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陈孝平

男,1953年出生于安徽省阜南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亚太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席,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亚太肝癌协会常委,美国外科学会Honorary Fellowship,美国外科学院Fellowship,国际外科组织(ISG)成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肝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和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任国家973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

从事外科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教学方面敢于而且善于进行改革和创新,曾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历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年制《外科学》第5版编委兼编写秘书,第8版、第9版主编;7年制《外科学》教材第1版主编;7、8年制《外科学》教材第1、2、3版主编,主编辅助教材和著作22部。被评为*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2017年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汪建平

男,1954年9月出生,江西婺源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任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名誉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美国外科医师学院院士(FACS)、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会员、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2015年版、2017年版)专家组组长、全国五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2010)副主编、第8版(2014)第二主编,《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主编等。《中华胃肠外科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总编辑。

从事临床工作四十年,一直坚持在临床*线查房、教学、会诊、手术,专业领域为普通外科,对消化道外科,尤其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文章30余篇,主持多个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曾两次被选为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口头报告,并被《临床肿瘤学》(JCO)等杂志录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

赵继宗

男,1945年10出生于北京,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89—1990年美国MD Anderson医院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国脑卒中学会会长,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Dandy神经外科学会中国分会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主编。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解剖结构保护提升到脑功能保护,整合临床神经科学,展开脑科学研究,推动我国神经外科学达到国际水准。主编《颅脑肿瘤外科学》、《血管神经外科学》和《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3部。主持制定了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3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科技1等奖2项。

主审简介



吴孟超

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吴孟超院士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翻译出版*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出*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创造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1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为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肝母细胞瘤,创造了世界之*。

1996年,吴孟超院士创建了我国*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建院以来,先后培养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3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18人次成为“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总后“伯乐奖”、总后“科技金星”、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吴孟超院士率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一、二等奖31项。他本人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项,陈嘉庚医学奖1项。1996年被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主编专著21部。

吴在德

男,192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系。曾任中德医学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武汉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同济医科大学腹部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副会长、《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和分担10余种学术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

吴在德教授为我国*先(1958年)尝试开展狗肝移植和*早(1977年)开展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者之一。2004年获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杰出成就金质奖章;2007年获德中医医学协会宝隆奖章。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编高水平专著《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面向21世纪教材《外科学》(第5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外科学》(第6版)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等7本,副主编1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吴肇汉

男,1938年1月出生于湖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普外科及外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50年,专长于消化外科和外科营养的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担任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七版)主编(双主编之一)。主编专著有《实用临床营养治疗学》(2001年)、《临床外科学》(2000年)及《实用外科学》(第4版,2017年)等。“短肠综合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鉴于在临床营养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中华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授予了终身成就奖(2009年)。

副主编简介

秦新裕

男,1953年4月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外科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目前是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诊治。主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发表科技论文350余篇,主编著作5本,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和三等奖2次。

刘玉村

男,汉族,1960年6月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留北京医科大学*医院工作。1990年至1992年,国家*公派赴丹麦国家医院进修。2006年至2016年任北京大学*医院院长。2016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2017年7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

曾作为副主编参编《外科学》《外科手术学》等教材,担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副总编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副总编辑、《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副主编。

张英泽

男,1953年6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河北省创伤急救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杂志》、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中文版)总编。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通讯作者或*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单篇*IF 17.686)。主编、主译学术专著23部

孙颖浩

男,1961年5月出生,山东乳山人。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和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任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前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全军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等。创办Asian Journal of Urology,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主编。

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35余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主持“973”、国家杰青等科研项目26项。主编出版《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学》等专著19部,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国际抗癌协会“Alexander Savchuk肿瘤研究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何梁何利基金会医学与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李宗芳

男,1964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二级教授、博导,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肿瘤病院院长,陕西省肝脾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及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副组长等。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主持*、省部级项目23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医师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人选、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三秦人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历任全国高等学校多部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


【目录】

*章 绪论1

第二章 无菌术6

*节 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6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7

第三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8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 9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10

*节 概述 10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3

第四节 镁及钙磷代谢紊乱 15

第五节 酸碱平衡失调 17

第四章 输血21

*节 输血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1

第二节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2

第三节 自体输血 24

第四节 血液成分制品 25

第五节 血浆代用品 26

第五章 外科休克27

*节 概论 27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33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34

