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统编《语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1.《宝葫芦的秘密》为张天翼先生的经典童话,颇具教育意义,初版诞生七十余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

2. 本版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导读到位,知识点提示翔实,可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3. 另外,趁再版之际,我们对全书进行了重新校勘,纠正了流行版本的诸多讹误。本版可谓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4. 本书另配精美插图多幅,以期让青少年朋友获得双重美感享受

5.《宝葫芦的秘密》被列为语文课外读物,对青少年语文学习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版本,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的。


【内容简介】

一部经典、孩子爱读,又颇具教育意义的童话

★ 语文课外阅读图书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宝葫芦的秘密》为张天翼先生*著名的童话之一,叙述小学生王葆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但这个宝贝非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使他更痛苦,以致他*终毅然将其抛弃,争取做一个好学生的故事。童话写得既平实又幽默,深具教育和启发意义,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喜爱。

此次收入“统编《语文》阅读丛书”,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和童话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其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媒体评论】

媒体及专业机构:

发布语文阅读丛书

名人(专业书评):

《宝葫芦的秘密》不仅正像其他的童话作品一样,具备着作为童话体裁所应有的特点;另外一个特色是它更加能够体现儿童心灵的深处,也就更加能够发挥教育的作用。

《宝葫芦的秘密》里虽然没有飞行毯、千里靴等神秘奇异的东西,也没有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惊险情节,可是作为童话,无论如何,它就不能像小说般地写实,所以从整篇读来,主人公王葆是处在梦游状态中,他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都是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一切动景都是幻想与现实交织构成的轻灵的画幅。然而宝葫芦的出现,绝不是不速之客,只因为王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尽管梦是虚幻的,可也是思想意识的反映。童话作品决不能是一叶无根的浮萍,它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宝葫芦的秘密》通篇是以*人称独白式的说故事的方式写出来的,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在说话,用他自己天然的声音,用他自己特有的语调。这是一种比较优秀的艺术手法,既接近于儿童的口语,又表达了儿童的真情,读者会感觉到亲切而读起来不费力。

——陈伯吹:《一篇心理的、幽默的、教育的童话作品——读〈宝葫芦的秘密〉》,《文艺报》1958年第10期

这部童话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宝葫芦形象的传统内涵。在过去的传说、童话中,它总是造福于人类的。张天翼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它给人带来麻烦,造成痛苦、耻辱和孤独。以往这种用宝葫芦之类的宝物所构造的童话,大多写两种类型化的人物围绕宝物而展开的斗争,*后展现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古老主题。本篇对此也脱颖而出。它写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由盼宝物到抛开宝物的过程。这些对传统套数的改造和更新,既使作品恰当地揭示了一切财富都只能依靠劳动去创造的真理,表达了应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的崭新的主题,又通过改变了性质的宝葫芦和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及王葆的转变,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浦漫汀:《张天翼和他的童话创作》,《浦漫汀儿童文学序、跋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宝葫芦的秘密》之所以受到小读者的喜爱,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它的故事性比较强,而且也贴近孩子的生活,尤其是描写王葆的心理活动活灵活现。第二,它的语言很风趣,带着一定的幽默色彩,给读者很清新、简练的阅读感受。第三,它虽然是一个长篇故事,但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孩子能够通过阅读懂得如何追求进步,做优秀的孩子。

——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谭旭东


【目录】

导读

宝葫芦的秘密

知识链接


【前言】

导 读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代表性的童话之一,发表于1957年《人民文学》第1—4号。这部童话写得既平实又幽默,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喜爱。

作品一反以往关于“宝葫芦”故事的俗套,而将其导向另外一个主题,从而突出了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小学生王葆由于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便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宝葫芦。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或阻碍,比如,遇到令人头疼的数学题或是为一架电磁起重机而绞尽脑汁时,尤其如此。想不到有一天当他钓鱼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这样一个宝贝。宝葫芦表示愿意做他的奴仆,但前提是这秘密只能他们两个知道,不得告诉第三人。于是王葆要什么就有什么,从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幸福”,一种新奇的、刺激的,可以不必自己劳作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的“幸福”。然而,与这种“幸福”相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弄得他狼狈不堪。更重要的是,王葆在无论什么东西都“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情况下,正常的生活程序被打破,原来的那些人生乐趣也失去了:跟同学下棋,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根本用不着思考奋战,实在是乏味至极;他的东西来得那么容易,量又特别多,让他吃不了、用不完,反倒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像一个吃撑了的人似的,看见什么都腻味。他的时间也多得无处打发……他终于体会到一种无事可做的、“不忙碌”的痛苦:无聊。他感觉无比孤单、寂寞,仿佛跟这个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他突然对生活的意义感到一种迷茫,因为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全随着宝葫芦的到来而离他远去:“将来干什么呢,我?我怎么样过日子呢?”这让他感到惶惑不安。当王葆后得知,所有吃的、用的,甚至连试卷都是宝葫芦偷来的时候,他的心理冲突达到高潮,心理防线终于崩溃:原来他一直倚仗的“魔法”,竟是“偷”!终王葆和宝葫芦决裂,又回归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之中。

可以说,宝葫芦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思想的一种象喻,潜藏在王葆思想意识的深处,是他心头的“黑影子”。王葆与宝葫芦由妥协到斗争,直至后将其彻底抛弃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转变,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没有一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真正的幸福,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

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充满儿童情趣和特点的生活细节及心理描绘,刻画了王葆这一个性鲜明的少年形象。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好孩子,但是又有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而当他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时,又能勇于改正。他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作品在写法上摈弃以往关于宝葫芦故事的结构套路,不仅把宝葫芦的“法力”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把它作为自私自利及好逸恶劳思想的一种象喻,进而让它给王葆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苦恼,这就使王葆后来的思想转变不仅在情理之中,而且更容易使小读者接受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虽然终目的是说理,但说得形象、自然。

在本书中,作者的幽默才能和他一以贯之的喜剧艺术风格也得到了体现。作者是带着微笑来进行创作的,他以善意的笑来“捉弄”王葆,并使其幡然醒悟。另外许多幽默和诙谐成分的有效介入,给作品以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作品逸趣横生。

作品采用人称独白式的叙事方式,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说话,用小孩子特有的声音及语调讲述故事,让读者尤其是小读者读起来颇感亲切。语言也很有特色,简洁,生动,形象。

无疑,《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深刻的立意,鲜活的人物形象,神奇而又巧妙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不同时代的青少年读者,其艺术魅力恒久不衰。读这篇作品,小读者们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或许还会思考自己如何做一个可爱的好少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免费在线读】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

“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么?”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见,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这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

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

“那,非得讲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跟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头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头——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

“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

“那,我得要一棵好好的向日葵,长得再棒也没有的向日葵。”

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嗯,还是从头说起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