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鲜活生动地描述了儿童及青少年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生活。引导父母们深入了解孩子各种社交行为背后的动机、意义及心理因素。深入探讨了诸如:“友谊”与“人气”的区别;男孩子和女孩处理亲密关系与承诺的不同方式;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朋友;为什么会有小团体以及父母能对此做什么……一系列问题,探索了孩子与朋友间种种经历可能产生的动人或悲伤的体验。父母、老师、咨询师,以及所有从事与儿童相关的工作的人,所有关心儿童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对儿童社交生活的深刻洞察。


【作者简介】

迈克尔·汤普森博士

杰出的心理学家,咨询师,专长为儿童和家庭问题。在美国各地超过700所学校承担过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师的工作,有与儿童和青少年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

出版的男孩养育专著连续76个月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亲子教育类*名

凯瑟琳·奥尼尔·格雷斯

《独立学校》杂志前编辑,出版过多本非虚构类童书,在《华盛顿邮报》开设专栏,为年轻读者撰写健康及心理类文章。

劳伦斯·科恩博士

美国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关系。著有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书籍《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畅销家庭教育书籍《游戏力2: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


【媒体评论】

《斯波克育儿经》以来又一本关于如何养育健康孩子的敏锐又实用的指导书。这本书向读者描述了儿童的社交生活,以及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出版人周刊》

研究儿童发展,分为三个范畴: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和情绪发展。本书讨论的儿童的社交生活,属于儿童发展的社会化范畴。国内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龄前儿童都在上各种辅导班。父母很关心认知发展,就是自己的孩子聪明不聪明。但是,我是收到很多妈妈的咨询,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认知上有问题,都是说孩子胆小、脾气倔、要赢怕输等等。也就是说,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然而问题是,社会化发展,不能通过培训、刷题等方式强化训练出来。社会化发展要让孩子在生活里,自己去经历,去体验,慢慢发展。

本书非常容易读,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故事和案例,有研究来做观点的支持。书中强调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交特点,也分析了在不同社交场景下孩子的交往特点。父母从本书里了解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回顾和反思自己的一些经历,并启发自己在孩子的社交方面可能有哪些帮助。

——陈忻,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研究协会会员。畅销书《养育的选择》作者。

朋友,是孩子迈向独立很重要的标志,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随之而来的是欣喜和困惑,甚至是成长的阵痛,“妈妈,她不喜欢我”;“妈妈,她欺负我”;父母的引导回复也会形成孩子的社交态度。

这本书把孩子每个阶段遇到的社交问题用真实的案例呈现,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社交需求,同时也帮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更有自信,找到做自己的力量。

——Jessica, 微信公众号:大J小D,畅销书《和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



【目录】

推荐序/尹建莉

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爱,远离痛

译者序/钟煜

在儿童社交的汪洋中,看清前路

前言

*章 生日聚会之邀

我之所以带你到我家旁观这次糟糕的生日聚会,是因为从这件事中,儿童社交生活的各种困境一览无遗。

第二章 家庭的重要性:稳固的依附关系在友谊诞生之初扮演的角色

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应对路途中的坎坷,走向未知的终点。

第三章 孩子与游戏:成长之旅

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建立友谊的能力不尽相同,这种能力会随着成长而改变。

第四章 当孩子有了*好的朋友

如果友谊是一个容器,好的友谊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每个人在成长中的变化。

第五章 深处丛林:群体在儿童生活中的力量

集体生活准则无处不在。无论你多么成熟、多么聪明,你仍然受制于它。

第六章 *坏的敌人:儿童社交生活中的阴暗面

尽管伤害他人会带来麻烦和产生内疚感,但也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强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们用其他方式无法得到的。

第七章 仍在继续:孩子们如何应对朋友间的冲突、背叛与和解

在学校的生活中,99%的时间里大家都是和谐共处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未对彼此有过攻击性的想法和念头。他们不断地寻找克服分歧与对方和谐共处的方法。

