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契合时代潮流,帮创业者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
2015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后第四次创业大潮,再次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面对致富机遇,胸怀抱负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把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本书《从0到1学做公司》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掰开揉碎细说,通过讲述各大企业的实际案例,告诉新手创业者如何才能做到前瞻性,从而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

2. 21种操作和管理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一种*优、*捷径的创业赚钱模式
本书《从0到1学做公司》从根本上戳中了广大新手创业者的内心——创业不是目的,*终的目的是怎样快速、高效地赚钱,实现个人价值。作者张世平现身说法,在书中讲述21种创业操作和管理模式,并结合实际企业或成功、或衰败的案例,启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如何警惕陷阱、汲取教训,快速找到赚钱模式。

3. 作者张世平,政、经圈中的分量级人物,其影响力能够带动一定销量
就读各名牌大学,曾在北京军区情报部、特种部队服役20年,后来又担任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高管职位,被誉为中国“商业007”,还创立适合中国企业可操作性的竞争情报实战模型,为中国竞争情报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而本书《从0到1学做公司》为张世平教授又一得意新作,对于新手创业者来说,也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针对那些准备创办公司或者初出茅庐的创业新手而撰写本书,其目的就是告诉他们如何从0到1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营造一个健康的公司环境,从而保证他们能在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上运作,并促使自己的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下能够越走越远。《从0到1学做公司》一书涵盖了创业初期的准备工作、注册流程,以及公司起步阶段的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融资,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除文字叙述之外,还配备相应的图表等,又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技巧和步骤,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便于那些创业新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避免在创业期间走弯路,并将一个新生命的公司做强做大,实现创业梦想。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世平 中国著名竞争情报和反情报实战派专家,中国竞争情报实战派首要代表,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被誉为中国“商业007”。
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任侦察连长、侦察参谋、情报参谋、特种部队参谋长等职,1998年加入慧聪国际集团公司并任总经理,后任韩国易拓梦百株式会社(Intro mobile)中国首席执行官、中原宝隆投资集团执行总裁。2006年注册了国内首个竞争情报公司——博锐奕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著有《经济情报决定企业命运》《信息采集实用技术与方法》《一切随变》等书。


【目录】

*章 创业黄金时代,怎样迈出*步
创业有风险,你真的想好了吗─ 002
做好创业计划书─ 005
创业所需的六大精神要素─ 007

第二章 选好合伙人,看能力更要看人品
对合伙人要有全面、透彻的了解─ 022
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 024
创业合伙人的股权如何划分─ 026

第三章 新公司注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030
“五证合一”后新公司的注册流程─ 032

第四章 加强文化管理,彰显公司内涵
微软公司自上而下的热忱投入─ 038
宝洁公司的“一页备忘录”─ 040
海尔和它的SBU ─ 042
沃尔玛“今日事,今日毕”─ 044

第五章 投资管理要适当,为资金把脉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048
单一化还是多元化,公司发展不能盲从─ 050
避免掉进合资的陷阱─ 055

第六章 战略管理是公司盈利的前提
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注意规避隐患─ 060
超越“不可能”的目标─ 061
处理好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063
公司发展到中期要克服的“六个盲目”─ 064

第七章 公司发展的王道是*保证产品质量
树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观─ 070
不被超越的法宝是精益求精─ 072
追求完美要永无止境─ 074
以质取胜,才能将投诉降为零─ 076

第八章 采购做得好,公司效益才会高
采购要考虑总体成本,而不仅仅是价格─ 080
集中采购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082
适时采用“反拍卖技术”─ 085
研发公司产品的替代材料─ 087

第九章 形成特色,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市场细分是战略的重要前提─ 090
专属概念的公众效应─ 093
多元化不仅是机遇也是陷阱─ 096

第十章 重视宣传管理,能给公司带来无形收入
先定位,再逐渐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100
给公司设定一个崇高的使命─ 103
公益活动是公司扬名的一种有效途径─ 104
通过公关维护公司形象─ 106
赢得顾客的支持─ 108

第十一章 提升竞争力
提高盈利能力才有资格谈竞争─ 112
做好公司竞争能力的统计和分析─ 114
树立好竞争心态,多了解竞争对手─ 118
公司成长的秘密是合作─ 121

第十二章 如何做,客户才能对你足够忠诚
以诚为本,主动培养忠诚客户─ 124
加大对老客户的投资力度─ 127
学会引导新客户的期望值─ 130
*好的服务是不需要服务─ 133

