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得者简平全新散文集,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精神读物

• 83篇至美散文,讲述自然、文学与人的力量

• 生命是一场战斗,我将永不屈服


【内容简介】

《唐吉诃德的战队》是作家简平的全新散文集,83篇涉及生活美学和人文关怀的臻美散文,草木间见文化,俗世中显真善,山海里是大爱。作家以清新素淡的文笔筛掉生活的种种杂质,并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保持关注与思考,可贵的是,在当下社会的困局背后,作家仍然坚持着积极向上的抗争、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斗志,试图唤起人们对纯粹生活的向往,寻回心灵的栖息之所。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家,影视剧制片人。出版有长篇小说《一路风行》《星星湾》,中短篇小说集《皇马之夜》,长篇纪实文学《zuihao的时光》,散文随笔集《聆听树声》《在云端》《遇见是zuihao的礼物》等。获有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
【媒体评论】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我一生所言所行的驱动力。如果没有理想,那我根本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根本不会勤勉奋争,根本不会勇往直前。事实上,在我心里始终闪烁着的是理想之光,尽管有时会那么黯淡,甚至有时会那么绝望,但即便摇摇欲坠,几近熄灭,还是如同唐吉诃德一般,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虽然在现实面前往往四处碰壁乃至不堪一击,但却依然对前方怀有憧憬和企盼,彰显理想和信念、善良和正直的无上荣耀。
  说到底,这是一种精神,人之所以能够特立独行,靠的正是精神的支撑。
——简平
【目录】

大人们什么都看不见
漂移的山脉
致儿童时代
看一个金庸的全景
一本*豪华书籍的悲喜历程
18楼A座

在高天白云中相见
读书小札(一)
人潮汹涌中的暖流
草原深处有茂云

纽约纪行
珍贵的童年记忆
看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一列脱节的火车
绿房子与吴氏族谱
一个向度的阅读

游来游去的鳗鱼
圣彼得堡的天空
沈昌文先生的书房
我们的脚下满是尘埃
羁留不住,但随遇而安

不败花事
住院小记
我的藏书票
王成荣和他的童谣
轻盈精灵的史蜀君
以梦来实现愿望

美丽的夜莺不会飞走
漫步宁海
“天籁之人”
毕业典礼

查令十字街84号
拯救小米
上田泰江和她的画
道是无金亦有金

唐吉诃德的战队
在个人经历中建构历史
与学校为邻
坏日子与好时光
纸的时代
读书小札(二)

浮雕铜像
美梦正圆
许淇,也是上海的荣光
小鸟落在书桌上
快递小哥阿满

温凉阳光
回馈
我沐浴着他的光
老 兵
这里是罗卡角
荒诞得一如平常

见信如晤
孔雀,公鸡,兔子与欧拉的羊
老达保
宛如同在
人生的印记,生命的光芒

伦敦的“书匠夫妻
钵扎和甜酒酿
“海狼”杰克·伦敦

特别的荣誉
伊斯坦布尔的阿扎
永远的星辰
渡尽劫波听迦陵

失之书
游走在广灵路一带
以恐惧丈量的距离
小木匠

上海往事
再说广灵路一带
美好的遇见
桧木书院
自然电影表述的是人类

写歌的女孩
窗景
秋假
读书小札(三)
如鹰之航
旅美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
人与书俱老
惊心动魄的日常生活
相逢于微时

