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体验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馆生物实践课》是继《体验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馆物理实践课》和《体验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馆化学实践课》之后的一本集结中国科学技术馆生物展品展览资源的校外科学实践活动资料,本书以中科馆展品为切入点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解和拓展,通过简便易行的科学实践活动加深参与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书中链接二维码,链入融媒体资源,让你足不出户逛遍中国科技馆,聆听中科馆优秀的科技辅导员进行专业讲解。体验科学,寓教于乐。体验为方法,实践为手段,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感受科技魅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为“把科技馆带回家”丛书“体验科学”系列的一个分册。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中国科技馆作为“首批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本产品依托中国科技馆展项与资源开发,由近20位一线生物教师撰稿,共收录中国科技馆30余个展项,介绍了与展项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倡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和探究式学习。图书为融媒体版,扫码可以观看展教人员录制的操作视频,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展项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的国家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1988年9月22日开馆。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坐落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设有儿童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5个主题展厅和1个短期展厅,展项1000余件(套);设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4个特效影院。旨在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亲身体验。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目录】

1.十三种不同嘴型的雀鸟——达尔文的思索

2.显性与隐性

3.孟德尔豌豆实验

4.解读基因密码

5.细胞工厂

6.成长的因子

7.血液循环

8.神经系统与讯号

9.受精过程

10.胎儿发育

11.寻找同源器官

12.种子概览

13.土壤与作物

14.种植区划

15.农业科学家告诉你——杂交水稻

16.根

17.骨骼的质量——魔幻摇摆

18.敞开大门的躯体

19.人体保卫战

20.血管漫游 血管墙

21.驱出异物 烟之柱 烟之魔

22.福岛胡狼

23.细菌发电

24.基因竖琴

25.它们有多大

26.DNA探针

27.如此复制

28.我来克隆多莉羊

29.餐桌革命

30.自然选择

31.蛋白质舞蹈

32.生个健康的孩子

33.帮他站起来

34.病毒入侵

35.海洋生物与医药资源

体验科学区域路线图

学习任务单


【免费在线读】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雀鸟,它们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仙人掌上,有的生活在地上,有的只吃种子,有的以花或植物汁液为食,有的捕食虫子,虽然它们属于不同品种,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祖先,即来自南美洲的一种雀鸟。那么南美雀鸟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它分化出如此丰富多样的后代。达尔文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力量,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兰特教授夫妇以二十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亲自见证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1972年,格兰特夫妇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达芬 · 梅杰岛,这里与世隔绝,岛上的物种几乎不出去,其他岛上的物种也很少过来,是研究物种自然演化非常好的基地。在来之前他们通过前人的观察记录了解到不同种类地雀的喙差异很大,所以,鸟喙的测量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鸟喙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区分大地雀、中地雀和小地雀。鸟喙是取食器官,研究鸟喙当然就要研究它们食物的特点。格兰特一行发现地雀只吃二十多种植物的种子。考察队员们像测量鸟喙一样,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了每种种子。他们还用坚果钳测量了几种植物种子的硬度。 然而,从1976年下半年开始,岛上的降水突然减少了很多,甚至1977年的雨季也遗忘了这个小岛,达芬 · 梅杰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地上的食物所剩无几,种子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左右。雀鸟们苦于寻找食物,已经停止了求偶,就连孵化出的许多幼鸟都死亡了。在荒凉的岛上,死鸟随处可见。岛上有一种野草叫蒺藜,蒺藜的果实就像带钉的铁球,质地坚硬,外面长着尖利的刺。每颗蒺藜果实都有六瓣。每个瓣上长有2~4个刺,每瓣中有一排种子,就像豌豆依偎在豆荚中一样。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