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

当下的中国,家庭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分数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吗?

可以说,这两个问题萦绕在每位中国家长的心头。针对于此,“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始人三川玲、白滔滔夫妇遍寻全国各个省市、探寻遍布全球的华人家庭,收集中国家长*关心的问题和痛点,追踪研究案例和成果,采访各行各业的专家。

他们把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写入了《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结合调查研究与自身实践的家庭教育著作。《通往幸福的教育》源自数以千万的家庭案例跟踪,集中呈现中国家长*关心的100 个问题。

这本书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我的价值。拥有独立的自我、良好的性格,以及自我发展自我驱动的能力,才是让孩子获得真正而持久的幸福的素质。

这条“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每个家庭都可以采纳,每个孩子都可以受益。

一百位名人、教育界专家鼎力,*接地气的教育实践范本。

献给所有有终身学习态度的父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心怀幸福的家长,都能给到孩子*好的教育。



【内容简介】

《通往幸福的教育》全书分为“教育的光芒”“成长的思考”“学习的秘密”“教养的方式”,全书四大主题,深度呈现中国家长普遍关心的100 个问题的精粹,给出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分别为:

教育的光芒:怎样让孩子直接找到人生幸福之路?
成长的思考:获得幸福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是什么?
学习的秘密:快乐地学习,幸福地学习,为什么不可以?
教养的方式:教育就是要“玩儿真的”,怎样在生活中进行“真教育”?
……

这本书*的亮点,就是针对中国的国情,给出了一条让孩子能快乐成长、自我驱动的教育之路。帮助父母们消除重重焦虑与压力,学会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发掘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三川玲、白滔滔的家庭教育实践意义深远。

这本书会陪伴你,让你在审视自我和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才有可能将幸福感传递给下一代。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积极,又非常具有实践性。



【作者简介】

三川玲:师范专业毕业,从事多年教育出版及童书出版;她出版的作品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销量过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阅读量常常破10万 ,还经常被、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和机构引用;她还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10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

白滔滔:他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他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他著及编著数本教育图书,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的家长孩子交流;他还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同时,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媒体评论】

《通往幸福的教育》100位人:

我们的教育太过于注重生存与竞争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自然天性全部被忽略。我们的教育,没有为孩子的成长留下空间。

我无比尊重且支持三川玲女士所做的努力。作为当代教育的深度观察者与写作者,三川玲女士和白滔滔先生在这本书中提醒广大父母:家庭教育必须拥有这样深远且不可缺少的洞见与视野。我希望他们的声音能被更多的人听到。

——奥斯卡•柏尼菲博士,法国应用哲学院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顾问

这本书破解了应试教育的魔咒。字里行间隐藏了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密码。有趣,有用!——江艺平,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周末主编,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对于深陷子女教育焦虑中的父母,这本书给出了富有启示的答案。或许一个更令人期待的社会,正蕴含于这些微小的尝试之中。——许知远 ,作家 ,单向空间创始人。

即使在工具化教育压倒一切的时代,民间向着人的教育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书作者的所思所为即可看作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傅国涌,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

三川玲早年是写绘本的文章,进而翻译绘本、出版绘本,可说是中国比较早的阅读推手之一。这本《通往幸福的教育》是她多年来推广绘本阅读与教养子女妙问妙答的心血结晶,是家长老师们的"绘本灯塔",也是一部接地气的"教育小百科"。——方素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

我们的孩子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陪伴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成为当下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三川玲、白滔滔老师在此有着长久的思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魏坤琳(Dr. 魏),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

三川和白滔滔是我非常敬重的教育践行者。他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在于细腻的发现与宽容的关爱。每一篇都是时下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的。——苏小妹(新加坡),国际华文蒙特梭利协会执行长,新加坡绿荫蒙特梭利幼儿园创办人及总园长。

