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全面梳理三千年中华历代1000多款名菜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中国食品杂志主编,积三十余载博搜潜研之功,采择考释上百部典籍,荟萃千款历代名菜,解读用料、制法、创菜智慧,穿越古今

四色精装,大开本,图文并茂,上百幅彩图,亦器亦画,鼎肴炉鱼汉灶唐宴,尽显中华饮食之美

大众吃货、餐饮行业、厨师、烹饪学校师生、文化研究者,饮食文化经典


【内容简介】

《国菜精华》作者积三十余年之功,从传世典籍和甲骨文、马王堆简帛、敦煌古医书等出土文献与古炊器、古墓壁画、画像石中,辑录出一千余款历代代表性名菜的菜谱、相关记载和古菜遗迹与画面,涉及从商代至清代的王侯菜、皇家菜、府宅菜、市肆菜、文人菜、田园菜、食疗菜和胡风菜等。并以专业视角,综合烹调实验数据、食物营养成分和民族学等资料,对每款名菜的用料、制法和创菜智慧,逐一进行深度解说,文中间或配有出土的古炊器或古墓画像等,不时展示出五千年来在世界各文明的交流与中华文明的演进中,中国菜从先秦鼎烹到华丽绽放时代的亮点与辉煌。


【作者简介】

王仁兴,1946年5月生于北京。曾任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研究员)、中国食品杂志主编、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实验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校客座教授。1988年经北京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经全国新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编辑(研究员),2014年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长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对古典菜特别是元明清宫廷菜、皇家菜和京菜尤有研究,有关中国食堂大锅菜的标准化也有成果应用。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出版《中国古代名菜》《中国年节食俗》《中国饮食谈古》《满汉全席源流》《清光绪全羊谱校释》《世界名菜丛书》(九种)和《食在宫廷》(2012年又由三联书店推出增补新版)等著(译)作,并被日本等国学者引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首都多所高校餐旅系主讲“中国烹饪史”“饮食文化导论”和“烹饪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等课程。


