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备考:中考版》

  从孔孟之学到老子、庄子,从梅兰竹菊到诗词歌赋,从百家姓到十二生肖,从汉字到对联,从书法到绘画,从礼仪到节日……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传承,已经渗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在新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纷纷呼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本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针对中考语文试卷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试题考点,设置了“中考直通车”“中考真题”“中考预测题”等栏目,让考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传统文化,为中考做准备。


【目录】

*章文化精髓

品味汉字

一、汉字的演变1

二、汉字的主要特点3

三、汉字造字法4

四、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字谜5

中考直通车7

中考真题8

中考预测题13

趣味对联

一、对联的起源及特点14

二、主要对联种类介绍15

三、有关对联的写作16

中考直通车19

中考真题19

中考预测题24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一、梅——迎霜傲雪26

二、兰——幽清高洁28

三、竹——谦逊坚韧29

四、菊——耐寒坚贞31

中考直通车33

中考真题33

中考预测题38

中国棋文化

一、围棋41

二、象棋44

三、与棋相关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46

中考直通车47

中考真题47

中考预测题48

中国传统礼仪

一、礼仪的基本知识52

二、主要礼仪概要54

三、古代和现代的礼节形式56

四、基本礼仪用语58

中考直通车60

中考真题60

中考预测题64

第二章文学大观

古代散文

一、古代散文的基本含义66

二、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66

中考直通车81

中考真题82

中考预测题88

诗歌

一、诗歌的起源92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93

中考直通车122

中考真题123

中考预测题125

一、词的起源129

二、词的发展历程129

中考直通车136

中考真题136

中考预测题139

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142

二、小说的发展142

中考直通车157

中考真题157

中考预测题163

第三章国学经典

封建正统,孔孟儒家

一、孔子及《论语》167

二、亚圣孟子与《孟子》170

三、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与

《荀子》171

四、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172

中考直通车175

中考真题176

中考预测题180

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一、老子及其代表作——《道德经》182

二、庄子及其代表作——《庄子》183

三、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85

中考直通车187

中考真题187

中考预测题190

法家及其他各家

一、韩非与《韩非子》192

二、墨家与《墨子》193

三、《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194

中考直通车196

中考真题196

中考预测题198

第四章精彩纷呈的艺术

第五章民风民俗

第六章多彩生活

第七章古代建筑

第八章古代教育与人才选拔


【免费在线读】

  趣味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形式上对仗工整,语音上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瑰宝。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入*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对联的起源及特点

  对联起源于古代桃符,在我国古代,桃木被人们赋予了辟邪驱鬼的作用,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便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镶嵌、张贴于门首,希望能祈福避祸。这就是*早的桃符。

  *初书写桃符只是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对仗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在寝室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早的对联,也就是*副春联。不过也有学者不这样认为。

  清朝时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主要表现为:涌现了大量撰写对联的文人,而且有多种艺术手法融入对联;对联普及面非常广,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对联或描绘名山大川,或抒写个人怀抱,或揭示生活哲理,或概括地方掌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现在,贴对联的习俗不但在中国流传,甚至普及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地区,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联*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对仗又称“队仗”“排偶”,是把两个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这样的表达让语句更具韵味,增添了词语表现力。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其中*为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二、主要对联种类介绍

  1.节令联

  节令联指内容与节日、时令有关的对联。节令联一般对应特定的节日、时令,具有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和祝愿。

  节令联有春联、元旦联、国庆联、节气联、清明联等。如“元旦人同乐,神州地共春”是元旦联,“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是清明联。

  在中华民族所有节日中,*重要的当然要数春节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贴春联就成了过年一项重要的活动。因此春联自然也就成了节令联中的重中之重。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几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这个时候,神州大地一片喜气洋洋。

  贴春联也有讲究,一般从右到左,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如果对联有横批,那就要按照横批的内容张贴。若横批从右到左书写,上联就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2.行业联

  行业联指专门为特定行业或机构而写的对联,能突出表达该行业或机构的特征,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如:苏州月升旅馆,上联为“读书不成,学剑不成,且作个逆旅主人,藉消日月”,下联为“送往于此,迎来于此,常愿得天涯知己,共话升平”;理发店对联为“俯首甘为毫末业,立足就显绝顶功”。