我和三川玲是“同频”的人,都是教育出身,都热爱出版,都喜欢好玩儿和有意思的事情。她到过我的书衣坊,我们一起在北京办过虫子展,我能够感受到她在书里写到的就是她在生活中做到的,实在、真诚。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她和她的书。——朱赢椿,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世界*美的书”多次获奖者。

这本书应该读三十遍。自从做了妈妈,我每天都在焦虑,幸好认识了三川玲和白滔滔,他们就是我的“靠谱父母指南”。本书中关于教育的金玉良言,值得我当作贵重家产送给女儿。——李蕾,著名主持人、作家,“李蕾声优课”创立者。曾出版《画皮》、《藏地情人》等。

看到《通往幸福的教育》时,我正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焦虑,但似乎又并不清楚为何焦虑,或者说焦虑的事情是否有道理。三川玲老师的书,让我退出困惑区,站在更高处,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又让你走近教育,重新打开教育的真相,直面教育的问题。这本书,没有高深莫测的教育理论,只有发人深省的教育观点,和睿智可行的指导方案,值得每一位父母阅读。——粥悦悦,绘本漫画作家。

我相信一个热爱童书的人,一定有一颗淳朴的童心,有一颗童心的人一定也会热爱孩子!当她热爱孩子的时候,就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这就是三川玲在我心目中的样子。真心感谢她能借由此书把她丰富的教育洞见分享给父母们,从而帮助到更多的孩子。——张俐,中国华德福幼儿教育论坛(CECEF)主席,中国*位华德福幼儿教师。

丰子恺曾说,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做小孩子教育的工作无疑是人间*美好的事情,我所认识的三川玲女士以及白滔滔先生,就是从事这样工作的让人羡慕的幸运儿。——苏静,内容品牌知中ZHICHINA创始人,资深出版人,现任奇点社创始人。

我和三川在不同的领域,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但是,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互相认同的东西很多很多。我想是因为教育和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都有很多共通的东西吧。我向所有的家长这本好书!——欧茜,广州知贝医疗服务儿科医生,知贝儿科创始人。是新浪微博上深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超人气育儿博主,著有《像我这样做妈妈》等。

三川和白滔滔是我近20年的朋友,这本书也是我看着他们一篇一篇写了四年写出来的。我会向所有有孩子的朋友。——蔡崇达,作家、媒体人、创业家,作品集《皮囊》销售超200万册,2016年蔡崇达创办“服装品牌孵化器” MAGMODE 名堂。

这些年被问*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农场有什么好玩的?”但结果是几乎所有孩子来了农场哪怕一堆沙土、一条虫子都能成为他们专注很久的玩伴。孩子的玩耍和快乐本不需要依赖复杂的外物,只是成年人逐渐忘记了快乐的本质。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家长就是孩子*好的老师。我相信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就是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石嫣,清华博士后,原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童书妈妈三川玲”是自媒时代的奇迹,它揭示了我们时代*真实的教育需求:不仅仅是关于生存与成功,更重要的是关于生命与幸福。此外它还带来了两个有意思的示范:凭优质的内容是可以创业的;志同道合的夫妻是可以成为事业伙伴的。所以本书您一定要读一读。——石恢,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

多年前,三川和白滔滔来蒲蒲兰采访我,那个时候,绘本刚刚在中国开始出现繁荣的趋势。这些年来,我看到他们一边在大力推广绘本阅读,一边在进行各种的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我想,他们的工作一定会引发更多我们对中国当下教育的思考。——石川郁子,日本白杨社中国投资公司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图画书阅读推广人。

爱一个孩子,看一本书。——瞿广慈,自由艺术家,向京广慈雕塑工作室及“稀奇”品牌创立者。

我爱看书,爱出书,爱向人好书。我曾经出过三川玲和白滔滔的书,而这本《通往幸福的教育》则是他们*好的书。因为这本书通过教育触及到的是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刘刚,从事媒体、出版工作多年,现任连锁书店Pageone总经理。

