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被称为日本*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解锁美食家身份,从小就对东京百货商店的街道、风情独具的小巷了如指掌,知道哪里的点心是上品之选,哪家店有什么拿手好菜,好吃鬼的属性让他自然地成了一个美食购物专家,告诉你在街头散步觅食才是地道东京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淡路町的竹卷镊子寿司、浅草的入山煎饼、柳屋的鲷鱼烧、长命寺的樱糕……书中每种食物都有故事,有的缘于儿时的回忆、友人的指引,有的细细述说着味道传承的历史,行文细腻自然,手摄的照片与之相得益彰。
  把它当做一本东京美食和土产指南,书中51家店铺的美食和土产是松浦心目中地道的东京名物,跟随松浦体味正宗的东京风味,去寻找这些一定要吃的市井美味吧。
  四色全彩,精装印刷,东京51家名店完全导引,地址电话,特色餐点,完全收录。


【内容简介】
一个好吃鬼,兴高采烈地出门去买和果子和其他美食,这种沾沾自喜的心情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大概是因为我家里人都是好吃鬼,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吧。
  书里介绍的美味,很少是时下当红的炸子鸡,更多的是与时代一起流传下来、凝聚了匠人创意功夫的传统美食,祖母经常说:“吃得出做的人的一所悬命。”仔细鉴赏,你会发现,“一所悬命”的东西,美丽、美味,精致又可爱。
  今天,明天,后天,我们都是好吃鬼。


【作者简介】
松浦弥太郎
著名出版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
18岁高中辍学,在不会半句英文的情况下,只身前往欧美等地游历。
38岁创办个性书店“COWBOOKS”,41岁担任《生活手帖》总编辑。50岁加入日本*食谱社群网站Cookpad,创立料理主题网站“生活的基本”https://kurashi-no-kihon.com。现担任此网站的运营公司——美味健康(株式会社おいしい健康)的联席CEO。
其他著作有《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


【媒体评论】
喜欢松浦好多年了,每次读他的文章都能获得许多生活能量。
  ——范玮琪

  松浦弥太郎教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处世原则”,而是“生活风格”的实践。
  ——王聪威(小说家)

  相对于世界的“大”,每个人是“小”的,松浦弥太郎教我们学会拿捏各种事物的大与小,过更好的生活。
  ——林正文(《小日子》杂志执行长)

  生活如写作,练好基本功、以简驭繁,不需要太繁复的修辞;松浦弥太郎就是写生活的高手,以简单的信念,看待酱缸般世界,过不简单的人生。
  ——吴钧尧(作家、幼狮文艺杂志主编)

  松浦弥太郎,做过古董买卖、开着书店、07年接手1948年创刊的《生活手帖》,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再好看不过的小说。那种随时可以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所束缚的勇气,令人向往。他说,“让我们只工作不上班”。他还说,“我的人生*重要就是诚实、亲切与自由。”多好。有人可以这样生活着。
  ——@唐七Seven(自由撰稿人,生活美学倡导者)

  这位《生活手帖》总编辑的文字精炼,朴素,短篇成集,既饱有生活的质感,又不矫情做作。
  ——李迎(《时尚旅游》资深专题编辑)
【目录】
目录

前言

银座WEST的火腿吐司三明治
“橘”的小枝花林糖
浪花家总本店的炒面
翠香园的大月饼
神茂的手抓鱼肉山芋饼
高桥的红鲪鱼定食
志村九十九糕
弁松的本七丸
竹村的炸馒头
巴里 小川轩的元祖葡萄干夹心饼干
舟和的山芋羊羹
爱养的果酱黄油吐司
卡特雷的元祖咖喱面包

Au Bon Vieux Temps的周末蛋糕
小佐佐的糯米馅饼
寿司乃池的名代康吉鳗寿司
柳屋的鲷鱼烧
冰激凌工房波波利的草莓牛奶特色冰激凌
中里的糯米煎饼
竹卷镊子寿司总本店的竹卷镊子寿司
重盛永信堂的人形烧
汤姆的三明治的圆白菜和培根
纲寿司的油炸豆腐寿司
白妙的半熟芝士蛋糕
黑松本铺草月的黑松

