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2011年冬天,我得到了一本书,它被翻得破破烂烂的,书角都已经磨损,书名叫《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送书给我的朋友--作家寒川子,说:“我看完才发现自己这三十年写作都白混了,这本书,你一定要看。”我带着好奇与怀疑开始阅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书中所阐述的真理震撼。
  “根据行家的经验,主情节的重大事件必须在讲述的前四分之一时段内发生。”
  “写作电影对白的*好忠告就是不写。”
  “故事的世界必须小到能让单个艺术家的头脑容纳它所创造出来的虚构宇宙,并像上帝了解他所创造的世界一样对其了如指掌。即如我母亲常说的:'没有一只家雀掉下来的时候上帝不知道。'一个作家也应该知道掉进他世界中的每一只家雀。”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一大片弧形放射的变化之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这个*后的情境,这一终极变化,必须是不可逆转的。”
  合上书页的那刻,我已经确定这是我一定要想办法出版的一本书,它具有永恒的价值,并且尤其会帮助当下的中国写作者。
  2013年春天,敲开国际俱乐部酒店房间的门,我终于见到了麦基和他的夫人。在我那并不流畅英语的帮助下,我告诉了麦基先生我与《故事》的故事。畅谈一个多小时后,先生欣然同意由我再版这本经典著作。
  经过一年多的重译、编辑、校对、设计,《故事》终于以它应有的姿态,出现在更多人的眼前。我满心欢喜,也期待更多的朋友来读这本伟大的著作。

   --责任编辑路金波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继《故事》之后,时隔二十年再一次深度创作。横跨四个领域,为影视、戏剧、小说的对白编写甚至日常生活的对话解读搭建出新的理论高度。
  在这本书里,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对读者和观众说"三个维度,其戏剧性和叙事性的两种类型也在不同故事媒介的分析中得到了清晰的特质呈现。
  通过揭露"对白是带着特定目的的言语行动",麦基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对白谬误,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出精心设计的对白如何构建人物、引爆冲突、推动场景和实现故事设计。
  就像一幅藏宝地图,《对白》将带领你在影视、戏剧、文学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仿佛戴上一副3D的透视眼镜,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架构能力。


【内容简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畅销图书中的Top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继《故事》之后,时隔二十年再一次深度创作。横跨四个领域,为影视、戏剧、小说的对白编写甚至日常生活的对话解读搭建出新的理论高度。
  在这本书里,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对读者和观众说"三个维度,其戏剧性和叙事性的两种类型也在不同故事媒介的分析中得到了清晰的特质呈现。
  通过揭露"对白是带着特定目的的言语行动",麦基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对白谬误,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出精心设计的对白如何构建人物、引爆冲突、推动场景和实现故事设计。
  就像一幅藏宝地图,《对白》将带领你在影视、戏剧、文学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仿佛戴上一副3D的透视眼镜,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架构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麦基 Robert McKee
  1941年1月30日生于美国底特律,剧作家、编剧教练。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1981年,麦基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课程,随后创办全球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10万名。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20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100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50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
  作为项目顾问,麦基受聘于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索尼、CBS、MTV等影视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迪士尼、派拉蒙、BBC、MNET也定期输送创意写作团队参与"故事"培训。邀请麦基开讲的机构还包括麦肯锡、微软、NIKE、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富国银行、BOLDT建筑事务所及美国NASA休斯顿总部等。
  著有《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被誉为编剧圣经。2017年2月,麦基在洛杉矶派拉蒙剧院获得Final Draft颁发的名人堂终身成就奖。

  译者|焦雄屏
  全方位电影人,曾任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推动华语电影走进国际视野。
  监制《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等片,屡获。挖掘出桂纶镁、陈柏霖、陈妍希、陈意涵等新演员。
  出版书籍80多本,包括许多学校采用的教科书《认识电影》。近年来主持视频对话节目《聚焦》,并任网剧《超少年密码》总监制。


【媒体评论】

  我曾经以为伟大的对白不能被传授。你要么有天赋,要么没有。这是在我阅读麦基《对白》之前的想法。他擅长解释不可解释的东西,像一位巫师那样。--金球奖电视剧《婚外情事》编剧、制片人,美国作家协会奖得主、艾美奖提名莎拉·特丽姆

