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国与国武力的对决、君与君谋略的博弈、臣与臣权谋的较量、善与恶人性的交锋、男与女情感的纠葛,犬牙交错、纵横交织。

在人类创作活动的任何一个领域,严肃的作品一定是以探索未知和创造某种新的存在为目标的。长篇系列历史小说《大宋王朝》处处彰显着作者庄严的创作态度,这是一部承载中华文化基因、隐藏中华历史密码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考验着读者的理解力。


【内容简介】

《大宋王朝.王国的命运》是何辉长篇系列历史小说《大宋王朝》的第五部。
宋建隆元年冬,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扬州,迅速平定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扬州被赵匡胤平定后,南唐国主李景迫于压力,派使者前往宋朝廷修好。赵匡胤借机派王承衍等人进入南唐,欲借机迫使李景尽快迁都南昌府,同时暗中干预南唐国的立储,以利于推进统一中原的战略计划。南唐国使者唐丰回南唐国路上遇刺,虽侥幸得脱,却在回到南唐金陵城后再次遇刺身亡。南唐国主李景怀疑唐丰遇刺与六王子从嘉、七王子从善争夺太子之位有关,从而引发了南唐国内的一场立储风波。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唐丰遇刺事件,同宋、南汉、吴越等国之间的斗争有着复杂的牵连。宋初的华夏大地上,宋与南唐、南汉、吴越、后蜀、北汉、湖南、荆湖等割据王国的斗争逐渐升级,错综复杂的宏大历史画卷全面展开。北宋皇帝赵匡胤节、名臣赵普、名将慕容延钊、南唐国主李景、名臣韩熙载、名将王崇文、南汉后主刘鋹、后蜀皇帝孟昶、北汉皇帝刘钧、湖南地区的周行逢、荆湖地区的高保勖等割据王国的各色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权谋较量、武力对决、理智博弈、情感纠葛,上到皇帝、国主,下至军校,婢女,各色人等纷纷卷入了诡谲多变的斗争。各个国王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发生剧变。


【作者简介】

何辉,生于1974年,字镠瑞,籍贯浙江,著名学者,作家。著述涉及多个领域,已出版作品数百万字,包括学术代表作《宋代消费史:消费与一个王朝的盛衰》,文集《镠瑞集》、《镠瑞续集甲集》等。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系列是他的文学代表作之一,被读者誉为开创了当代中国历史小说的“新史家小说流”。


【媒体评论】

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一幅展示宋初风云的画卷,一部彰显中国作家文化自信的长篇巨著。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胡智锋

有宋一朝,有人说是中华文明的,有人说是中华文明的拐点,历史总是充满吊诡。何辉先生的卓绝之处,不在于还原似是而非的史实,而是以惊人的笔力,将那些令人激扬与慨叹的尘烟国故娓娓道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著名主持人、文化学者 赵普

本书的崭新研究和全新视角,值得日本等外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参考。
——早稻田大学教授 山本武利

“新史家小说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溢式写作,何辉以其扎实的学院功夫,循史而著,大胆创造,令人敬佩。小说有宋初庙堂之争与金戈铁马,也有市井生活与儿女情长,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著名诗人、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久辛

《大宋王朝》有对历史的记录,有对生命的关切,承载宋朝的市井生活,传承华夏的文化基因。故事的迷宫,滋味的盛宴!一起品读历史的味道。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银喜

你可以看到市民“罄欢娱,歌鱼藻”;可以看到群臣“争收翠羽,相将归远”;可以看到赵匡胤致力于统一中国的雄心……这里是“大宋王朝”。
——知名历史博主 坚叔


【目录】

序 ……………… 1

卷 一 ………… 1

卷 二 ………… 129

卷 三 ………… 217

卷 四 ………… 277

卷 五 ………… 323

后记 ………… 351


【免费在线读】

卷 一

人的内心,可能藏着另一个“自己”。有的人的内心,可能还藏着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个“自己”。有的人,能够发现另外的“自己”; 有的人,却终其一生,也无法看到另外的“自己”。

