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牛津大学前沿心理学研究,挖掘你内在的疯狂与天赋
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畅销各国。长踞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BBC、Discovery探索频道和《华尔街日报》等25家知名媒体好评力荐!变态人格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发现负面情绪的正向力量,从异类身上学习完美人生的关键!
让“嗜血法医”爱不释手的枕边书,《黑质三部曲》作者赞不绝口。
本书内含这些即将颠覆你三观的研究真相: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更有魅力,不合群的人反而容易被人崇拜。
抑郁有助于思考,情绪低落时的记忆力比平时要好四倍。下雨天让人更专注。
负面情绪不可怕,如果得到正向发挥,会使工作效率提升数倍!
…………
【内容简介】
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凯文·达顿从大胆而严谨的心理实验出发,探寻疯子与天才之间的秘密关系。为了获取准确的一手信息,他甚至亲自造访精神病院,不惜将自己伪装成精神病患者,接近真正的病人。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致命与救命、冲突与秩序、善与恶等两极之间,存在一座连通的桥梁,普通人只要稍加尝试“异类”的思考方式,就能让负面情绪得到正向发挥,很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作者分析了阿姆斯特朗和詹姆斯·邦德等人的性格特征,告诉读者人格缺陷不可怕,它是一把双刃剑,例如不善言辞、缺乏亲和力、容易冲动,实际上对应着沉稳、独立与极强的行动力。人们尊敬的“苹果之父”乔布斯、天才画家凡·高等都是这类人的代表。他们意志坚定、处变不惊,一旦有机会,便能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迷人而强大的角色。
【作者简介】
凯文·达顿(Kevin Dutton),196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心理学博士。现为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研究型心理学家。他是享誉世界的心理学、精神病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和精神病科学研究学会成员。他的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至交也患有精神病,他常常感慨自己过得“太正常”。达顿一生专注于精神病学领域,潜心钻研近30年,为了获得真实的资料,不惜将自己伪装成患者,与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共处一室。他在精神病研究领域的发现频频被《泰晤士报》、BBC和Discovery探索频道等知名媒体报道,是英国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研究“不正常人格”的专家。
【媒体评论】
一本充满趣味,从富有启发性的正反双重角度,来解读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的佳作。
——《华尔街日报》

《异类的天赋》是本令人神魂颠倒的好书,强烈推荐。达顿博士的书不仅有助于我思考“嗜血法医”这个角色,而且能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时而冷静、时而疯狂的成功人士的秘密。我爱不释手。
—— 迈克尔·霍尔(美剧《嗜血法医》主角德克斯特的扮演者)

极具说服力的研究……这本书值得赞赏的特点在于,在心理学的这个易引发争议的研究领域里,达顿拒绝套用那些简单的解答。
——《观察家报》

本书以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精神病患者作为例子,使读者欲罢不能。
——《今日心理学》

达顿摇动纺锤,将那些原本干巴巴的心理研究数据织成了相当有趣的文本。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一本充满趣味又让人精神战栗的书。
——《石板》杂志

这本书的出现令人惊喜!它引人入胜,且极具洞见。作者一一解读这些迷人、冷酷、无畏的疯狂天才,他们富有魅力,也令人毛骨悚然。达顿行文轻快,全书可读性很强,夹杂许多知识“干货”和趣味故事。他关心的是人格病态的整体谱系,以及为何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菲利普·普尔曼(《黑质三部曲》的作者)
【目录】
目录

前言 / 001

*章 毒如蛇蝎
“我不过是无照经营墓地” / 003
精神病都尾随哪些人? / 005
以眼杀人:偶尔疯狂也有好处 / 007
黑暗中的掠食者 / 011
电车难题:我不在乎世界的逻辑 / 014
什么决定了你坐头等舱还是经济舱 / 018
拆弹专家的秘密武器 / 021
恐惧的气味 / 023
人格混音台:调节情绪按钮,就能切换不同人格 / 025