似乎当今中国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可归结为教育的问题,关于教育的思考者、批判者和呼吁者有很多,三川玲是其中一位让我钦佩和感动的负责任的反思者和建构者。她不空谈理念和主义,而是接地气的给出睿智的指引和可践行的方案。我认为这本书里的每个问题和回答都值得家长们进行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好的家庭教育源自家长的自我教育。——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

教育,*终是为了美好生活。所以如果想做好教育,那么会生活,会观察,会思考,大概是必要的前提。这看起来世俗甚至肤浅,实际上生活本身,是不能再深厚的学问。三川玲和白滔滔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的积累,而看到了通往幸福的道路。这也许是关于教育*宝贵的财富。——李一诺,一土学校创办人,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我和三川、白滔滔结缘于正面管教和乡村幼师培训,我们彼此给与了很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这几年看到童书妈妈进行了写作课、家庭营、读书会等等的教育实践,很为他们欣喜。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就在于是“实践出来的”,很值得对教育有追求的家长阅读。——张宏武,正面管教高级导师,中国正面管教协会主要发起人,首任会长。

三川玲和白滔滔就像两颗星星,在这个变革时代但时常沉闷、单调的家庭教育领域闪耀光芒、给人启迪和力量。《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让人期待,向父母们这本书,希望通过阅读,给更多孩子和家庭带去快乐和幸福。——佟丽华,著名律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起草人。

幸福教育,就是孩子快乐,家长也快乐,两代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点,三川玲和白滔滔做到了。祝贺他们!——肖锋,资深传媒人,趋势观察家,中国新闻周刊学术召集人。兼任《中国之声》 、《财经郎眼》常约嘉宾、评论员。

转型社会如同竞技场,人人都在奔跑,家庭教育也无法幸免。大家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冲突和焦虑充斥着家庭生活。我们获得了财富,却正在丧失平和。一些人试图突围,却莫衷一是,缺乏方向。三川玲和白滔滔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是一种引领和启迪。《通往幸福的教育》虽是散篇结集,却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贯穿其中,而且篇篇都有独到之处。——杨文轩,北京童立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著名出版人,曾任当当网总编、华文天下总编。

幸福是一个有趣的理念,为“自己内心”去苦苦追寻探索时你得不到,反而当你全身心投入社会工作,尤其是教育的问题时,会明白幸福的真实意义,三川玲和白滔滔就是这样做的人,不空谈理念,而是切实为社会工作。我希望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本书,群策群力,共同建设我们的世界。——熊亮,作家、画家、绘本艺术家,作品被翻译和在海外获奖*多的中国绘本代表作者。

我在澳洲遇到了三川、白滔滔和小丸子一家,他们和谐、自由、宽容的家庭氛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教育的交流,也带给海外华人很多的启发。我很期待这本书成为教育的畅销书籍。——吴棣(澳大利亚),著名画家,澳大利亚华人艺术家的代表性人物。

和三川玲老师认识多年,年龄相当,经历类似,有太多同频和交集!尤其上次在中德森林文化自然教育论坛和她的小丸子以及白滔滔相遇,豁然开朗她的力量源泉和输出着力点:独立自信有思想有影响力的10岁小丸子,就是她*好的《通往幸福的教育》的成功示范啊!期待你也能感受来自三川玲和白滔滔的诚恳分享和温暖润泽!——枭帆(德国),原上海电视台资深记者、编辑,定居德国,曾出版《妈妈请在童年爱我》、《走出家门就是*好的旅行》等书。

三川玲、白滔滔夫妇和我们夫妻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一是近几年一直在撰写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尤其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二是我们四个人联手在今日头条培训了近万名妈妈们写作头条号;第三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书出版,我们出版了《育儿基本》,他们夫妇这次出版了《通往幸福的教育》。三川玲、白滔滔夫妇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我们很接近,特此向各位家长。——徐智明,家庭教育、父母成长研究者,龙之媒、快书包创办人。