瀑布从高高的山崖飞流而下,溪水河水奔流不息地注入大海,鸡蛋从桌子上滚落摔碎在地面,飞雪飘落在温暖的地面渐渐融化。飞流而下的瀑布不可能倒回到山崖之上,大海不可能回流到每条溪水河水的源头,摔碎的鸡蛋无法复原回本来的模样,在地面融化的飞雪不能再重新凝结为雪花反向往天空飞舞。发现了另外的“自己”的“我”,再也不可能是原来的那个“我”。命运沿着单向发展,不论悲伤还是欢喜,不论平平淡淡还是惊天动地,每一个人都被时间的箭牵引着,奔向不可能重来的任何一个时刻。

历史上很多事件看起来似乎很相似,有时历史似乎也给人轮回的印象,但是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不可能再原样重来。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任何一个时刻,世界上竟然会同时发生无数的事件。每个人的某个时刻,都不同于他人的这一时刻。然而,正是不同人在同一时刻参与了所谓的“同一”的历史事件,才使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充满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多面性。真相是如此的多面。但是,从本质上说,每个人的某一时刻,都不同于他人的这一时刻。

宋建隆元年(960)十一月丁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系列特殊时刻的组合。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的一生,就在这天终结;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的余生,从此发生了巨变。

这天,扬州,天寒地冻。但是,扬州的城池却仿佛在炽热的熔炉中煅烧。征讨扬州的宋军,在皇帝赵匡胤的亲自督战下,发起了攻城战。此次出征,赵匡胤命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副行营都部署,宣徽北院使李处耘为都监,保信节度使宋延渥为都排阵使。赵匡胤与诸位将领所率部队,皆为宋军禁军精锐。

漫天的火箭从城楼下射上了城楼,伴随着火攻,宋军架设起了云梯,开始对扬州城楼进行强攻。城楼上木结构的楼台很快升腾起了浓烟,燃起了烈焰,炽热的火焰仿佛突然从地狱中喷薄而出,恐怖的利爪四处舞动,捕猎那些弱小的可怜的生命。死尸不断在城楼下堆积,如同一块巨大的烂肉上堆满灰色、黑色、红色的令人恶心的蛆虫,后面的士兵仿佛失去了理智,踩着它们发疯般往上攀爬。前面、上面是生是死,对于这些进攻的士兵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只知道,向前爬,往上爬,所有挡在前面的生物,都要砍倒。他们发疯般嘶吼着,眼前没有完整的人形,只有晃动的血光,以及人与刀剑、羽箭混合而成的乱纷纷的影子。城楼上的守兵用箭弩射穿一批批爬上城楼垛口的士兵的身体,用刀剑砍断他们的手臂、手指。但是,攻城一方兵力明显占有优势,他们如蚂蚁一般,如蝗虫一般,一波波往城楼垛口涌去。扬州守兵在城楼上拼命抵抗着源源不断涌上城楼垛口的宋兵。在城楼上,对抗双方的战士发生了惨不忍睹的肉搏。

起兵叛宋的淮南节度使、兼中书令李重进久经战阵,此时看着宋军攻城的场面,知道扬州城已经不可能保住了。他在城楼上做好了后抵抗的部署,便带着数百名亲信匆匆忙忙离开了城楼,赶往自己的府邸。他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

“人都聚在府邸内了吗?”李重进低声地问站在身旁的亲兵。他的声音,仿佛是从封冻千年的寒冰的一条窄小裂缝中渗透出来的,透着寒意,没有一丝生机。

“都——都在里头了。”亲兵哆嗦了一下,带着犹豫的神色,低声答道。

“准备好火箭。多备些柴火。”

“是!主公。陈思诲这人怎么处置?”

亲兵所说的陈思诲,是北宋的六宅使。不久前,赵匡胤决定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迁任平卢节度使,但是担心李重进疑惧,便派陈思诲带着免死铁券前往扬州。李重进刚拿到铁券时颇为高兴,便整理行装准备立即入朝觐见。可是,李重进的大多数亲信认为在当时的局面下入朝觐见,必然凶多吉少。关键时刻,李重进犹豫不决。他左思右想,觉得自己是前朝后周世宗皇帝的近亲,一旦到了京城,说不定赵匡胤真的不会放过他。于是,他羁押了陈思诲,同时暗中准备反叛。此时,亲兵提起的陈思诲,正被羁押在李重进的军中。听到了亲兵的提问,李重进紧闭着嘴唇,没有回答。他看着紧紧关闭的府邸大门,呆立着,像一尊没有生命的塑像。“天真冷啊!真是一个能冻死人的凛冬啊!”李重进在心里嘟哝着。

从那道紧闭的大门背后,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呼号声。这呼号声,令人感到恐怖,又令人悲痛欲绝。李重进的亲兵们得了命令,正纷纷往府邸门口堆放柴火。柴火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府邸的大门,环绕着府邸的围墙。

“我即将举族放火而死,杀陈思诲又有什么用?”李重进叹了口气,说道,“放了他,放他出城吧!”