【目录】

目 录

先 秦 名 菜

肉类名菜

妇好三联蒸/2

亚址鼎烹牛肉/3

商代牛肉脯/4

妇好气锅美味/5

礼文煎肉米饼/6

礼文五脊扒/7

礼文牛肉两吃/8

礼文酒香牛肉片/9

晋文公烤肉/10

大夫烤牛肉/12

周贵族宴饮牛两样/12

铏鼎牛肉羹/13

陪鼎牛肉羹/14

楚国令尹牛肉羹/14

曾侯乙煮牛肉/15

楚怀王炖牛花腱/17

马王堆汤浸牛肉片/18

曾侯乙蒸牛肉/19

扎滚鲁克烤羊排/21

楚怀王烤羊羔/21

中山 汤油焖肉/22

曾侯乙羊羹/24

马王堆羊肉汤/25

马王堆蒸羊肉/26

浊氏羊肚脯/27

礼文烤乳猪/27

周礼鼎烹猪肤/29

楚国大夫煎乳猪/30

礼文干肉羹/30

姬生母鼎烹猪肘/31

隔水炖乳猪/32

阳虎蒸乳猪/33

亚址鼎烹猪肉/34

曾侯乙煮豚/36

楚国蕙叶裹蒸肉/36

礼文烤狗肝卷/38

秦人带骨狗肉汤/38

楚国大夫狗苦羹/40

马王堆狗肉脯/41

马王堆煮狗首/41

马王堆马脩/42

马王堆马脯/44

马王堆鹿肉汤/46

周王室带骨鹿肉酱/46

曾子脍炙/47

周王室带骨獐肉酱/48

周贵族烧烤兔/49

晋灵公熊掌/49

中山王肉羹/50

马王堆兔脯/51

周王室蚁卵酱/53

禽类名菜

彭祖野鸡羹/54

礼文野鸡羹/54

楚怀王野鸭羹/55

楚国大夫蒸野鸭/56

上大夫鹌鹑羹/57

楚国大夫白斩鹌鹑/57

楚怀王煎天鹅肉/58

楚辞吴羹/59

齐王凤爪/61

曾侯乙雁肉羹/61

周王室石烧雏鸟/62

楚国大夫雀肉羹/63

马王堆叫花鸡/64

马王堆鸡脯/66

礼文鸡肉羹/66

中山鼎烹野味/67

马王堆煮鸡皮/68

马王堆鸡汤/69

马王堆煮双黑/70

马王堆煮乌鸡/72

马王堆蒸春鸟蛋/73

水产名菜

陶鬲水煮鱼/74

周王室蒸鲂鱼/75

姬生母鼎烹鱼/75

尹吉甫鲤鱼脍/76

曾侯乙煎鲫鱼/77

专诸烤鱼/79

曾侯乙煮鲫鱼/80

隔水炖鱼/81

周王室鱼肉酱/82

曾侯乙鳙鱼羹/82

楚怀王海龟羹/84

隔水炖鳖/85

尹吉甫炖鳖/85

楚怀王蔗浆炖鳖/86

马王堆蒸鳖/87

周王室田螺酱/87

周王室蛏肉酱/88

素类名菜

文王菖蒲泡菜/89

周王室酸韭菜/89

周王室酸芜菁/90

周王室酸莼菜/91

周王室酸水芹/91

周王室酸竹笋/92

楚国大夫拌蘘荷丝/93

楚国大夫酸香蒿蒌/94

周王室酸葵菜/95

马王堆葵菜汤/95

马王堆蒸豆叶/96

亚址甗蒸栗叶/97

秦 汉 名 菜

肉类名菜

汉高祖烤牛肝/100

轪侯家牛头羹/100

辛追牛白羹/102

轪侯家蓬蒿牛羹/102

轪侯家芥蓝牛羹/103

辛追苦菜牛羹/103

轪侯家烤牛肉/104

轪侯家烤牛排/105

轪侯家烤牛通脊/105

轪侯家涮牛肚/106

轪侯家涮牛四样/106

轪侯爱子芜荑牛脯/107

染炉豉酱煎肉/108

轪侯家炮烤牛花腱/108

江都王五生鼎/109

孙琮烤羊肉串/111

代郡烤肉串/112

沅陵侯美食/113

张仲景羊肉汤/114

辛追狗肉水芹羹/114

辛追狗苦羹/115

轪侯家烤狗肝/115

轪侯家烤狗排/116

辛追生鹿丝/116

轪侯家浓香鹿肉羹/117

辛追鹿肉芋头羹/118

辛追小豆鹿肋羹/118

辛追鹿肉干鱼笋羹/119

轪侯家烤鹿肉/119

轪侯家鹿脯/120

辛追猪肉羹/120

辛追猪肉蓬蒿羹/121

轪侯家白斩乳猪/121

轪侯家烤猪腿/122

南越王烧烤系列/123

貊人烤猪/124

刘熙烤肉条/124

刘熙奥肉/125

刘熙米羹扣肺丝/126

刘熙脂油丁米羹加泡菜/127

刘熙醒酒血肠/127

刘熙鲜肉酱/128

娄氏五侯杂烩/128

禽类名菜

轪侯家野鸡羹/130

辛追野鸭羹/130

轪侯家鸡羹/131

辛追鸡瓠羹/131

轪侯家白斩鸡/132

轪侯家烤鸡/132

辛追蒸小鸡/133

轪侯家煎小鸡/133

刘熙醋渍鸡/134

辛追烤麻雀/135

辛追雁芹羹/135

轪侯家引蚁菜/136

南越王煎禾花雀/136

水产名菜

轪侯家鲫鱼羹/137

轪侯家双鱼藕片羹/138

辛追鲫鱼藕芹羹/138

轪侯爱子双煎鱼/139

轪侯爱子两吃鱼/139

刘治万鱼/140

燕人生鱼片/141

刘治螃蟹/141

许慎竹筒烤鱼/142

刘熙烤鱼泥包肉泥/143

刘熙鱼鲊/143

南越王汆涮青蚶/144

南越王涮龟足/145

汉武帝鱼肚酱/145

素类名菜

轪侯家腌蘘荷/146

辛追腌越瓜/147

轪侯家酸竹笋/147

轪侯家黄豆芽/148

三 国 名 菜

曹操蒸鲇鱼/150

曹操鳣鱼鲊/150

曹操松江鲈鱼脍/151

朱然宴宾美食/152

陈思王七宝羹/153

诸葛菜/154

沈莹烤 鱼/154

吴地烧海参/155

东吴汆江珧柱/156

吴地缹 鱼/156

吴地 鱼羹/157

孙权吴余脍/158

两 晋 名 菜

秋祠酸味干煸肉丝/160

王羲之烤牛心/160

羌人煮鹿头/161

何丞相蛇羹/162

东晋长者托盘美食/163

张翰吴地莼羹/163

西羌秋鲊/164

王羲之裹鲊/165

嘉峪关烤肉串/166

张华石发蒸肉/167

葛洪猪肉羹/168

铜铛煎焖鱼/168

范汪羊肉汤/169

范汪羊肺羹/169

范汪羊油炒藠头/170

袁台子铜魁羊蝎子/171

葛洪蒸乌鸡/172

葛洪苦酒煮鲤鱼/172

周处端午炖龟/173

慕容鲜卑 煮鱼/173

张尚书解酒汤/174

两晋南方蔬食/174

南 北 朝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北魏烤牛上脑/178

北魏烤牛肚领/178

南朝肉蹄冻片/179

胡炮肉/180