三川和白滔滔是我的老朋友,我们都是“实战派”,我做古生物,他们做教育。我很喜欢他们一直提倡的“教育就是玩儿真的”,让孩子从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所学也用于真实的生活。——邢立达,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作为母亲同时是儿童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思考什么样的教育能成就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充满热情生活的孩子。庆幸的是和童书妈妈一起成长的路上,我越发信服通往幸福的教育。向所有的朋友这本书,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幸福的成长。——安乐,TEDx讲者、策展人和讲者教练,领声儿童思维和表达课程规划师,哈佛SEED全球社会创新成员。

如果你看到了三川玲老师的女儿,一定会相信她的书有用!——祝卓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后导师。

我很喜欢三川和白滔滔身上的那股“傻劲儿”,有很多的信念,他们愿意相信;有很多的事情,他们愿意去做;有很多困难,他们愿意去挑战。——王欣,万航帆艇创始人,CEO,梅沙户外教育特许合伙人,曾任北京万科副总。

我与三川玲和白滔滔*深入的沟通发生于一次访谈中,他们的问题极具洞察力,反映了对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而你也会发现他们从不空谈理念,而是将这些理解坚定地带到了实际行动中。在过去的四年多里,他们纪录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所引发的他们对教育的思考,而我也相信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能在你对教育的认知版图上增添不可错过的一笔。——王熙乔,探月学院创始人&CEO,北大附中成长与实践体验中心副主任。

我和三川白滔滔有很多交集,他们的读书会在77成立,他们出版的《孩子,挑战》在77发布,他们的儿童读书会也在77举行……我祝愿这本凝聚着他们心血的新书也能从这里出发,让更多的家长看到。——王雷,77文创创始人、普雷资本创始人。

这些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结晶,凝聚着所有在寻找出路的父母们的探索和渴望。这些有热度和有深度的文字,以情怀来衍生情怀,以智慧来激发智慧,以担当来召唤担当。读着,共鸣着,一起行动着,踏上生命的幸福之路!——谈凤霞,英国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我通过参与童书妈妈读书会而结识三川和白滔滔,他们对教育的卓识和洞见,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希望你也能透过这本书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李红艳,联合国驻华机构工作人员,主管青少年性教育相关工作。传播管理学硕士,多年在国际组织从事发展工作。

这些年,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大环境的,也有小氛围的。孩子的升学、成长问题让许多家庭为之烦恼、困惑、无奈。白滔滔和三川玲投身教育,总能以挚友的方式,娓娓道来他们的所为、所思。这些文字让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相容,让幸福的教育回归。——李萌,《作文指导报》社长。

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自由、强健的内心,独立、细腻的人格,平衡、幸福的人生,这是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的每个中国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读过三川玲和白滔滔用生命和时间写就的文章,见过他们幸福的女儿,你会和我一样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完全可以帮孩子们成就幸福和高素质的人生。——李劳,知名媒体人、知识专家,曾任创业邦总编辑、知乎Live负责人。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读书会发起人和一个孩子的父亲,老纪非常认同三川玲和白滔滔的教育理念。这本书从现实取材,通过案例分析,给出操作性极强的育儿建议,非常实用。——纪中展,科学队长创始人&CEO、幸福图书馆发起人。

认识三川和白滔滔近十年,看着他们从媒体人,出版人转型成为教育人,成为“一己之力去改变教育”的实践者。我记得他们曾说“愿意自己低到尘埃里,去做哪怕一点点的改变”,深以为然,并以此自勉。——傅兵,外滩教育联合创始人,CEO。

作为三川的同学,看着童书妈妈这个公众号从无到有到成为微信版的教育信使,认真地读过上面的大部分文章,受益匪浅,非常期待这本合集的出版。—— 陈筱微,英美文学博士,美国读到与课程开发协会(ASCD)、全美英语教师协会(NCTE)、国际读写协会(ILA)等成员,英美儿童文学研究者。

