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丰子恺送给孩子的美学启蒙书。文艺大师丰子恺对音乐与绘画的另类解读,独一无二的轻松视角,信手拈来的大师典故,如数家珍的中西名画,一一在此呈现。
★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完整收录。
★大开本设计,适宜亲子阅读;全彩精装,注重儿童美育;环保印刷,父母安心选择。
【内容简介】
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翻译家,这是世人眼中的丰子恺;而在孩子们看来,他只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位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的父亲,用一颗痴心,为孩子们永远挽留住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丰子恺给孩子的漫画》《丰子恺给孩子的文学故事》《丰子恺给孩子的音乐和美术故事》。
  丰子恺以真挚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形式,描绘了万物有情的大千世界,记录了平淡美好的生活百态,传递了简单易懂的美学知识。为适宜孩子阅读,编者甄选了100余幅丰氏漫画、50余篇丰氏散文,图文搭配,让孩子读得懂、读得进去、读得爱不释手。
  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在书里享受童年,希望曾是孩子的你能在书里找回童年。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
  作家、画家、翻译家、慈爱的父亲,宽厚的长者,淡泊的居士。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早年留学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又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皈依佛门。其书画文章将音乐、佛学、绘画、诗词融为一体,其文章简单恬静却意趣盎然,在童真天然中饱含人生的禅意。其漫画、书法自然潇洒,简约有情致,被誉为“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有《丰子恺全集》行世。
【媒体评论】
丰子恺的漫画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也是一种创造,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泰戈尔

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稀奇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朱光潜