北魏肉酱/182

北魏速成肉酱/183

北魏度夏白脯/184

北魏五香肉脯/185

北魏蒸羊肉/186

北魏烤羊肉串/186

北魏烤羊网油裹馅/188

北魏烤羊肝/188

北魏烤羊灌肠/189

武成王生羊脍/189

北魏宫廷瓠叶羹/190

北魏宫廷波斯羹/191

北魏宫廷浓汁羊蹄/191

北魏米羹扣肺丝/192

北魏宫廷羊肠羹/192

北魏宫廷羊血肠/193

北魏宫廷羊百叶羹/194

北魏爆百叶/195

古法烤乳猪/196

南朝宫廷烤乳猪/197

南朝宫廷烤肉筒/198

北魏宫廷煮肉丸/200

北魏宫廷鲜肉酱/201

北魏宫廷生熟肉酱/201

北魏宫廷芋头酸羹/202

北魏糟肉/203

南朝奥肉/204

北魏猪肉鲊/205

南朝宫廷黄米蒸肉/206

南朝带汤烂肉/206

南朝绿肉/207

北魏酸味乳猪/208

北魏蒸猪头/208

北魏白煮乳猪/209

南朝宫廷蒸乳猪/210

北魏腤白肉/211

南朝宫廷缹乳猪/211

北魏缹猪肉/212

南朝猪蹄羹/213

南朝猪肠血豆腐羹/214

南朝宫廷冷片狗肉/215

北魏酱驴肉/215

南朝宫廷浓汁兔肉/216

北魏甜脆脯/217

南朝宫廷蒸熊肉/218

南朝宫廷蒸全熊/219

禽 类 名 菜

徐王养胎鸡汤/220

陶弘景黄鸡汤/220

南朝宫廷蒸肥鸡/221

北魏宫廷红枣炖鸡/221

南朝腤鸡/222

南朝宫廷烤鸭肉串/223

北魏煸炒鸭肉末/223

南朝宫廷浓汁芋头鸭/224

南朝宫廷笋干鸭羹/224

南朝炒勒鸭末黍米/225

南朝银耳鹅鸭条/225

南朝酸菜鹅鸭羹/226

南朝烤鹅鸭/227

南朝宫廷烤鱼鹅/227

南朝泼醋白煮鹅/228

北魏秫米蒸鹅/229

北魏五香干鹅/230

南朝宫廷烤鹅肉筒/230

北魏煮荷包蛋/231

北魏炒鸡蛋/232

南朝煎鸡鸭蛋饼/232

水 产 名 菜

南朝鳢鱼脯/233

南朝蒲鲊/233

南朝长沙蒲鲊/234

南朝鱼鲊/235

南朝干鱼鲊/235

南朝夏月鱼鲊/236

虞悰醒酒鲭鲊/236

南朝虾酱/237

南朝刀鱼干酱/238

南朝鱼酱/238

南朝速成鱼酱/239

南朝烤鳊鱼/240

南朝宫廷烤酿馅白鱼/240

南朝蜜煎鲫鱼/241

南朝宫廷煎鱼饼/242

南朝煎鱼饼/243

南朝蒸咸鱼/244

南朝毛蒸鱼菜/245

南朝裹蒸鲜鱼/246

南朝鱼莼羹/247

南朝鳢鱼羹/248

南朝笋干鱼羹/248

南朝香菇鱼羹 /249

南朝鲤鱼羹/249

南朝鲇鱼羹/250

南朝腤鱼/251

南朝宫廷荷包蛋鱼鲊汤/251

南朝荷包蛋鱼鲊汤/252

南朝煮鳊鱼/253

南朝鳢鱼汤/254

南朝宫廷鳖羹/254

南朝烤车螯/255

南朝烤蚶/255

南朝烤蛎黄 /256

武安王南山拼盘/256

素 类 名 菜

南北朝酒枣/257

南朝宫廷蘘荷/258

北魏酸香菜/259

南朝拌辣米菜/260

南朝拌胡芹小蒜/260

南朝焯拌白菜丝/261

北魏焯拌白菜/262

北魏凉拌木耳/263

南朝凉拌紫菜/263

南朝拌笋丝紫菜/264

南朝油豉/264

北魏缹茄子/265

北魏缹瓜瓠/266

南朝缹汉瓜/267

北魏缹地鸡/267

南朝养生胡麻羹/268

南朝葱韭羹/269

南朝瓠羹/269

南朝蜜姜条/270

南朝蒸蜜藕/270

北魏薤白蒸/271

南朝炸紫菜/273

隋 唐 五 代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隋炀帝羊皮丝/276

韦尚书汤浴绣丸/276

唐懿宗干煸肉末/277

孙思邈香豉羊肉汤/278

孙思邈豆豉羊头蹄/279

孙思邈羊肝羹/280

孙思邈羊肚汤/281

敦煌唐人羊肉脯/281

敦煌唐人羊腰羹/282

敦煌唐人灌肺/283

昝殷羊蝎子/283

昝殷羊肺羹/284

昝殷羊头肉/285

孟蜀宫廷红曲羊肉/285

大唐交趾不乃羹/287

孟诜牛鼻羹/287

大唐岭南褒牛头/288

昝殷牛肉冬瓜羹/289

昝殷煮牛尾/289

韩鄂五香肉干/290

孙思邈酿猪肚/291

昝殷猪心羹/292

昝殷猪肉 子/292

昝殷烤猪肝/293

昝殷红米猪肝羹/294

昝殷烤猪肝串/294

昝殷酿猪肚/295

韦氏乡宴酒肴/295

昝殷烤野猪肉/297

昝殷蒸驴头/297

昝殷蒸乌驴皮/298

唐玄宗热洛河/299

颜真卿鹿脯/300

昝殷缹鹿蹄/301

昝殷煮熊肉/301

韩鄂兔酱/302

禽 类 名 菜

韦尚书仙人脔/303

孟诜重汤炖乌鸡/304

孟诜烤乌鸡/304

昝殷乌雌鸡羹/305

昝殷烤黄雌鸡/306

昝殷青头鸭羹/306

昝殷蒸酿馅鸭/307

大唐宫廷烤鹅/308

昝殷野鸡羹/309

昝殷萝卜炖鸽肉/309

水 产 名 菜

隋炀帝香菜 鱼脍/311

隋炀帝香菜鲈鱼脍/312

孙思邈鲤鱼汤/312

孟诜煮鳢鱼/313

韦尚书白龙臛/314

昝殷烫食鲫鱼脍/315

岭南石锅烹鱼/316

敦煌唐人煮 鱼/316

唐懿宗红虬脯/317

宋龟缕子脍/318

昝殷烤鳗鱼串/319

昝殷莼菜鲤鱼羹/319

昝殷莼菜鲫鱼羹/320

陶穀十遂羹/321

梵正辋川风景拼盘/321

吴越玲珑牡丹鲊/323

广州炸乌贼鱼/324

岭南热锅扣活虾/324

岭南蟹 /325

容桂烤蚌肉串/326

岭南拌海蜇丝/326

素 类 名 菜

方山炸署药/327

昝殷解酒白菜汤/328

昝殷车前叶羹/328

昝殷拌苍耳叶/329

昝殷缹木槿花/330

昝殷葛粉粉皮/330

孟诜酥蜜柿饼/331

孟诜煨酥梨/332

崔侍中象形素菜/332

翰林酥油炒泡菜/334

僧人烤茄子/334

宋 辽 金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宋太祖羊肉鲊/338