两位作者是我近20年的朋友。四年磨一书,我见证了他俩几乎从不间断的阅读、讨论、考察和思索,背后是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死磕。如果要向国内朋友一本家庭教育的著作,就是这本。——刘李云,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副书记,具有丰富的团体心理和学业发展辅导经验。

我会向所有当了父母或打算当父母的朋友这本书,就像【童书妈妈三川玲】订阅号一样,因为我亲眼看着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如何从“幸福的实践”中来,又如何结结实实地改变着世界。——李卓怡,青少年营会与点社创办人。

教育的核心和目的什么?三川玲和白滔滔告诉我们是努力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更加幸福。生命是全息的,有如此洞见的作者,必然会用全部生命的力量去追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会空谈理念,而是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用心分享和践行教育的本质,我相信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文字,会与每位有缘的读者产生共鸣。经由此书,你收获的将不仅是学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和支持!——代秋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巴黎*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阅读三川玲和白滔滔的文字已多年。三川玲和白滔滔的生活、写作,言行合一,正是如此,他们并不是把教育这件事看得多么神秘——教育本身可不分家长与孩子,我们的人生态度就是对教育*好的告白与领悟。——曾子楠,腾讯影业项目制片人,“凤凰读书会”创办人。

我和三川、白滔滔是在乡村幼师培训的公益活动中结识的。这几年来,他们不仅坚持把这项公益做了四年,还做了读书会、写作课、家庭营地等等的事情,我很欣赏他们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踏实做事诚恳待人的态度,更敬佩他们能够坚持的毅力。——安燕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多部畅销书译者;《教育报》、《亲子根基》杂志特邀撰稿人。

教育工作者*难得的品质,是真诚地相信自己秉持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它付诸实践,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好的教育者一定是个好的家长。三川玲和白滔滔是一对好家长,他们做到了这一点。——雷剑峤,内容创业者,广州纵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培养一个宝宝的是妈妈,教育一代孩子的是教育家。认识三川玲缘于阅读,从阅读转而教育,不仅仅需要热情,还需要有专业的背景来支撑。三川玲在这本书里,每一段文字都浸透她的践行、探索、思考和分享。这里不仅仅回答了家长们*关心的100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价值的人。——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超级宝宝》绘本刊杂志主编。

似乎每一个人都懂得要幸福的道理,但是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拥有幸福的能力。三川和白滔滔通过童书妈妈这个品牌,以“教育”的方式,给了更多人获得通往幸福的可能。跟学习知识相比,不断学习如何幸福,是我们作为人,更重要的课程。这本书的出版,是每一个想要幸福的人的福祉。——李冬莉,艺集创始人,专栏作者,著有《大学无故事》、《先锋艺术档案(英文版)》等作品。

三川玲和白滔滔是我非常喜欢的教育工作者。在众多的国内家庭教育公众号中,他们的文字*真切,接地气,深入人心。作为身在海外的华人母亲,我自己受益匪浅,我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样的好书、好文章,我从他们的文字中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良心和越来越好的未来。——可越(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双硕士,现任日中传播株式会社董事。

三川和白滔滔是我近20年的朋友,他们曾经是优秀的媒体人,后来做了一个快乐女童的优秀父母,然后还拥有着*接地气、*有锐气、*有包容性的儿童教育理念。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几乎知道他们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是一本成熟的有厚度的、经历了时间历练和证明的教育专著。我会向所有父母这本书。——周桦,人物传记作家,著有《王石这个人》、《藏锋-刘永好传》、《褚时健传》等财经人物传记畅销书。

三川和白滔滔是我生活中“亲戚级”的朋友,我眼见他们养出了一个幸福的孩子。希望他们的幸福教育观能带给更多家庭启发和快乐。——毛译敏,Meridian时差的联合发起人,出版图书《沙发旅行》《时差绘本联合国》等。