  麦基教授那些尚未被教导的东西。他将分析的光芒坚定地照进对白的结构和隐藏的子结构。他捡起被人们认为是本能和魔法的手艺,并揭示了它的化学秘密。--奥利弗奖、评论家界戏剧奖、美国作家协会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奖得主泰瑞·约翰逊

  对作家来说,麦基的《对白》是深藏见解和灵感的金矿脉。他的教导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和我的私人生活。罗伯特·麦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畅销书《重返荣耀》《艺术之战》《火之门》作者斯蒂文·普莱斯菲尔德

  对白写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艺术。麦基的《对白》是作者们的*工具。--皮克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首席创意官约翰·拉斯特


【目录】

  PART ONE 对白的艺术
  Chapter 01 对白的完全定义
  Chapter 02 对白的三个功能
  Chapter 03 表达Ⅰ:内容
  Chapter 04 表达Ⅱ:形式
  Chapter 05 表达Ⅲ:技巧

  PART TWO 瑕疵与修改
  引言:六项对白任务
  Chapter 06 可信性瑕疵
  Chapter 07 语言瑕疵
  Chapter 08 内容瑕疵
  Chapter 09 设计瑕疵


【免费在线读】

Chapter 16 非直接冲突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章介绍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卡拉威。尼克初到纽约开展他的华尔街生涯,在长岛租了一个房子,
    他的邻居是年轻的富豪杰·盖茨比,因贩卖私酒而成为巨富。长岛西蛋这一区都是有钱人住的,但它远不如海湾对面的东蛋区那般时尚。尼克的表妹,美丽的黛西和她富有的丈夫汤姆·布坎南住在东蛋的豪宅中。汤姆是常春藤毕业的前运动选手。他俩邀尼克赴晚宴,在那里尼克遇见了网球明星乔丹·贝克小姐,也属于上流阶级。
    菲茨杰拉德以尼克观点之*人称写这本小说。下面就是四个角色晚宴喝酒时的谈话,有八个节拍。贝克小姐对尼克说:

    节拍#1
    "你住在西蛋区,"她语带轻蔑,"我有认识住那儿的人。"
    "我一个都不认识……"
    "你一定认识盖茨比啰。"
    "盖茨比?"黛西问,"什么盖茨比?"

    节拍#2
    我还没回答说他是我邻居时,晚宴就正式开始了。汤姆用他肌肉结实的手臂扶着我,拖过房间,仿佛是拿着棋移到另一方格子里。
    两位年轻女士娉娉婷婷手轻摆在臀部,走在前面把我们领到一个玫瑰色的门廊里,夕阳照进来,桌上的四支蜡烛迎着微风闪烁。

    节拍#3
    "干吗点蜡烛?"黛西蹙眉反对,她用手指把它们掐熄。

    节拍#4
    "再两个礼拜就是今年白天*长的一天了。"她容光焕发地看着我们,"你们会期盼每年白天*长的日子,等它到来时却又忘记吗?我总是会期盼,然后到了那天就忘了。"

    节拍#5
    "我们应该计划做点什么。"贝克小姐打着哈欠,在桌旁坐下,仿佛要睡着了。
    "好呀,"黛西说,"我们计划什么?"她无助地转向我,"人们都怎么计划的?"
    我还没答呢,黛西的眼睛震惊地看向小指头。
    "看,"她抱怨,"我伤到了。"
    我们都看了,她的关节乌青一片。

    节拍#6
    "都是你,汤姆,"她语带指责,"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但就是你害的。"

    节拍#7
    "嫁给一个粗人就会这样,一个大而粗壮的体格……"
    "我不喜欢'粗壮'这个字眼,"汤姆火了,"虽然是开玩笑。"