后记


【免费在线读】

大人们什么都看不见

  那天,我坐高铁去北京,这是一个长达五个小时的旅程。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四十岁的模样,而那男孩大约才十岁出头。原本开车时,这位子并不朝向我,而是背对着我的。可是,列车开出不久,男孩发现自己是逆向而行,所以提出要换个方向,一开始,父亲还嫌麻烦,但男孩坚持着。好在高铁的座位可以三百六十度转向,*后我便与男孩面对面了。让我惊奇的是,在整整五个小时的行车途中,那位父亲一直昏昏而睡,可男孩却几乎始终把脸紧贴着车窗,不知疲倦地看着窗外的景致一一掠过,他看得如此专注,以至鼻子都被玻璃窗子给压扁了。
  我很久没有坐火车了,甚至现在连火车这样的概念都过时了,替代以动车或高铁。我记起上一回坐绿皮火车,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次是去武夷山,正值酷暑,车箱里既没空调,也没茶水,而且挤满了人,上一回厕所,简直要从别人的头上跨过去。一路上真是千辛万苦,不过,却十分来劲,也是像这男孩一样,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美妙,哪怕是夜晚,我仍然伏在窗口,任由又猛又烫的热风直扑而来。我看了一个晚上的星空,一一识别着那些夏夜里明亮的星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这是从北偏东向南方地平线延伸的银河光带中的“夏季大三角”,真是壮美无比。后来,曙色渐起,我看到了天边越来越浓的金红色云层,我便在想象中看到了日出。我始终处于兴奋中,而我身边的人都沉沉睡去了。
  可是,没有多久,不管是乘火车,还是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我都一概不会再望向窗外了,因为我已是一个大人了,大人若对着窗外一惊一诧,那是会让人笑话的。如果说这是外界的干涉,不如说是自己内心的蜕变。我曾希望坐一趟从上海开往西藏的慢车,一路上慢慢地看过去:激越的沱沱河、巍峨的唐古拉山、辽阔的羌塘草原、有藏羚羊奔跑的可可西里;但是,*终还是选择了快捷的飞机,结果除了或平静或翻滚的云海,什么都没有看见,奇怪的是,心里并没有多少的失落感。
  现在,坐在我对面的这位男孩,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窗外,他的鼻子紧抵着车窗,他的额头以及头发在飘忽的光影中闪闪烁烁。他没有说话,但从他的变化着的神色里,我看到了他的好奇、激动和惊讶。我顺着他的目光瞟了瞟窗外,无非是些田地、树林、楼房和山丘,即使看向天空,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之心动的面貌。我知道,我曾有过像男孩一样的时候,但是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只有孩子才会对他看到的一切感到新鲜而惊异。我则是一个大人了,而大人们即使面对湖光水色、峻岭险峰,也大多无动于衷。确实,大人们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们可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什么世面都见过了,风景也罢,世态也罢,人心也罢,什么都已见过,而一旦都已见过,便只剩下无聊和无稽了。
  事实上,大人们不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只是他们要么选择所见,要么视而不见。他们已成熟到老成,老成到世故和势利,所以对那些不平不公的事情,看见了也只当没有看见,闭眼转身,心善者还有一点波澜,心狠者则纹丝不动,甚至还有指鹿为马者;至于对真相的追揭和洞察,更是意兴阑珊。由是,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重复上演,大人们附和地称赞:“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而孩子却直截了当地说出了看见的真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那时,孩子的父亲还不由得赞叹一声:“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可是,现今怕是这位父亲只会捂住孩子的嘴巴。说起来,大人们真的是波澜不惊、宠辱无谓那倒也好,只是在这背后,却投射着见怪不怪、眼开眼闭、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之种种,结果便是恶之花滥开不败。
  大人们非但看不见外在的世界,也看不见自己的内在。前些日子,一家语文杂志社欲将教科书中的课文作者为他们写过的创作手记结集出版,他们很守规矩,一一让作者授权,我也帮着寻找众多的作者。编辑拿到了一位著名诗人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先发了封热情而诚恳的邮件,却是泥牛入海,只能打电话过去,不料,那诗人很冷漠地劈头一句:“你们可以给我多少钱?我现在可是有身价的!”我当然不能指责诗人捍卫自己的利益,只是觉得很没了诗意,没了理想的光彩,要知道那*入语文课本的诗作诞生在那黑暗刚刚过去、天色将明未明的时代,表达了在深重压抑下人格的觉醒和复苏,我相信,那时的诗人质朴而真挚,厚道而温和,写作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非金钱的驱使。的确,人很容易在功成名就之后自我膨胀,所以,鲁迅先生说“人一阔,脸就变”,就会不知天高地厚,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面目。
  令人多少有些伤感的是,孩提时光倏忽而去,天真烂漫的童心那么容易,那么快速地便消逝了。童心的泯息不仅带来了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没落,让我们再也看不见鲜活而真实的东西,从而引发不起发现、改造和创新的动力;在更深的意义上,则是内心世界的沦陷,淳朴变作老到,单纯变为复杂,独立的品格、正义的立场、悲悯的情怀、道德的底线,被*的功利主义或曰精致的利己主义所攻破,溃不成军。
在列车行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开口向对面一直眺望窗外的男孩发问:“你怎么看得那么着劲呢?你究竟看到了什么啊?”男孩动也不动一下地回答我:“有好多好多的东西,看也看不完!”我也把脸转向窗外。忽然,那男孩轻轻地叫了起来:“你看到了吗?那座桥下的水里反躺着一条船,一只蝴蝶飞过去了,落到了石头上,还有两朵花,都是黄颜色的,一根树杈叉到天上去了,云也划开来了,田里面都是方格子……”我试图跟上男孩的节奏,但我觉着羞愧,因为我真的什么也都没有看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