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1982年在登封嵩山峻极峰发现的武则天金简,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可直接持有的宗教用物,它既是武则天祭拜嵩山的物证,也是武则天道教思想的体现,更是迄今在嵩山发现的*的皇帝投龙简,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与宗教文化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对武则天金简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做了深入解读。


【目录】

一、发现

二、金简刻字释义

三、武则天金简的成分检测分析及制作工艺分析

四、唐代金器的宗教等级色彩和管理制作机构

五、武则天金简的性质

六、选择嵩山投掷金简的背景

七、金简上的造字和武则天的道教信仰


【前言】

总 序

凡博物馆皆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藏品中的精华,如罗浮宫之《蒙娜丽莎》、荷兰国家历史博物馆之《夜巡》、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司母戊鼎、故宫博物院之《清明上河图》等等,许多博物馆将此类藏品称为“镇馆之宝”,重要的博物馆“镇馆之宝”常常有若干件,当然有些甚至堪为“镇国之宝”。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近代以来中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多在此地,中国考古史便是从这里起步,百年来发现的遗迹遗物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的研究,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河南博物院是中原*的文物典藏展示机构,河南出土的重要文物理所当然地保存在这里。

2007年12月,时值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甄选活动尘埃落定。众多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论证,从河南博物院藏品中推选出九件*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典藏品,作为“镇院之宝”。所谓镇院之宝,无疑是收藏中的佼佼者。首先是典型性,能代表文物所处历史阶段的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其二是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其三是震撼性,文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其艺术性让人震撼;其四是*性,目前没有相同文物,或该文物是同类中*好的。

在我们遴选的过程中,发现能入此类标准的河南博物院藏品何止九件,*后为了坚持“九为大数不满”的初衷,经过反复讨论甄别,兼顾时代的普遍性,选取了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九大镇院之宝。

贾湖骨笛不啻为音乐的奇迹,其重要性还在于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裴李岗人的思维高度、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表现力。贾湖骨笛在中原出现虽是孤例,但并非偶然。中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会通南北、连接东西上占得先机。贾湖遗址以稻作农业为主,是当时产稻的*北区域,但是其文化面貌却是裴李岗文化系统,其遗址中出现了猪与狗的驯养,这一遗址无疑是同时代文化中*为先进的。离贾湖不远的许昌灵井,距今?8?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专业的制骨遗存,贾湖出现高质量的骨笛也就不足为奇。

九大镇院之宝中,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占据五件,这与中原在这一中国文化轴心时代中主导作用的建立不无关系。

相传禹铸九鼎,三代奉为传国之征。鼎作为炊煮的食器,演变为王权的象征,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民本意识,而中原既是鼎的发源地,更是鼎文化*代表性的地区。虽然二里头发现了迄今*早的铜鼎,但是其体量和造型还不能与国之重器勾连。郑州商城杜岭街出土的窖藏铜鼎,通高87厘米,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具有王权的威势,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较大的铜鼎之一,也是*早的能象征国家的铜鼎。据此证明了郑州商城的王都性质。

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国之核心。这里发现的*重要的墓葬当属妇好墓。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中,鸮尊是*代表性的铜器之一,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的鸟形铜尊。其鸮形的巧妙构思和周身繁缛的龙、蛇等各种动物纹饰,不仅体现了妇好主持祭祀、带兵征伐的特殊身份,其艺术性也堪称经典。

中国广泛使用铁器要到西汉,然而在此之前有一个从出现到推广的发展过程。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虢季墓中出土的玉柄铁剑,经鉴定剑身为块炼钢锻打而成,这一发现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8?世纪。

技术的先进是文明核心地位确立的重要条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前提,莲鹤方壶无疑是先秦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器物,是技术、艺术与社会变革的集大成者。这件郑国人铸造的器物汇合了南北风韵、新旧特征,是春秋时期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的真实写照,更是百家争鸣、社会变革的艺术表达。

在中国冶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器物还有云纹铜禁。这件器物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其墓主为楚国令尹子庚。铜禁通体由多层透空的云纹构成,十二条怪兽攀附四周,其精密的铸造工艺为我们提供了失蜡法铸造的*早标本。

五件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各具代表,各领风骚,构成了中国青铜时代历史文化叙事链条的重要节点。

汉以降,中国历史文化转入了新天地。凝重神秘的青铜时代被人本思想和崇尚现实的享乐主义所代替,狰狞的鬼神世界,代以奇异的神仙来世。崇儒的同时,并行着道教的升仙意识。特别是在汉代的墓葬中充满了对来世享乐的憧憬,对来世仙界的描绘。出土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芒砀山柿园西汉梁王墓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四种神禽异兽和灵芝、花朵、云气纹及穿璧纹等,充满了升仙气息。这件壁画尺寸宏大,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早、规格等级*、保存*完整的墓室壁画。