第八章 性别游戏的规则:生物学与友谊

男孩女孩各自玩耍的情况加剧了性别差异,而性别差异又强化了性别隔离。

第九章 从相互讨厌到约会

我们必须引导我们深爱的孩子们走向充满信任和激情的恋爱关系,拥有这样的关系,即使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十分幸运的。

第十章 跨越差异

孩子们应该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会不断将圈子扩大,欢迎每一个人加入。

第十一章学校能做些什么

从小学到中学的12年时间里,我们的孩子每周有30多个小时在学校里度过。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个在社交中被孤立、尝尽孤单或受到迫害(伤害)的孩子来说,这段时间显得更加漫长。

第十二章家长能做些什么

一个深陷社交烦恼的孩子可能会觉得生活再也不会好起来,觉得自己会一直受到别人的排挤。在这种时候,重要的是,你既不能反应过度,也不能反应不足。


【前言】

老师和家长每天都会目睹儿童交往的各种场景。我们看到被孤立的孩子独自站在一边,听到自己的孩子在车里说别人的坏话,也看到孩子们多么思念朋友。我们也会翻出自己与社交有关的童年回忆,其中有欢乐也有痛苦。但这些回忆并非都能指导我 们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往往正是中学时代留下的社交伤痕,让我们在不必担心时却过度焦虑,在该有所行动时却徘徊不前;当孩子们其实已经在以 *好的方式成长、适应和调节的时候,我们却反复纠结于他们所描述的痛苦。

当孩子们互相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戏弄和背叛时,几乎没有几个成年人 能够理解个中缘由。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坏”孩子吗?为什么很难阻止他们 拉帮结派和排挤某人?为什么有的孩子很难交到朋友?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容易 受欢迎?为什么有的孩子只要有一两个朋友就心满意足了,完全不在意自己是 不是受大家欢迎,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受欢迎”却成了天大的事?我希望读完本书后,你能为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的棘手问题找到答案。

本书也致力于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解决孩子之间棘手的社交冲突。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读过本书后你应该能够判断出班里是否存在残酷或危险的情况, 也应该能够知道一个被孤立的孩子是否需要你出面干预。如果你是一位家长, 读完本书后你应该可以回答每位家长每天都在问的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一切都好吗?本书将教会你判断孩子的社交生活是一帆风顺,还是面临危险和需要帮助。


【免费在线读】

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爱,远离痛

没想到,在读这部书稿时,我会两次热泪盈眶。

一次是读到 3 岁的威尔在小朋友凯西搬走一个月后收到凯西的来信,当妈 妈给他读信时,小小的他无声地听着,泪流满面——孩子的心是多么温柔细腻 啊!威尔的眼泪让我也瞬间眼眶湿热,并勾起我的回忆。我女儿圆圆小时候有 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叫小哲,她们年龄相仿,从出生后就几乎天天在一起玩,5 岁时我们两家各自迁居到不同的城市,相距 4 小时车程,圆圆和小哲每隔三四 个月见一次面。她们平日的那种互相惦记,见面时激浪滔天的欢乐和每次分别 时的依依不舍,现在想来仍让人心生感动。友谊的花蕾萌发在春天细嫩的枝条上, 美好得动人心魄,它里面包含着香甜,包含着果实,包含着四季,包含着童年 情绪的跌宕婉转,时光流转,记忆的湖面在很多年后仍然涟漪起伏。

