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品味经典,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

穿越时代,走进文学殿堂领略大师们的熠熠光辉。


【内容简介】

对历年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名作进行了梳理,按照不同的主题加以分类,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深入剖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主题,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获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人文价值,更好地欣赏其文学魅力。

书中不仅有对荣膺诺奖桂冠的世界一流文学家行事风度的近距离观察,还分梳、品评了20世纪以来三十多位重要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艺术成就。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文学的殿堂。


【作者简介】

郑万里,中山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兼作家。曾出版报告文学《走过大漠》,散文集《万里抒笔》等著作。主编《少年英才》等二十多种图书,长期从事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


【目录】

*章 理想主义的吟唱     / 1

一、从20 世纪开始的文学盛典    /2

二、那个时代的文学叛逆者      / 5

三、理想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7

拉格洛芙:神话与传说赋予的灵感   

泰戈尔:民族土壤上理想永恒      

罗曼·罗兰: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第二章 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反思 / 19

一、“伏尔泰世纪”的欧洲现实    / 20

二、“巴尔扎克时代”的欧洲文学   / 22

三、萧伯纳对现实的批判       / 25

霍普特曼:救赎的信念和曙光      

托马斯·曼: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斯坦贝克: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    

第三章 对战争与和平的叩问  / 38

一、炮火硝烟中的20 世纪    / 39

二、世界文学的战争观    / 41

三、诺奖作家眼中的战争    / 44

海明威:硝烟中太阳照样升起 

米沃什:在一个永恒的时空里 

拉格奎斯特:痛斥阻滞人类进步的黑暗  

第四章 对人类精神困惑的思考  / 57

一、人类精神世界的荒原    / 58

二、人类精神世界的救赎    / 61

三、荒诞窘境中的时代悲剧    / 64

奥尼尔: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卡内蒂:描绘笨蛋摧毁的精神世界 

戈尔丁:阐明当今世界的人类状况 

第五章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73

一、美洲多种族多元文化现象    / 74

二、作家笔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 77

索因卡:非洲文化融合的典范 

奈保尔:游牧在后殖民语境中 

帕慕克:描绘心灵世界的“呼愁” 

第九章 压抑状态下的良心书写  / 141

一、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足印    / 142

二、“肃反”所营造的文学氛围    / 145

三、“未来主义”作家的生命宣言   / 150

蒲宁:落日余晖的守望者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也咆哮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呐喊 

第十章 独特民族性的文学命题  / 164

一、光耀亚洲的中国现代文学    / 165

二、用生命书写中国现实    / 168

三、独特民族性的大胆书写者    / 170

川端康成:现代与传统融合的至美境界 

大江健三郎:变异的现实主义“模特儿”


【免费在线读】

无可回避,20 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可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挥舞之处,残酷地扼杀了人类的幸福与安宁。面对如此现实,特别是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富有责任感的作家们不可能无动于衷。海明威说得好:对重大历史问题,作家不能说谎。

许多作家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与和平而战。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斯坦贝克的《战地随笔》、塞拉的《蜂巢》、聂鲁达的《如果白昼落进……》、夸西莫多的《我的祖国意大利》、塞弗尔特的《泪城》、加缪的《鼠疫》……都是人类*良知的呐喊,都是对战争的揭露和鞭挞。

《弗兰德公路》描写了“二战”后的一天晚上,法国骑兵乔治与他的堂嫂——已故骑兵上尉雷谢克的妻子高丽娜幽会,但乔治突然回想起了堂兄雷谢克率领队伍在弗兰德公路上与德军浴血奋战,*后英勇牺牲的情景。乔治始终纳闷雷谢克为何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迎着子弹而上,他很想揭开这个谜底。随着情节的展开,迷雾一层层褪去,发现雷谢克早就知道了他妻子高丽娜与人私通,为了保留贵族的尊严,雷谢克主动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该小说通过各种互不相干的场景、语言、动作、记忆来探讨“深在的真实”,在近百个长短片断组合的画面中融进了高超的绘画艺术,使小说主题展现得更加深刻。它不仅反映了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畸形,也反映了死亡的阴影、战神的狰狞、饥寒的折磨、爱情的渴求、情欲的冲动、土地的抽搐等。

小说主人公对战争的思考和认识,实际上也是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与认识。斯坦贝克的《战地随笔》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战地随笔》真实地描写了美国军队在“二战”中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英勇事迹,详细刻画了战士们在战争中本能的恐惧、情欲、思乡等心理反应。该作品将读者带到了血雨腥风的战场,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斯坦贝克的真实书写,为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所在。斯坦贝克对此有着深刻体会。他说,端正创作态度是真实书写的关键。其一,美国军队里既有勇敢者,也有胆小鬼;既有高尚者,也有卑微者:这就是美国的强大的军队。其二,我们既有残暴而愚蠢的指挥官,也有文明而智慧的指挥官。如果说有我们参与其中的这一乌合之众要惨遭失败,这不仅早就可以预见到,而且想夺取胜利的重大战略居然有赖于此。其三,要恪守的规矩是:500 万正常的、年轻力壮的、性欲旺盛的士兵,在“一切为战”时期仍然保持着好色的积习。

作者之所以没有沿着“高大上”的原则描写战争,是因为战争的全貌并非如此,他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描写,才有可能激起人们更深刻地反思战争,更准确地把握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和对人性的扭曲。

这是战争文学的一个高度。塞拉的《蜂巢》不仅描写了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更描写了伤害的深度和广度。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勾勒出1942 年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马德里中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和心灵之苦。作者笔下的农民、职员、医生、小贩、流氓、妓女……犹如一只只疲于奔命的蜜蜂,被禁锢在一个令人窒息的蜂巢里,煎熬度日。这部小说是对战争和社会的控诉,是对战争发动者的谴责和声讨。

诺贝尔文学大师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敏锐洞察了战争的本质,并没有把战争文学写成场景文学和英雄文学,而是进入到本质层面加以揭露和剖析,让读者意识到任何时候,战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有时胜利者会被失败者的累累尸骨压垮。因此,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正义的战争,*聪明的做法是远离战争。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