第六章 麻醉37

*节 概述 37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37

第三节 全身麻醉 40

第四节 局部麻醉 51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 56

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64

第七章 疼痛治疗67

*节 概述 67

第二节 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67

第三节 慢性疼痛治疗 68

第四节 术后镇痛 71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73

*节 重症监测治疗 73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77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损伤 83

第四节 急性肝衰竭 88

第九章 围术期处理91

*节 术前准备 91

第二节 术后处理 94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95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99

*节 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 99

第二节 营养状况评定 101

第三节 肠外营养 102

第四节 肠内营养 104

第五节 肥胖与代谢病外科 105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108

*节 概论 108

第二节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108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112

第四节 脓毒症 114

第五节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117

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120

第十二章 创伤122

*节 创伤概论 122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124

第三节 战伤救治原则 130

第十三章 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蜇伤131

*节 热力烧伤 131

第二节 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139

第三节 冻伤 141

第四节 蛇咬伤 143

第五节 犬咬伤 144

第六节 虫蜇伤 144

第十四章 肿瘤146

*节 概论 146

第十五章 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160

*节 概述 160

第二节 移植免疫 161

第三节 移植器官的获取 164

第四节 器官移植 165

第十六章 外科微创技术169

*节 概述 169

第二节 内镜技术 169

第三节 腔镜外科技术 172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技术 174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178

*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179

第三节 脑疝 182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184

*节 概述 184

第二节 头皮损伤 185

第三节 颅骨骨折 186

第四节 脑损伤 187

第五节 颅内血肿 191

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 194

第十九章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198

*节 颅内肿瘤 198

第二节 椎管内肿瘤 204

第二十章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208

*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08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210

第三节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畸形 212

第四节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214

第五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216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一站式手术 216

第七节 缺血性脑卒中外科治疗 217

第八节 脑出血外科治疗 218

第二十一章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220

*节 先天性脑积水 220

第二节 颅裂和脊柱裂 222

第三节 狭颅症 223

第四节 颅底陷入症 22

第二十二章 颈部疾病225

*节 甲状腺疾病 225

第二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234

第三节 颈淋巴结结核 236

第四节 颈部肿块 236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238

*节 解剖生理概要 238

第二节 乳房检查 239

第三节 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240

第四节 急性乳腺炎 240

第五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241

第六节 乳房肿瘤 242

第二十四章 胸部损伤247

*节 概论 247

第二节 肋骨骨折 248

第三节 气胸 249

第四节 血胸 251

第五节 创伤性窒息 251

第六节 肺损伤 252

第七节 心脏损伤 252

第八节 膈肌损伤 253

第二十五章 胸壁、胸膜疾病255

*节 先天性胸壁畸形 255

第二节 脓胸 256

第三节 胸壁结核 258

第四节 胸壁、胸膜肿瘤 259

第二十六章 肺疾病261

*节 肺大疱 261

第二节 肺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262

第三节 肺肿瘤 265

第四节 气管肿瘤 271

第二十七章 食管疾病273

*节 食管癌 273

第二节 食管良性肿瘤 277

第三节 腐蚀性食管灼伤 277

第四节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278
第五节 食管憩室 279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281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283

