干将,其中有廖沫沙、林林、张尔华、胡敏、陈紫秋、邹任洪、华嘉、高灏、高汾、张秀、何迅明、林汝琏、林仰峥、陈秉佳、高静。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理直气壮地宣传坚持抗战。由于夏衍以及编辑部同仁的努力以及当地各界的支持,报纸在桂林乃至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在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