入山煎饼的仙贝
IL PLEUT SURLA SEINE的黑糖核桃饼干
东京FREUNDLIEB的耳饼
中岛bakery的白菜面包
豆源的乳花干酪杏仁
MARUICHI BAGEL的七谷蜂蜜无花果面包
坂口的一口霰饼
KATANE Bakery的泡芙
大家面包店的炒面热狗
JOHANN的芝士蛋糕
御果子处屉间的松叶糯米馅饼
长门的久寿糕
TORAYA CAFÉ的豆沙酱纺锤面包
盐濑总本家的盐濑馒头

Angelus的Angelus
芋屋金次郎的特选薯条
长命寺的樱糕
TORAYA TOKYO的梨子焦糖羊羹
YOKUMOKU的雪茄卷
筑地千岁的天妇罗仙贝
DEAN&DELUCA的小笠原柠檬炼乳
AUX BACCHANALES的黄油长棍面包
DA DACHA的紫苏叶香肠
青木屋的油炸饼面包
ESQUISSE的农夫面包
千里轩的里脊肉排三明治

店名录


【前言】
前言

  一个好吃鬼,兴高采烈地出门去买和果子和其他美食。我这种沾沾自喜的心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大概是因为家里人都是好吃鬼,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吧。
  小时候每到周日,母亲和祖母就会带着我去涩谷、银座、日本桥的百货商店。母亲和祖母总是雀跃不已地讨论着“今天去买那个,今天去吃这个”,那幼年的画面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
  如果要买的东西很抢手,也常常要排队。我就是她们贪吃之旅带上的小跟班。也许是在潜移默化下,到了自己能一个人出门的年纪,我对这些百货商店的街道、风情独具的小巷,都跟大人一样了如指掌。新宿、涩谷、日本桥、横滨一带自不必说,去浅草、上野、谷中一带,我也是购物专家。
  “准备去趟日本桥,有什么好东西吗?”出门前问家里人要不要捎点什么回来,这句话是我们家的暗号。听说有人要出门,我家的好吃鬼们就不可能沉得住气。
  “那边的那个东西买几个回来”“了解了解”。不止如此,“路上发现了好东西,就买回来了。”我家的好吃鬼们,也不会忘记任务之外的意外之福。
  祖母在教授茶道,经常拜托我去买搭配的和果子,也就是差我去跑腿。和果子有季节的讲究,祖母还教我,要当天买回去吃的。祖母差我去的大多是老店,在这些特色各异的高门槛老店里,我混在大人里面买和果子,算得上是一件乐事。
  现在想起来,是这些跑腿的差事才让我学到了怎么在街头散步,从而培养了一个好吃鬼。某家店几点开门,先到这家,再到那家,顺路去一趟另一个地方,再回家。怎么高效地买东西,我也是从小学生的时候就掌握了一个专业主妇的水平。
  跑腿还有别的好处。店里的人知道我一个小孩来跑腿,总会送我一些好吃的。
  “从哪里来的呢?”
  “中野。”
  “呀,跑了这么远,真了不起,来,这是跑腿费。”
  “谢谢。”给我当跑腿费的和果子,我回家前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或是随便哪里,一个人偷偷享用掉。就这样,我一看见好吃的就没了魂儿,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好吃鬼。
  比如,去学校的教员室,看见点心盒里有和果子,我会毫不掩饰地评论说:“这种一点儿也不好吃。”我就是这种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回到家里,对着“中里”的糯米煎饼流口水,一点儿也不可爱。
  这种孩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呢?读了这本书,大家就知道了。
  在这本书里,我还想告诉大家,美味的东西的奥妙在于经过温暖的手调味。书里介绍的和果子和其他美味,很少是时下当红的炸子鸡,更多的是与时代转变一起流传下来,凝聚了匠人创意功夫的传统美食。
  制作这些美食的人,就像每天准备晚饭的人一样,想着吃饭的人,专心地、饱含深情地花心思做出了这些美食。
  祖母经常说:“吃得出做的人的一所悬命。”我问祖母什么是“一所悬命”,祖母在纸上写下这四个字,告诉我说,是“专注于一件事情,赌上性命认真地去做”的意思。学校里教的是“一生悬命”。我还是更喜欢祖母写的“一所悬命”,老师说了好多次,我也改不过来。
  这本书里所介绍的和果子和其他美食,正是人们的“一所悬命”的结晶,味道都是“一所悬命”的手工味道,希望大家仔细鉴赏。你会发现“一所悬命”的东西,美丽、美味、精致又可爱。