    节拍#8
    "又粗又笨。"黛西仍说。

    这个场景结束了。
    在分析这场戏的节拍前,我们先聊聊视点。
    首先,定义一下:视点(Point of View)是指编剧/导演将我们放在故事中可以全方位目睹戏的位置。所谓全方位指的是360°水平角度环绕客体,加上360°垂直角度上下于客体。
    在剧场里,我们从买票的位子定点观看台上的人生。所有时候角色的行动和反应都在我们前方,我们拥有一定的自由去选择哪个时刻看哪一个角色,但那是我们*能做的视点选择,而且这视点还会随导演的舞台布局及演员的声音与动作而改变。
    影视作品里我们只看到摄影机看到的东西。随着摄影机在整个故事空间中移动,它控制却并非严格限制着我们的视点。我们从定场镜头以及大全景、两人镜头、近景特写等收集信息,因此也会注意到银幕外的生活。所以,我们常会想象我们其实并没看到的行动和反应。
    叙述体文字给了作者视点选择上的*自由,同时,对读者而言它也可以是*能控制故事讲述的媒介。它能从实体世界的任何地方看向故事场景,也可以从角色的心理世界增加主观视角。
    当作者选择一个叙述者(启用*人称、第三人称或不太常见的第二人称),他的视线就会从那个角度像探照灯一样移动。作者牢牢掌握着我们的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走,到他想要我们去的地方:时空、社会,或角色的思想深处,去目睹合理化的过程、自我欺骗、梦境等等。甚至可以更深,看到角色的潜意识,窥见他的癖性、梦魇和遗忘的记忆。
    如果运用得当,视点可以有力量到除非我们故意打住、从故事中把自己拽出来并运用想象,否则就会被一直拖行,只能看到或听到作者让我们看或听的东西。
    所以在下列分析里,当我形容汤姆对黛西掐掉烛光的反应时,我是在依菲茨杰拉德在写作*后一稿之前可能对场景进行想象的方式在设想。如同所有好作家一样,菲茨杰拉德无疑也是一稿一稿地写,增加、删减、重组、重写,直到感觉场景浑然一体。在他重写场景时,他很可能会从每个角色的视点想象一遍,即便他知道自己*后仍可能会以尼克的视点控制故事讲述。
    现在我们回到这场戏:假设你准备了一顿很浪漫的晚餐,可是你的另一半看都没看你,也没有说什么话就先掐掉了烛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反应?汤姆一定是感到被冒犯并很不高兴的。所以要还原菲茨杰拉德的这出迷你戏剧,我必须以他原本设想的方式重新创造出这个场景,并将他暗示了却没有明写的反应包括在内。

    ◎ 诱发事件

    随着场景展开,黛西和汤姆的生活看似安心和谐。婚姻/离婚的这对价值处于正面负荷的状态。但背地里,黛西觉得婚姻生活非常沉闷无聊,她内心里的兴奋/烦闷负荷正处在*点。

    节拍#1
    行动:贝克小姐透露盖茨比住在西蛋区。
    反应:黛西隐藏住她的惊讶。
    节拍#1引发了小说的"诱发事件",黛西发现盖茨比搬到附近,而且贝克小姐和尼克都认识他。这一发现瞬间打破了她生活的平衡。正面的婚姻/离婚负荷开始向负面腐蚀,她对盖茨比的热情重新抬头。
    黛西在十几岁时曾疯狂地爱上盖茨比。他俩的千金/穷小子恋情因为盖茨比去一战参军而告结束。他们分手后,有着社会野心的黛西立刻嫁给了富家子汤姆·布坎南。*近几年,盖茨比名利双收得让人眼红,黛西显然读到或听说过他的事迹。她也许也听说他隔着海湾在对面买了房子。事实上,盖茨比买这个家就是为了能穿过狭长的水面看到黛西家亮着的灯。
    当黛西说"什么盖茨比"时,她完全知道是杰·盖茨比,但她聪明地用问句掩饰了自己真正的讶异:她的旧情人现在竟然是她邻居,她的朋友也认识他,朋友的表弟还住得离他很近!
    一旦知道盖茨比搬到附近,无疑是为了她搬到了西蛋区,黛西的生活就被立刻颠覆,想见他的欲望熊熊燃起。重燃爱火?进行一场外遇?离开丈夫?谁知道她会想要走多远?黛西多变不稳的内在使她无法对未来有决定性的计划,但这一点是清楚的:她的超意图,*少也是要见到盖茨比。盖茨比成为了她的欲望目标。
    于是两种核心价值开始显现:婚姻/离婚、无趣/热情--婚姻的安全vs对盖茨比的热情。她必须冒前者的险以得到后者。
    黛西的选择是:忠心还是背叛?保持婚姻的和平还是走向战争。在这场戏开始时,黛西婚姻的价值仍是正向的(晚宴前夫妇和谐),但黛西的热情是负面的(盖茨比遥不可及)。
    除了见他,黛西想从盖茨比身上得到的到底是什么,菲茨杰拉德故意掩藏在潜文本里。但注意黛西做出了选择:将婚姻置入风险,向丈夫开战。

