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当孩子不听话、和你顶嘴时,你会蹲下来和他说话,还是大吼大叫?

  当孩子搞破坏、惹麻烦时,你会先温柔地抱他,还是举起巴掌就打?

  孩子不听话,其实是想让你听听他的心里话。

  孩子搞破坏、惹麻烦,其实是想证明“我能行”。

  当你吼叫、打骂孩子时,他其实想对你说:

  “爸爸妈妈,不要这样爱我,不要这样管我!”

  爱孩子,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开始。

  3岁左右,孩子已经发现自己是独立个体,他乐于证明自己,在屡次试错中获得自我认同。《3岁叛逆期,给孩子无条件养育》讲了近60个正向育儿心理学技巧,帮父母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支持,让他成为内心强大的自己——

  √允许孩子犯错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不跟孩子较劲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不给孩子乱贴“标签”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不当众批评孩子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父母改变孩子前,先努力改变自己。


【内容简介】

  磨破嘴皮孩子也不听,动不动他就发脾气,定规矩总被他推翻,什么东西他都想要……

  这些都是家有3岁孩子,父母*头疼的问题。很多父母采取吼叫、打骂、惩罚的方式,希望孩子成为听话、好管教的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不了解孩子心理行为特点、不尊重孩子的错误教养方式,会错过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的时机。

  3岁是儿童独立意识萌芽的一年、叛逆情绪爆发的一年,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在反抗、犯错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

  父母还应该改变发号施令、吼叫打骂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用正面的、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塑造好习惯、培养好性格,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岁叛逆期,给孩子无条件养育》从介绍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出发,引导父母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主动、自觉地解决任性、霸道、拖拉、脾气大、爱哭闹等难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也能获得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

  睿雪,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曾从事多年幼儿园教育工作,现致力于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父母教育,擅长从正向心理学的角度解决儿童早期发展与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难题。已出版《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3岁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2:自由的孩子更自觉》《3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等书。


【媒体评论】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民谚

  处于3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怎么说都不肯听。父母往往认为这是孩子淘气、不懂事的表现,等大了自然会好转。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如果在孩子3岁时,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情绪,等孩子经历了第二次叛逆期、第三次叛逆期,就更难引导孩子了。所以,必须重视孩子的*次叛逆期。

——本书前言

  在孩子叛逆情绪爆发时,不要和孩子较劲,不要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试着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需求,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再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接纳和引导。如果你能这样做,相信一定可以将孩子的叛逆情绪转化为成长和进步的正能量,给孩子更好的教养。

——本书前言


【目录】

目录

一、为什么3岁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

1.跟他说什么他都答“不”,简直气炸了 / 3

2.做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其实都做不好 / 6

3.怎么说他都不肯听,跟没长耳朵一样 / 9

4.小小年纪居然会说谎,长大了还得了 / 12

5.一天到晚磨磨蹭蹭,打骂吼叫都没用 / 15

二、爱孩子,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开始

1.犯错也是一种成长,请允许孩子犯错 / 21

2.保护孩子的自尊,别当众揭孩子的短 / 24

3.接纳孩子的固执,不必跟孩子较劲 / 27

4.限制孩子做这做那,会引来更大反抗 / 30

5.别总抱怨孩子坏,孩子太乖不是好事 / 33

三、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1.不焦虑的父母才能养出快乐的孩子 / 39

2.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 42

3.别和孩子较劲,要像孩子一样思考 / 45

4.别把孩子丢给手机电脑,陪伴才是爱 / 48

5.孩子的成长之路,父亲不能缺席 / 51

四、改变孩子前,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1.尊重孩子的个性,别给他乱贴标签 / 55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别总是包办一切 / 58

3.用巴掌和棍子立威,注定是失败的 / 62

4.别用善意的谎言培养爱撒谎的孩子 / 65

5.公平对待孩子,别有了二宝忘了大宝 / 68

五、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无条件的爱

1.孩子愤怒时,不妨这样“凉拌”一下 / 73

2.孩子焦虑时,给他十足的安全感 / 76

3.孩子恐惧时,用科学赶走“胆小鬼” / 79

4.孩子沮丧时,给他打足不服输的气 / 83

5.孩子害羞时,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 / 85

六、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孩子更自觉

1.孩子爱哭闹?头1分钟处理很重要 / 91

2.孩子爱打人?释放他内心的“恨” / 94

3.孩子太霸道?学会分享快乐更多 / 97

4.孩子爱耍赖?轻松对付软磨硬泡 / 101

5.孩子之间闹矛盾?化冲突为合作 / 105

6.孩子太怯懦?别总是否定孩子 / 108

七、叛逆情绪爆发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1. 3岁孩子要养成的6种优秀性格 / 113

