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以李煜的家世、生平、诗词、轶闻为纬,交织再现这个集词宗与君主、天才与庸才、成功与失败于一身的人物全貌。
【目录】

*章

天教心愿与身违

红日已高三丈透

万顷波中得自由

所思远在别离中

待月池台空逝水

看花莫待花枝老

第二章

谁在秋千笑里语

笑向檀郎唾红茸

笙箫吹断水云间

偶缘犹未忘多情

盈盈相看无限情

桃柳依依春暗度

人间没个安排处

柳枝不是无情物

第三章

南柯一梦诉离殇

绿窗冷静芳音断

梦回芳草思依依

已是黄昏独倚栏

离恨恰如春草生

寒雁高飞人未还

第四章

故国梦觉双泪垂

樱桃落处子规啼

明月斜侵独倚楼

*是仓皇辞庙日

如今识尽愁滋味

第五章

流水落花春去也

醉乡路稳宜频到

千里江山寒色远

春光镇在人空老

朝来寒雨晚来风

梦里不知身是客

终日且盼故人来

一江春水向东流


【前言】

李煜(937―978 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 年)继位。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七月七日,经历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泛,含意深刻,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因此被赞为“一代词宗”。

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他的词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早期的李煜,雕栏玉砌,锦衣玉食,所以“寻春须事先春早”,有及时行乐的情怀;“踏马蹄清夜月”,有大周后缱绻相随;“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有小周后画堂幽会;有美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香艳风情,又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华享受。他用华美温婉的文字,咏出一首宫廷欢乐颂,诉说着未经事的贵族青年那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心思。随着南唐江河日下,他饱尝兄弟分离之苦,开始生出“离恨恰如春草”的不绝愁绪;国破辞庙的悲剧,令他的视野越过浮华奢靡的宫廷生活,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开阔。从王到囚,从九五至尊到西楼独客,此时他的诗词里,更多的是追怀故国与往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如《子夜歌》:“故国梦成归,觉来双泪垂。”*后,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在无限的叹息中透露出无法抑制的心殇与无可奈何,也成了断送他性命的导火索。

千年之后,繁华落尽,只余他的诗词,绽放着独有的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以词为媒,去探寻被历史尘封的过往,感受君王之命、词人之愁、情种之痴。


【免费在线读】

盈盈相看无限情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每想起小周后,都让人觉痛惜不已:她经历了人间大喜大悲,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曾为所爱的人受尽凌辱,在二十八岁的大好年华,像玉环、飞燕一般,化作尘土。然而,史书上却

没有她的名字。

她是南唐重臣周宗的女儿,大周后娥皇是她的姐姐。姐妹二人先后嫁给李煜,成为南唐*,后人以此排序,称她为“小周后”。终其一生,她都被拿来和才貌无双的姐姐比较。纵使新婚情浓时,也没能拦住李煜对大周后的怀念,写下一首又一首悼亡的诗词。

另有人说,小周后字女英。传说中,尧帝有一双女儿分别叫娥皇、女英,都嫁给舜帝为妻。后来舜帝死于苍梧,娥皇、女英泪染青竹,竹上生斑,便为“湘妃竹”。小周后出生时,娥皇已经十四岁,父亲周宗应当不会料到,这两个孩子会先后嫁给同一个男人,不大可能会给她起这样充满宿命意味的名字。“女英”之说,极可能是后人附会,便给李煜、娥皇与她之间的关系,罩上了一层难以逃脱的宿命之网。

小周后还有一个称号:郑国夫人,这是赵匡胤赐封的。

公元975 年,李煜成了赵匡胤的俘虏,被押到开封,小周后一路相陪。赵匡胤恼怒李煜几次三番地违背命令,赐封“违命侯”,以作羞辱,同时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彼时李煜已自身难保,不能为她擎天劈地,甚至不能护她周全。

翻遍史书,不见她的闺名。想来她定不愿被唤作郑国夫人,便也只能叫她小周后。

李煜迎娶娥皇时,小周后还是五岁幼女,烂漫天真,聪敏活泼。他们*早的相逢或许便是在那场盛大奢华的婚礼上。那时的李煜已是个挺拔风流的青年,所有心思和好奇都被娇妻吸引,即使小周后偶然入得他的眼,也不过是顽童一个。

因是皇亲,小周后从小就出入南唐后宫,并得到了李煜的母亲圣尊太后的喜爱。圣尊太后常常召她进宫,陪在自己左右。李煜向母亲请安时,大概也曾见过她,只是那时她尚未长成,姐姐娥皇却风华正盛。

他们还没碰撞出任何情感上的牵绊,周宗便敏锐地感知到了南唐江河日下的国运,为避免祸及自身,他决然告老还乡,带着次女回了杭州。如果不是因为大周后病重,李煜和小周后这一别,或许就会从此山水不相逢。

正因为世间有太多不能成真的“如果”,才有了更多的恩怨情仇、悲欢喜乐。娥皇病重时,小周后赶赴金陵,住进了南唐后宫。

当时大周后病卧多日,又因刚刚痛失爱子,形容枯槁,“国色”全无。李煜虽然百般安慰,但丧子之痛和亡妻之惧同样折磨着他。

这时候,小周后来了。

她十五岁,刚刚及笄,一枚金簪把她的头发挽起。

刚刚成年的小周后,如含苞的花骨朵,散发出一种蓄势待发的美。她来自民间,给礼教森严的宫廷带来一股独特的热情与活泼,像清新的风、清凉的雨、透亮的月光,猝不及防地,闯入彼时死气沉沉的后宫,闯进李煜的心里。

《南唐书昭惠后传》形容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赞她“貌尤绮丽”。与大周后的天姿国色相比,小周后的美更多了小家碧玉的澄净。如果说大周后像雍容华贵的牡丹,那么十五岁的小周后就如素雅清新的李花,洁白得如同一张等待落笔泼墨的宣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