【目录】

自序:中国家长*关心的100 个问题

*章:教育之光

1 孩子究竟为什么去上学

2 中国的教育少了一门课

3 成功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4 父母该为孩子的阶层负责吗

5 三大教育困境,家长如何破解

6 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7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教育……

第二章:成长的思考

1 孩子,你是谁的孩子

2 世界上存在“标准小孩”吗

3 你是在帮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4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关系

5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6 孩子教会我们怎样做父母

7 父母和孩子的四种关系,你是哪一种

8 不打不骂的养育可以吗

9 孩子为什么要听话

10 性格善良的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11 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

12 成长中*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13 今天不是为明天牺牲的

第三章:学习的秘密

1 学习的中心是孩子

2 家长要帮孩子写作业吗

3 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

4 你的孩子是天才吗

5 内在动机是*好的敏感期

6 每个孩子,都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权利

7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

8 早教班、兴趣班,到底上还是不上

第四章:教养的方式

1 为什么让儿童去旅行

2 旅行就是*好的学习

3 有效陪伴就是*好的教育

4 让孩子亲近真正的大自然

5 怎样与孩子谈论死亡和生命

6 睡前故事可以影响孩子一生

7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8 活玩具,死玩具,你给孩子玩什么玩具

9 中国式财富教育的五大误区

10 我们都需要一个故乡

后记:通往幸福教育的五个路口



【前言】

自序:中国家长*关心的100 个问题

三川玲 白滔滔

自从我们,三川玲和白滔滔,在2013 年6 月28 日,写下童书妈妈的*篇文章开始,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这些留言,自然也是作为家长*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回答。但是,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有些应接不暇。终于,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发表了一个公开的声明,告知大家我们实在无法一一回复每天少则几百,多则千多条的留言,请所有的家长谅解。

但是,每一条留言,我们都会认真地阅读——看到这些真诚的留言,眼前会浮现出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和他们真诚的父母——那些话经常触动我们的内心,很多次都让我们流下眼泪。

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家长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多都具有共性。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成千上万的问题都收集起来,进行合并整理。

结果呢,我们梳理出来了家长*为关心的问题,属于四个领域。其一,教育观念;其二,身心成长;其三,如何学习;其四,家庭生活。

后来,我们仍然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都可以归到以上的四个领域,几无漏网。

自然,我们每天思考的,书写的,也都是从这四个领域的问题来的。有读者说,童书妈妈的文章特别接地气,其实,原因就在这里。

从大一点儿的方面,这些问题涵盖了100 多个话题,如果细分的话,真的是有无穷无尽可以讨论的小的话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写了四年,600 多篇文章,200 多万字,至今还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记得我们刚刚开始写的时候,读库的六哥为我们担忧地说,“自己写的话,能够写多久呢?”好在我们找到了这种写作的方式,到现在每天我们俩都有十几个选题在酝酿、讨论、书写。

在传统媒体的时候,每次的选题会,都是记者编辑报选题,主编组织大家讨论,然后定夺。而童书妈妈的选题会,每天都有几百个、上千个家长一起提问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也都是来自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

我们经常说,要感谢所有的读者,这并不是虚言,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我们一篇篇的文章,你们所教给我们的,远远比我们告诉给你们的多得多。

有很多的问题,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的大门。

比如很多家长会问到“婴儿如何阅读”,刚开始,我们俩觉得挺好笑,觉得婴儿根本不需要阅读。后来,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到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地步。

比如,有很多家长会问“如何向孩子讲死亡”的问题,因为有些孩子家里的长辈故去,有些孩子看到突发的事故,等等。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讲解死亡,毕竟,这关乎信仰、科学、风俗、文化、传统、心理等等复杂的因素,尺度很难拿捏。但是,关于死亡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家长提出,这几乎成为了我们的心头之患,多次讨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终于有一天,我们忽然明白了,与其把重点放在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面对生命上面。于是,在定下这个选题之后的三年多之后,我们才写出了《怎样和孩子谈论死亡与生命》这篇文章。