集英殿宴辽看盘/339

集英殿御宴烤羊排/339

宋仁宗烧羊/340

曹家生拌六丝/341

羊肉佛跳墙/342

山家砂锅煮羊肉/343

太平酿羊肚/344

太平羊灌肠/344

太平羊蝎子羹/346

太平羊蝎子汤/346

太平羊腰羹/347

圣济羊腰羹/348

圣济煮羊肚/349

圣济羊肺羹/349

圣济羊杂汤/350

东坡羊羔/350

速成烤肉/351

养老清蒸牛肉/352

假炒鳝/352

假熊掌/353

假羊眼羹/354

都城市井灌肺/355

都城市井灌肠/356

御筵皂角铤/356

东坡肉/357

集英殿御宴肉咸豉/358

都城市食姜豉/359

太平酿猪肚/360

太平猪腰羹/360

圣济猪腰羹/361

圣济烤猪肝/362

张太医烤猪腰子/363

都城食店烤腰子/364

水晶脍/364

山家拨霞供/366

贵宦兔肺羹/367

辽国主鹿舌酱拌兔肝/368

宫廷酿烤兔/369

巧烤兔肉串/370

禽 类 名 菜

集英殿御宴假圆鱼/370

山家黄金鸡/371

都城香药烤鸡/372

夏日鸡冻/373

炉亭大雏卵/374

史府王立爊鸭/375

张泰伯黄雀鲊/376

皇宫红熬鸡/377

水 产 名 菜

东坡脯/377

东坡煮鱼/378

欧阳修鱼脍/379

御筵假蛤蜊/380

李府莲房鱼包/380

宋五嫂鱼羹/381

临安酥骨鱼/382

都城外卖玉板鲊/383

杭城鲞铺烤鱼/384

假白腰子羹/385

宋宫虾蕨拌粉皮/385

御筵蟹酿橙/386

北人洗手蟹/387

素 类 名 菜

宋高宗玉灌肺/388

宋宫酥烤玉蕈/389

吴皇后牡丹生菜/389

刘府酥炸栀子花/390

斋戒两熟鱼/391

何府假煎肉/392

山家牛蒡脯/393

山家香酥黄独/393

张府酥炸菊苗/394

山家梅花酸白菜/395

山家清拌莴苣/395

山家三脆/396

山家雪梨拌香橙/397

山家石榴银丝羹/397

山家金玉羹/398

山家傍林鲜/399

东坡豆腐/399

东坡羹/400

山家雪霞羹/401

本心翁蘸汁豆腐/402

山家碧涧羹/403

何府醒酒汤/403

中元清拌黑豆芽/404

何宰相忘忧菜/405

三人玉带羹/405

山家醒酒梅花冻/406

林洪清拌蒌蒿/407

女真脆炸芍药芽/407

汴梁七夕花瓜/408

太平什锦灌藕/409

广州罗汉斋/409

女真拌雁粉/410

元 代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元宫马思答吉汤/412

元宫颇儿必汤/412

元宫葵菜羹/413

元宫荤素羹/413

元宫松黄汤/413

元宫蔓菁汤/414

元宫炒面汤/414

元宫黄汤/415

元宫大麦筭子粉/415

元宫印度汤/415

元宫台苗羹/416

元宫木瓜汤/417

元宫阿菜汤/417

元宫印度撒速汤/418

朴通事鲜笋灯笼汤/418

元宫杂羹/419

元宫什锦羊杂汤/419

元宫烤全羊/420

元宫烤羊心/420

元宫烤羊腰子/420

元宫盏蒸羊/421

元宫大麦片粉/421

居家碗蒸羊/421

元宫鸡头血粉/422

元宫鼓儿签子/422

元宫姜黄腱子/423

元宫煠 儿/423

元宫攒羊头/423

居家千里肉/424

居家干咸豉/424

元宫带花羊头/424

元宫熬蹄儿/425

居家煮羊头/425

居家肝肚生/426

元宫河西灌肺/427

河西灌肺/427

居家汆肺条/427

居家灌肺/428

元宫肉饼儿/428

居家煮羊肺/429

元宫羊脏羹/429

葛可久灌肺/429

居家萝卜羹/430

敬直老人煨羊肝/430

居家炒肉羹/431

元宫蒲黄瓜齑/431

居家山药羊排羹/432

元宫红丝/432

元宫茄子馒头/433

居家酿茄子/433

回回酸汤/433

元宫围像/434

粘合丞相炒肉末/434

女真厮辣葵菜羹/435

女真蒸羊眉罕/435

元宫盐肠/436

女真肉糕糜/436

回回糕糜/436

回回海螺厥/437

元宫猪头姜豉/437

老乞大自爨肉/438

云林炖猪头肉/439

云林川猪头/439

云林烧猪肉/439

云林烧猪脏/440

云林水龙子/441

吴氏香糟猪头蹄/441

吴氏凉拌炒肉丝/441

居家锅烧肉/442

居家叉烧肉/442

敬直老人参归腰子/443

居家红熝腊/443

筵席马肉肠/443

云林汆肉羹/444

元宫鹿头汤/444

元宫马肚盘/445

元宫鹿蹄汤/445

居家盘兔/446

元宫盘兔/446

元宫河豚羹/447

禽 类 名 菜

元宫芙蓉鸡/447

元宫攒鸡儿/447

元宫乌鸡汤/448

元宫烤黄鸡/448

元宫地黄鸡/448

居家川炒鸡/449

居家聚八仙/449

朴通事鸡脆芙蓉汤/450

吴氏炉焙鸡/450

元宫烤油鸭/451

女真挞不剌鸭子/451

元宫烤鸭/451

元宫炒鹌鹑/452

云林烧鹅/452

女真鹌鹑撒孙/453

水 产 名 菜

元宫鲫鱼羹/453

元宫鲤鱼汤/453

居家酿烧鱼/454

元宫姜黄鱼/454

云林鲫鱼肚儿羹/455

居家蒸鲥鱼/455

元宫团鱼汤/455

居家甲鱼羹/456

元宫鲤鱼脍/456

元宫鱼弹儿/457

朴通事三鲜汤/457

云林煮鲤鱼/457

云林酒煮 鱼/458

云林汆青虾卷/458

云林蟹鳖/459

云林酒煮蟹/459

居家假鲍鱼羹/460

居家螃蟹羹/460

云林香螺先生/460

云林蜜酿蝤蛑/461

云林新法蟹/461

云林酒烹蚶子/462

云林新法蛤蜊/462

云林海蜇羹/462

素 类 名 菜

云林灌香蜜藕/463

云林雪盦菜/463

云林醋笋/464