第十三章 决策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公司经营的成败
从全局出发,借用众人智慧果断地做决策─ 136
决策一定要科学、正确,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137
进行决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40

第十四章 为自己争取*的利润空间
谈判的原则和策略─ 144
把握*的谈判时机─ 148
巧妙应对谈判中出现的僵局─ 150
掌握快速达成协议的技巧─ 152

第十五章 为产品架桥辅路的渠道管理
适当简化供应链上的环节─ 156
促销规范是控制价格的关键─ 159
让渠道与公司一起赢得竞争的胜利─ 162
多多利用20;80 法则─ 165

第十六章 防微杜渐,谨慎经营
用好专利的进攻战略和防守战略─ 168
重视合同中的每一个细节─ 170
避免招惹税务上的麻烦─ 172
出现债务纠纷,及时寻找原因并解决─ 174

第十七章 公司运转的基石——融资管理
掌控股权有利于抓住公司根本─ 178
上市是一把双刃剑─ 180
“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 183

第十八章 成为不倒翁有方法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公司才能长盛不衰─ 186
敢闯敢干才有机会创新─ 188
让创新意识在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 190

第十九章 优秀的员工是公司无限利润的源泉
打造*的搭档─ 192
能力比学历重要─ 195
绩效考核,人尽其才─ 198

第二十章 沟通可以提升绩效
倾听员工的声音─ 202
用平等的态度与员工交流─ 206
说服下属有技巧─ 209
给员工说话的机会─ 212

第二十一章 理智应对,危机背后是转机
临危不惧,冷静应对 ─ 216
勇于承担责任,化危机为转机─ 218
危机也可以转为商机─ 221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223
决策不但要正确,还要警觉─ 225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创业”这一曾经多少次引起人们关注的概念,近年来再次迅速升至超级热门词汇。如果听前辈讲,创业就是几句话,作为新手的你即便听了一般也会感到迷惑不已;如果听培训讲师讲,创业就是一堆生僻字词,会让你觉得更加晦涩难懂。那么,到底何为创业呢?
从表面意思看,“创业”无非就是“开创一番事业”。可是如何开创,从何入手,创业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说,创业说起来激动人心,可实际做起来困难重重,就跟你一个人驾船出海的感受一样,面对困难和迷茫,你不仅会感到无助与无奈,*初的狂热与激情也会荡然无存。所以,在创业起步时,你一定要考虑周全,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而且*主要的是思想上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手创业者会问:创业之初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进入创业的阵营后,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好呢?
确实,当今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你创业要找项目,好办;你创业要找资金,好办;你创业要找顾客,也好办。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创业的环境,倘若日后回过头来看,你就会知道自己可以成功的机会其实非常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创业流程不断简化,创业的门槛也大大降低,比如注册公司,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政府已取消*注册资金限制,推出认缴制。可以说,任何具有正常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申请注册公司。
此外,我们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超出我们想象的力量整合着信息。西方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社会的权力来源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创业需要从更多人或更多渠道寻找信息的问题。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创业者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融资的渠道变得更多、更容易。相较于以前来说,如果你现在有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而且你有着不错的信用记录,那么很多搞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都乐于把钱贷给你。
尽管如此,创业真的像刚才说的那样容易吗?当然不是!创业的艰辛是一般人很难想象到的,创业的风险也很难被预见到。所以说,想要规避风险,创业成功,创业者不仅需要懂业务,还要懂管理、懂商业、懂财务、懂人情世故、懂得妥协、懂得坚持、懂得自我改变等。正因为这样,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愿为创业而让自己去懂这么多,那么创业可能不太适合你,更适合你的不过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不需要你为之“牵肠挂肚”。所以,那些崇尚极简生活、不想走创业这条路的人,无须勉强自己,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就可以。
说到创业的难度,只能用“创业维艰”来形容。如果选择了这条路,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经在格局上超越了大部分的上班族。对创业者来说,你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不可能按部就班,你每天的活动范围也不是“三点一线”,你每天思考的也不能局限在日常事务性内容上。总而言之一句话,前瞻性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
或许为了*初的创业梦想,你抵押了自己的住房,遭受着来自亲朋好友的白眼,面临着各种经营的问题。要知道,即便世界500 强中的企业创始人,也都有过这样的开始,甚至有些人当初的境况远远不如现在的你。
企业不分大小,但对领导者的要求是一样的,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商业领域“没有了‘老板’,只有企业‘领袖’”。从这角度来看,创业也是塑造企业领袖的过程。一名合格的企业领袖,要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既能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又能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判断,也就是可以做到“正确地迈开*步,准确把握前进的路,有效避开风险的崖,清楚看到未来的果”。
创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业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和管理。创业找合伙人如同谈恋爱找对象一样,大家一定要有相同的志向、相同的目标、能合作的品性和共同的起点。合作是前提,管理是过程,*不能把二者混淆,不能因为是合作关系而忽略了管理。这就要求创业合伙人在创业初期制订明确的管理规则。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创业初期的团队建设也很重要。管理层的核心成员*好不少于三个人,以便形成管理的三角安全稳定体制,防止出现决策的“一言堂”和对问题看法不周全,导致企业发展出现偏差。在招聘员工时,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不宜太苛刻,只要人品好,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同甘共苦,都可以将其作为聘用对象。目前商场流行一种新的观点——未来企业“没有员工,只有合作伙伴”。
简单地说,员工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打工者变成共同承担公司业绩的合伙人。因此,对员工的管理和待遇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总之,要想从0 到1 做好一家公司,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它对创业者的要求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为创业这件事全身心投入和付出的人,才终有把公司做大做强的那一天。
【免费在线读】

