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开国领袖品帝王将相,字字皆珠玑,天下几人能悟透?一代伟人评才子哲人,句句是精髓,本书一一来破解!

★“通古今之变”,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完美结合——将历史的波谲云诡,与*过人的史识史观结合起来;将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与*知人论世的智慧结合起来;将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教训,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方略政策结合起来。


★青年学子国史通识读物、历史爱好者的研究指针、企业经营者的参考、党政干部们的资政宝典。

【内容简介】
横向搜罗,将散见于*著作、讲话、谈话中的对历史人物的品评,集中化,系统化;纵深拓展,结合历史人物的事功立迹,解析*品评语言
中浓缩的丰富内涵和高深智慧。对*重点点评过的历史人物,按照开国帝王、中兴英主、庸主昏君、亡国之君、起义领袖、谋士说客、历代名

将、济世能臣、误国奸佞、思想巨擘、文学大家、隐逸高士,进行了科学分类,构成了全书严密的逻辑体系。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生于1976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走过陕甘境内
的长征路,潜心研究*生平事迹及文章诗词十余春秋。目前在北京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及智慧的发掘。游心于佛、儒、道之

间,骋目于古、近、现之变。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著作《*品国学》《英雄式员工的长征精神》《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深受党政机关、

企业组织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其畅销作品还有《中国人的智慧》《佛法就是活法》《佛说舍得》《听老和尚解心经》等。

【目录】

上 册

第章 *品开国帝王

一、“我赞成秦始皇”

——*品秦始皇嬴政

二、“封建社会皇帝里边厉害的一个”

——*评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

三、“历史上会用人、有学问、会打仗的皇帝”

——*品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四、“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

——*评魏武帝曹操

五、“善于用人”,但“好感情用事”

——*评蜀主刘备

六、“蕴藏大乱”

——*评隋文帝杨坚

七、“遇事无断制”

——*评唐高祖李渊

八、“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

——*评宋太祖赵匡胤

九、“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品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章 *评中兴英主

一、“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

——*品汉武帝刘彻

二、“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评唐太宗李世民

三、“简直是了不起”

——*品一代女皇武则天

四、“搞得比较好”

——*评明成祖朱棣

五、“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

——*品大清康熙皇帝

第三章 *评庸主昏君

一、“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

——*评汉元帝刘奭

二、“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评宋太宗赵匡义

三、“炼丹修道,昏庸老朽”

——*评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第四章 *评亡国之君

一、“很有本事,能文能武”

——*评千古暴君商纣王

二、“项王非政治家”

——*评西楚霸王项羽

三、“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

——*评梁武帝萧衍

四、“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评南唐后主李煜

五、“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

——*评明朝亡国之君朱由检

六、“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评末代皇帝溥仪

中 册

第五章 *评起义领袖

一、“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二、“李闯式的流寇主义”

——*品李自成

三、“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

——*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四、“是英雄,也能诗”

——*品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第六章 *品谋士说客

一、“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评张仪

二、“抓了酒徒付鼎烹”

——*品郦食其

三、“这个人足智多谋”

——*品郭嘉

四、“九字国策定江山”

——*评朱升

第七章 *品历代名将

一、“仍是科学的真理”

——*品孙武

二、“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

——*评西汉将领赵充国

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品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四、“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

——*评三国名将关羽

五、“粗中有细”,“有高度的原则性”

——*评三国猛将张飞

六、“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

——*品孙吴大将吕蒙

七、“我党干部应学韦叡作风”

——*品南北朝名将韦叡

八、“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品梁朝名将陈庆之

九、“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

——*评民族英雄岳飞

第八章 *品济世能臣

一、“商鞅之法,良法也”

——19岁的*评商鞅

二、“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

——*评李斯

三、“贾生才调世无伦”

——*品西汉名臣贾谊

四、“其始误于隆中对”

——*评诸葛亮

五、“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

——*品东晋名臣谢安

六、“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品初唐名臣马周

七、“‘命系庖厨’,何足惜哉”

——*评徐有功

八、“政治家、历史家”

——*品朱敬则

九、“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评姚崇

十、“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评北宋名相吕端

十一、“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品北宋名臣范仲淹

十二、“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评王安石

十三、“地主阶级厉害的人物”

——*品曾国藩

第九章 *评误国奸佞

一、“笑里藏刀李义府”

——*评李义府

二、“一个有名的被称为‘口蜜腹剑’的人”

——*评李林甫

三、“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

——*评秦桧

下 册

第十章 *品思想巨擘

一、“我看老子比较老实”

——*品评老子

二、“此人不可一笔抹杀”

——*评孔子

三、“庄子老婆死了,不是鼓盆而歌吗”

——*品评庄周

四、“有一部分真理”

——*评孟子

五、“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品评墨子

六、“不识字,很有学问”

——*品禅宗六祖慧能

七、“宋朝的哲学家”

——*点评朱熹

八、“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品评孙中山

九、“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

——*评梁启超

十、“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

——*评胡适

第十一章 *品文学大家

一、“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品爱国诗人屈原

二、“单以文章论,他也不朽了”

——*评司马迁

三、“此人一辈子矛盾着”

——*评谢灵运

四、“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

——*品王勃

五、“文采奇异,气势磅礴”

