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
创新性地提出了对社会企业进行识别、界定和分类的中国方案
10个案例涉及养老、精准扶贫、智障者就业等重要社会问题
10个社会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创建了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其中大多社会企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收获了商业价值
【内容简介】

什么是社会企业?本书提供的企业家精神视角以及社会企业界定框架,为判定社会企业以及区分不同社会企业类型提供了很好的标准。

书中通过10家社会企业的案例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群体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的社会企业家精神。这10家社会企业大都是各自领域*个吃螃蟹的或者是各自行业的开拓者,它们无一例外都为具有广泛影响且棘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对社会企业的界定和画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们看到社会企业到底长什么样子。这10家社会企业也是在各自领域发展较快、较好的有代表性的组织,是从上百家中国社会企业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社会企业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或正在形成有潜力、可持续、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在每家企业身上都能识别出某些线索,如制度设计、策略选择、组织文化和行为倾向。这些线索有助于防止这些组织的社会使命产生漂移,防止因为追求财务和市场业绩而损害其社会使命。

本书将理论框架和翔实案例整合在一起,让读者既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实战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从界定框架中获取研究思路,特别是政策制定者、认证机构、专业支持机构和投资机构可以从书中发掘识别和评估优秀社会企业的要素。
【作者简介】

毛基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8)。第七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CNAIS)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四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工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是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SCI)、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SSCI)等期刊编委,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创刊主编,《信息系统学报》创刊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的组织采纳、各类用户行为、外包管理和信息化项目管理、大数据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

赵萌 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组织与战略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编审委员会委员,全球社会事业学术会议 (Global Social Business Academic Conference)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北京倡议》发起人之一,致力于中国社会企业认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十余篇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制度变革与创新、利益相关方管理、组织价值观。


【媒体评论】

学术界长久以来对中国社会企业缺少结构化的分析。本书将成为研究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社会企业的重要参考。

亚历克斯?尼科尔斯 (Alex Nicholls)

英国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教授

牛津大学斯科尔社会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这不是普通的案例集。本书为理解中国和世界范围的社会企业现象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孟睿思 (Christopher Marquis)

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可持续发展全球企业”教授

本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企业界定方式,是了解中国社会企业的关键书籍。

金? 梅瑞狄斯(Kim Meredith)

美国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主编

本书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企业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要著作,必将引发一场观念革命。书中的社会企业界定框架不仅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亦有借鉴意义。

郭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副教授

《非营利和志愿部门季刊》主编

本书为理解“什么是社会企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中国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认识基础。

张宝耀 (Kevin Teo)

“亚洲公益创投网络”知识中心主任


【目录】

社会企业理论框架

采用二元分析视角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二元分析视角的局限性

以企业家精神视角,我们会看到什么?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国社会企业界定框架

分享收获:从社区支持农业到乡村复兴

“三农”问题之困

CSA模式的中国试验

CSA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从“独木”到“森林”

让乡村成为年轻人安居之所

深耕还是扩张?

喜憨儿洗车:心智障碍者的梦想家园

曹军的切肤之痛

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困境

梦想家园启航

让工作适应人(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社会适应能力的试验场

永远在路上

成都朗力:打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社会

发现:机会与困难并存的养老市场

创业:养老与社工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

渐入佳境后的徘徊:从服务到产品的延伸

从地区走向全国的雄心:适老化平台管理系统

适老化改造模式的推广:加盟商制度与理念普及

制度保障:风险控制与团队建设

财务可持续:规划和演进

风险和挑战

老爸评测:良币驱逐劣币之路

包书皮引爆的故事

一位老爸的筚路蓝缕

“检测网红”是怎样“炼成”的

达则兼济天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

佰特教育:让财商教育走入青少年世界

打造财商教育*

从项目到产品平台的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下的组织和创新

公益目标与商业目标的平衡

未来挑战

零分贝:为贫困者撑起一片蓝天

结缘扶贫

创新产品

自我造血

机制保障

开花结果

三大挑战

梦想骑行:精神之旅的守护者

梦开始的地方

一个人上路

川藏线上的守护者

向规范的商业运作靠拢

向更美的风景进发

米公益:好行为撬动大公益

一支画笔下诞生的灵感

“中大合伙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

不忘初心:不止更好的自己

挑战依然在

乐朗乐读:让读写障碍者阅读没有障碍

“我不笨,只是读得慢”