第二章 真正的精神病态者愿意站出来吗?
葬礼后她为什么杀死了自己的姐姐 / 030
属于你的人格坐标 / 031
异类也能当总统? / 035
当人格开始走偏 / 038
疯狂的理智 / 040
身份危机 / 043
杀人者之间的区别 / 046
大多数精神病态者都在监狱外 / 049
异类的独木桥 / 050
无知者无畏 / 052
一小步,一大飞跃 / 056

第三章 把握时机
蓝色海洋上的恶魔 / 060
群体中的异见者 / 062
疯狂的数学游戏 / 065
美国黑帮怎么上位? / 068
精神病态者的生存法则 / 072
囚徒困境 / 073
好人与小人,谁能统治世界? / 076
一报还一报 / 077
两全其美 / 079

第四章 疯子们的智慧
我的好朋友不太正常 / 084
“黑暗三性格”和詹姆斯?邦德心理学 / 087
精神病态者掌控世界 / 089
魔鬼就藏在细节里 / 092
谎言背后的真相 / 095
瞬间的冷静 / 098
热读术 / 102
精神病态公式 / 105
疯狂、糟糕还是极度理智? / 109

第五章 把我变成精神病人
变革时代 / 112
“自我”的一代 / 117
有罪无责 / 120
捐献眼角膜的冷血杀人犯 / 123
撒谎能力改造实验 / 125
特种部队的疯子:狭路相逢勇者胜 / 126
超然心态的凝聚力 / 130
实验室里的安迪 / 132
精神病态改造实验 / 135

第六章 取得成功的七个精神法宝
跨越边界 / 142
走近住院病人 / 145
无情 / 149
魅力与专注 / 151
坚毅 / 155
无畏 / 156
正念 / 158
行动 / 160
“拼搏、克服和战胜”心理 / 163

第七章 极度镇定
现代人都有点精神病 / 166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圣人? / 167
眼盯红点挥杆,志在冠军 / 171
停掉所有的钟表 / 177
英雄与恶棍 / 180
剥衣手杰克 / 184
面具背后的脸 / 188
公路追魂 / 191
飞蛾扑火的启示 / 194

中文版附录:趣味心理测试
测一测:你自己的心理阴暗面 / 199
测一测:你是不是比精神病态者更聪明? / 205
测一测:你有精神病态吗? / 210
【前言】
前言