  本书*早是在anan上连载,配上插图介绍和果子和其他美食,出版单行本的时候,请伊藤正子小姐一一拍了照片。和果子和其他食物的鉴赏方式,都由伊藤小姐来展现。看了拍成的照片,我真想对伊藤小姐说一声“谢谢”。责任编辑间野加菜代小姐、广濑桂子小姐也为这本书付出了心血,非常感谢。
  每周一篇的“今天也是好吃鬼”,积累了51篇,汇集成这一册,令人无比欣慰。还有许多“一所悬命”的东西我会借别的机会,介绍给大家。
  今天、明天、后天,我们都是好吃鬼。
  松浦弥太郎


【免费在线读】
“橘”的小枝花林糖

  在银座八丁目的“橘”,我给重要的朋友买了花林糖做礼物。“橘”不能就近取货,不亲自去这家店就买不到。这是必须要花的工夫,对自己来说,对收礼物的人来说,都显得更为珍贵。令人怀念的江户人情遗风,就是“橘”的精髓所在。站在门口,就不得不生出敬意。店面只是个两米左右宽的小店。拉开木拉门,迎面就是结账柜台。细长的花林糖“小枝”,粗粗的花林糖“磙子”,只有这两种是可以选择装在袋子里或者三种大小不一的罐子里。红、黑颜色的罐子上画着可爱的橘子纹样。
  我家祖母是“橘”的老主顾。她很喜欢吃空“橘”的小罐子,然后很宝贝地收起来装别的东西。十多岁时,祖母腿脚不方便,差我去“橘”买糖,我才认识了这家店。一直当零食吃的花林糖,不亲自来就买不到,我知道这一点以后,对执着于美食的祖母更加佩服。祖母一向只爱“小枝”,我也受到了遗传。美丽的金色的花林糖,近乎透明,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改变。

  浪花家总本店的炒面

  疲于奔命,心中缺少快乐的滋润时,我就想吃这里的炒面。我谁也不约,自己独自前往这家店。鲷鱼烧老铺“浪花家总本店”创业于明治42年(1909年)。*次吃这里的鲷鱼烧,我瞪圆了眼睛,没想到有这么好吃的鲷鱼烧。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后来每次吃,*口的感觉都是“没想到鲷鱼烧这么好吃啊”!吃了这里的鲷鱼烧,还一脸风平浪静的人,我不能跟这种人成为朋友。
  这家“浪花家总本店”做的炒面,我想详细说说,原料只有圆白菜和油渣,简单清爽,盘子一角配上红姜,洒上碎碎的海苔,越简单越好。没有加肉,应该是想营造粗茶淡饭的感觉。真酷,圆白菜的甜味恰到好处,优质猪肉炸出的油渣确实香。加少许伍斯特辣酱油调味的面,呼呼地大口吃着,不管多严肃的大人,都会变回孩子脸,就是这么神奇的炒面。

  志村九十九糕

  我*次去目白车站附近的“志村”,是在高中时被上目白女校的女朋友拖去的。上完课穿着学生服进咖啡店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志村”二楼的甜品处碰头,我永远也忘不了夏天吃过的草莓冰沙的味道。
  步入社会以后,我才知道“志村”*有名的,是“九十九糕”。看到“志村”这几个书法字,就会高兴地想“我知道那家店”。九十九糕一眼看上去跟葛粉糕差不多,吃在嘴里却别有一番风味,出乎人的意料。加了鸡蛋的糕皮真是好吃。朴素又令人回味的口感,咬一口就在嘴里扩散开来。糕皮里是北海道洞爷湖的名产虎豆,塞得满满的,不管是口感还是虎豆的味道,与撒上大豆粉的糕皮配合得恰到好处才会如此美味。“九十九”是“许多”的意思,可以吃很多的美食,这是“九十九糕”这个名字的美好愿望。

  弁松的本七丸

  那是从小就熟悉的味道,“日本桥弁松总本店”为法事和节日等人多的时候准备的木盒便当。我*爱里面的山橘,父母见我甚至用舌头意犹未尽地舔着便当盒,常骂我不长进。
  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味道是大量使用酱油和砂糖的又甜又辣的味道,很受在鱼市场打工的轻子(搬运工)的欢迎,他们把吃剩的饭包在薄木纸里带回家,大受好评,不知何时改做了木盒便当。
  木盒便当有好几种,其中“本七丸”是奢侈的便当。可以用来送人或是奖励努力的自己。煎蛋、鱼糕、甜煮蔬菜、照烧鱼、樱煮章鱼,一直以来都是里面的菜品。
  不忘游戏之心,好吃,好看,名字又好听,江户子费尽心思讨人喜欢地做出来“日本桥弁松总本店”的木盒便当,一打开盖子就叫人“哇”的一声惊喜地叫出了声,这就是江户子的作风。
  接下来的季节里天气会越来越热,真想吃“本七丸”吃到肚子胀!

