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梁启超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系统教育,在国学尤其是儒学研究方面功底深厚,与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并为国学大师。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代硕儒,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包括*、鲁迅、胡适、梁漱溟、钱穆、顾颉刚等。

★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国学院讲授儒学,本书《儒学六讲》就是在讲稿基础上完善而成。在表达上,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宜于作为了解儒学的入门之书。

★本书从儒学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儒学、儒学研究的方法、儒学的变迁、儒学的重要问题等六个方面,清晰地讲述了两千五百年来儒学的流变,条分缕析地介绍了儒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为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儒学思想,本书同时增添《孔子》一章,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孔氏的主要学说等。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气质与性格。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理解现代中国,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瞻望我们的未来,都需要迈过儒学研究的门槛。


【内容简介】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接受了系统的儒学训练。梁启超被公认为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勤奋,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对儒学、文学、史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儒学六讲》《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媒体评论】

中国人的强烈的历史意识,正是中国“人活着”的背景、依靠和根据,日常生活和文化艺术、诗文小说无不表现出这一特质。这才是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李泽厚

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冯友兰


【目录】

目录

上部 儒学六讲 2

*讲 儒家哲学是什么 2

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4

第三讲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6

第四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9

第五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19

甲 破坏方面 26

乙 建设方面 28

丙 清中叶以后四大潮流 31

第六讲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33

一、性善恶的问题 34

二、天命的问题 41

三、心体问题 44

下部 孔子 48

*节 孔子事迹及时代 48

一、孔子事迹 48

二、孔子所处之环境 49

第二节 研究孔子学说所根据之资料 49

第三节 孔子提纲 52

一、学 52

二、一贯忠恕 52

三、仁、君子 53

四、(原缺) 54

五、礼 54

六、乐 57

七、名 59

八、性命 60

九、鬼神祭祀 61

第四节 孔子之哲理论与易 62

一、易体 62

二、卦与象 64

三、爻与辞 65

四、繁变与易简 67

第五节 孔子之政治论与《春秋》 69

一、大同与小康 69

二、《春秋》的性质 70

三、《春秋》与正名主义 72

四、《春秋》之微言大义 74

第六节 结论 76

一、时中的孔子 76

二、孔子之人格 78

三、孔门弟子及后学 80


【免费在线读】

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道术?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不问,因为一派很有名的学说,当然值得研究。我们从而研究之,那本不成问题。不过近来有许多新奇偏激的议论,在社会上渐渐有了势力,所以一般人对于儒家哲学异常怀疑。青年脑筋中,充满了一种反常的思想,如所谓“专打孔家店”“线装书应当抛在茅坑里三千年”等等。此种议论,原来可比得一种剧烈性的药品。无论怎样好的学说,经过若干时代以后,总会变质,掺杂许多凝滞腐败的成分在里头。譬诸人身血管变成硬化,渐渐与健康有妨碍,因此,须有些大黄、芒硝一类瞑眩之药泻它一泻。所以那些奇论,我也承认它们有相当的功用。但要知道,药到底是药,不能拿来当饭吃。若因为这种议论新奇可喜,便根本把儒家道术的价值抹杀,那便不是求真求善的态度了。现在社会上既然有了这种议论,而且很占些势力,所以应当格外仔细考察一回。我们要研究儒家道术的原因,除了认定为一派很有名的学说而研究之以外,简括说起来,还有下列五点:

  1.中国偌大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文化?如有文化,我们此种文化的表现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

  我们这个社会,无论识字的人与不识字的人,都生长在儒家哲学空气之中。中国思想,儒家以外,未尝没有旁的学派。如战国的老墨,六朝、唐的道佛,近代的耶回,以及*近代的科学与其他学术。凡此种种,都不能拿儒家范围包举它们;凡此种种,俱为形成吾人思想的一部分,不错。但是我们批评一个学派,一面要看它的继续性,一面要看它的普遍性。自孔子以来,直至于今,继续不断的,还是儒家势力*。自士大夫以至台舆皂隶普遍崇敬的,还是儒家信仰*深。所以我们可以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

  诚然,儒家以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中国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国文化存在;而中国文化,离不了儒家。如果要专打孔家店,要把线装书抛在茅坑里三千年,除非认过去现在的中国人完全没有受过文化的洗礼。这话我们肯甘心吗?

  中国文化,以儒家道术为中心,所以能流传到现在,如此的久远与普遍,其故何在?中国学术,不满人意之处尚多,为什么有那些缺点?其原因又何在?吾人至少应当把儒家道术细细研究,重新估价。当然,该有许多好处,不然,不会如此悠久绵远。我们很公平地先看它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好处把它发扬,有缺点把它修正。

  2.鄙薄儒家哲学的人,认为是一种过去的学问,旧的学问。这个话,究竟对不对?一件事物到底是否以古今新旧为定善恶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不能说新的完全是好的,旧的完全是坏的,亦不能说古的完全都是,今的完全都不是。古今新旧,不足以为定善恶是非的标准。因为一切学说,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含有时代性,一种不含时代性,即《礼记》所谓“有可与民变革者,有不可与民变革者”。

  有许多学说,常因时代之变迁而减少其价值,譬如共产与非共产,就含有时代性。究竟是共产相利,还是集产相利,抑或劳资调和相利,不是含时代性就是含地方性。有的在现在适用,在古代不适用。有的在欧洲适用,在中国不适用。

