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涉猎古今中外170多位历史人物

2.角度新颖,脉络清晰,注重史料

3.原文取之于蒋介石的论著、书信、谈话、命令和楹联等

4.全面、真实反映出蒋介石的个性、思想和政治谋略


【内容简介】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从评说人物这一层面,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的个性、人际交往、思想观点等多个方面,是从新的角度对蒋介石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角度新颖,脉络清晰,注重史料,人物选取典型、全面,客观展示蒋介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展示了形象丰满的真实的蒋介石,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戎向东,男,1966年生,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政治、历史研究;现为解放军某部军官,近期将有若干部作品出版。


【目录】

孔子

孙子

勾践

田单

秦始皇

项羽

萧何

诸葛亮

关羽

岳飞

文天祥

王安石

成吉思汗

张居正

王阳明

朱舜水

王夫之

黄宗羲

曾国藩

袁世凯


【前言】

看那种坚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节感怀,将“纷纷小雨”天时与“凄凄惨惨戚戚”人情链接,确是传神之笔。但大诗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千年之后的1975 年清明节这天,蒋介石病逝于台湾,当时大陆的权威媒体说“人民公敌蒋介石死于台湾”。在陈水扁当政期间,掀起了“非蒋化”浪潮。从电视里我们看到蒋介石的一尊尊塑像被推倒,我估计除了有少数博物馆收藏之外,这些塑像的*终去处是废品收购站。2010 年前后,中国大陆的出版界、史学界、思想界掀起了“蒋介石热”,令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大感意外和亲切,那么蒋介石究竟是人是鬼,是正是邪呢?

“过去并未死亡也未被掩埋。事实上,它甚至从来不曾过去。”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这样看待历史。按我们今天的流行语来讲,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不尽英雄”。

蒋介石出身贫寒,家中田产被夺,还被诬告于公堂。他少时顽皮,不受邻里喜爱。长到十四五岁,按乡规要娶亲,蒋母托人向堂表妹阿春家提亲,却被阿春之母奚落一顿:“这样不大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对他依头顺脑、来提亲……我有十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让他死了这份心吧!”蒋母王彩玉的心在滴血,从此以后严格要求儿子,坚决要他出人头地之愿望更加强烈。蒋介石后来评价其母道:“吾母艰苦卓绝之志既如此甚甚”,在孙中山先生的祭文中则称其母“慈爱异常母,督责如严师”。当然,蒋介石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很快风景怡人的浙江奉化溪口容纳不下蒋的雄心,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卢沟桥事变爆发,日陆军大臣杉山元在形势分析会议上说:中国人向来一盘散沙,地方不服从中央。抗日的口号不过是作秀,帝国军队将无坚不摧。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美西战争后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没有尚武精神、闭关自守的国家终究要屈服于那些保持雄风和冒险精神的国家的。”中国不尚武,但是在必欲致中国人于死地的鬼子面前也明白并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准则:可以退让,但绝不投降!

这一次,鬼子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国的政治家、将军、平民拔剑而起。蒋介石表示:“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我们)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

蒋的嫡系将领薛岳三次电陈:“军人职责在疆场,倭寇横行,吾辈应发抒良心血性,誓死保卫我中华。”地方实力派军阀刘湘在弥留之际说:“今后望我川军民在中央政府暨*领袖蒋委员长领导下,继续抗战到底。”也无怪乎蒋介石在本书中对二人给予崇高评价,后来薛岳成为抗战中歼灭日寇*多的将领,直到苍天认为在适当的时机把中国人从“一恶贯满盈之衣冠禽兽类”铁蹄下解放出来。这近14 年来的坚持,彻底击碎了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深深植根于日本人心中的印象:中国人是孬种,中国人不堪一击。中国有那么多的血性男儿,在看似绝望的境地里硬是以劣质装备和血肉之躯杀出一条血路。中国作为战胜国的荣光,法国人是没有的,他们只能等着“被解放”。许多年以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竞选期间,提出台湾地区“金门、马祖中立化”、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后,蒋介石电令“外交部”的文稿中声称:“在任何情形之下,‘中华民国’决不会答应任何人的要求——包括肯尼迪参议员在内——而放弃他的任何一平方英寸土地……如果认为这些岛屿没有军事价值的话,那也同样是荒谬的。”那时的蒋介石已经73 岁高龄,我们高兴地慨叹“宝刀不老”!