“是!”李重进身边的亲兵应了一声,扭头向后边几步远的两名军校使个眼色。

那两名军校正押着一个人,此时听了主公的命令,便押着那个人往远处走去。他们走出大约十来丈远,其中一个军校抽出腰刀,手起刀落,从背后砍下了那个人的人头。那个人没能够发出一声呼喊。被砍下的人头跌落在冰冷的硬邦邦的地面,“骨碌碌”地滚了好一阵,撞上路边的一个石块方才停住。它骨碌碌滚动的声音,被李重进府邸内的恐怖呼喊声彻底淹没了。人头倚靠在那块石头上,鲜血从断项中流淌而出,绛红色的血液与污黑的泥土沾染搅和在一起。

那个军校收了腰刀,走上去踢了一脚那颗刚被砍下的鲜血淋漓的人头,吐了口唾沫,愤愤地说道:“主公饶了你,我们饶不了你!如不是你带着免罪铁券迷惑主公,我扬州早早起兵,与潞州联合,何至于此!”

“行了,咱们赶紧跑吧!”那个军校的同伴说道。

于是,两个军校舍了地上的那颗人头和已经倒在地上没有了人头的残躯,发足往旁边的一条小巷内奔去。

李重进没有回头去看陈思诲是如何被押送走的。此时,他彻底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陈思诲的命运如何,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他的身后,还站着数百名多年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亲兵和幕僚。正是幕僚当中的某些人,之前力劝李重进不能随六宅使陈思诲回朝廷觐见赵匡胤。如今,他们决定与李重进一起迎接后的命运。

“射完火箭后,你取我首级,献给赵匡胤,求他饶恕众位将官的性命。这是命令,如果你还忠于我,务必执行。”李重进平静地对身旁的那位亲兵说。

那个亲兵犹豫了一下,“扑通”跪在地上,大声地哭泣起来。

李重进呆呆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挥了一下手,令人将府邸门口和围墙脚下的柴堆统统点燃了。

随即,李重进向亲兵们下了后一道命令,令他们将火箭射入了府邸。

当千百支火箭射入府邸后,那座府邸在很短时间内便燃起了可怕的火焰。府邸内的哭号之声,变得比之前更加可怕了。那是绝望而痛苦的号哭,是烈火焚身的悲惨的号哭。

突然不知是谁开始呼唤“观世音菩萨”,于是便有几个声音跟着开始呼唤起来。这些呼唤“观世音菩萨”之人,是希望“观世音菩萨”能够让他们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啊。可是,没有多久,这些呼唤声渐渐变了,扭曲了,听不清了,终都变成了恐怖的号哭与呻吟。

红色的火焰卷着那些恐怖的声音,卷着不断升腾的浓重黑烟,往天空翻滚着,咆哮着。

李重进听到从府邸内传出的恐怖的号哭声和呻吟声,脸上的肌肉被巨大的痛苦牵引着,可怕地抽搐起来。

“动手吧!”李重进猛地抽出佩刀,递给了身后的那名亲兵。

当日傍晚,扬州城被宋军攻陷。宋军进入扬州后,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作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暂留扬州,辅佐赵匡胤整治扬州。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保信节度使宋延渥当晚率领部队各自回了军镇。宣徽北院使李处耘则依赵匡胤之令返回京城。

那名亲兵依照李重进的吩咐,砍下了李重进的首级,献给赵匡胤。

“是你杀了李重进?”赵匡胤问道。

“是!李将军令在下取他首级来献给陛下!”李重进的亲兵答道。因为悲愤、恐惧,抑或还夹着一种悲壮的激动,他的声音和他的身体一样,微微颤抖着。

“他留下什么话了吗?”