云林烧萝卜/464

居家食香茄儿/465

吴氏糖蒸茄/465

吴氏鹌鹑茄/466

吴氏胡萝卜鲊/466

居家蒲笋鲊/466

吴氏茭白鲊/467

吴氏蒜瓣冬瓜/467

吴氏三和菜/467

吴氏炒酱瓜丝/468

居家假鱼脍/468

吴氏速成酸菜末/469

居家素鹿脯/469

居家素灌肺/469

居家假灌肺/470

居家假水母线/470

云林面筋干/470

居家假蚬子/471

居家鳝生/471

居家三色杂熝/472

居家素咸豉/472

居家脆姜/472

居家炸骨头/473

居家三色酱/473

居家玉叶羹/473

朴通事金银豆腐汤/474

居家烤脯/474

居家四色荔/475

大都炒韭菜/475

明 代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宋府烤猪肉/478

眉公薄荷叶蒸肥膘/478

宋府手烦肉/479

宋府糖猪羓/479

宋府冻猪肉/480

戴羲猪蹄膏/480

宋府猪豉/480

宋府酒烹猪/481

宋府酸烹猪/481

宋府蒸猪/482

宋府藏蒸猪/483

宋府和糁蒸猪/483

高濂清蒸肉/483

宋府清烧猪/484

宋府酱烧猪/484

宋府油烧猪/484

宋府酱煎猪/485

宋府盐酒烧猪/485

宋府和粉煎猪/486

宋府油煎猪/486

宋府油爆猪/486

宋府藏煎猪/487

宋府蒜烧猪/487

宋府猪肉饼/487

宋府盐酒烹猪/488

高濂水煠肉/488

宋府熟猪肤/489

宋府熟猪脍/489

高濂酿肚子/489

高濂炒腰子/490

宋府盐煎猪/490

宋府酱烹猪/491

韩奕大熝肉/492

宋府盐煎牛/492

宋府牛脯/493

宋府油炒牛/493

宋府熟爨牛/493

宋府生爨牛/494

宋府油炒羊/494

宋府牛饼子/495

宋府烹羊/495

宋府牛脩/495

宋府熝羊/496

宋府酱炙羊/496

高濂炒羊肚/497

宋府炙兔/497

宋府熝犬/497

宋府煨犬/498

宋府鹿炙/498

宋府一捻珍/499

禽 类 名 菜

宋府烘鸡/499

宋府熏鸡/499

宋府烧鸡/500

庞春梅鸡尖汤/500

宋府蒜烧鸡/500

古法烹鸡/501

宋府藏鸡/501

南味鸡冻/502

宋府油煎鸡/502

宋府油爆鸡/502

宋府夹心蛋羹/503

宋府油煎鸭/503

宋府鸡生/503

南味辣炒鸡/504

南味酒烹鸡/505

宋府烧鸭/506

宋府炙鸭/506

宋府烧鹅/506

韩奕熝鸭羹/507

古法蒸鹅/507

古法盏蒸鹅/508

古法烹鹅/508

韩奕豉汁鹅/508

南味酒烹鹅/509

宋府油炒鹅/509

速成鹅醢/509

宋府油爆鹅/510

韩氏杏花鹅/510

南味盐炒鹅/510

速成熟鹅鲊/511

宋府烧鸽/511

水 产 名 菜

宋府酱烧鲤鱼/512

宋府清烧鲤鱼/512

宋府辣烹 鱼/512

宋府辣烹鲫鱼/513

宋府炙 /513

万历时代鱼膏/513

宋府蒜烧鳝/514

南味酱沃鳗鲡/515

宋府烹河豚/515

宋府虾腐/515

吴人金齑玉脍/516

宋府油炒蟹/516

常二嫂酥炸大蟹/517

宋府玛瑙蟹/517

宋府芙蓉蟹/517

宋府烹鳖/518

古法蒸黄甲/518

宋府炰鳖/519

宋府烧蟹/519

天启三事/520

古法清烹白蛤/520

宋府烹蚶/521

古法淡菜/521

宋府田鸡炙/521

宋府油炒虾/522

浙南蒸鲎/522

宋府青鱼两制/523

宋府水陆珍/523

素 类 名 菜

臞仙烧茄子/523

韩奕炸面筋/524

韩奕麸鲊/524

戴典簿藕梢鲜/524

周定王拌后庭花苗/525

清拌金雀花/525

腌栀子花/525

糟凤仙花梗/526

戴典簿香炸玉兰花/526

香炸玉簪花/526

拌金莲花叶/526

王西楼拌斜蒿/527

眉公松豆/527

明宫长命菜/527

清 代 名 菜

肉 类 名 菜

随园神仙肉/530

随园烧小猪/530

随园油灼肉/531

杭法樱桃肉/531

四喜肉/531

荷叶粉蒸肉/532

随园芙蓉肉/532

谢太守清煨里脊/533

随园干锅蒸肉/533

随园脱沙肉/533

随园炒肉片/534

随园炒肉丝/534

随园空心肉圆/534

随园八宝肉圆/535

杭州三圆汤/535

蟹粉狮子头/536

毛厨糖蹄/536

北砚水晶肉圆/536

徽州肉圆/537

徽州芝麻圆/537

汪拂云琥珀肉/538

随园八宝肉/538

佛爬墙/538

随园红煨肉/539

杭式炸猪肝/539

汪拂云百果蹄/539

北人油爆腰片/540

随园白煨肉/540

北人炒猪肚/541

醒园白煮肉/541

胡桃肉炙腰/541

随园煨猪蹄/542

夏氏梅子肉/542

吴人高丽肉/542

徽州猪油蒸酱/543

高知州蒸四样/543

随园锅烧肉/544

醒园酒炖肉/544

随园煨猪头/545

西瓜皮煨火腿/545

醒园肉松/545

醒园蒸猪头/546

食宪煨冬瓜/546

顾氏囫囵肉茄/546

随园荔枝肉/547

湖州扎肉/547

食宪酱肉/548

食宪灌肚/548

醒园火腿酱/549

醒园风猪小肠/549

汪拂云东坡腿/550

夏府酿茄子/550

顾氏带壳笋/550

朝天宫黄芽菜煨火腿/551

全羊席麒麟顶/551

全羊席落水泉/552

全羊席龙门角/553

全羊席迎草香/553

全羊席爆炒玲珑/553

全羊席香糟猩唇/554

全羊席明开夜合/554

全羊席望峰坡/554

全羊席鼎炉盖/554

全羊席炖驼峰/555

全羊席炸铁鹊/555

全羊席算盘子/555

全羊席爆荔枝/556

毛厨羊眼馔/556

毛厨羊脚馔/557

毛厨羊肉冻/557

雪里蕻炒羊肉丝/558

