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近年来,口腔种植体和各种精密/ 半精密附着体的临床使用日益增多,因此本书特设一章介绍有关情况,供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口腔修复科临床设计图谱。编者以卡环/ 支托结构的传统式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为重点,以各种附着体固位的义齿设计作为比较衬托,系统地介绍了可摘义齿制作工艺。前6 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牙列缺损病变进程和修复治疗方法、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选择、基本设计理念、铸造支架结构的解析、卡环固位装置和各种类型的卡环固位装置,以帮助读者建立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设计的系统思路。随后的章节列举了不同缺牙条件下,以传统卡环为固位体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图谱。在第14 章,还介绍了一些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牙列缺损的设计案例。本书内容科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对口腔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简介】
韩科教授是国内知名口腔修复专家,早年曾受教于名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毓英教授,毕业后曾出国到丹麦和加拿大做访问学者,在国际种植义齿专家ZARB教授领导的团队参与研究和临床工作。韩科教授在种植义齿、咬合重建、口腔美容修复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撰写出版了专著。韩科教授同时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在全面掌握患者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他与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和其他一些国内外知名口腔医学专家总结这方面的心得编纂了国内*部有关口腔治疗计划与决策的专著。
【目录】

第1章 概论

*节 牙列缺损临床检查诊断

1.口腔剩余组织的检查分析

2.模型检查分析

第二节 牙列缺损治疗计划

3.患者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的分析

4.可摘局部义齿的选择

5.牙列缺损可摘修复的其他形式

6.牙列缺损向牙列缺失的过渡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本治疗过程

7.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思路

8.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制作步骤

第2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

9.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数量和布局

10.选择基牙的条件

11.对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模型观测

第3章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理念

*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12.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

13.可摘局部义齿的Cummer分类

14.可摘局部义齿的王征寿分类

15.可摘局部义齿的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相关考虑因素

16.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

17.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

18.可摘局部义齿的稳定性

19.从可摘局部义齿传递到机体组织的负荷

20.可摘局部义齿对于剩余组织的作用

第4章 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结构的解析

*节 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结构总论

21.铸造金属支架的构造

23.树脂构件以及与支架的连接方式

第二节 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结构各论

24.可摘局部义齿支托结构

25.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体结构

26.可摘局部义齿连接体结构

第5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卡环固位装置

27.卡环的结构和功能

28.卡环设计与观测线的关系

29.常用铸造卡环形式

30.卡环组合的应用

31.卡环类固位装置设计制作小结

第6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固定-活动联合固位装置

*节 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的应用

32.附着体与卡环的比较

33.附着体分类和结构分析

34.以附着体为固位装置的病例选择及附着体品种选择

35.附着体义齿的制作技术要点

第二节 套筒冠在可摘局部义齿的应用

36.套筒冠修复体的分类

37.套筒冠应用的技术要点

第三节 由口腔种植体支持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

38.种植体支持固位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

39.种植体上部结构的选择

第7章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单的绘制

*节 口腔修复体设计单的意义和使用规则

40.口腔医师和口腔技师的相互责任

41.口腔修复体设计单的意义

42.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单的文图格式

第二节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单绘制方法

43.义齿设计信息的表达

44.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单填写绘制顺序

45.实际病例

第8章 上颌牙列单侧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无亚类缺隙的上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47.上颌多个后牙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二节 涉及后牙亚类缺隙的上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48.上颌涉及同侧亚类缺隙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49.上颌涉及对侧亚类缺隙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三节 涉及前牙亚类缺隙的上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50.亚类缺隙限于前牙区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51.亚类缺隙涉及前、后牙区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9章 上颌牙列双侧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无亚类缺隙的上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52.上颌双侧第二磨牙游离端缺损

53.对称性的上颌双侧多个牙游离端缺损

54.非对称性的上颌双侧多个牙游离端缺损

第二节 伴随有亚类缺隙的上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55.亚类缺隙位于后牙的上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56.亚类缺隙位于前牙的上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57.前、后牙均有亚类缺隙的上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第10章 上颌牙列非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上颌牙列前部缺损