对合伙人要有全面、透彻的了解

无论是谁,一般很难及时察觉到自身存在的盲点。创业者更是如此,其精力、时间、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鉴于此,选择一个对的合伙人不仅能够帮助你及早发现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能跟你一起面对创业路上遇到的风雨坎坷,帮你顺利渡过每一个难关。
雷军说,创业初期,他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用在了寻找合伙人上。而且他的目标很明确,要找跟自己不一样的合伙人,他认为这样的话大家彼此间可以做到互补,或者说能成为彼此的“镜子”。
从雷军这儿不难发现,创业合伙并不是谁雇用谁,而是大家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取长补短,各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终实现互利共赢。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对的合伙人呢?
1. 合伙人有良好的人品
创办公司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这种时候,如果合伙人不能理解、包容、信任、彼此鼓励、同舟共济,而是满腹牢骚、动不动就吵着闹着要散伙,那么即便微不足道的困难都会成为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创办的公司也别想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2. 合伙人跟自己的理念一致
这里所说的“理念”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观等。合伙人彼此之间理念不一致,很容易在沟通上产生分歧,严重时会对彼此失去信任,进而导致分道扬镳,甚或成为仇敌。所以说,只有合伙人跟自己的理念一致,大家才会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奋力拼搏。
3. 合伙人彼此的能力互补
在阿里巴巴的团队中,马云具备独特的思维模式、远见的眼光、超凡的语言天赋和沟通能力,美中不足的是,他并不了解相关的技术。不过,他的合伙人中却不乏技术高手,以及市场高手、运营高手。正是他们彼此之间能力的互补,成就了阿里巴巴如今的盛况。
综上所述,寻找到一个对的合伙人,跟寻找人生的伴侣一样,只有对合伙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大家“情投意合”,才能免去创业路上的后顾之忧。


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

对创业者来说,在各种要素中,公司做大做强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支高效、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且在这支团队中,少数的精英又是带动整个团队进步的重要力量。
李嘉诚的出身并不高,但他知人善任,这才将一个又破又旧的小厂发展成跨国集团公司。对此,李嘉诚表示:“如果不是有众多的人才为我办事,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这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的关键就是要拥有一支高效的团队,协助你的工作,这便是我的成功哲学。”
公司起步阶段,为了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李嘉诚亲自带头冲在*前面,慢慢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接下来,他提拔了当时身为员工的盛颂声跟周千和,盛颂声管生产,周千和管财务。他们的鼎力协助使公司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二人自此开始备受重用。公司其他员工看在眼里,也纷纷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使公司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他组建了一支极好的合作团队,彼此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尤其值得庆贺的是,在团队协作奋斗的十多年里,高管人员的流失率不足1%,比香港任何一家公司都少得多。
除了李嘉诚,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也十分看重团队的力量。20 世纪80 年代初,他就向科学家倪光南发出邀请,并说服他加入联想,从而大大提升了团队的科技实力,*终将“联想汉卡”与“联想微机”研发出来,促进了联想*初的发展。后来,深谋远虑的柳传志又多次前往香港,利用吕谭平掌握的资源与人脉,为联想构建出合适的制度架构。
柳传志任人唯贤,使联想长时间以来都不缺乏出众的人才。而且公司每每遭遇危机时,柳传志总能从团队中找到*为适合的人,更快、更有效地把问题给解决掉。他曾先后提拔孙宏斌、杨元庆和郭为等人,这些人也都没有辜负柳传志的信任,凭借敢打敢拼的劲,逐渐让联想成为中国IT 行业的领头人。
带好一个团队,难;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更难。李嘉诚和柳传志的成功虽然不能复制,但可以从中学得一二。比如一些新起的中小型公司,领导者要善于跟团队成员沟通,同时也要对某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人委以重任,让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整个团队,从而促进公司的发展。只有做到人尽其才,才能促使每一个人*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早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创业者还是高管人员,必须懂得借助关键、少数的人去推动团队的整体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整个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众多公司成功发展的秘诀。