*节 心内直视手术基础措施 283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285

第三节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294

第三十章 胸主动脉疾病303

*节 胸主动脉瘤 303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 304

第三十一章 腹外疝307

*节 概论 307

第二节 腹股沟疝 308

第三节 股疝 315

第四节 其他腹外疝 316

第三十二章 腹部损伤318

*节 概论 318

第二节 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323

第三节 损伤控制的外科理念 328

第三十三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29

*节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29

第二节 腹腔脓肿 333

第三节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35

第三十四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337

*节 解剖生理概要 337

第二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339

第三节 胃癌及其他胃肿瘤 345

第四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352

第五节 十二指肠憩室 352

第六节 十二指肠淤滞症 353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355

*节 解剖和生理概要 355

第二节 肠感染性疾病 356

第三节 肠炎性疾病 357

第四节 肠梗阻 358

第五节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365

第六节 短肠综合征 366

第七节 小肠肿瘤 367

第八节 先天性肠疾病 368

第三十六章 阑尾疾病370

*节 解剖生理概要 370

第二节 急性阑尾炎 371

第三节 特殊类型阑尾炎 376

第四节 慢性阑尾炎 377

第五节 阑尾肿瘤 37

第三十七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379

*节 解剖生理概要 379

第二节 结、直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382

第三节 乙状结肠扭转 385

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385

第五节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386

第六节 结肠癌 387

第七节 直肠癌 390

第八节 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 394

第九节 肛裂 397

第十节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399

第十一节 肛瘘 401

第十二节 痔 404

第十三节 直肠脱垂 407

第十四节 便秘的外科治疗 408

第三十八章 肝疾病411

*节 解剖生理概要 411

第二节 偶然发现的肝肿块 413

第三节 肝脓肿 414

第四节 肝棘球蚴病 416

第五节 原发性肝恶性肿瘤 418

第六节 转移性肝肿瘤 420

第七节 肝良性肿瘤 421

第八节 肝囊肿 421

第三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423

第四十章 胆道疾病431

*节 解剖生理概要 431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 434

第三节 胆道畸形 435

第四节 胆石病 438

第五节 胆道感染 443

第六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47

第七节 胆道蛔虫病 447

第八节 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 448

第九节 胆管损伤 450

第十节 胆囊息肉和良性肿瘤 451

第十一节 胆道恶性肿瘤 452

第四十一章 胰腺疾病456

*节 解剖生理概要 456

第二节 胰腺炎 457

第三节 胰腺囊性疾病 462

第四节 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463

第五节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465

第四十二章 脾疾病468

第四十三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外科处理原则471

第四十四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78

第四十五章 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483

*节 概论 483

第二节 周围血管损伤 486

第三节 动脉疾病 487

第四节 静脉疾病 498

第五节 动静脉瘘 505

第六节 淋巴水肿 507

第四十六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509

*节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 509

第二节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 512

第四十七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518

*节 概述 518

第二节 肾和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 518

第三节 膀胱和尿道先天性畸形 520

第四节 男性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 521

第四十八章 泌尿系统外伤523

*节 肾外伤 523

第二节 输尿管外伤 526

第三节 膀胱外伤 527

第四节 尿道外伤 529

第四十九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533

*节 概论 533

第二节 上尿路感染 535

第三节 下尿路感染 537

第四节 男生殖系统感染 540

第五十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544

*节 泌尿系统结核 544

第二节 男生殖系统结核 548

第五十一章 尿路梗阻550

*节 概述 550

第二节 肾积水 551

第三节 尿潴留 552

第四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553

第五十二章 尿路结石557

*节 概述 557

第二节 上尿路结石 558

第三节 下尿路结石 562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563

*节 肾肿瘤 563

第二节 尿路上皮肿瘤 567

第三节 前列腺癌 572

第四节 睾丸肿瘤 574

第五节 阴茎癌 575

第六节 阴囊Paget病 577

第五十四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578

*节 肾下垂 578

第二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 578

第三节 精索静脉曲张 580

第四节 鞘膜积液 581

第五节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582

第五十五章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584

*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84

第二节 皮质醇增多症 586

第三节 儿茶酚胺症 588

第四节 无症状肾上腺肿物 590

第五十六章 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和节育591

*节 概论 591

第二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592

第三节 男性不育症 594

第四节 男性节育 596

第五十七章 运动系统畸形598

*节 先天性畸形 598

第二节 姿态性畸形 604

第五十八章 骨折概论611

*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611

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614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615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618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19

第六节 骨折的急救 620

第七节 骨折的治疗原则 621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624

第九节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627

第十节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627

第五十九章 上肢骨、关节损伤629

*节 锁骨骨折 629

第二节 肩锁关节脱位 630

第三节 肩关节脱位 631

第四节 肱骨近端骨折 632

第五节 肱骨干骨折 633

第六节 肱骨髁上骨折 635

第七节 肘关节脱位 637

第八节 桡骨头半脱位 638

第九节 前臂双骨折 639

第十节 桡骨远端骨折 641

第六十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644

*节 手外伤 644

第二节 断肢(指)再植 648

第三节 显微外科技术 650

第四节 显微外科技术新进展 653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655

*节 髋关节脱位 655

第二节 股骨近端骨折 657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662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663

