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精装典藏,附赠由汪曾祺亲自手绘的彩色插图,彰显文人大家的儒雅风范。

2.汪曾祺的文章,涉及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瓜果菜蔬、山珍海味;谈人生,说文论艺。虽是小品,却精致工巧,尽显娟秀、隽永。

3.书中的每篇文章均篇幅适中,文风朴素自然、淡然优雅,处处透露出作者至情至性的人格特点。

4.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更多优质好书请点击: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汪曾祺经典散文数十篇,共分“草木有本心”“闲听虫鸟声”“食中人间味”“书画自怡情”“忆往觅故踪”5个章节,涉及花草、虫鸟、吃食、艺术与回忆往事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编选精当,全面展现汪曾祺散文创作的各种题材,便于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汪曾祺文字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于沈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目录】

*章 草木有本心

葡萄月令 002

人间草木 010

草木春秋 017

花 029

云南茶花 040

蜡梅花 044

紫薇 048

菏泽牡丹 052

岁朝清供 057

第二章 闲听虫鸟声

夏天的昆虫 062

昆虫备忘录 066

草木虫鱼鸟兽 070

通灵麻雀 077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 080

北京人的遛鸟 084

录音压鸟 089

熬鹰·逮獾子 092

猴王的罗曼史 094

第三章 食中人间味

故乡的食物 098

故乡的野菜 111

五味 118

手把肉 124

食豆饮水斋闲笔 129

豆腐 139

豆汁儿 147

葵·薤 150

菌小谱 156

马铃薯 162

第四章 书画自怡情

谈读杂书 168

读廉价书 171

西窗雨 180

《水浒》人物的绰号 186

“小山重叠金明灭” 192

雁不栖树 194

文人与书法 196

谈题画 200

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 204

第五章 忆往觅故踪

西南联大中文系 208

跑警报 214

泡茶馆 223

金岳霖先生 233

闻一多先生上课 239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243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246

多年父子成兄弟 251


【前言】

汪曾祺:作为文学家的生活家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

草花随目见,鱼鸟略似真。

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

认识汪曾祺先生,不妨就从他的这首颇有意趣的小诗开始吧。他说:“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这大概可以说是我的写作的态度。”

汪曾祺,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没错,就是那个全国闻名的盛产咸鸭蛋的地方!虽然他曾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高邮、昆明、张家口、北京,是汪曾祺一生中四个值得重点标识的地方。在高邮,汪曾祺度过了情趣盎然的童年与少年生活,夏天,养蝈蝈,捕蝉,捉蜻蜓;冬天,折腊梅,配天竹,为年关增色。在父亲的影响下,汪曾祺还受到了充分的文艺熏陶,作文、写字、画画、唱戏,一样不少。到了昆明,西南联大时期的汪曾祺依然故我,在联大自由、民主、开放的风气下,在比别的系更为自由的中文系,汪曾祺称自己“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常不上课,但是乱七八糟看了不少书”。也正是这一时期,在沈从文等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文学天分崭露头角。当然,人这一生,命运总要择机开上些或大或小的“玩笑”,对汪曾祺而言,*严重的那个降临在1958年。那一年,他被“补课”成了“右派”,下放农村劳动。其间的辛酸苦累他都寥寥几笔带过,表达更多的反倒是对某段生活的一份恋恋不已。他说在沽源画“马铃薯图谱”的日子,“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日后还把这段经历写进了小说《黄油烙饼》里。岁月流转,直到1980年代,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才在中断多年后迎来了高峰,与此相伴随的还有生活上的更富情味:“这些年来我的业余爱好,只有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对此,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位童心不泯的可爱的作家;我们所看不到的,是其身后粗糙的岁月的磨砺。

在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以小说家之名立身的,沈从文先生甚至曾这样夸赞这位得意门生:“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但除了这个作为小说家的汪曾祺,现实中的汪曾祺其实还有很多面:作为散文家的汪曾祺,作为画家的汪曾祺,以及,作为生活家的汪曾祺。

他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但即便“捎带脚”,一出手也是了不得,连他自己都承认:“齐白石自称诗*,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可以说,阅读汪曾祺,绝不可只知小说而不读散文,花草的生机、虫鸟的闲趣、食物的滋味、书画的雅致,以及岁月的暖意,统统都藏在那些字里行间。