58.局限于前牙区域的上颌牙列缺损

59.上颌牙列前部缺损延伸至后牙区域

第二节 上颌牙列后部非游离端缺损

60.后牙单侧非游离端缺损

61.后牙双侧非游离端缺损

62.包括牙列前部亚类缺损的后牙非游离端缺损

第11章 下颌牙列单侧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无亚类缺隙的下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63.下颌单个后牙游离端缺损

64.下颌多个后牙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二节 涉及后牙亚类缺隙的下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65.下颌涉及同侧亚类缺隙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66.下颌涉及对侧亚类缺隙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67.下颌涉及双侧后牙亚类缺隙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三节 涉及前牙亚类缺隙的下颌单侧游离端缺损

68.亚类缺隙限于前牙区的单侧游离端缺损

第12章 下颌牙列双侧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无亚类缺隙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70.下颌双侧第二磨牙游离端缺损

71.对称性的下颌双侧多个牙游离端缺损

72.非对称性的下颌双侧多个牙游离端缺损

第二节 伴随有亚类缺隙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73.亚类缺隙位于后牙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74.亚类缺隙位于前牙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75.前、后牙均有亚类缺隙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损

第13章 下颌牙列非游离端缺损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下颌牙列前部缺损

76.局限于前牙区域的下颌牙列缺损

77.下颌牙列前部缺损延伸至后牙区域

第二节 下颌牙列后部非游离端缺损

78.后牙单侧非游离端缺损

79.后牙双侧非游离端缺损

80.包括牙列前部亚类缺隙的后牙非游离端缺损

第14章 附着体支持固位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节 牙支持式附着体固位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81.牙支持式栓道附着体固位局部义齿

82.杆卡支持式附着体固位局部义齿

83.套筒冠支持固位局部义齿

第二节 混合支持式附着体固位局部义齿

84.栓道附着体固位局部义齿

85.铰链附着体固位局部义齿

86.杆卡/铰链附着体混合支持固位局部义齿

第三节 其他固定活动联合支持固位系统的临床应用举例

87.套筒冠支持固位局部义齿

88.根面顶盖和磁性固位体的支持固位作用

89.附着体与卡环混合应用

90.种植体支持固位局部义齿支架设计

91.继承以往修复治疗植入的种植体

92.在适当位置植入种植体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一)剩余天然牙

对于口腔修复来说,并不是每一个余留牙的价值都相等,应检查口腔内的剩余天然牙,确认哪些牙已经没有保留价值、哪些牙可以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哪些牙需要经过治疗处置才可以保留和加以利用。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牙周膜面积 关于各个牙位的牙周膜面积以往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测量和统计分析,临床需要关注的是个体变异情况。每个患者在各个牙位的牙根数量、牙根长度和牙槽骨水平/ 垂直吸收情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实际的牙周膜面积,从而也就对该牙的支持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图1-1)。

2.位置和布局 余留牙作为修复体基牙的价值受到其位置和布局的影响。不同位置的牙齿均有特定的牙冠解剖形态,其轴面倒凹分布、咬合面牙尖沟窝结构特征等影响到牙体预备的方便程度和所取得固位力的大小。从美观的角度考虑,暴露在口裂范围内的牙齿掩蔽金属固位装置比较困难。从临床操作的角度考虑,牙列远中端的余留牙牙体预备的难度较大。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较理想的基牙布局是所谓的“面式分布”,位于牙弓转角处的牙齿(如尖牙和*前磨牙)和牙弓远中段的牙齿(如*或第二磨牙)作为基牙的价值比较高。而在连续有多个余留牙的区段,其中每一个单独余留牙的价值有所下降(图1-2)。

3.长轴方向 牙周韧带的组织学特征决定了牙齿比较适合于承担长轴向负荷,而不适合于承受水平向外力。基于这一原则,长轴方向与口腔功能负荷方向构成较大夹角的切牙通常不适合用作基牙。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