  有许多学说,不因时代之变迁,而减少其价值。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利用厚生,量入为出;养人之欲,给人之求,都不含时代性,亦不含地方性。古代讲井田固然适用,近代讲共产亦适用。中国重力田,固然适用;外国重工商,亦能适用。

  儒家道术,外王的大部分,含有时代性的居多,到现在抽出一部分不去研究它也可以。还有内圣的全部,外王的一小部分,*不含时代性。如智仁勇三者,为天下之达德,不论在何时何国何派,都是适用的。

  关于道的方面,可以说含时代性的甚少;关于术的方面,虽有一部分含时代性,还有一部分不含时代性。譬如知行分合问题,朱晦庵讲先知后行,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此两种方法都可用,研究他们的方法都有益处。儒家道术,大部分不含时代性,不可以为时代古思想旧而抛弃之。

  3.儒家哲学,有人谓为贵族的非平民的,个人的非社会的。不错,儒家道术,诚然偏重私人道德,有点近于非社会的。而且两千年来诵习儒学的人都属于“士大夫”阶级,有点近于非平民的。但是这种现象,是否儒学所专有,是否足为儒学之病,我们还要仔细考察一回。

  文化的平等普及,当然是*理想。但真正的平等普及之实现,恐怕前途还远着哩。美国是*平民的国家,何尝离得了领袖制度?俄国是劳农的国家,还不是一切事由少数委员会人物把持指导吗?因为少数人诵习受持,便说是带有贵族色彩,那么,恐怕无论何国家,无论何派学说,都不能免,何独责诸中国,责诸儒家呢?况且文化这件东西,原不能以普及程度之难易定其价值之高低。李白、杜甫诗的趣味,不能如白居易诗之易于普及享受;白居易诗之趣味,又不能如盲女弹词之易于普及享受。难道我们可以说《天雨花》比《白氏长庆集》好,《白氏长庆集》又比《李杜集》好吗?现代*时髦的平民文学、平民美术,益处虽多,然把文学美术的品格降低的毛病也不小,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何况哲学这样东西,本来是供少数人研究的。主张“平民哲学”,这名词是否能成立,我不能不怀疑。

  儒家道术,偏重士大夫个人修养。表面看去,范围似窄,其实不然。天下事都是士大夫或领袖人才造出来的,士大夫的行为关系全国的安危治乱及人民的幸福疾苦*。孟子说得好:“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今日中国国事之败坏,哪一件不是由在高位的少数个人造出来。假如把许多掌握权力的马弁强盗,都换成多读几卷书的士大夫,至少不至闹到这样糟。假使穿长衫的穿洋服的先生们,真能如儒家理想所谓“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天下事有什么办不好的呢?我们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将来都是社会领袖。造福造祸,就看我们现在的个人修养何如。儒家道术专注重此点,能说它错吗?

  4.有人说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君主,皆以儒家做幌子,暗地里实行高压政策。所以儒家学问,成为拥护专制的学问,成为奴辱人民的学问。

  诚然历代帝王,假冒儒家招牌,实行专制,此种情形,在所不免。但是我们要知道,几千年来,*有力的学派,不惟不受帝王的指使,而且常带反抗的精神。儒家开创大师,如孔、孟、荀都带有很激烈的反抗精神,人人知道的,可以不必细讲。东汉为儒学*盛时代,但是《后汉书·党锢传》,皆属儒家大师,*令当时帝王头痛。北宋二程,列在元祜党籍;南宋朱熹,列在庆元党籍。当时有力的人,摧残得很厉害。又如明朝王阳明,在事业上虽曾立下大功,在学问上到处都受摧残。由此看来,儒家哲学也可以说是伸张民权的学问,不是拥护专制的学问;是反抗压迫的学问,不是奴辱人民的学问。所以历代儒学大师,非惟不受君主的指使,而且常受君主的摧残。要把贼民之罪加在儒家身上,那真是冤透了。

  5.近人提倡科学,反对玄学,所以有科学玄学之争。儒家本来不是玄学,误被人认是玄学,一同排斥。这个亦攻击,那个亦攻击,几于体无完肤。

  玄学之应排斥与否,那是另一问题。但是因为排斥玄学,于是排斥儒家,这就未免太冤。儒家的朱陆,有无极太极之辩,诚然带点玄学色彩。然这种学说,在儒家道术中地位极其轻微,不能算是儒家的中心论点。自孔孟以至陆王,都把凭空虚构的本体论搁置一边,哪能说是玄学呢?

  再说无极太极之辩,实际发生于受了佛道的影响以后,不是儒家本来面目。并且此种讨论,仍由扩大人格出发,乃是方法,不是目的,与西洋之玩弄光景者不同。所以说玄学色彩,*浅*淡,在世界要算中国,在中国要算儒家了。

  儒家与科学,不特两不相背,而且异常接近。因为儒家以人作本位,以自己环境做出发点,比较近于科学精神,至少可以说不违反科学精神。所以我们尽管在儒家哲学上力下功夫,仍然不算逆潮流、背时代。

  据以上五种理由,所以我认为研究儒家道术,在今日实为有益而且必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