——*品李白

六、“站在小地主的立场”与“不甚喜爱”

——*评杜甫

七、“有平等心情”

——*品白居易

八、“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品李贺

九、“暂时存疑可也”

——*评李商隐

十、“忧国忧民,立志革新”

——*品刘禹锡

十一、“一分为二为宜”

——*评韩愈

十二、“他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者”

——*品柳宗元

十三、“长于词赋,有许多独创”

——*评苏轼

十四、“南宋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品陆游

十五、“明朝伟大的诗人”

——*品高启

十六、“很注意调查研究”

——*品蒲松龄

十七、“中国的一等圣人”

——*品鲁迅

第十二章 *评隐逸高士

一、“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

——*评伯夷

二、“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

——*评严光

三、“这个人是硬汉”

——*品评梁鸿

四、“陶令不知何处去”

——*评陶渊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免费在线读】

一、“我赞成秦始皇”

——*品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政,因为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故又名赵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封建的大一统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这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作为一个封建独裁者,秦始皇在建立、巩固和发展前所未有的大一统事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赋役和苛刻严峻的刑法。秦始皇是英明君主,还是一代暴君?自秦亡后直到今日,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人说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他的统一事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千古暴君。

那么,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对秦始皇的开创功业持何种态度呢?他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呢?

作为熟读史籍、特别重视借鉴历史经验指导现实斗争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曾多次给予秦始皇以不同凡响的品评。

“首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推崇秦始皇,主要着眼于其对中华民族统一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1973年7月4日,*在谈话中说:“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讲秦始皇,开头一大段也是讲他了不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之所以很喜爱李白这几句诗,原因就在于他自己对于秦始皇“扫六合”的丰功伟烈同样非常崇尚。

1964年6月24日,*在接见外宾时的谈话中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首位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超过他的。”

可见,对于秦始皇嬴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伟大功业,*是非常赞赏的。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秦始皇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49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此时已是战国后期了。战国七雄中,西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积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发展,已经成为富强的诸侯国。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岁,开始亲自执政,先后剪除了长信侯嫪毐和主张“虚君”制的吕不韦两大势力,集中了一切权力。然后,他起用荀况的学生楚国人李斯辅政,重用“为商鞅学”的大梁人尉缭任国尉参谋军事,重新部署了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公元前236年,他任用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骁勇善战的大将王翦、桓齮、杨端和进攻赵国,开始了历时十五年的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今甘肃西部),南至北向户(今越南北部),北据河为塞(长城)并阴山至辽东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从此,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从秦的统一中,不难看出秦始皇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当时,秦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强盛的国家,但是如果没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就不可能笼络人才,更不要说完成统一大业了。

其次,秦始皇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奠定了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与以往任何朝代都不相同的政治制度。秦始皇规定封建国家的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之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也由皇帝任免。他规定皇帝自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礼仪制度。中央设有三公、九卿等官职,辅佐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也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负责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国家专政机器。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的首创,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沿袭了这套制度。此外,秦始皇崇尚“法家之术”,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令。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秦始皇下令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樽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大力推行改革,创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秦亡而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创立的郡县一统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以及官僚政治体制,被历代延续下来,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云“垂二千年而弗能改”。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近代史学家夏曾佑称秦始皇为“二十四朝之皇帝”。

再次,秦始皇重视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就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认。这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秦始皇还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他支持韩国水工郑国在都城咸阳附近开凿一条沟通泾水和洛水的水渠——“郑国渠”。郑国渠全长一百五十多公里,灌溉田地达四百万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虽然都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但由于长期分裂割据,同一个字在各地写法不同,这就妨碍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同时还允许通用比小篆容易书写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不仅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流,而且对传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国使用不同的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和黄金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这就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流。秦始皇还以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始皇下令把原来东方六国设立的关卡、要塞、堡垒全部拆毁。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驰道”,这样就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以上措施,不仅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而且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晚年*在接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首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纵观历史长河,会发现*对秦始皇的这些评价绝非过誉之辞。西周的灭亡是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走下坡路的重大标志。接下来的东周虽然还有“周”的名义,实际上已经沦为诸侯的地位,在诸侯中也只是一个弱者。当时争霸的是秦、魏、韩、赵、楚、燕、齐这“七雄”,它们之间不断地征战杀伐,导致民生凋敝,经济残破,十分不利于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常发展。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这两种历史要求是一致的,是不可分开的。“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审时度势,以其雄才大略,将这个具有双重意义的历史课题给解决了。他运用封建国家政权的力量废除西周的分封诸侯制,建立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郡县制,从而奠定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大发展的基础。

从秦统一到1911年清灭亡,两千二百年间,分裂的时期只出现四次:魏、蜀、吴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间都不长,加起来只占全历程的20%。而统一的时代有秦、西汉、新(王莽新朝)、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合计11朝,时间占总历程的80%。总的说,这两千二百年国家基本上是统一的,这在世界国家发展史上没有第二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一直作为大国延续下来的*的国家。秦朝创立的郡县制本身,县一级的建制连同它的名称,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动。原来的郡后来演变为州,为路,为省,现在定为省、市,基本原则依然是秦制。这些都与秦始皇的开创和奠基之功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如此,*给予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超过他的”极高的评价。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