  竹村的炸馒头

  跟喜欢的人交往,我一定会带去这家店。因为这家店里,有好吃的东西,好吃到想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
  我带去的大多是男人,这么说容易招人误解。“去吃点好吃的吧。”完全不喝酒的我,在要跟人好好谈事情的时候,就会这么说着,撩开“竹村”的门帘。两个男人对坐在桌子两旁,一起吃炸馒头,不亚于把酒言欢。
  “竹村”的炸馒头,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昭和五年(1930年)创业的“竹村”。那里的填馅儿,继承了创业之初的秘诀,使用的是北海道十胜的优质红小豆,据说每天早上就要起来做,滑润醇厚的红豆味道,不仅口感好,还会让人心生欢悦。温和又柔软、无与伦比的口感是它*棒的地方。吃了炸馒头的人,都会露出幸福的表情。刚炸好的馒头衣,脆脆的,真好吃。
  “竹村”的店面我也很中意。这家名店,并不显得阔气,反而很亲切,平时可以来歇歇脚。

  巴里小川轩的元祖葡萄干夹心饼干

  *近挂在我心尖的是台湾的夹心饼干。一年一度的台湾之行,出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好吃的饼干。对,台湾就是众所周知的夹心饼干王国,而且现在很多台湾的糕点师傅会去东京的名店进修数年,学习调味,磨炼技术和感觉,然后回到台北,在自己的店里大放光彩,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在台北做出了自己的菠萝蛋糕,大受欢迎。朋友们*喜欢的是“巴里小川轩”的“元祖葡萄干夹心饼干”。每次他都会托我买来带给他当手信。还会感叹说:“这么美味的点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巴里小川轩”的座右铭是“材料八成,手艺二成”。元祖葡萄干夹心饼干,严格选用了葡萄干、黄油、香草等*的食材。台湾的朋友们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饼干。奶油就肯定没法比。这就是自创业以来,一直追求极致味道的元祖葡萄干夹心饼干。

  舟和的山芋羊羹

  舟和的山芋羊羹,在我的*爱和果子里可以排进前三。
  前几天,听一位店主嘴里说出“迎客三步,送客十步”这句话。这是商人的待客智慧,迎接客人的时候要走上前三步,送别客人的时候要送十步。“舟和”的山芋羊羹吃*口的感受和当你回味时就是如此。味道背后隐藏的,是这种地道的待客之心。平时不爱吃山芋的人,也会说“山芋羊羹还是可以试试的”。
  “舟和”是诞生在东京浅草已经创业了100年以上的老铺。当时一般平民吃不起高价的熬制羊羹,在浅草经营山芋批发店的创业者就和和果子师傅一起悉心研究后做出来的就是山芋羊羹。这个主意还真是只有江户子才能想出来。从古至今,山芋的皮都是靠手工剥除的,这样做出来的山芋羊羹,不可能不好吃。充满了山芋本身的香甜柔滑,朴素又奢侈,用这句话形容*合适。
  “舟和”还有“馅球”这种好吃的点心,甜而不腻,也是我的心头大好。

  爱养的果酱黄油吐司

  我*喜欢的店“爱养”,不知道是该称它为咖啡店还是咖啡角,“爱养”就是“爱养”。角落里也有小小的圆桌可以入座,不过大部分都是细长的吧台。客人大多是在筑地市场工作的,打声招呼落座之后,自己点的“老样子”马上就端出来了,没有人会在这里坐很久。都是匆匆喝完,匆匆离去。凌晨3点半开店,中午12点半关门,这就是筑地市场。
  虽说就是杯咖啡,糖放多少,牛奶放多少,要温的还是热的,问题还真不少。吐司上黄油和果酱怎么涂,吐司怎么切,不知道有多少细节,这些常客的“老样子”,这家店全都记得。
  我总是会点加奶咖啡和吐司,满满一杯的热奶咖加糖,吐司涂上黄油和果酱,细细切成八块。对一眼看上去不是熟面孔的客人,这家店也十分热情,去过一次后,谁都会喜欢上“爱养”,在这里约会也不错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