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宋氏家族兴起于上海,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孙、孔、蒋家也长期活跃在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舞台上。这些家族人物,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拥有哪些产业?到过什么地方?《史事与史迹:孙宋孔蒋家族在上海》对此作了全面解答。本书稿通过40余篇专题文章,系统梳理了这段史事,终于搞清楚这些史迹,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与认识贡献甚巨。
【内容简介】
《史事与史迹——孙宋孔蒋家族在上海》是孙中山纪念馆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孙宋孔蒋四大家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影响,本书是根据这四大家族在上海的居住生活足迹,包括居住地、办公地以及经常活动的地点,还有相关地标为点,以点带面地勾勒出四大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同时历数了这些地标的历史变迁,今昔对比,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变革跃然纸上,具有可读性的同时真实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具有较好的阅读价值和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原称上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和陵园管理委员会,简称“上海市孙宋文管委”,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建立于1985年1月。文管会下辖管理的上海孙中山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25000余件。也是研究孙中山、宋庆龄的资深机构。
【目录】
前言 从川沙倪家到宋氏家族
孙宋孔蒋家族人物简表

九间楼与文定公祠
阁老坟山
八仙桥西人公墓
阜丰面粉厂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民银行
中央信托局
上海浚浦局
松江盐务稽核所
虬江码头
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
中国公学
万竹小学
浦东中学
复旦公学
沪江大学
同济大学
暨南大学
大夏大学
奉化中学
沪西礼拜堂
天安堂与仁济医院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同仁医院
霖生医院
中山医院
大华饭店
百乐门舞厅
孙科别墅与卫乐公寓
玫瑰别墅
爱庐
陈洁如寓所
逸村
诺曼底公寓
……
【前言】
(节选)前言:从川沙倪家到宋氏家族


浦东川沙倪家,祖籍安徽桐城。先祖倪山堂,是清朝初年一位著名的学者,系桐城派开山鼻祖戴名世的得意门生。戴名世因编写《南山集》一书,刊载南明抗清之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以“大逆罪”被处以极刑。其门下学生三百余人均遭受株连,连倪山堂的后人亦被充军发配到福建、浙江沿海,以打渔为生。
几十年后,倪家已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落户生根,生息繁衍,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没想到,当年的“文字狱”并没有撤销,倪家仍深受当地官府的欺压,常常被抓去充做苦役。为了子孙后代不受奴役,倪山堂嗣孙倪继山决定带领全家出逃。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半个多月,终于来到了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的白龙港一带。从此,安徽桐城倪家就在浦东沿海的滩涂上住了下来。到了孙辈倪念祖,倪家又迁至川沙城郊。多年以后,川沙城东北角出现了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倪家宅。
清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初八(1837年1月14日),迁居浦东的第四代倪兆堂生下长子,取名倪嘉珍,后改名倪蕴山。因二哥倪日堂没有子嗣,根据浦东当地风俗,倪兆堂将倪蕴山过继给了倪日堂。作为“两房合一子”的倪蕴山,两家都寄予了厚望,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倪蕴山读书勤奋刻苦,成绩也不错,但运气似乎差了一些,几次秀才考试均名落孙山。弃绝举业之后,倪蕴山开始跟随川沙镇中市街“徐记鞋铺”的徐承志师傅学习制鞋手艺。作为鞋铺老板,徐承祖十分喜欢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学徒,不仅将全部手艺倾囊相授,还把自己的女儿徐玉花许配给了倪蕴山为妻。相传,川沙徐家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文定公徐光启的后代。当年曾有一位徐姓将军,是徐光启第十六代子孙,驻防东海之滨高桥一带,在一次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于是,徐氏家属就留在了浦东,长期居住在川沙和高桥。另有一说,川沙徐姓原籍南京,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的后代。那位徐姓的将军,就是徐达的第十六世孙徐光发,在抗击太平军的战斗中阵亡。总而言之,到了清代中期,川沙徐家已经十分没落了,与倪家倒也算是门当户对。
学成之后,倪蕴山自己在川沙城内开了一家鞋店。但川沙偏于浦东一隅,天地太小,倪蕴山决定前往黄浦江对岸的上海谋生。当时的上海,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英、美、法列强相继在洋泾浜和苏州河两岸设立租界。作为不受清政府管辖的区域,上海的租界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城乡完全不同的景象。宽阔的马路、林立的楼房、飞驰而过的马车、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这一切让这位来自川沙的小皮匠感到新鲜和兴奋。一开始,倪蕴山在公共租界盆汤弄(今南*路以北的山西南路)为人修鞋制鞋,后经亲友介绍来到耶稣会传教士家中帮厨。1858年,在英国伦敦会牧师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的主持下,倪蕴山正式受洗入教,成为上海*早的一批华籍传教士。此后,倪蕴山常年往来于上海、南汇、宝山、川沙等处,向普通民众传播上帝福音,因成绩显著,不久升任天安堂牧师。