雷锋小学的实验教学

技术革新与业务转型

盈利反哺公益

冲突与挑战

碳阻迹:碳管理的信息化创新

碳交易的市场机会

碳阻迹的足迹

促进碳减排的新尝试

碳阻迹的核心能力

发展与挑战


【前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翻开本书,说明你希望对社会企业有所了解。本书不会令你失望。本书以及后续的系列案例集将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严谨的理论框架,向读者展现在中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群体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简称人大尤努斯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简称人大商学院)的十几位老师、同学共同完成。历时10个月,我们深入调研了10家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共进行了70小时以上的正式和非正式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二手数据。本书比较深入地回应了中国社会企业领域两个*基本,却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难以形成共识的问题。首先,什么是社会企业?本书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企业家精神要素的中国社会企业界定框架,并通过10个案例对这一框架进行具体阐述。其次,早期发展较好、较快的社会企业长什么样子?本书通过案例勾勒出中国优秀社会企业的基本画像。

2017年6月11日,人大尤努斯中心和人大商学院联合15家国内主要社会企业推动机构发布了《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北京倡议》,包括: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億方公益基金会、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世青创新中心、社创之星、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善达网。倡议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基于专业分工的工作网络,系统推进中国社会企业领域在认证、教学、研究、赋能、品牌建设、投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发展,以促进业界对社会企业的概念与实践形成必要的共识,以及制定社会企业行业发展路线图。本书的出版是倡议的落地项目之一。

我们期待本书能激发读者探究社会企业并投身社会企业运动的兴趣。本书的目的不是介绍社会企业概念的历史沿革,不是讨论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也不是对社会企业领域的争议和分歧盖棺论定,而是通过提出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社企界定框架,为在中国更加深入地讨论、研究和实践社会企业提供较为严谨的话语基础和认识基础。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人们对社会企业内涵和边界的理解不尽相同。为了提出适合中国的社会企业界定框架,我们必须从现有纷杂的知识当中梳理出一些理论模式,找到中国社会企业与这些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中国社会企业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既能与现有理论对话,又能满足中国实际需要的对社会企业的认识方式。

本书提出了中国社会企业的界定框架,包括判定什么是社会企业,以及区分不同社会企业类型。该框架的提出基于144篇国际主流文献、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以及研究团队对中国社会企业实务的观察和调研。研究团队分析了几十家被国际上主要的社会企业支持机构,如阿育王(Ashoka)、施瓦布基金会(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和斯科尔基金会(Skoll Foundation)等所认可的组织的特征,以及46家被广泛认可的国内社会企业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首先,仅仅通过判断一个组织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准确理解多样化的社会企业实践的。这对人们通常使用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二元分析来界定社会企业的思路提出了挑战。其次,现有研究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且有学者认为多样化的定义反映了复杂的社会企业发展现实,形成统一定义的尝试不利于社会企业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但我们发现已经出现了几个界定社会企业的流派。换句话说,已经出现了几种围绕类似元素来定义社会企业的倾向。再次,现有界定流派均使用了社会和商业元素以外的元素来判定社会企业。如果仅从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二元分析来认识不同的界定流派,就无法完整理解现有研究成果。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对社会企业的判定和分类需要从社会商业二元分析视角转向企业家精神视角。具体来说,一种对社会企业的界定框架不应满足于了解一个具有社会目标的组织是否采用商业模式或是否通过市场交易收入实现财务可持续。更符合实际的框架是分析一个组织是如何把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企业家精神元素组合在一起来解决社会问题的。

本书是国内*本整合了理论框架和翔实管理案例的社会企业读物。本书适合多元化的读者群体:社会企业的从业人士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实战经验和教训;学者既可以将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从界定框架和案例中获取研究思路;政策制定者、认证机构、专业支持机构和投资机构可以从书中发掘识别和评估优秀社会企业的要素。

