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类这自诩为万物之灵的物种啊,在文明的道路上跋涉了数千年之后,当被迫在吃掉同伴和自己死去之间做出选择时,结果会是怎样的? 对于死者而言,死亡,既不神圣,也不肮脏。唯有生者,才赋予死亡以各种不同的意义,或崇高,或卑微。只因人类始终不愿承认,生命其实就是一场卑微的存在。 权力,在它还没有被人类关进文明的笼子之前,长得究竟是个啥样儿?而*的权力,对权力者而言,究竟意味了什么?有时,至高无上和孤独是同义词。 偷窥起源于人类的动物本能,即使在文明时代,偷窥的动机仍是争得生存优势。然而时至今日,创意无穷的人类将偷窥打造成了一门生意,隐私变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演进,几乎无一不是对大自然的模拟。居所模拟洞穴,音乐模拟天籁。城市社会,达标了这种模拟的顶点。然而只有山岳和大海,就像子宫和羊水,能让我们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证实自己的真实。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猜测,我们可能都生活在一张膜的曲面上,而附近还存在着另外一张我们看不见的影子膜。因为光只能沿着膜旅行,而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因此,影子膜那边的影子世界,里面的物体都是以暗物质形式存在的,它们因为不反射光而不可见。

而绘画,以及那些画里的人与神、山水与天空、船、建筑与石碑,就是凝固了的时光。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从它们外表的凸面穿越进去,反向行走在时光的凹面之上,去触摸和感知人性暗物质在上面的留痕,会得到更多有趣的发现。


【内容简介】

每一栋房子,都是盛放时间与空间的容器,而艺术博物馆,是拥有时空的房子,墙上的每幅画,都是一个隧道入口。

作者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拜访它的艺术博物馆,对绘画作品中的人文历史内涵有着浓厚的兴趣,所观所感,拾忆成篇,不拘话题与表达方式。从一幅画背后的神秘谋杀故事,到在画中风景地旅行的意外生死经历,等等。其中,有对历史与人性探幽发微的寻问,如印象派大师笔下的悲剧女性、美国西部大迁徙中的食人惨剧、一战前线的人肉盾牌;有对人类与自然、信仰的思考,如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山谷和杭州三生石;有对裸女作品中折射出的人类两性关系及其特定时代含义的解读,如女奴贩卖及圣经人物浴女画。多为非虚构文字,其间无不透射出人道主义价值关怀。作者期待读者朋友们,每读到似曾相识之处,都能发出会心微笑。
【作者简介】
彭志翔,武汉人,中山大学口腔医学教授,医生,自由写作者。曾旅居欧美,现在广州,昼为稻粱谋,夜伏书墨间,聊以自慰。已出版随笔散文故事集《追赶我的回声》。
【媒体评论】

作者曾游历众多艺术博物馆,将所观画中的故事与感悟一一拾忆成篇,既妙趣横生,又引人遐思,是一本生动精彩的好书。

——鄢烈山 著名杂文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画中自有世界。中山大学彭志翔教授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画面上,而是深入画面背后,在时光的纵深里思考文明的兴衰、人类的命运,探寻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