随园羊羹/558

食宪坛羊肉/558

农圃炖牛乳/559

汪拂云煨鹿肉/559

汪拂云炒鹿肉/560

汪拂云煨烤鹿肉/560

北砚烧鹿筋丁/560

北砚煨鹿筋/561

随园煨鹿筋/561

北砚煨三筋/561

醒园肉片煨鹿筋/562

汪氏鹿筋/562

食宪烤鹿尾/562

随园蒸鹿尾/563

醒园蒸鹿尾/563

食宪炖鹿鞭/563

汪拂云煮鹿鞭/564

禽 类 名 菜

毛厨鸡糊涂/564

食宪卤鸡/565

食宪鸡松/565

臧八太爷鸡圆/565

杨中丞焦鸡/566

蒋御史蒸鸡/566

随园唐鸡/566

随园炸蒸鸡腿/567

随园黄芪蒸鸡/567

随园蘑菇煨鸡/567

随园栗子炒鸡/568

醒园封鸡/568

食宪粉鸡/569

醒园焖鸡肉/569

芙蓉鸡/569

随园假野鸡卷/570

随园炸八块/570

随园雪梨炒鸡/570

随园炒鸡片/571

随园炒鸡丁/571

随园珍珠圆/571

随园生炮鸡/572

立秋神仙鸡/573

烩什锦鸡片/573

六月霜鸡鸭/573

成都 鱼炖鸡/574

成都虾蟆鸡/574

随园黄芽菜炒鸡/574

康熙八宝豆腐/574

醒园鲜盐白菜炒鸡/575

毛厨茯苓鸡/575

顷刻熟鸡鸭/576

关东煮鸡鸭/576

食宪酿鸭/576

魏太守蒸鸭/577

无锡石鸭/577

随园鸭糊涂/577

何家干蒸鸭/578

冯家烧鸭/578

随园徐鸭/578

赵氏虫草蒸鸭/579

成都八宝鸭/579

鸡汤烩鸭舌掌/580

红楼茄鲞/580

成都锅烧鸭/580

醒园假烧鸡鸭/581

食宪封鹅/581

碎玉汤/581

北人熘黄菜/582

醒园蛋卷/582

汪拂云肉幢蛋/583

顾氏龙蛋/583

水 产 名 菜

杨明府冬瓜燕窝/583

醒园全燕窝/584

随园鱼翅/584

三家海参/584

食宪酒烹鲍片/585

汪拂云炒鲍片/585

夏氏煨鱼皮/585

随园醉虾/586

随园虾子勒鲞/587

醒园虾羹/587

虾蓉香菇托/587

随园虾米炒韭白/588

杭州丝瓜汤/588

杭州炒黄蚬/588

立夏炒海蛳/589

随园炒车螯/589

程泽弓蛏干/589

食宪醉海蜇/590

夏府糖醋佛手卷/590

王氏雪羹汤/591

随园剥壳蒸蟹/591

唐氏炒鳇鱼片/591

陶大太刀鱼/592

松鼠鱼/592

杭州鱼脑羹/592

随园汆鱼圆/593

顾氏爨鱼/593

食宪鱼饼/593

京师炒万鱼/594

随园炒鱼片/594

随园醋熘鱼/594

苏州鱼脯/595

杭州青鱼肠/595

随园煨斑鱼/595

随园豆豉黄鱼/595

何家烤鲥鱼/596

随园假蟹/596

随园煨乌鱼蛋/596

随园炸鳗/597

随园汤鳗/597

随园鳝丝羹/597

蒋侍郎豆腐/598

随园虾油豆腐/598

杨中丞豆腐/599

杭州鲢鱼豆腐/599

随园带骨甲鱼/599

唐氏青盐甲鱼/599

魏太守生炒甲鱼/600

吴氏汤煨甲鱼/600

杭州酱炒甲鱼/601

醒园炖甲鱼/601

醒园炒鳝鱼/601

食宪熏鲫鱼/602

曾府五香熏鱼/602

素 类 名 菜

食宪熏香菇/603

食宪醉香菇/603

香菇卷汤/604

汪拂云素肉丸/604

随园素烧鹅/604

杭州素鸡/605

大庵和尚炒鸡腿菇/605

食宪煎豆腐/605

食宪酱油腐干/606

食宪豆腐脯/606

随园芙蓉豆腐/606

夏府豆腐六吃/607

敬修腐皮卷/607

天津罗汉豆腐/607

杭州醋熘锅渣/608

果仁炒麻豆腐/608

汪拂云炖腐干/608

食宪响面筋/609

汪拂云熏面筋/609

汪拂云素鳖/609

食宪咸杏仁/609

食宪素蟹/610

京师楂糕拌梨丝/610

太极红白豆腐/610

南人油炸苹果/610

京师醋熘莲菜/611

京师熘南荠/611

陶方伯煨葛仙米/611

红香绿玉/612

食宪姜醋白菜/612

曾府泡菜/612

夏府翠筋玉箸/612

随园黄芽菜两吃/613

京师清蒸白菜/613

油炸辣椒/613

随园喇虎酱/614

杭州金镶白玉板/614

京师红烧小萝卜/614

随园炒芹菜/614

夏府干炸芋头/615

京师拔丝山药/615

尼庵酱烧核桃/615

醒园落花生/616

毛厨三鲜汤/616

参考文献/617

后记/621


【前言】

一份古菜谱,半部创新诗——中国菜古谱中的创菜智慧

在卷帙浩繁的世界古代文库中,有一份常常被人忽视的文化遗产——中国菜古谱。这些散见于古代经书、类书、方志、笔记、小说、食书、医书、药书和农书等典籍中的古菜谱,记下了历代美味佳肴的用料和制法,也留下了历代中外文化交流在物产引进与烹调工艺传播等方面的史证,是世代传承的中华美食范本,也是发掘我们祖先创菜智慧的珍贵文献。翻开世界文化史,无论是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走来的法兰西、意大利厨艺,还是生发于两河流域文明的阿拉伯土耳其烹调,抑或是与古印度文化一脉相承的泰米尔美食,在古菜谱的传世连续性与考古出土数量上,中国均居首位。