这本书是中国家长*关心的100 个问题的精粹。而且我们在这四年里举办了几百多场的落地活动,再加上北上广深以及杭州、重庆的读书会,中国*个家庭营地,给孩子的创意写作课……我们把这所有的思考和发现,都呈现在了这本书里。

其实,这是一本“迟到之书”。我们之所以一推再推,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没有给出一条清晰的解决教育的道路,就对不起一直关注我们的热心的读者。随着我们发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而且这条路越来越清晰,我们才有了把这些文章付之出版的信心。

同样,我们一直坚持自己不做“专家”,因为我们的思考来源于你们。同时,我们坚定地认为,在家庭教育领域,根本就没有专家,或者说,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是责无旁贷、无可替代的孩子的家庭教育专家。

所以,这本书不是用来指导你的,而是同样作为家长的我们,大家一起交流的。而我们这几年来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想和你一起,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

我们相信,这一点点、一点点的努力,会汇集起来,成为一股新的力量,*终,让更多的家庭,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教育之路。

*诚挚地感谢所有的家长和孩子。



【免费在线读】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教育,不仅仅能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教育,不是由目的倒推过来完成的一个过程。任何一种教育,只要把一个职位或者一种谋生方式当作终点,就绝不是好的教育。

人,不是机器;教育,不是生产车间。我们的孩子,不该通过教育,去拿到一份列有产品信息的“说明书”,上面写着合格与否,档次几何。

但如今,这一份说明书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迫切地需求。而且,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抢夺这一份说明书,来证明自己已经合格,可以被购买和使用。

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低层面的生存,让孩子们每天为吸收更多的知识,考取更高的分数,赢得更多的竞争而疲于奔命。很多人以生存和竞争的名义,剥夺了本来意义上的教育。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被需要、被使用吗?人为了谋生必须学习相关的技能,这本身是正当的而且必要的。但是,这只是教育中的一个部分,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全部。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教育,适用于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孩子。不仅仅能让成功者幸福,还可以让每个人都追求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中*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幸福感。奇妙的是,每个人的幸福感是不同的,你觉得幸福的生活,他人有可能觉得是痛苦的;而他人视之为痛苦的,你则有可能觉得很幸福。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把每个人追求幸福的道路,设置成一样的呢?我们的孩子,按照同样的进度,读一样的书本,学习一样的知识,考同样的试卷,以此来挑选孩子,甚至是淘汰不能达到标准的孩子。

我们*常做的,是阻断每个人追寻幸福的道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工作后的学习,层层筛选,层层淘汰,层层过滤,然后找出对社会*有益的所谓精英阶层;然后,给他们好的职业、高的地位,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奉为社会的标杆,作为教育成功的榜样。

这太荒谬了,也太可怕了!

教育,应该来源于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而不是让孩子处在对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之中。无论家庭环境如何,每个孩子生下来,他们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应该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每个孩子的特性都应该被公平地对待,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本身就是存在的,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得到提升;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每个生命都应该通过教育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从事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工作,在对社会贡献价值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每一个人,既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成功是有*标准的,幸福没有*标准;成功的路是单一的,幸福的路是多种多样的;成功可以定制,幸福是不可以定制的;成功跟竞争相生相伴,是属于少数人的,幸福跟竞争没有关系,再多的人获得幸福,也不影响其他人的获得。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教育,不仅仅结果使人幸福,在教育中的每个过程也能让人感到幸福。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们人为地把教育和生活隔离,同时,又把教育分为若干个阶段。似乎,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知识,而踢球、游戏、看小说、画画,甚至发呆等,都是和“教育”无关的东西。

也似乎,教育的使命,就是在每个阶段保证能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然后是高考、进入大学,*终毕业。自此,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学习,终于来到了教育的终点。