    节拍#2
    行动:所有往晚宴桌走的行动。
    反应:黛西计划羞辱汤姆。
    黛西的困难是她不能拿起电话打给盖茨比,她的自尊和虚荣均不容许她这么做。还有如果她丈夫和这个势力拘谨的小圈子发现她追求声名在外的盖茨比,这个丑闻会毁了她。
    立刻,本能地,她决定在尼克和贝克小姐面前玩个小把戏,那么他俩都会把信息带回给盖茨比:布坎南的婚姻出问题了。黛西主导这个场景,并将之引向转折点。她的场景意图变成:公开羞辱丈夫。汤姆的场景意图,我们则可以假设:避免在公众面前受辱。两个人直接相对的欲望构成了这场戏的对抗力量。
    汤姆让他的仆人安排了餐桌上的烛光,他也许是为了黛西这么做的,又或者他可能希望有浪漫的气息鼓舞尼克和贝克小姐。的确,这两位很快在夏天就发展出了一段情。

    节拍#3
    行动:黛西摧毁丈夫的浪漫姿态。
    反应:汤姆隐藏自己的不快。
    不管汤姆安排蜡烛是出于什么原因,当他们走向餐桌的时候,"皱着眉头"的黛西目标转向蜡烛并用手掐灭了它们。汤姆的反应是隐藏了这种受伤的感觉,不置一词。随着黛西的烦闷转向刺激,婚姻的正负荷进一步下跌。

    节拍#4
    行动:黛西开始一个话题。
    反应:黛西将话题丢回给自己。
    在第4节拍时黛西开始谈起夏至,但别人回答她古怪的问题之前,她先对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反应,自问自答结束了这个话题。婚姻/离婚和兴奋/烦闷的价值负荷并未受到影响,和节拍#3保持一致。

    节拍#5
    行动:贝克小姐和黛西大声说话。
    反应:黛西让大家看她的小指头。
    夏天才刚开始,所以贝克小姐提议大家计划一下要做什么,开启了这下一个节拍。黛西只是继续了她的行动,重复了两次问题,不是对着丈夫说,而是冲着尼克。但在尼克来得及回答之前,她已经即时明确地绕过了这个话题,转到自己的小指头上。

    节拍#6
    行动:黛西指责汤姆伤了她。
    反应:汤姆沉默隐藏反应。
    黛西此时面对着一个两难危机:她可以辱骂丈夫(负面),有可能使盖茨比知晓(正面);或者她可以保护婚姻(正面),
    但得不到盖茨比的注意(负面)。黛西选择指责丈夫弄伤了她的小手指。再一次,菲茨杰拉德没让汤姆做出可视的反应,连一句抗议的话也没有。此时,婚姻/离婚的价值负荷转暗,兴奋/烦闷的价值负荷开始摆上台面。

    节拍#7
    行动:黛西公然侮辱丈夫。
    反应:汤姆命令她别再侮辱自己。
    黛西冷静地反讽,用一个她知道必定能惹怒丈夫的名词进行羞辱:"粗壮"。终于,汤姆抗议了。
    记住,这些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角色,所以我用"命令"来解释汤姆的反应,实际上指他的潜文本。他的教养之好让他说不出"妈的黛西,别再用'粗壮'的字眼了"的句子。但在"我恨那个字"的遣词造句之下却隐含了一个不直接的命令。
    黛西的侮辱尖锐地将婚姻/离婚价值推至负面,而潜文本里,对盖茨比的兴奋攻克了她积累已久的烦闷。

