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剪纸可以朴素至极,也可以绚丽至极,从剪纸中感受雕镂之美,

从剪纸的刀工趣味中感受材料的趣味,从剪纸艺术中发展出自我的个

性与创造性,利用剪纸的技艺激活新的生命力,拓展我们的创新思维。

让我们从一张张平凡的单色纸中探寻奇异之美,从丰富多变的纹样题

材中了解中华文化内涵,在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中探寻符合时代

气息的审美气象与韵味。
【内容简介】

剪纸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具备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它

不仅可以表达出中国北方气息的质朴、粗犷之美,也可以散发出“江

南小桥流水”般温婉巧思之美;它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精神养分,

既可以祈祷吉祥安泰,也可以表达离愁别绪,既可以勾勒人生百态,

也可以还原慷慨激昂的宏伟故事。儿童与青少年学习剪纸艺术,不仅

可以感知剪纸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还能借此表达丰富的视觉认知与

情感态度,同时还能循序渐进地锻炼手、脑、心的协调能力。

【目录】

前言

专家寄语

刻剪千年

海派剪纸鞋样

海派剪技

心随刀动

纸从何来

纹样之形

海派剪技

上海花样经

纸饰新艺

纹样之意

剪纸艺创

剪纸学习单

学习评价表

艺术语录

后记


【作者简介】

朱茹洁 杨浦区少年宫主任,杨浦区拔尖人才、上海市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园丁奖获得者。自2007年担任少年宫主任以来,她以“让每个老师享受职业的幸福,为每个孩子打下亮丽的生命底色”为理念,带领少年宫连续荣获杨浦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杨浦区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电影百年行”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等50余项集体荣誉。主持编写了《为孩子的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中小幼学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巴腊子炫动大舞台——上海本土文化艺术综合课程》、《中小学生场馆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等书。策划组织了国际、全国、上海市区各类大型的活动21项,均获得和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荣获各组委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她是一位对校外教育有着前瞻性理解和有效性实践的新时代教育管理者。


【媒体评论】

美育可以让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本原,回归人的自身发展, 让“人”

成为教育的目的。美感是无国界的,美育*真实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发展美、欣赏美、理解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尹后庆(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怎么行动?该做哪些工作?当今的“非遗”保护,是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时就必须创造性地重建文化系统。“非遗”教材建设就是当下非遗保护活动中的一项创造性的成果,希望“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的出版,能推动校外课外的“非遗”文化传承,更新校内的“非遗”文化课程体系,增强当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促使青少年进行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我们更希望这些教材走进

家庭生活,让家庭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集体与空间,因为只有修身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希望教材面世后,通过实践,不断修订,创出一条中国“非遗”传承的教材编写之路。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民俗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是为3-5 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所编写的。学习目标清晰,内容充实,由《剪出万千世界》(刻绘技艺)、《与众不同的盘扣》(编织技艺)、《上海灯彩真神奇》(扎制技艺)、《奇妙草木扎染》(织染技艺)、《好吃又好看的面塑》(雕塑技艺)五个板块组成。每一册教材包括微课程、课程教材和手工材料包,涉及“非遗”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与体验、创新设计方法、创意衍生品等内容,涵盖工艺制作、鉴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模块。值得。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书摘与插画】

这一系列教材凸显以下特征:

1. 立足上海地域的“非遗”技艺与作品,突出工匠精神。

2. 涉及“非遗”鉴赏方法及“非遗”创意设计方法。

3. 设计项目式的开放问题,创造亲子互动时刻。

4. 每一册教材选用一种传统色,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温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