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不同于汉字的象形,除拟声词外,印欧语词语的含义是基于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词根,这些组成词根的音素与词义并无关联。因此,要获知某个词*初的含义,首先需要收集和这个语言具有亲属关系的其他语言中对应的词的含义,尤其是保存在更古老的语言中的词义。在获得所有同源词的词义后,按照年代顺序就可以追溯一个词语含义的演变,同时也可以获悉使用印欧语的民族的思想变迁。而本书就是一本按照词义汇集词语的包罗万象的词典,对于研究印欧语词义的变迁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至关重要。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分为二十余个章节,分别是:物质世界、人类、动物、身体部分、食物和饮料、衣服装饰、住所、农业、技艺动作和制品、运动、财物、空间关系、数量、时间、感知、情感、思想、言语、阅读和书写、社会政治、法律等。每一章节内再细分为数个小章节。比如*章物质世界就有土地、山、水、树木、日、月、风、云、烟等分类。在每一项语义词条下除了列举在各种语言中的形式外,还附有简短的语义解释和词源学讨论。
【作者简介】
卡尔•达令•巴克(1866-1955)是著名的希腊和意大利语系方言专家,印欧语言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在耶鲁大学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希腊语方面师从T.D.Seymour,梵语方面则受教于W.D.Whitney。巴克从1892年至1933年一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教授梵语和比较语文学。
【目录】


Explanations

Chapter

Index of Headings
【免费在线读】
印欧语词源学

西方语言学诞生之初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事物的名称从何而来”或者说追溯名称的“根本和真正的含义”。在古希腊,著名的斯多亚学派(Stoicism)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他们为此创造了一个名词?τυμολογ?α “研究词语真正含义的学科”。斯多亚学派所代表的古代语言学*基本的一个论题就是,事物的名称是来自它们的本质(φ?σει)还是来自约定俗成(θ?σει)。对于斯多亚学派而言,他们认为是前者,所以他们尝试在词语本身中寻找它们真正的含义。事实上在此之前,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Kratylos)就是一部详细描述古希腊人对于词源思考的作品,书中Kratylos 和Hermogenes对于词语含义的来源意见相反,Kratylos认为词语有其自然的正确性,即每个可以命名的事物在本质上都有*客观正确的命名,这一命名并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而是对于所有人普遍适用的。而Hermogenes则属于“约定俗成派”,他认为,所有词义都是随机被确定的,它们完全取决于约定和习惯,且这样的一种约定随时可以更改。在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时,苏格拉底加入讨论,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与事物的本质属性密切关联的,对事物的命名是基于客观的真实性,事物的名称是对应事物的本质的。为此,苏格拉底列举了许多词语,进行词源的分析,比如古希腊语θε?ς ‘神’,因为古希腊人将日月星辰视为神,而日月星辰处于持续运动中,因此古希腊人就根据它们“奔跑”(θε?ν)的特质,将神命名为“奔跑者”。在远离欧洲的南亚大陆上,大约同时期使用梵语的印度人也对词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保存至今*著名的便是Yāska所著的Nirukta。Nirukta一词在Böhtlingk 和Roth 所编的《圣彼得堡大词典》中解释为“Deutung eines Wortes, etymologische Worterklärung”(词的意思,词的词源解释),而Nirukta本身就是对吠陀梵语词汇Nigha??u的注疏。Yāska认为所有的名词都可以从动词或动词背后的词根衍生出来,比如puru?a-‘人’来自puri-?aya-‘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而p?thivī-‘大地’是来自动词词根prath-‘铺展’。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这类根据词形相似和基于事物“本质”的词源解释依然盛行,例如lūcus ā nōn lūcendō‘森林被称作lūcus,因为它不明亮’;canis ā nōn canendō‘狗被称作canis, 因为它不唱歌’等。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