“李将军求陛下——求陛下饶恕诸位将官。”

赵匡胤听了,默默地看着那名亲兵。那名亲兵在赵匡胤的眼光下,身子颤抖得更加剧烈了。

静默了片刻,赵匡胤冷冷地说道:“朕会厚葬李将军,也会饶了你。不过,那些鼓动李将军叛乱之人,朕不能饶!”

当夜,赵匡胤将李重进亲信数百人全部斩首。李重进的兄长——深州刺史李重兴此前听到李重进反叛朝廷,便已经自杀。扬州被赵匡胤攻克后,李重进的弟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及其子尚食使李延福一起被斩首于市。

隔日,赵匡胤令有司给扬州城中的百姓发米,大人每人发了一斛米,十岁以下的孩子每人发半斛。那些被李重进强迫从军的人,都发给了衣物,愿意继续从军的,就收编到朝廷的军中,愿意回家的,都放他们回家了。

赵匡胤随后下诏,免除了李重进家属和低级士兵的反叛罪,允许参与叛乱后逃亡在外的人回来自首。那些在叛乱中死去的扬州兵的尸首,他也安排人一并收了安葬。对于参与攻城而死去的宋军战士家人,则给予了抚恤。

后来,李重进被赵匡胤下令厚葬。李重进家人、族人的尸骨,赵匡胤也令人收集起来,葬在李重进墓地的旁边。

赵匡胤令人四处去寻陈思诲的尸身,可惜破城之后,城内一片狼藉,竟然无法找到。

曾经拖延住李重进劝他不要配合潞州起兵反叛的翟守珣,在宋兵攻城之前,便悄悄藏匿起来。待听到李重进举族自焚、其亲信将官被全部斩杀的消息后,翟守珣秘密拜见了赵匡胤,请求自此隐名埋姓隐居民间。赵匡胤知道翟守珣被内疚之心折磨,赐予了他许多金银,但并没有答应他隐居民间的要求,而是让他做了殿直,后来又升他为供奉官。赵匡胤希望他的这个老朋友能够在一个安逸的岗位上安度余生。但是,赵匡胤很清楚,翟守珣的余生,永远会被内疚之心折磨。他深知被内疚折磨的滋味。因为,他自己正是常常被内疚之心折磨着。他对父亲感到内疚,对皇后如月感到内疚,对为救皇子德昭而死的柳莺姑娘感到内疚。

在斩杀李重进数百名将官之后,赵匡胤的心没有感到一丝欢畅。他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警告那些潜在的叛乱者,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新朝廷的威望。尽管,他从内心想要饶恕那些人,但是他还是杀了他们。他感到自己的手上,再次粘上了一层厚厚的黏稠的鲜血。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双手,然后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冷笑几声。他渐渐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他渐渐变成了这样一种人,一种被责任和良心同时挟持的人。他在这种双重挟持中,找到的应对办法是变得更加冷酷。他的心,已经变得越来越黑暗,尽管在这黑暗的底部,闪耀着太阳一般的光芒。

赵匡胤回想起李筠、李重进时,眼前总是会燃起炼狱一般的大火。熊熊燃烧的红色大火、黑色的张牙舞爪的浓烟、四处散乱的尸体和尸块,构成一幅折磨人的惨不忍睹的画面。这一画面,与他年少时看到的那幅同样惨不忍睹的画面混合在一起,它们如此相似,让他感到愤怒,让他感到眩晕,让他感到恶心,让他禁不住想要呕吐。“为什么?你们宁愿死,也不愿屈服于我呢?李重进,为什么你与李筠一样,都选择了投火而死呢?难道你们要借此来后向我示威吗?是的,我大宋尚赤,赤就是火的颜色。是啊,你们就是死了,也要向我示威啊!谢谢你们提醒,我明白了,只要那些小王国不真正并入我大宋的版图,他们就不会真正屈从于我,天下就不会有真正的太平。好吧!会的!我要一个个将它们收入我大宋的版图。这就是我带给它们的命运。”他恨恨地思索着,他这样想时,脸色极其阴沉,脸上的肌肉有些扭曲。如果那一刻,他身边有人看到他的这种脸色,一定会被吓一跳。不过,关于李筠、李重进的自焚,赵匡胤的想法完全是自己折磨自己。五代之时,反叛之臣事败后,举族自焚乃是常事。大约二十年前,后晋重臣安从进谋反,后晋大将高行周将他围困在襄阳城。城破后,安从进便是举族自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