——傅国涌 著名作家、近代史学者

我想,那些不朽的灵魂自有相通之处,渴望成就不朽灵魂的人们,在这里,会找到知音。

——陈铿 著名画家、教授


【目录】

疯子的世界 001

她裸体如雪,映照出我们的灵魂 007

雪中猎人 013

你只有一道菜可点:当纳帮的恐怖故事 019

灰衣主教,在权力的旋涡场上 031

印象罗马,永恒之城 041

李塔圣母 045

安特卫普商人:从一张脸上读出一个时代 049

三生石,大悲咒 061

战舰提米莱尔号:命运的终点 71

伦敦西敏寺,那些不朽的丰碑 075

暴风雨前的托莱多城 097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情包 101

访圣彼得堡艺术家墓园 109

晨雾中赶集 115

优胜美地,你告诉了我什么? 121

德加画笔下的谋杀故事 139

苏珊娜与长老:洞穿历史黑牢的窥淫目光 147

一次飞行经历 153

人肉屏障 167

偷窥 175

瑞典散记 183

安格纽诊所里的手术 189

强盗与他的孩子 199

寻找一位打鱼少年 211

她真的是个吸血鬼吗? 223

黄山天都峰之忆 229

渡湖的圣玛利亚 247

王的囚笼 253

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与爱因斯坦的大脑 261

斯大林格勒的圣母 271

希特勒的*后一个元帅 283

过街 303

在遥远的北方 307

手抚骷髅的神秘女人 315

凝视一只火烈鸟 325


【前言】

序 寻找不朽的灵魂

我在想这个写过《追赶我的回声》的彭志翔不只是追赶回声,他在追寻灵魂,追寻不朽。

这个每晚爬格子的优秀医生使我想起达•芬奇,绘画的达•芬奇却干着医生的活——为避人耳目他老人家经常深夜解剖尸体,除了解骨骼肌肉结构,他还有一个目的: “所有的尸体都被解剖过了,我却没有找到一个东西,就是灵魂,到底灵魂在哪里?”

的确,灵魂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没有灵魂的躯壳无异于行尸走肉,灵魂掌控肉体,赋予人自我意识,它才是人的本质,是不朽的精神实体。灵魂,一切痛苦喜乐皆因你而生,生命终了,活着的人们会诵着《安魂曲》,安抚祈求灵魂的安顿。然而,怎样的灵魂才会不朽?

我想,这才是驱使深谙科学之道的彭医生孜孜以求的动因。

不朽的灵魂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精神,是荣光、理想与成就使个体灵魂从与社会和自然的纽带中脱颖而出,不朽的灵魂由此被发现,也由此诞生,灵魂不朽的人生多姿多彩,也借此成为一种精神而得以永生。

人文主义之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领袖彼得拉克说:“除灵魂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不朽的灵魂不再是关在肉体之笼中的鸟,而是激活了肉体生命的个体精神存在。”

在彭志翔新书《画中那些不朽的灵魂》中,他把目光投向以光影留住时间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画家,在这些油彩的凹面里,他找到了那些创造不朽名作的灵魂,他与他,与画面里的他与她及他们,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喃喃私语。

我想,那些不朽的灵魂自有相通之处,渴望成为不朽灵魂的人们,在这里,会找到知音。

( 陈铿:画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州青年美协副主席、香港美术研究会永久会员。)

自序 走在时光的凹面

在雅典的*后一个下午,我徘徊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里。很多大厅几乎空无一人,在参观完青铜器展厅后,我发现相邻的一间展厅大门虚掩着,于是好奇地探头向里面看,只见几位文物工作人员,正附身一尊巨大的古青铜雕像上面用手摸索着什么。雕像脸向下倒卧地面,展露在人们眼前的,是背后镂空的内部凹面,不像雕像俊朗、流畅和光洁的外观,它的凹面黝黑而粗糙,谈不上美感,却让人产生一个联想:历史时光,也会有它的凸面与凹面,有它的受光侧与背光侧。从不同的维度去凝视和触摸,我们会得到更多有趣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猜测,我们可能都生活在一张膜的曲面上,而附近还存在着另外一张影子膜,我们却看不见那张膜,因为光只能沿着膜旅行,而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影子膜那边存在一个影子世界,里面的物体以暗物质形式存在,它因为不反射光而不可见。我承认自己对这个现代物理学之谜一无所知,但科学家所言的,那个对应于我们世界的、另一个镜像世界里隐藏的暗物质,让我无法不想到人类外表之下,隐藏着的人性深渊,它幽微而充满未知,像不像一个与我们互为表里的膜世界?

我曾经在世界这本巨大的书上胡乱翻阅过,对所看到的插图画作,总是会产生多瞥一眼的冲动,我不光满足于画面给予我的印象与故事,还老想着去窥视画面背后可能隐藏的东西,那些画里面的人与神、山水与天空、船、建筑与石碑,它们就是凝固了的时光。从外表的凸面穿越进去,然后反向行走在这时光的凹面之上,去触摸和感知人性的暗物质在上面的留痕,对于我,这常常是一种有趣的体验,本书就多为观画有感而作的随笔散文结集。

书此小文为序。

彭志翔2018 年5 月于广州


【免费在线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