我父亲是一个精神病态者。回想过去,说他精神有问题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但确实是这样。他极有魅力,无所畏惧,冷酷坚毅,但*没有暴力倾向,并且外表看起来还和变态食人魔杰弗里·达默 一样冷静、正常。当然他从来没有杀过人,不过他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杀伤力。
幸亏基因不能决定一切,不是吗?
父亲还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本领,他常常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自己如愿以偿。有人说他看上去就像喜剧《只有傻瓜和马》里的二道贩子“德尔小子”。确实如此,他们不仅模样长得像,行为举止像,而且连职业都像——我父亲也是生意人。
《只有傻瓜和马》里的情节也常常在我家上演。
记得有一次,我帮父亲在伦敦东区的衬裙巷市场 卖一批日记本。当时我才10岁,那天还要上课。更糟糕的是,这批日记本印错了,里面只有11个月,就像收藏家们说的“错版”。
“爸爸,这种东西是卖不掉的,”我抗议说,“连一月份都没印。”
“我知道,”他说,“我就是因为这个才忘了你的生日的。”
“老乡们,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只有11个月的日记本……买一本日记,明年你就可以免费多过一个月啦……买一送一的机会不要错过!”
结果我们的日记本大卖特卖。
我一直觉得父亲的个性非常适合现代社会。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惊慌失措或焦躁不安,也没有见过他为任何事焦头烂额。有好几次要是换成别人早就发火了,但是他却没有。
“有人说恐惧是人类为了躲避肉食动物而发展形成的生存机制,”有一次父亲跟我说,“但是你会看见大象堡路口徘徊着很多老虎吗,不会吧,儿子?”
他说得没错,我确实从来没有看见什么老虎,可能周围有些蛇吧,但是谁都知道父亲所说的“老虎”是什么东西。
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把父亲的珠玑妙语看作他摆摊时用来招徕顾客的打趣话——他今天说,明天就忘在脑后了,就像他倒卖的那些破烂玩意一样令人发笑。不过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发现这油滑的老头子说的话,个中隐藏着深刻的生物学真理。实际上,他神奇而又异常准确地预言了现代进化心理学家的观点。人类的确为了抵御肉食动物的威胁产生了一种生存机制。例如,杏仁核是大脑的一个重要部位,是情绪中心,杏仁核受损的猴子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比如它们会毫不恐惧地抓起一条眼镜蛇。
几百万年过去了,现在的世界,野生动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我们的恐惧机制却变得非常敏感,以至于常常做出一些不合逻辑的、非理性的决定。比如神经紧张的司机会一直踩着刹车以应对并不一定会出现的危险。
“今天已经不像更新世 那么危险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兼心理学教授乔治?列文斯坦说,“但从病理学角度来说,人类是风险规避型动物,而目前人类的很多情感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我更赞成我父亲的说法。现代人是风险规避型的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事实上,即使是我们这些长期饱受焦虑之苦、真真正正的风险规避型的人,也可以在现代社会中过得好好的。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正是因为对威胁的过度警惕才在抵御肉食动物的过程中幸免于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毋庸置疑,焦虑成了巨大的优势,增强了人类的适应性。你对树丛中的轻微响动越敏感,你就越有可能让自己、家人和其他成员生存下来。即便是在今天,有焦虑症的人面对威胁时也比我们一般人具有更高的警觉性:电脑屏幕上,在一群正常的或高兴的脸当中快速闪过一张生气的、愤怒的脸,那些患有焦虑症的人会比我们正常人更快发现。所以如果你对晚上一个人居住感到害怕或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漫步感到担忧的话,不用担心,这并不是能力的倒退。保持担忧有时候是好事。
精神障碍虽然会给患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但它有时候也会带来很多非同寻常的好处,当然这种说法算不得新奇。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2400多年前就说过:“伟大的天才总有点癫狂。”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天才”和“癫狂”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这要感谢高票房电影《雨人》和《美丽心灵》,这两部电影都讲到了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神经病学家兼精神病医生奥利弗·萨克斯在他的著作《错把妻子当帽子》 中讲到了与“双胞胎”的奇特邂逅。约翰和迈克尔是重度孤独症患者,26岁,他们住在同一家疗养院。当看到一盒火柴散落到地上时,两人同时叫了出来:“111。”然后萨克斯收起火柴,数了起来……

相似的例子就是,人们总是认为天才艺术家们神神道道,这也并非毫无根据。画家凡·高、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和博弈论之父约翰·纳什都是精神病态者。这难道是种巧合?斯扎波科斯?克里是布达佩斯的森梅尔魏斯大学的研究员,他研究出了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和创造力之间的关联。克里发现,在对创造力进行测试时,那些有两个“神经调节蛋白1”基因拷贝变异的人拥有更强的创造力。此前人们就一直认为这种变异与精神病有关,也与记忆力衰弱和敏感有关。
【免费在线读】
富有魅力、专注和无情是精神病态者*明显的三种特征,如果同时具备这些特征,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能一一将其攻破。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但是,如果你真的足够幸运,同时具备这三项特质,那么你很可能获得超乎寻常的、杰出的、长期的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乔布斯去世不久,新闻记者约翰?阿利吉曾这样评价他:“乔布斯之所以能够成为教主级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专注、热情(据乔布斯之前的一位同事说,乔布斯身上散发着一种‘无尽的炙热激情’)、追求完美、从不妥协、精力旺盛,所有成功的商界领袖都能做到这些,尽管他们高薪聘请的公关人员极力塑造他们清闲、悠然的生活,说得跟我们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乔布斯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仅仅因为这些。阿利吉指出,乔布斯极具魅力,富有远见。据科技作家沃尔特?莫斯伯格透露,即使在私人场合,乔布斯也会用布把产品蒙上——放在明亮的董事会办公桌上的崭新产品——然后给产品“揭幕”,颇有几分炫耀的意思。
苹果公司并不是世界上*伟大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实际上,它一点也算不上创新。相反,苹果公司*擅长改进别人的构思。苹果公司不是*个开发出个人计算机的公司(是IBM),也不是*早开发出智能手机的公司(是诺基亚)。事实上,苹果公司的创新之路一败涂地。还记得苹果公司开发的牛顿掌上电脑吗?还记得苹果公司的Power Mac G4 Cube吗?
但是乔布斯引领了潮流。他让人们领略到尖端科技超越时间的深邃魅力。客厅、办公室、工作室、电影制作室,随处可见苹果公司的产品。