总之,我们把教育从生活中割裂出来,好像教育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必须要单独地拿出来,而且,还要占用约20年的时间。这样看来,教育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又费时又费力,难怪孩子们会那么厌烦,家长们会那么头痛。

为什么生活不可以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教育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和教育快乐地相处呢?我们苦大仇深地、火急火燎地想要尽快地“完成教育”,然后“远离教育”,*好是“摆脱教育”。那么,其过程自然是痛苦的。

教育,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会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生命本来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如果我们为了追求教育的结果,而忽略了教育的过程,那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孩子成长的时光,有二十几年那么长,占据了人的一生的四分之一。为什么要为了那后面的四分之三的人生,牺牲掉*应该快乐成长的四分之一时光呢?

人生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所有的目的都经不起终级拷问。如果认同人生是一个过程,那么人生的所有阶段都是重要的。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外一个阶段做准备的,没有一个阶段是应该为另外一个阶段做牺牲的。

今天不是为明天做牺牲的,童年不是为成年做牺牲的。不幸的是,牺牲童年幸福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后面也不能获得幸福!童年不仅仅是为了成年做准备,不能被当作是成熟产品的原料,或者半成品。虽然未成年人还不能够完全对自己负责,但他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所应该有的*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当然,也包括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以未来生活为幌子和诱饵,从而剥夺孩子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阻碍孩子按照天性自然发展的行为。

如果让儿童现在的真实生活服务于未来不确定的生活,那真的是一种“虚假的智慧”。相反,我们应该重视童年,赞美童年,歌颂童年,为童年喝彩。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教育,不仅仅能让每个人去获取知识和财富,还会为世界的美好而付出。

教育是实践的人文科学。实践,就是说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究,而要考虑到实际的应用;人文,就是说这门科学所针对的是人,而不是机器;科学,则是说在应用的过程中,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印证的。

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实,具体到每个人而言,不是拥有多少的财富或者地位,而是有自我选择的自由。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感到幸福。真正享受幸福的人,无非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此而已。那么,我们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到教育中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出各种的教育原则,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成功,就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来到你的面前,充满信心地对你说:“我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了。”生命*精彩之处,在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幸福了。如果还能够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再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那就更好了。而且,异常奇妙的是,当你开始为这个世界付出的时候,往往你想得到的东西,都会自然地来到。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我们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个人的幸福,都不是孤立的,会和这个世界的每个人,还有我们生活的世界,彼此相连。

就生命的价值而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做一些什么,也应该是更加让我们感到幸福。

我们以往,都把教育的目的,定义为获得——获得知识,获得成绩,获得学位,获得工作,获得财富,获得名声……但是,幸福*的来源,不在于获得,而在于付出。学习上为兴趣而付出,工作上为成就而付出,家庭中为责任而付出,社会上为文明而付出。*终,为让他人过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付出,那就是人生*的幸福。

就像我们常说的,当一个人沉醉式地享受他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时候,幸福已经悄悄地降临了。

在世俗观念中,“占有”是人生成功的标志。譬如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子,升到什么样的职位,管理多少人的团队,有多少位朋友,去过多少个国家,拥有多少收藏品……在这种观点驱使下,人们努力工作,不断拼搏,争取做到更好。

但是,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占有并不等于是快乐。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拥有了很多就会想拥有更多。而且,占有的越多,要维护的就越多。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当被外在的物质占据的时候,就很难遵循内心的需求。

当撇去浮华,放松心态,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和世俗成功的标准时,你就会发现,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渐渐地,你会发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付出。当一个人有能力去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付出的时候,就是他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也是他*开心、*快乐、*幸福的时候。

对于自然,维护而不掠夺;对于家人,关爱而不索取;对于事业,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对于他人,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都会让人产生自然、从容、由衷的快乐。

*后,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教育:

它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它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它是正常而健康的;它是遵循自己兴趣的;它是追求自己个性的;它是适用于每个人的;*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悦和充满幸福的。

我把它叫作:幸福的教育。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