第五节 髌骨骨折 665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666

第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667

第八节 胫骨平台骨折 671

第九节 胫腓骨干骨折 673

第十节 踝部骨折 675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677

附:跟腱断裂 678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679

第六十二章 脊柱、脊髓损伤682

*节 脊柱骨折 682

第二节 脊髓损伤 687

第六十三章 骨盆、髋臼骨折691

*节 骨盆骨折 691

第二节 髋臼骨折 695

第六十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697

*节 概论 697

第二节 上肢神经损伤 700

第三节 下肢神经损伤 701

第四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702

第六十五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706

*节 概论 706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707

第三节 骨的慢性损伤 711

第四节 软骨的慢性损伤 712

第五节 其他 716

第六十六章 股骨头坏死722

第六十七章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726

*节 颈椎退行性疾病 726

第二节 腰椎退行性疾病 731

第六十八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738

*节 化脓性骨髓炎 738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74

第六十九章 骨与关节结核750

*节 概论 750

第二节 脊柱结核 753

第三节 髋关节结核 757

第四节 膝关节结核 759

第七十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761

*节 骨关节炎 761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765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766

第七十一章 骨肿瘤770

*节 概论 770

第二节 良性骨肿瘤 774

第三节 骨巨细胞瘤 776

第四节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776

第五节 转移性骨肿瘤 779

第六节 其他病损 779

阅读782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78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796

本书测试卷


【前言】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名: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自1978年*轮出版至今,已经过八轮修订,使本套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规划教材。我们现在用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8版《外科学》就是其中一本。这本教材当时由武汉医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负责编写出版,出版至今已有40年了。在这期间,这本《外科学》(1~8版)出版发行了超过400万册,为我国外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以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医药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等。

为了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委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加快构建以“5 3”为主体、以“3 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人民卫生出版社决定启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修订工作。

2017年8月30日我们召开了编写会,正式启动第九轮规划教材《外科学》修订工作。本轮修订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在内容上保持本教材的传统风格,并体现三个“特定”:①特定的对象,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②特定的要求,是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生;③特定的限制,是有别于参考书、专著和医疗诊治规范等。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在广泛征求和收集多数院校师生对《外科学》第8版教材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进展和诊疗技术的新进步,对全书每一章的内容都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虽然第8版全书共71章,第9版也是71章,但其中有些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整合,保证其逻辑关系合理,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例如:第8版《外科学》“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一章中的“体液代谢的失调”一节,按内容不同,调整为“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和“镁及钙磷代谢紊乱”三节;“酸碱平衡失调”一节中增加了“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的内容,并删除了第四节“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另外,“体外循环”在第8版中为第六章“麻醉”的第七节,本次修订,将其调整到第二十九章“心脏疾病”*节“心内直视手术基础措施”中讲述,因为体外循环通常由心外科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具体操作。此外,在“重症监测治疗”中增添了“ICU的人文关怀”;在“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中增加了“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在“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中增加了“脑血管疾病一站式手术”的相关内容;并在“外科微创技术”中增加了“机器人外科技术”,等等。虽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而实质上它是围术期处理的基本原则。相同的理念和内容,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科医生已经提出过,例如我国提倡的“两减一保”(即减轻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保证医疗质量),手术病人废除“两管一禁”(不插胃管、导尿管,不禁食),等等。因此,讨论决定不将ERAS单独作为章或节写入本书。

为便于教学,在文字上尽量做到简明得体,删繁求简,用词规范。例如,“患者”一词是外来语,本书全部用的是“病人”。“血管介入治疗”表达不准确,实际上是将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到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而血管只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经血管进行介入治疗”。杂交手术(hybrid operation)这个名称也不合适,本书将其改为“复合手术”。“恶性黄疸” 表达不准确,黄疸无恶性与良性之分,其原意为恶性肿瘤引起的黄疸,因此应改正。类似的词还有“恶性梗阻”“转移症状”等。“金标准”在医学教科书中*好不用,以免误导学生。如果涉及标准,一定要注明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或单位标准,并说明是某个年代或某个专业学会的标准。为方便学生学习,本书以融合教材形式出版,读者阅读纸书的同时可以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阅读线上数字内容。同时,《外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4版)、《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6版)及《普通外科微课辅导教程》也将同步出版发行,以便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自学和复习。

由于第8版《外科学》部分编者年龄过高或健康等原因,对《外科学》第9版编写人员调整较多,由56位增加到64位,其中两院院士6位,约80%为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48所大学和医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修订工作按计划,先集体讨论制订修改大纲,由编者完成初稿,分编负责人组织编者进行组内交叉审阅,再经包括主审在内的所有分编负责人集体讨论定稿,*后由主编全面整理五步程序进行。 

经过上述修订,希望这版教材能够满足大多数院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需要。各院校的师生在使用这本教材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恳请及时予以指正!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2018年7月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