    节拍#8
    行动:黛西再度攻击汤姆。
    反应:汤姆退至沉默。
    黛西用六个节拍赢得了婚姻的主导权,也羞辱了丈夫。这个夫妻间的决斗,汤姆败,黛西胜,全落在敏感有观察力的尼克,以及好说闲话的贝克小姐眼里。黛西知道这一点,她也正希望他们会将信息带给盖茨比。黛西让丈夫出了丑,也获得了她想要的效果。
    当黛西越过汤姆选择了盖茨比的时候,她的婚姻实际上已经有名无实,而此时对未来的兴奋达到了峰顶。

    ◎ 对白 vs 叙述体文学中的描写

    和之前提到的一样,文学作家倾向于保持他们戏剧化对白的简约、简单、朴实,只是偶有例外。在一个场景的123个单词中,往往107个都是单音节词,14个双音节词,只有2个三音节词。其中没有任何角色使用暗喻或明喻的方式去讲话。
    但是,菲茨杰拉德用形象化的语言丰富了他的描写:"汤姆用他肌肉结实的手臂扶着我,拖过房间,仿佛是拿着棋移到另一方格子里"和"贝克小姐打着哈欠,在桌旁坐下,仿佛要睡着了"。使用的多音节词往往是副词,形容声音语调(轻蔑地、责难地、故意为难地)和动作(苗条地、不感兴趣地、清朗地)。
    这场戏的力量出自潜文本下黛西的行动,是尼克受限于他的*人称视角所无法知道的。菲茨杰拉德鼓励读者去识破黛西的无辜面纱,沿路留下了线索,如黛西想知道"什么盖茨比"的"需求"。

    ◎ 转折点/场景高潮

    这整个场景使布坎南的婚姻急转直下,从正面到负面用了八个节拍。到*后一个节拍时,黛西计划回到盖茨比身边的行动揭示了一段充满恨意和不尊重的婚姻。与此同时,针对婚姻的每一个负面行动都成为了黛西渴望盖茨比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冒险的正面节拍。她的策略卓有成效:赢得了对丈夫的战争,并给出了贝克小姐和尼克他们将会带给盖茨比的信息。
    这八个节拍是这样进展的:
    节拍1:揭露/隐藏。
    节拍2:行走/谋划。
    节拍3:破坏/隐藏。
    节拍4:开始一个话题/把话题引向自己。
    节拍5:大声对话/把注意力引向自己。
    节拍6:指责/躲藏。
    节拍7:冒犯/命令。
    节拍8:攻击/撤退。
    随着黛西公然挑衅丈夫的命令并对其加以羞辱,每个节拍都比前一节拍更进一步靠近转折点--每一节拍都如此,除了第4与第5节拍。这对白看起来似乎有漏洞,因为它们没有针对黛西的场景意图推动进展。但事实并非如此,菲茨杰拉德将之用于了更大的目的,与小说的行动主轴相关。
    注意节拍#4、#5,黛西问出了问题,本来是针对大家的话题,但她没有停顿,在别人未回答之前她就自己答了,又把注意力转向自己。菲茨杰拉德在整本书里重复黛西的这种说话方式,用好笑、共鸣或者是神秘的方式,让黛西不时将话题转回自己。换句话说,他要我们了解,黛西是非常美丽、魅力非凡的自恋狂。
    那么她谋划了这个场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她不能直接顶撞丈夫,冲破社会传统,奔向盖茨比呢?为什么她要贝克小姐和尼克传递这么一个含蓄的信息?因为自恋者永远只将注意力引向自己而不是别人。对黛西而言,盖茨比叫她出去是不可接受的。盖茨比必须来找她。菲茨杰拉德用此处和其他地方的许多节拍表达驱动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互相竞争的行动主轴:盖茨比对黛西的迷恋,以及黛西对黛西的迷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