2.让内向孩子更优秀的5个方法 / 117

3.让外向孩子更优秀的5个策略 / 120

4.破译男孩心灵密码,塑造阳光男孩 / 123

5.破译女孩心灵密码,培养优雅女孩 / 126

八、自由≠纵容:自由的背后是规矩

1.和孩子定规矩,为什么总是被推翻 / 131

2.给孩子轻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他会更自觉 / 134

3.规矩不是教条,有事别忘和孩子商量 / 137

4.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 140

5.带孩子外出前,事先和他约法三章 / 143

6.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别不忍心拒绝 / 147

九、用挫折的力量,让孩子勇敢接纳自己

1.拼命哄孩子笑,不如让他哭一场 / 153

2.孩子有困难就求你?适当袖手旁观 / 156

3.巧妙制造困难,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 159

4.适当让孩子去冒险,发现勇敢的自己 / 162

5.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习对自己负责 / 166

十、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1.怎么哄都不肯睡?引导程序很重要 / 171

2.穿件衣服忙半天?让孩子学会配合 / 174

3.孩子不爱刷牙?和他一起“喜刷刷” / 177

4.不喂就不吃?让孩子自觉吃饭有妙招 / 179

5.玩具总是乱丢?一起送玩具回“家” / 182

十一、自控力:孩子自觉成长的内驱力

1.培养生活规律,帮孩子管好时间 / 187

2.用延迟满足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 190

3.一起列出任务清单,孩子会更自觉 / 193

4.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孩子会更专注 / 196

5.陪孩子玩出自控力的四类游戏 / 199

十二、接纳分离,陪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

1.孩子入园前,父母不可忽略的细节 / 203

2.要克服焦虑的不止孩子,还有父母 / 206

3.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受欺负 / 209

4.孩子爱告状?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 213


【前言】

  跟他说什么他都答“不”,简直气炸了;

  干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其实什么也干不好;

  怎么说都不肯听,跟没长耳朵一样;

  小小年纪居然会说谎,长大了还得了;

  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拿棍子赶都没用;

  ……

  以上这些现象,相信家有3岁孩子的父母一点都不陌生。很多父母反映,带孩子的感受就一个字——累。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总喜欢对着干:让他吃饭,他就是不张嘴;说好了9点上床睡觉,他却一直赖在客厅看动画片;叫他见到熟人要打招呼,他偏“不”……

  为什么3岁左右的孩子那么难以管教呢?以前那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呢?很简单,因为孩子进入了人生的*个叛逆期。说到叛逆期,很多父母只知道青春叛逆期,却不知道3岁叛逆期。其实,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三次叛逆期:*次是在3岁左右,第二次是在6岁左右,第三次是在14岁左右。

  处于3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怎么说都不肯听。父母往往认为这是孩子淘气、不懂事的表现,等大了自然会好转。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如果在孩子3岁时,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情绪,等孩子经历了第二次叛逆期、第三次叛逆期,就更难引导孩子了。所以,必须重视孩子的*次叛逆期。

  3岁也是儿童敏感期很关键的一年,既是孩子大脑、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运动能力的爆发期、秩序规范的形成期、情感发展的体验期、社交能力的拓展期。这一年,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性格、情商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

  3岁还是孩子入园的年龄,孩子要短暂离开父母,离开家人全方位的呵护,走进幼儿园和老师、小伙伴们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孩子能否顺利迈出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理习惯和社交能力。可以说,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3岁教养方法对了,孩子将来的教育就轻松多了。

  身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3岁这一年,给孩子充分的关爱、陪伴和接纳。在孩子叛逆情绪爆发时,不要和孩子较劲,不要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试着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需求,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再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接纳和引导。如果你能这样做,相信一定可以将孩子的叛逆情绪转化为成长和进步的正能量,给孩子更好的教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