在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倪蕴山逐渐接受了一些民主进步思想。他不仅给已缠足的长女倪桂金放足,也不再让年幼的倪桂珍、倪秀珍缠足,并把两子三女相继送入上海的教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这在当时的华人中是不多见的。倪蕴山的长子倪锡令,教会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继任天安堂牧师,在川沙、宝山、上海、南汇、崇明一带传教。1896年,倪锡令前往崇明布道,经蕰藻浜出吴淞口,因遭遇风浪,不幸沉船遇难。留下寡妻沈氏,独自抚养女儿倪爱珍和幼子倪吉人长大成人。倪蕴山的次子倪锡纯,中学就读麦伦书院,后考进圣约翰大学。1907年,与宋庆龄、宋美龄一起赴美留学,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科,复又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铁道管理科、锡拉丘兹大学桥梁建筑科,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汉冶萍煤矿上海商务所所长,后任职于汇丰银行。娶妻曹惠英,系首批留美幼童曹吉福之四女。倪锡纯有子女四人,依次为倪吉士、倪吉贞(女)、倪吉明和倪吉文。
【免费在线读】
爱庐
在上海繁华却又清幽的衡山路一带,星罗棋布般坐落着为数众多的花园洋房。其中,东平路(原贾尔业路)9号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的住所——“爱庐”,隔壁的7号和11号分别是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别墅。旧时所谓的“四大家族”中,孔、宋两家富可敌国,而蒋家虽然权倾一时,却并没有多少私产。例如,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南京曾经居住过的“美龄宫”,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一度还是前往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属于公家产业。因过于奢华,经费大大超支,“美龄宫”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作为民国*夫人,宋美龄名下*的房产,只有上海“爱庐”一处,而且这还是哥哥宋子文婚后补赠给小妹的陪嫁。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大华饭店举行婚礼。当时,蒋介石在上海并没有自己的产业,只能借金兰兄弟吴忠信位于拉都路号(今襄阳南路)311号的房子作为婚房。虽然蒋介石已宣布下野,名义上是平民百姓,但毕竟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况且,这次下野只是以退为进的手段,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为了小妹的终身幸福,宋家兄弟姐妹奔波多时,不惜人力财力,总算是风风光光地操办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婚礼。但新婚夫妇却没有婚房,实在太不像样,长期借居他处也不是长久之计。1928年,宋子文通过中介买下了法租界贾尔业路9号别墅,作为给小妹宋美龄的陪嫁礼物。
贾尔业路9号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法式花园住宅,始建于1916年,业主是义记洋行大班康福特(E. J. Cornfoot)。义记洋行英文名称为Cecil Hollidy & Co.,是一家资格很老的英国进出口商行,早在上海开埠之初即进驻外滩商区,大致位于今和平饭店所在之处,后迁至九江路18号。抗战爆发后,义记洋行才宣告歇业,从事对华贸易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房屋易主之后,宋子文委托美商普益公司进行装修,并增建了一些供随从和侍卫使用的辅助楼房。于是,蒋宋夫妇从浙江莫干山度完蜜月回来,即入住贾尔业路9号。蒋介石特别喜欢这幢房子,它不仅是蒋宋新婚燕尔的爱巢,其风格又与莫利爱路(今香山路)中山故居非常相似。他将这座房子题名为“爱庐”,与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列为在大陆*喜爱的三处住所。
作为“党国领袖”,蒋介石公务繁忙,无暇享受私人时光,来“爱庐”居住的日子不多。因在“西安事变”中不小心摔伤了腰,蒋介石于1937年在“爱庐”休养了一段时间,由牛惠霖、牛惠生兄弟负责治疗。平时“爱庐”由副官蒋富寿看管,随从和侍卫的生活待遇也颇为优厚。宋美龄常常来此小住,有时还将母亲倪太夫人接来团聚 。1932年,宋美龄委托思九生洋行再次对“爱庐”进行扩建。根据宋美龄的要求,不能破坏房屋原有风貌。因此,东面加建的部分与原建筑浑然一体,若不参照图纸根本看不出破绽。可见“爱庐”的女主人宋美龄对于建筑艺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
经过扩建,“爱庐”建筑面积增至660平方米,高两层,由主楼和东西两侧副楼组成。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中间的券门*,有内廊,布局庄重沉稳。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五彩鹅卵石,屋面是孟沙坡面式的,上面铺着红色的平板瓦,二层的阳台弧度很小,显示了优雅收敛的贵族气质。东部楼下是大客厅兼小影院,可以容纳40余人,宋美龄经常与亲朋好友一起在此欣赏美国电影,有时还会叫上隔壁孔家的孩子。客厅的布置也比较雅致,柚木的地板,墙上的古画,舒适的沙发,色调也很统一。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卧室内用小柚木条拼嵌地板,墙上挂饰十分精致,特别是春、夏、秋、冬四桢花鸟条幅,意境逼真。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南面是一块30余亩的大草坪,刻意散乱铺成的鹅卵小径尽头就是一泓碧水,与那株高四五丈的雪松遥遥相对,弥漫着幽幽的气息。树丛后玲珑的太湖石假山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所题的“爱庐”二字,历经岁月沧桑,字迹已有些模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