市场细分是战略的重要前提

要想促使消费者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就一定要在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营销战略。目标市场营销理论认定,现在公司营销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细分市场的差异化。只有把握住细分市场的差异化,并以此对目标市场进行选择和定位,*终才可以将市场营销组合计划确定下来。
1969 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将位于密尔沃基的米勒啤酒公司买了下来,并且利用市场营销的技巧,使米勒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跃居美国啤酒业的第二。
收购之前,米勒公司在全美啤酒行业排名中位于第七,市场占有率也不高,仅为4%,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后来在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经营下,米勒公司在全美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度上升,1983 年达到了21%,仅次于*的布什公司。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奇迹。
为什么新米勒公司能创造出奇迹?原来,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收购米勒公司后,采用了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营销策略——从消费者的需要跟欲望入手,研究市场,进而细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新米勒公司采取的*步行动就是对原有的单一产品进行定位,重新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米勒好生活”。其中一个营销广告包括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石油钻井获得成功之后两个人疯狂畅饮;另一个镜头是年轻人在沙滩上进行冲刺之后敞开胸怀,尽情饮尽。总之,新的营销方案成功地塑造了体力强盛、精力饱满的形象,并提出了“有空就喝米勒”的理念,从而促使米勒公司成功占领了啤酒豪饮者市场。
新米勒公司还在消费者对啤酒量的需求差异上下功夫,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比如,担心身体发福的妇女跟上了年纪的人认为300 多毫升的罐装啤酒容量有点儿多,不能一次喝完,于是,新米勒公司专门研发出了一种号称“小马力”、容量约为200 毫升的罐装啤酒,结果引起很大反响。
之后,新米勒公司又开发出了一种名叫“莱特”的低热量啤酒,同样获得了成功。尽管也有很多厂家生产低热量啤酒,但他们将节食作为销售点,在做广告时大肆宣称它属于一种节食饮料,导致销售效果很不理想,毕竟大部分节食的人是不愿意喝啤酒的。
而新米勒公司则不同,它选择真正的啤酒爱好者作为“莱特”的销售对象,并且强调这种啤酒喝多了不会出现“啤酒肚”。在广告方面,新米勒公司还专门聘请了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现身说法,证明“莱特”啤酒的热量少,喝多了也不会感到肚子发胀;在包装方面,新米勒公司采用男性雄伟的线条,使外包装看起来像真正的啤酒。借助这些宣传方式,低热量啤酒的销路很快就被打开了。
此外,新米勒公司还专门针对啤酒的高消费群体推出了品质相当好的超级王牌啤酒,定价虽然有点儿高,但仍然大获全胜。新米勒公司此举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它向高消费群体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在特殊场合一定要用米勒超级王牌啤酒招待好朋友。
总之,新米勒公司的成功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有一个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了差异化的市场。倘若对市场进行细分不能将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或多样性体现出,比如将低热量啤酒推销给节食者,那么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实,市场细分这个概念*开始是1956 年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提出来的。它意味着现代公司营销观念的极大进步,是顺应新的市场态势而产生的,也很好地反映出了现代社会消费者在需求上存在的差异化与多样化。
随着市场日益成熟、竞争加剧,市场细分变得越来越细,那么,到底什么是“市场细分”呢?所谓“市场细分”,是指公司领导者通过营销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购买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将某个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消费者群体都是一个细分的市场,或者说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均是由有着相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群体组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产品的需求与欲望,不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而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则非常相似,这就要求公司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时候应当将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差异考虑在内。
对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帮助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有一个清醒而充分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参考点,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宜的目标市场,使公司在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