当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汪精卫、胡兰成这些渣滓,蒋介石气愤异常地说:“汪逆可恶,一至于此。痛甚!”汪精卫也曾书生意气、豪气冲天,但是他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有些原则是绝不能以一时的成败来衡量其存废的,有些原则是值得且必须由几代人用生命去坚决捍卫的。这种坚持不仅仅是要有“韧”的战斗精神,还需要政治家有一种近似于未卜先知的战略眼光的,这点蒋介石有而汪精卫没有。所以汪从一个革命青年堕落为中国*号汉奸,可怜可叹可悲!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寻求与我们所有人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让我们的政治体现这种精神。”在面对面的谈判中,蒋介石看到了*的力量,他说:“*此人不可轻视。”但是,他根本未想寻求建立一种能够容纳中共的政治机制,根本未想寻求建立一种体现国共两党休戚与共的政治机制,就是美国马歇尔将军所希望的建立两党联合执政、轮流坐庄的民主体制。他要以“铁和血”来解决,来捍卫一个独裁政权的存在。因此他把挑战者、也可以说是未

来国家的利益共享者说成是“共匪”,这在中国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中并不奇怪,而他的这种政治思想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他在坚持着一种有毒的传统。很快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裁决,诗人政治家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只能偏居东南一隅做困兽斗了。

然而历史常常出人意料,蒋在小台湾却做出了大文章。退台后,他对大陆原有的政治人马来了个大换血,严词斥责陈立夫:“打败我的是自家的国民党,就是你们一班人。”他力拔严家淦、蒋经国等一班新人出山,而且还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弦更张以“注重民生,发展经济”。严家淦这个44 岁的书生先后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达十年之久,他发行新台币、推行现代预算制度、整理财税法规等等,成为功勋卓著的理财专家。蒋说:“严家淦同志的长处正是我的短处;我的短处,正是严家淦同志的长处。”但是,蒋依然坚持着那有毒的专制传统,对宣传民主价值观的知识分子雷震的态度是“没有党籍也要开除”,并将其逮捕。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真正推动台湾民主改革,在民主与专制的选择上背叛自己的恰恰是他的儿子、他处心积虑选定的接班人蒋经国。“这是儿子在反对老子吗?”“这是儿子想葬送老子的江山吗?”都不是。“那又是为什么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为“坚持”做出了*恰当的现实解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需要坚持的内容,真正的、有作为的坚持是反对抱残守缺的。

在本书中,蒋介石痛骂尼克松“不是个东西”,戎向东先生做了合乎实际的解释。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评价蒋毛之争:“中国共产党人就把毛蒋的冲突实际上说成是上帝与魔鬼间的决战。”记得儿时读过的《金陵春梦》和《侍卫官杂记》,把蒋介石说成是大笨猪、大恶魔,就连他的出身都被革命成了“郑三发子”。

在这本《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中,蒋反对自己的亲属利用自己的身份搞腐败,他痛骂胞兄蒋介卿:“人之莫中用而至于此。”今天我们从历史中渐趋恢复蒋介石的本来面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肯定了国民党抗战之历史地位;海峡对岸的郝柏村说:“抗战期间,数千万军民的牺牲不是为了国民党,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

我们欣喜地看到,历史得到了尊重。

值此《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再版之际,我不再有“杜樊川”那萧瑟之情,有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感觉。

米林秀


【免费在线读】

孔子

孔子乃是我们民族*伟大的一位思想革命家,他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的革命家,亦是一位政治思想的革命家。他真是要从其专制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得一般人民,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在教育上得到自由;而其删《诗》《书》,定《礼》《乐》,做《春秋》,正人伦之本,无一不是与近代科学精神和方法契合无间的。所以历代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662 页)

| 解读|

蒋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崇尚有加,而儒学道统也影响了蒋氏的一生。孔子,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被蒋介石奉为圣人,其儒学亦被奉为圣学。

蒋介石从小受的是孔孟传统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蒋承认自己的世界观就是因为读了《大学》之后所受的启发而形成的。