第二次是读到早期的亲密友谊对一个人心灵的抚慰功能。读这部分内容时, 我突然回到初中阶段,回到十三四岁。当时的我因为转学、老师的歧视、父母 无意的伤害等原因,历经了人生中*黑暗的时期,自卑、孤独、成绩差、绝望...... 那也是我一生中*苍老的时期,以后再老也比不过那三年。我能走出那三年的 困境,一直归因于自己丰富的阅读、中考的优异成绩、父母无意中给予的宽容等, 这么多年从未意识到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友谊。初中三年,我在学校里唯 一的交流对象是一位姓梁的同班同学。她虽成绩差、自卑、吝啬,却是透过石 缝照进我生活中的一点阳光,我对她有近乎恋人般的依赖。后来,因为高中不在一个班,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没考上,我们越来越无话可说,交往就基 本上断了,直至今天再也没联系过。这些年我很少再想起这位同学,更不在乎 这段友谊,觉得它早已死去,于我已毫无价值。在读这部书稿时,我在某个瞬 间突然被点醒,那段友谊和今天的我从表面看早已没有半点儿关系,就像幼时 曾玩过的一个布娃娃、少年时穿过的一件衣服,甚至某年吃过的饭菜,都已消 失得无影无踪,但在当时它却是不可或缺的,若不借由它的帮助,我的身体或 心灵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原来,被我弃之如敝履的那份友谊竟是埋藏在我体 内的珍宝,一直萦绕在我的生命中,一直滋养着我。这一发现令我颤栗,顿时 潮水般的感恩之情自遥远的地方浩荡而来,我百感交集。

我还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小学时的一个同学,他无论相貌还是能力都十分出 色,是明星式的学生,是所有同学仰慕的对象。就他当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我猜他将来一定不得了。但不幸的是他五年级时因为搬家而转学,可能是因为 他太出色,引起了那所学校的一些学生头目的嫉妒,或是由于其它原因,他在 那所学校遭遇了霸凌,而当时的老师、家长或者不在意,或者处理不当,总之 都没能有效帮助他,导致他的心理彻底被打垮,状态萎靡,直至今天,看来平 庸已成定局。

无须永恒于一个人,但要恒定于一个事:友谊。因为“友谊能够弥补孩子生 命中的不足”。这恰如爱情,是一个生命能够健康美丽的营养剂。它不奢侈品, 而是必须品。在我翻译的《小王子》的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类*深的情感——page9image392从*的喜悦到*深刻的痛苦——都来源于‘关系’。”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 在关系中寻找自己,并成为真正的自己;在关系中寻找爱,并成为爱,这是生命 的*目标,也是*的收获。”关系就像空气一样无形,却无处不在,因此深 入探讨儿童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书就是一本以探索儿童关系为主旨的书。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书中展现 的案例也是以美国儿童的生活为主,但其对儿童关系的探索却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本书涉及的儿童关系大致包含两个部分:学龄前的家庭关系、入学后的友 谊关系。书中对前一种关系的探讨虽然落墨不多,但对它的重要性却有高文典 册般的陈述。“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母亲是婴儿的*个朋友”,“与父母的*份友谊将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模 板”......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洞见,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如果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那么与其他儿童的友谊可以 “弥补未曾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并且“友谊能够滋养孩子的灵魂”。但如何让 孩子在学校里获得朋友,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孩子在学校里到底经历了些 什么,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了解到的。本书用大量的实例详细展现了儿童关系 的各种细节,尤其是校园“小群体”,这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某些不可思议的行 为方式,了解儿童社会的某些“隐秘地带”,知道在学校这个看似祥和美好、风 平浪静的地方,却经常暗流汹涌、充满危险。家长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当孩子在同伴关系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家长会显得异常焦虑;同时,对于社

交本身,家长和孩子在认识上也经常会有分歧。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关注孩子的 表现,另一方面也提醒这些家长,问题的根源可能是自己的童年曾遭遇了类似 的创伤。所以要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担心,相信孩子能应付绝大部分的问题,并 且天生拥有像伤口自愈那样的自我修复能力。比如,“一个孩子应该有多少个朋 友,这并没有所谓的魔法数字,所以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郁郁寡欢或被孤立, 家长就无须担心。”类似的既有高度又不失开阔的观点随处可见。所以本书不但 对发展儿童社交能力有益,也能在精神上给家长以支持,更有利于家长的自我 疗愈和自我完善。

本书的主要读者可能是家长,对学校管理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 本书较深入地探讨了校园欺凌现象,并给出了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的相关 建议。

希望本书为儿童带来更多人际关系上的福祉。 祝福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尹建莉

2017 年 10 月于北京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