儒、佛、道在中国社会并行了一千多年,唐代以后三教逐渐合流。武则天一生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矛盾。在她的身上包含了多重宗教的信仰,她营造了龙门卢舍那佛窟,在偃师立了“升仙太子碑”。但是由于其墓葬还未发掘,与其有关的可移动遗物一直未能发现。1982年在登封嵩山峻极峰发现的武则天金简成为女皇*的直接可持有的宗教用物。这件物品是武则天祭拜嵩山的物证,也是武则天道教思想的体现,更是迄今发现的*的皇帝投龙金简,其历史与宗教文化价值无可代替。

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造物总是恰如其分地附带上当时的文化与习俗烙印,而这种文化烙印尤其强烈的,莫过于宋代的瓷器。宋代对瓷器釉色的追求来源于宋人理学风气的弥漫。“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对汝瓷独特的审美追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世的汝官瓷屈指可数,弥足珍贵,20世纪80年代在宝丰清凉寺发现的窑址,被认定为汝官窑遗址,但是遗址内出土皆为瓷片,在其附近窖藏发现的少量汝瓷,成为考古出土的仅见的汝官瓷。其中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完整性和工艺造像堪为*,重要价值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以汝瓷为代表的瓷器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将中国文化与审美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展览是历史文化信息的有机整合与展现,九大镇院之宝由于文物保护原因和其他原因有时不能同时完整陈列于展厅。即便是在展厅陈列,由于陈列本身的局限,也不能将全部或更多的信息在展厅中提供给大家。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九大镇院之宝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编写了这套丛书。对每件藏品的解读基于学术界*研究成果,撰写方面力求科学严谨求真。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引导

公众对藏品有更细致的观察了解,实现藏品信息与公众的分享与对话。但是由于研究阶段性的局限,由于研究深度的局限,由于研究资料的不全面等因素,我们的解读还有许多未尽之处,我们会继续不停地研究下去,将更多的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公众。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对文物、对九大镇院之宝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九大镇院之宝是古人智慧与思想的凝结,是文化制高点的物质的表征,每件文物都有独特的重要价值。这九件文物只是代表,而非全部,如果你来到河南博物院,将会看到更多的典藏瑰宝,比如彩陶双连壶、王孙诰编钟、金缕玉衣、汉代三进陶院落、杨国忠银铤等等,但在甄选镇院之宝时我们不得不割爱。我们希望大家在关注九大镇院之宝的同时,关注九件文物背后连带的关于中华文明、关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延续发展的历史,关注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关注九件文物代表的更多的河南博物院的精美典藏,中原大地上的数不尽的丰富遗存。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

2017年3月


【免费在线读】

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县唐庄公社王河大队王峪沟(今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第四村民组)农民屈西怀等人,在中岳嵩山的主峰峻极峰植树造林。下午7时许收工时分,他们来到了“大周升中述志碑”遗址北面约七八米处的高崖边“放雷石”玩。所谓“放雷石”,就是把山顶的大石头一块一块滚下山坡,以听取石头与山体碰撞后发出的轰鸣声为乐。屈西怀在用镢头撬石头时,先是在一块大石头下发现一枚沾满泥土的铜钱,随后又发现一片长方形的东西。屈西怀用小棍捅了几下,一个明晃晃的东西就露出来了。屈西怀以为是一张“果子纸”(当时用来包裹点心的“金纸”),于是顺手把它抽了出来。蹭掉上面的土锈后,这片长方形的硬硬的东西在夕阳下金光闪闪,于是大家都认为它可能是一块“铜片”。

屈西怀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捡到的竟然是一枚金简,更无法把它和声名赫赫的武则天联系在一起。回到家后,亲戚们聚在一起研究他带回的“铜片”,觉得它很可能是用金子做的,再看它上面还刻着一些不认识的字,肯定是件稀罕的宝贝。随后屈西怀在山里捡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山东的文物贩子也远道而来,要出高价买走。但屈西怀不为所动,而是决定将文物上交给国家。他说: “它再值钱我也不会卖,一定要把它保护好,一定要把它献给国家!因为人想要致富,劳动可创造,文物失一件, 重金难买到啊!”

7月10日,登封县有关负责人赶到王河大队,经过协商,屈西怀当场把文物献给了国家。屈西怀的这一积极举动,成了登封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县里为他颁发了光荣匾和奖金,同时为了表彰他,还号召全县人民树立起“捐献文物有功,保护文物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了保护文物,登封县人民政府鉴于县文管所保管条件尚不完备,将文物直接存入县人民银行金库。同时为了充分地宣传、利用好它,县文管所还复制了两件,分别入库和陈放在设立于中岳庙的中岳嵩山文物陈列馆内。1985 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与登封县文化局、文管所协商,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将其调拨到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同时河南省博物馆也为登封县文管所复制一件,现存嵩阳书院[1]。1992年10月,这件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后改名为“武则天金简”(图一、图二)。2007年,在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通过观众和专家评审,武则天金简被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