由是,蒋介石对孔孟之道十分虔诚,处处以实现仁义礼智信为己任,不仅要研究孔孟之学,更要实践孔孟之学。他认为对于孔孟之学要踏踏实实地做才行,要抱着“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步步踏实,事事认真,有一句话讲一句,做一件事算一件”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

他不仅要求人们按照孔孟伦理行事做人,还竭力将孔孟的仁义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20 世纪30年代,蒋介石在江西推行“礼义廉耻”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其本旨就是“要以礼、义、廉、耻的心维,完全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上面”“使一般人民都能除旧布新,过一种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目的是以封建的人伦道德来整治人心。到了六七十年代,蒋氏在台湾再次发起所谓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凭借我民族传统之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反共斗争之坚强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挽救世界文化危机之途径”。

蒋介石在实践中,更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释为孔孟之学,在两者之间画了等号,使其成为蒋介石执政大陆22 年中的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他说:“三民主义是仁义道德中发生出来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呢? 在伦理和政治方面讲: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做基础。”

正是鉴于以上对孔学的认识和虔诚,蒋介石得出孔学与近代科学完全一致的结论。他说:“科学的精神,与儒家格物致知和凡及皆须审定其本末先后的道理契合无间。”

蒋介石尊孔显然是为其统治服务的,是以尊孔为名利用孔子。在20 世纪民主革命浪潮上升时期,这种高看孔子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尊孔的意志,蒋介石对孔子的评价颇高。1960 年4 月,在“孔孟学会”成立大会上,蒋介石称:“孔子乃是我们民族*伟大的一位思想革命家,他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的革命家,亦是一位政治思想的革命家,他真是要从其专制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得一般人民,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在教育上得到自由;而其删《诗》《书》,定《礼》《乐》,做《春秋》,正人伦之本,无一不是与近代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契合无间的。所以历代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终年72 岁。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者。房龙称之为“世界上*早的流浪传教士”,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领袖。

孙子

我深感觉到我们中国先民军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历久弥新,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真是太丰富了! 就单以孙子来说,孙子兵法就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和科学的。

(《军事科学、军事哲学与军事艺术》1962 年1 月15 日,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723 页)

| 解读|

蒋介石早在宁波箭金学堂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孙子兵法》。1907 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后,更系统地接受了《孙子兵法》知识的教育,在黄埔军校期间,再次研究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成为对蒋介石影响*的兵书,而孙子也成为蒋介石*为推崇的军事家之一。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在军事上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和反省。他要求“革命军人”认真学习《孙子兵法》这一“兵学圣典”,强调战争的艺术化和科学化,强调军人精神和品德的修养。1962 年1月15 日,蒋在《军事科学、军事哲学与军事艺术》的演讲中,对孙子及《孙子兵法》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他说:“我深感觉到我们中国先民军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历久弥新,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真是太丰富了!就单以孙子来说,孙子兵法就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和科学的。”

蒋介石指出,孙子“强调了解战争,发扬武德,重视军政,阐明生死与存亡的关键,特别是强调治心养气的原理”,在艺术方面,“强调谋略、情报、奇感、因敌制胜、诱敌欺敌,乃至间谍路线和三度空间作战的观念,特别是发扬战争机势与真正常变的原理”;在科学方面,孙子“强

调辩证思考,详密计划,科学管理,后勤准备,地形识别等原理,特别是强调数字与时迷的重要性”。蒋介石指出孙子还强调“在军事科学、哲学与艺术三者的连贯作用”。

这里,蒋介石对孙子及《孙子兵法》的研究,其目的是将孙子的战略思想和原则服务于他“反共抗俄”的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他把孙子的军事思想从科学、哲学、艺术及三者的相互联系来进行研究与阐释,并没有单纯停留在思想上和继承与实践上的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是可取的,故而对孙子的评价也是符合实际的。

确实,孙子的兵法十三篇,贯串着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不仅客观揭示了战争与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而且系统地论述了指导战争的重要规律和原则;不仅是中外兵家克敌制胜的法宝,也被运用于当今社会诸如政治、外交的角逐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体育竞赛、文化艺术、医药等各个领域。孙子兵法的作用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孙子兵法》确是“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公元前535 年,春秋末期齐国人,今山东广饶人(另一说为山东惠民人)。听命于吴王阖闾,传《孙子兵法》13 篇于世。*认为“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