坚毅
苹果公司在“统治世界”的道路上遭遇过种种挫折,事实上,在成立初期,苹果公司好几次都差点关门大吉。这也提醒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与磨难在所难免,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就像莱昂纳德?科恩在歌曲里唱的那样,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有可能被某个人“晾在地板上”。今天、明天或者将来某个“幸运”的时刻,你就会发现自己被“晾在地板上”。
对于像杰米这样的精神病态者来说,影响其他人的事物对他们造不成任何影响。但是,对于能够影响他们的事物,他们也能够应付自如,比如命运不济、遭遇挫折。这种坚忍与超然,如果我们能够拥有,那该多好。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杰米说道,“我们就喜欢竞争,比谁晚上出门被女孩子灌醉的次数*多,就像在‘鸟眼珍珠’案例中一样,我们必须拓展自己的领域。”
拉里不知所措地看着我。
“不管怎么说,天亮之前被灌醉次数*多的家伙,第二天晚上出去就会有免费酒喝。
“当然,你希望自己被灌醉的次数越多越好。虽然同伴不大可能整晚照顾你,但其中也自有乐趣:当你开始有点收获的时候,要进一步成功就变得更难。一旦意识到自己获胜,你就开始变得骄傲自大,开始以一种无所不知的口气说话,有些人也就开始相信你的胡话了!”
无视阻碍,你便无往不利。

无畏
*早把无畏和坚毅这两种品质联系在一起的人并不是杰米和他的同伴。
根据林肯大学的李?克拉斯特和理查德?基根的研究,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在“坚毅”一项中的得分高于害怕冒险的人。在测试中,“挑战和尝试新事物”一项的得分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冒险精神*主要的因素,信心指数的高低是决定冒险精神高低*主要的因素。而精神病态者这两方面的特质都很突出。
特种部队的成员都既无畏又坚毅,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参加过我的测试,其结果都跟精神病态者差不多。英国皇家特种空勤团对新兵的筛选过程非常残酷,甚至有点不人道,筛选通常持续九个月,并只录用几个候选人。在这个严格的筛选过程中,教官要找的就是具备无畏和坚毅特质的人。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在特种兵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士兵使我深受启发,他的讲述让我明白是怎样坚毅的内心区分出了男人和男孩。让我们看看*后脱颖而出的人具备怎样的心态和心理结构。
“真正无法承受的不是暴力,”他说,“而是来自暴力的威胁。这种隐约的担忧让你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接着,他给我讲了特种兵选拔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吓得我胆战心惊。
“到了这个时候,候选人已经筋疲力尽了。我们蒙上他的脑袋,在这之前,他*后看到的一件东西是一辆两吨重的卡车。我们让他躺在地上,听着卡车渐渐临近的声音。大约半分钟过后,卡车开到他的正上方——卡车发动机距离他的耳朵只有几英寸。我们让发动机猛地提速,然后司机跳出车子,甩手关上车门走开。过一小会儿,远处就会有人问手动车闸开了没有。这个时候,一个人轻轻地把备用轮胎推到那个躺着的人的太阳穴上,逐渐增加压力,而另一个人让卡车稍微加速,让人感觉卡车好像马上就要开动一样。这样折腾几秒钟后,我们把轮胎挪开,取下蒙在那个人头上的东西,然后把他暴打一顿……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认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