  3.贺联

  贺联指除节日以外,内容带有祝福赞颂之意的对联,如婚联、寿联、乔迁联等。贺联突出的特征是喜庆、祝贺,其内容必须是表达良好祝愿或喜庆吉祥的。比如:“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是庆贺结婚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用于贺寿;“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用于祝贺店铺开张。

  4.挽联

  挽联指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仅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情感基调为哀痛、肃穆、深沉、庄严,如“流芳百世,遗爱千秋;音容宛在,浩气常存”“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5.名胜联

  名胜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依据创作手法的不同,名胜联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如:云南五华书院联(尹楚珍书):“鱼跃龙飞活泼泼地,日华云烂乱漫漫天”;晋祠圣母殿联:“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圣水溶溶九涯珠玉荡天光”。

  6.趣巧联

  趣巧联指为突出趣味或技巧而写的对联,一般不重视对联的内容。趣巧联往往和故事联系在一起。相传郑板桥任知县的时候,有一次在大年三十这天,走街串巷了解民情。他发现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对联内容十分奇特,让郑板桥百思不得其解。他问身边的衙役,来自下层的衙役心知肚明,但又不方便说出来。原来,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数字和谐音,暗示自己“缺衣(一)少食(十)”。

  三、有关对联的写作

  对联的写作可以依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有明确的写作目的

  对联的写作和其他文体的写作一样,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对联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是抒发离愁别恨,还是赞美美好生活;是要劝诫他人,还是要自我明志……明确了写作目的,写作对联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围绕中心选材料

  围绕中心选材料其实就是根据写作目的,选择相关事物来组织上下联。适合写对联的素材非常多,一字,一词,一诗句,一美景,都可能成为对联的一部分。比如“春风吹绿门前柳,华灯映红窗上花”这副对联,就是取眼前景物来抒情达意。

  3.紧扣对联的创作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明显的特征就是上下联要字数一致。“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上下联各是十三个字,不多也不少。也有特殊情况,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对“中国人民”,三个字和四个字字数不等,看似弊病,却暗含作者深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2)词性一致。汉语中的词语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写对联的时候,要关注词性,让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如:“菊色霜风相对冷,月光秋水一时清”,在这副写菊花的对联中,“菊色”对“月光”,“霜风”对“秋水”,“相对”对“一时”,“冷”对“清”。各个词语一一相对,词性相同。

  (3)音节一致。音节一致是指上下联的语法结构(或者说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当努力保持一致,并且上下联停顿的地方也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上下联都是并列式,且停顿的地方也一致。再如:“莫放/春秋/佳日过,*难/风雨/故人来。”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

  (4)平仄和谐。平指平直的声调,仄指有高低曲直变化的声调,平仄指中国诗词格律中用字的声调。平仄和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下联平仄相反。虽然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5)内容相关。对联顾名思义,就是既“对”又“联”。前面说的都是“对”的问题,那么“联”是什么呢?“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4.调整细节,积累相关素材

  一副对联写完,往往很难达到完美的境地。所以要从词性是否相当、结构是否相称、节奏是否相应、平仄是否相谐上仔细推敲,不断修改完善。另外,想写好对联还要善于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在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比如古人对句的口诀,“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等。

  中考直通车

  一、中考常考题型

  1.选择题。根据提示补写上联或下联。补写对联多数给出提示语或具体情境,如2017年内蒙古包头卷。

  2.综合性考查。给出了一组对联,让考生判断其所属地点。如2011年浙江温州卷,说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为“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然后要求考生用“/”给此联断句。

  二、中考备考指南

  1.对联补写。熟知对联的基础知识,字数相同、词性相当、音节一致、平仄相谐、内容相关等,综合补写。

  2.选择题。要先读懂语境内容,分析对联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断句类。先弄懂对联意思,然后据义断句。

  中考真题

  1.(2017年内蒙古包头卷)

  一年秋天,包头市文联组织青年作者到赤峰采风。诗人振江看到满山红叶似火,触景生情,吟出一个上联:

  赤峰红叶浓叶红峰赤

  然后让大家对下联,一时间无人能对。大家都说太难了,下联也要含有一个地名,还要符合从头读或从尾读内容完全一样,而且“叶红”与“峰赤”还得是因果关系。振江自己也没有对出。

  第二年夏天,振江到青岛旅游,看到青岛到处都是绿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去年吟出的上联来,触景成句,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

  2.(2016年福建福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楹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时尚、*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D.月明水榭客听歌

  3.(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学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