书中的10家社会企业都成立于近10年间,集中在中国社会企业发展迅猛的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它们大部分是在工商部门进行公司注册,大部分创始人具有商业领域的从业背景。这10家社会企业致力于解决10种不同的社会痼疾。我们基于对上百家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状况的观察认为,本书收录的企业是在各自领域发展较快、较好的有代表性的组织。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企业发展的复杂性,所以无意也无法预测案例企业的未来状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社会企业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或正在形成有潜力、可持续、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我们在每家企业身上都识别出某些线索,如制度设计、策略选择、组织文化和行为倾向。这些线索有助于防止这些组织的社会使命产生漂移。或者说,防止这些组织因为对财务和市场业绩的追求从而损害了其社会使命。

本书收录的社会企业无一例外地为具有广泛影响且棘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它们大都是各自领域*个吃螃蟹的人,或是行业的开拓者。碳阻迹开发了中国*个碳管理软件和线上低碳教育系统;佰特教育研发了中国*个针对弱势儿童的财商教育项目和课程;乐朗乐读研发了创新性的读写困难教育课程和产品;分享收获首倡新农人愿景并通过打造全国性的联盟组织推进“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老爸评测采用自主评测 网络商城的模式推动行业改进和产品安全;米公益首创了通过个人良好生活行为撬动大规模企业捐赠的网上游戏 公益体系;成都朗力整合了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适老化服务平台以系统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梦想骑行首创了救援、保险、食宿、公益等综合服务体系,用来保障和丰富进藏骑行者的旅程;喜憨儿洗车创立了心智障碍人士洗车服务标准、流程和培训体系,帮助其变受助者为助人者;零分贝开拓了大数据保障精准扶贫的信息服务模式。

纵观国内外的优秀社会企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可以清晰测量的社会使命描绘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如果本书的社会企业能够实现其使命,那么未来的中国社会将会是这个样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高度信任;来自农村的年轻人自发返乡创业,成为一代新农人;人们对公益慈善项目充满信任,并且经常参与公益活动;老年人在家或外出时不用担心意外跌倒或不方便行动的情况;贫困和缺少教育机会的儿童可以接受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人们有意识而且有能力在生活中量化碳排放和减少碳排放;当子女患有心智障碍或读写困难,父母不再为他们的生计和人生幸福担忧;政府和民间机构能够精准地识别、追踪和扶助*贫困的人群;骑车进藏展开精神之旅的人们不再为生命安全担心。

本书是系列案例集的*部。我们希望,当越来越多社会企业的故事像花朵一样在读者面前绽放时,人们终究能够感受到,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因为社会企业家的存在,而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图景。对于社会企业家来说,社会问题不是灰心的理由,而是奋起拼搏的号角。


【免费在线读】
十分高兴看到这本有关社会企业的著作出版。我对人大尤努斯中心同事们的辛苦付出和他们恰逢其时的工作,表示欣赏与感激。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与社会事业(social business)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本书为理解社会企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恰当而有用的视角。40多年前,当我把27美元放到孟加拉国乡村贫民手中时,我知道自己不是在提供一份经济资助,也不是在示范一种商业模式,而是在传递我对他们追求经济独立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能力的信心。我是在激发他们的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大概念。我常常看到人们由于缺乏了解,而把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相混淆。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社会企业形态和类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由于对社会企业、社会事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共益企业(B corporation)等概念界定不清而导致的误解和误用;理解它们的区别,它们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
恰当地理解和实践这些概念,将对以造福社会为*终目标来推动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人们正逐渐形成共识:以追逐个人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正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出巨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财富加速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了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趋势,我们亟须推动一种以造福社会大众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书向人们清晰展示了可以采取的行动。
本书的另一个特殊价值在于,它首次从平衡的管理视角对中国的优秀社会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现了这些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突破与纠结、笃信与困惑。这种实践是中国和世界了解社会企业所需要的。
我要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同事们鼓掌,是他们的努力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企业创新的*图景。祝愿人大尤努斯中心及其合作机构,能够坚定不移且持续地为切实提升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做出贡献。希望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和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中国解决方案”。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
格莱珉银行创始人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