至于作为画家的汪曾祺,读者从文章开头的那首小诗中便可领略一二。其中末尾两句借用了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的名句:“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他说:“我的画,也只是白云一片而已。”但白云自有白云的意趣,尤其当他的这片云与其文字相辉映的时候。譬如,本书首篇《葡萄月令》配“松鼠葡萄”一幅,画中题词曰:“曾在张家口沙岭子葡萄园劳动三年。一九八二年再往,葡萄老株俱已伐去矣。”如此,读者在沉浸于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一瞥文章背后的一丝感慨、一段故事。

而不管是那个作为散文家的汪曾祺,还是那个作为画家的汪曾祺,真正成就了他们的其实都是那个作为生活家的汪曾祺。这个作为生活家的汪曾祺说自己“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要买一点尝一尝的”,所以,滋着血水的“羊贝子”他吃了个不亦乐乎,别人一口就吐的豆汁儿他也能连喝几碗……他爱读的书也多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风物、民俗、方志、游记、草木鱼虫,不一而足。大约正因如此,他才会关心“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究竟指什么,才会对《武家坡》一剧王宝钏“水中照影”的细节赞叹不已,才会心心念念想知道《十五从军征》中的“葵”究竟是种什么菜……对于生活家而言,世界从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陈旧,相反,它历久弥新……

本书精选汪曾祺散文作品数十篇,内容涉及花草、虫鸟、饮食、书画、忆旧等多个方面,同时精选汪曾祺书画作品三十余幅,并与文章内容相匹配,读者可于一书之中尽赏其文字之趣、书画之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这个一切都有点太快的时代,始终怀有一份探索生活的情趣、来自内心的诗意,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一遍遍阅读汪曾祺的意义。


【免费在线读】

云南茶花

很多地方在选市花,这是好事。想一想十年大乱时期,公园都成了菜园,现在真是大不相同了。选市花,说明人们有了闲情逸致。人有闲情逸致,说明国运昌隆。

有些市的市民对市花有不同意见,一时定不下来。昆明的市花是不会有争议的。如果市民投票,一定会一致通过:茶花。几十年前昆明就选过一次(那时别的市还没有选举市花之风)。现在再选,还会维持原议。

云南茶花——滇茶,久负盛名。

张岱《陶庵梦忆·逍遥楼》云:“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老其材八十余年者。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陈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老而愈茂。诸文孙恐其力不胜葩,岁删其萼盈斛,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

鲁迅说张岱的文章每多夸张。这一篇看起来也像有些夸张,但并不,而且写得极好,得滇茶之神理。

昆明西山某寺有一棵大茶花。走进山门,越过站着四大金刚的门道,一抬头便看见通红的一大片。是得抬头的,因为茶花非常高大。大雄宝殿前的石坪是很大的,这棵茶花几乎占了石坪的一小半。花皆如汤碗大,一朵一朵,像烧得炽旺的火球。张岱说滇茶“燔山熠谷”,是一点不错的。据说这棵茶花每年能开三百来朵。满树黑绿肥厚的大叶子衬托着,更显得热闹非常。这才真叫做大红大绿。这样的大红大绿显出一种强壮的生命力。华贵之极,却毫不俗气。这是一个夺人眼目的大景致。如果我的同乡人来看了,一定会大叫一声“乖乖

咙的咚”!我不知道寺里的和尚是不是也“岁删其萼盈斛”,但是他们是怕这棵茶花负担不起这样多的大花的,便搭了一个杉木的架子,撑着四围的枝条。昆明茶花到处都有,而该寺的这一棵,大概要算*的。

茶花的好处是花大,色浓,花期长,而树本极能耐久。西山某寺的茶花大概已经不止八十年了。

江西井冈山一带有一个风俗。人家生了孩子,孩子过周岁时,亲戚朋友*,礼物上都要放一枝带叶子的油茶。油茶常绿,越冬不凋,而且开了花就结果;茶果未摘,接着就开花。这是取一个吉兆,祝福这孩子活得像油茶一样强健。一个很美的风俗。我不知道油茶和山茶有没有亲属关系,我在思想上是把它们归为一类的。凡茶之类,都很能活。

中国是茶花的故乡。茶花分滇茶、浙茶。浙茶传到日本,又由日本传到美国。现在日本的浙茶比中国的好,美国的比日本的好。只有云南滇茶现在还是世界*。

前几年,江西山里发现黄茶花,这是国宝。如果栽培成功,是可以换外汇的。

茶花女喜欢戴的是什么茶花?大概不是滇茶,滇茶太大。我想是浙茶。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白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