历史发展到今天,创新成为中国菜的主旋律,但以往的史实和学者的研究证明:创新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唐翼明先生指出:“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创新。”对中国菜的创新而言,古菜谱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文化遗产,是先辈嘉惠于我们的创新宝藏。有鉴于此,我们从传世和出土的古文献中,选出100余部典籍,又从这些典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00多款名菜的菜谱或相关记载,构成了这部《国菜精华(商代—清代)》的“原文”部分。这些原文的文献来源,在传世文献方面,有来自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善本珍本《饮膳正要》《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湖雅》等,还有北京私家珍藏的海内外孤本清代《全羊谱》、现藏日本的《事林广记》、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清抄本《醒园录》,以及14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和《朴通事》等;在出土文献方面,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和简文、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敦煌古医书等。可以说,今日称为经典菜的中国传统名菜和地方乡土菜等,大部分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其原生态或菜根。

通观本书“原文”部分,读者会发现:从*初的田野烧烤到芙蓉鸡、松鼠鱼和樱桃肉等美食华丽绽放时代,一款款中国古代名菜无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杰作。其中,崇尚本味、讲究食材绝配进而生发美妙的味道,而不仅仅靠调料或刻意在形式上的出新,又彰显了先辈的创菜理念。概括起来,中国菜古谱中所凝聚的创菜智慧,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在食材组配的指导思想上,从早期仅凭味觉记忆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战国时期食疗思想的漫润,再到公元1世纪左右汉代阴阳五行理论的盛行,直至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二者的并用或结合,古人食材组配思想的演变脉络清晰可见。其间,人们不断发现、研究、认识、接受和利用新食材,特别是来自域外的胡椒等调料和茄子等主辅料,使中国菜的原料谱日益丰富,并产生了鱼、羊相配出鲜一类的食材绝配范例。需要指出的是,收入本书的古菜谱显示,食材组配所涉及的量化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宫廷菜和食疗菜用料中已经存在。这一史实说明,量化配料是古代宫廷饮膳太医和民间郎中设计菜谱时的一个特点。

二、借助于刀工,将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升华为对菜品形态美的创造。例如,对动物性主料的刀工处理,“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当时的操刀人对牛等牲畜各部位关节已有精细了解。而将肉切成“脔(块)”在先秦时期已很常见。汉晋时,“藿叶切”即将肉切成大豆叶状也已相当流行。南北朝时期,“肉糜(肉泥)”“柳叶切”等在古菜谱中频繁出现。到宋元时,又出现将主料划出荔枝状花刀的记载。不难看出,古人对食材刀工处理的形状,大多来自对自然界植物的模仿。这不仅使中国菜的“形”日臻完美,出菜速度更快,同时也使中国菜的“味”因食材受热均匀而更加可口。

三、在加热工艺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火候”以外,随着新式烹调器具不断面世,同一种加热方法的分支也渐多起来。这表明古人在创造新式美食时,对食材加热过程中变化的认识日益深化。与此同时,所用加热器具也逐渐从取之自然而趋向于人工制造。以烤法为例,石烤、木棒烤、草裹泥封的炮烤,是先秦烧烤的主角;炭炉烤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中后期已出现。烤羊肉串在汉晋时也已在今山东、河北和敦煌一带走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出现了波斯风味的炮烤,南方则有鱼米之乡特色的竹筒烤。隋唐时期,大唐宫廷的酿烤会让人联想到今日阿拉伯地区保留古*俗的贝都因人的烤法。五代以后,炉烤、锅烧又先后成为当时的亮点。可以说,烧烤类中国菜就这样从远古“毛炙肉”一路走来,其中有相当多的古菜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研发仿古菜或新菜的摹本。

四、在与投料顺序相关联的工艺流程设计上,植物性食材一般先放小料炝锅再放主料,动物性食材则先放主料干煸再放小料,而海鲜类食材无论荤素一般先烫或焯水然后再过油甚至直接烹炒。在水和酒、酱油等液体调料的投放上,一般先放酒再放水、酱油等。应该指出的是,盐的投放多在*后,而菜品出锅前又往往会放少许糖,这印证了“以糖提鲜”的后世厨艺秘诀是远有所承的。

五、食材入锅后厨师使用炒锅、手勺相互配合的操作动作,往往被人忽视。而收入本书的古菜谱说明,这恰恰是做成一盘好菜的一个技术关键,也是古人研发新菜、实现菜品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要求。这里以主料为鸡蛋的菜品为例,炒鸡蛋用的是搅炒法,摊鸡蛋是翻炒法,熘黄菜是推炒法,醋熘鸡蛋是揽颠法,而芙蓉汤则是甩泼法。这些不同的操作动作,确保了每款菜的*终出品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香味,也使人们对“手艺”和“中华厨艺”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

*后,还有几点需要提及:

一、收入本书各个时代的名菜,在时间上并不一定限于本书标明的时代。例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香豉羊肉汤”、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的“傍林鲜”、元代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的“云林烧鹅”、明代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中的“酱烹猪”等,从这些菜谱的语言特征及其所表述的工艺特点等方面来看,有可能在其前代甚至更远的时期就已存在。

二、近30年来中国菜创新的事实说明:如果想让菜品创新真正达到“新”的境界,就必须具备古代名菜方面的学养。这犹如绘画、服装设计者必须学习古代名画赏析、古代服饰赏析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在本领域内从古到今何为“新”、如何来创“新”。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眼光,是一种大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今天你的所见所闻。

三、如果想走出创新的困惑,在新的层面上来认识当代的中国菜,同样需要回顾历代的中国菜。古菜虽然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但它们无疑是一面面镜子,可以照见今日中国菜的雅与俗。5000年的中华文化,其中不乏辉煌的中国烹调。从远古和先秦奔涌而来的唐宋元明清历代名菜,可以说聚焦了太多的文化景象,其中不少是采用域外食材或工艺制成的名菜,至今脍炙人口。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名菜当时很时尚,但它们留给我们的话题是:这些当年的时尚美味为何春光永驻?

四、不少情况表明,当代中国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变化集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业化手段及其产品的滥用正在取代传统的中华厨艺,许许多多的厨艺正在悄然消失。但这些正在消失和已经消失的厨艺,却是不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损害的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言而喻,当代中国菜正处在“新菜”层出与本真渐失的阶段。上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曾说:“自从罐头问世以来,要想享受饮食文明,只有到中国去。”但如今中国菜的这一魅力正在式微。这需要反思,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笔者推出本书的一个初衷。

五、野味菜在古代的中国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本书收入部分野味菜,完全是为了比较完整地留下先辈的美食创造成果,便于大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创菜智慧与厨艺精华。为此,我们必须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前提下,科学对待这份文化遗产。在本书各时代野味菜的评介中,一般不再提示此意,仅此统一申明。


【免费在线读】

妇好三联蒸

妇好是商朝第23代王武丁的一位配偶(王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巨型炊器——青铜三联甗。甗是一种蒸食器,上面的蒸屉叫甑,下面的蒸锅一般是三个空心足的鬲。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这件三联甗由一件长方形六足甗架和三个大甑组成。甗架面上有三个高出的圈口放甑,中间的圈口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架面四角有牛头纹,架身长103.7厘米,高44.5厘米,宽27厘米,重113公斤。三个大甑均敞口收腹,底微内凹,各有三个扇面孔,牛头环耳,口下有两组饕餮纹。甑的内壁和两耳际外壁也有铭文“妇好”二字。因其腹足有烟炱痕,故考古专家称此甗为实用之器,也就是曾为妇好蒸过美食的炊器。陈志达先生在《妇好墓三种罕见的殷代青铜炊蒸器》中指出:“这种甗的功能超过一般的连体甗或分体甗。比如:1.能同时蒸熟三大甑食品,供贵族奴隶主祭祀或宴飨所需;2.三件甑内可分装三种不同的食品;3.宛如一座活动的多眼烧灶,可以灵活搬动;4.三件大甑和甗架上的三个圈口密切套合,彼此又十分接近,易于受热。”但此器出土时三个甑内没有任何食材遗迹,一般认为甗是蒸谷粮的,但这三个大甑底部的扇面形透气孔又不适合蒸谷粮,这使此甗究竟是用来蒸什么的成为一个谜。

后来,笔者从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报道中得知,该馆展品中有两件曾用来蒸人头的青铜甗,而且至今人头骨仍在甗内。这一报道颠覆了古代文献记载和人们对甗蒸何物的认识,为看个究竟,笔者专程从北京来到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在该馆展厅,笔者见到了那两件有人头的甗,并现场用皮尺隔着玻璃展柜测量了其尺寸。因隔着玻璃量,尺寸不会十分准确,其甑高约12厘米,口径约21厘米,底径约8厘米,而三联甗的甑高26.2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5厘米,说明这两个人头甗均比三联甗小。

由此看来,用三联甗蒸人头明显大甑小用不对路。那么当年这件甗到底是用来蒸什么的呢?蒸羊头、猪头、鹿头都有富余,只有蒸牛头与此甗甑的形状和大小正合适。考虑到此甗架面四角的牛头纹和甑的牛头环耳,除了是一种族徽或王权等的象征以外,铸在实用蒸食器上也不应排除是对特定食材的一种提示。例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用于烤乳猪的青铜烤炉,其四角即铸有四头乳猪。

此甗架面上的三个甑一般大,同时蒸三个牛头,熟后先用于祭祀然后享用,这在甲骨文中似乎也可找到佐证。在甲骨卜辞中,多见用“三牛”“三牢”祭祖。郭沫若《殷契萃编》甲骨一三九片:“大乙……三牢。”甲骨一七八片:“大丁,三牛。”甲骨文中的“牛”字,是个像牛头形象的象形字。上半部从两边向上弯的是两个牛角,牛角下面向斜上方伸展的是牛的两只耳朵。而“牢”字虽然是甲骨文中的一个会意字,但其宝盖下面的“牛”字仍是牛头形。这说明至迟在殷商人的意识中,牛头就是牛的象征。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自序》中指出:“中国古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的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甲骨文中的“牛”字和“牢”字应该是像于先生所揭示的那样,为我们提供了殷商人视牛头为牛的史料。因此,“三牛”“三牢”应是以三个牛头为祭品。《周礼•夏官司马》:“祭祀,割羊牲,登其首。”民族学资料也显示,我国的瑶族和佤族,在20世纪50年代仍保留着用牛头祭祖的远古习俗。

以上考释如若不谬,则至迟商王武丁时代已有清蒸牛头,为此还曾专造王室三联炊蒸器,实开后世牛头类菜肴的先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