你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朱自清

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从丰子恺先生那里,我学到了朴素。——林清玄
【目录】
*辑 少年音乐故事
独揽梅花扫腊雪
晚餐的转调
松柏凌霜竹耐寒
理法与情趣
铁马与风筝
律中夹钟
翡翠笛
巷中的美音
外国姨母
芒种的歌
蛙鼓
第二辑 少年美术故事
贺年
初雪
花纸儿
弟弟的新大衣
初步
喂食
儿童节前夜
踏青
远足
竹影
爸爸的扇子
尝试
珍珠米
姆妈洗浴
洋蜡烛油
新同学
葡萄
“九一八”之夜
展览会
落叶
二渔夫
壁画
寄寒衣
援绥游艺大会
【免费在线读】
独揽梅花扫腊雪
  满天大雪,从去年除夜落起,一直落到今年元旦的朝晨。天井里完全变成白色,只见两株老梅的黑色的树干从雪中挺出,好像一双乌木筷插在一碗白米饭里了。
  除了两株梅树以外,还有一个浑身黑色的王老公公。他身穿一件长而厚的黑棉袄,头戴一顶卓别林式的黑呢帽,脚踏一双长筒子的黑钉靴,手拿一把长柄的竹丝扫帚,正在庭中扫雪。他想从大门口直到堂窗边,扫出一条路来,使我们便于进出。他的白胡须映着雪光,白得更加厉害,好像嘴上长着一丛鲞(xiǎng)骨头似的。我戴了围巾,镶拱了手,立在堂前看他扫雪,心中有些不安。他是爸爸的奶娘的丈夫,今年六十一岁了。只因家中的人统统死去,房子又被火烧掉,他这孤身老头子无家可归,才到我家来作客。爸爸收留他,请他住在大门口的一间平屋里,供给食衣,并且声明“养死他”。我*初听见“养死他”三个字,觉得可怕,这好像是“打死他”“杀死他”之类的行为。但仔细一想,原来是好意,也就安心了。
  他扫到梅树旁边,大概觉得腰酸,一手搭在东边的梅树干上,一手扶着扫帚,暂时站着休息。我觉得这光景很可入画:一片雪地里长着一株老梅,梅树上开着同雪一样白的梅花,一个老翁扶着扫帚倚在树旁。这不是一幅很动人的图画吗?
  但是爸爸从里面出来,向庭中一望,却高声地唱道:“噢!doremifasollasi!”
  我忍不住笑起来,惊讶地问道:“爸爸为什么对着扫雪的王老公公唱了音阶?”
  爸爸答道:“我们小时候学唱歌,先生教我们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现在王老公公不是在那里‘独揽梅花扫腊雪’吗?”接着就把这诗句的字义一一告诉我。我把这七个字反复地念了两遍,笑道:“原来如此!那么,音阶下行时,‘雪腊扫花梅揽独’怎么讲呢?”爸爸伸手抚我的头,笑着说:“雪腊扫花梅揽独,王老公公做不到,只好你去做了!”说着便离开我,自去同王老公公闲谈了。
  我正在独自回想,忽然里面现出一个很新鲜的人影。这是离家半年而昨晚冒雪回来的姐姐的姿态。昨晚她回到家里已是上灯时光,我没有看清楚她。自从暑假开学时相别后,我在白昼的光线中再见她的姿态,现在是*次。我觉得非常奇怪:在她目前的姿态中,思想感情、态度行为和语调笑声,仍旧是我的姐姐,而容貌和身体好像另换了一个人。她的容貌比以前粗而黑,身体比以前长而大,好像不是我的姐姐,而是姐姐的姐姐了。姆妈曾经讲一个故事给我听:有一个人死去,换了另一个人的灵魂而活转来。于是身体原是他自己的,灵魂却换了别人的。现在我的姐姐正和这人相反:灵魂原是她自己的,身体却似乎换了别人的。
  但这仅是久别重逢时暂时的感觉,数分钟后,我就不以为奇了。同以前看见她换了一身衣服一样,似乎觉得这不过是表面的变化,无论变得怎样,内容中始终是我的姐姐。在阔别的半载中,我常觉得有许多话要同她说;今日重逢,却又想不出什么话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走进半年前曾作为我们的美术工作场的厢房里,在映着青白的雪光的座上相对坐下。我就同她说起刚才爸爸所唱的音阶来。
  “刚才我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唱音阶,唱作‘独揽梅花扫腊雪’。你道好笑吗?”
  “我曾经见过他小时所用的唱歌书,翻开来,*页上写着‘1、2、3、4、5、6、7’七个数字,数字下面注着‘独揽梅花扫腊雪’一句诗,我也觉得好笑。从前的人的习惯,欢喜把外国来的名字翻译得像中国原有的一样。其实音阶何必也如此呢?这七个字在外国本来是没有意思的。我听中学里的音乐先生说,这七个字还没有发明的西洋中世纪时代,有一个宗教音乐的作曲者作一首赞美歌,一共七句。每句乐曲开头的一个音,恰好是音阶顺次上行时的七个音;而每句歌词开头的一个字的*个缀音,恰好是do、re、mi、fa、sol、la、si。因此后人就用这七个字来唱音阶,称它们为‘阶名’。”
  “姐姐!‘音名’和‘阶名’究竟有什么分别?我们小学里的先生没有讲清楚。”
  “你们六年级的音乐是谁教的?”
  “还是华明的爸爸——华先生教的。他教图画教得很好,但是音乐不会教。只管教我们唱,却不教乐理。我到现在还没有明白五线谱的读法呢。”
  “五线谱的读法,在乐理中是*机械、*容易的一小部分,一个黄昏就可学会。音乐的性状和组织,才是重要的乐理,学习音乐的人不可以不研究。像你刚才所说的‘音名’和‘阶名’的区别的知识,倒是了解音乐的性状和组织的*步。这区别很浅显:风琴上的键板,各有固定的名称,CDEFGA或B不可移易。这叫做‘音名’。我们唱音阶时,随便哪个键板都可当作do,即无论哪个音名都可当作do。这do、re、mi、fa、sol、la、si就叫做‘阶名’,阶名是不固定而可以移易的。这区别不是很浅显的吗?比这更深刻而有兴味的,我觉得还是‘do、re、mi、fa、sol、la、si’七个字的性状。我们的先生教给我们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音阶里的七个字,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七个人物:do字是音阶中的主脑,*重要,*常用,好比家庭里的主人,故称为‘主音’;sol字与主音*协和,常常辅佐主音奏和声,好比家庭里的主妇,从属于主人,故称为‘属音’;mi字与la字与主音也很协和,也常辅佐主音奏和声,虽不及主音、属音的重要,却也常用,故mi称为‘中音’,la称为‘次中音’。前者好比这人家的儿子,后者好比女儿。以上四个音在音阶中都是重要的,常用的,犹如父母子女四人都是一家的主人。此外,re附在主音上,称为‘上主音’,好比这人家的男仆;fa附在属音下,称为‘下属音’,好比这人家的女仆;还有一个si,是引导一个音阶到其次的一个音阶时用的,称为‘导音’,我们的先生说它好比是这人家的门房。——这比喻真是非常确切,非常有趣……”我听得兴味浓极,不禁打断了她的话,插口说道:
  “嘎!你所说的家庭就是我们家!爸爸是do,姆妈是sol,我是mi,你是la,阿四是re,徐妈是fa,新来的王老公公是si。哈哈,我们这音乐的家庭!”
  外面有华明的声音:“恭贺新禧,恭贺新禧!”我和姐姐争先出去迎接,我的话也被他打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