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让这生命从容:长长的路,慢慢走》收录了朱光潜成名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及《谈修养》等书中的经典篇章。

2.以智慧照亮人生路,深入探讨了读书、治学、就业、立志、修身、交友、恋爱、运动、娱乐等贴近实际的话题。
3.青年成长书,帮助你打破迷茫,消除苦闷,提高修养,积蓄力量。
4.融入作者个人的经历和体悟,不枯燥说理,文字亲切,循循善诱。
5.精美装帧,风格淡雅,读一本书,如在一盏明灯下,与朋友彻夜畅谈。

【内容简介】

朱光潜先生在潜心学术之外,还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不少关于为人处世、教育修养的文章。本选集即是从朱光潜先生的通俗作品中精选了30篇文章,组织成集,涉及内容广泛,从治学到就业,从交友到婚恋,从个人修养到人生态度,全方位地解答了青年成长道路中可能遇到的困惑。这些文章具有超越时空、常读常新的魅力,虽然写作时间距今有一段距离了,但今天的青年读来,仍然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主要著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另有多部译著。


【媒体评论】

我认为,孟实先生一生是大节不亏的。他走的道路是一切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走的道路。

——季羡林

朱光潜和一般学者不同,其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汇聚,同时也饱和着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和体验。

——钱念孙

那些谈论人生修养的哲理,本来都是十分艰深的,但到了朱先生笔下,却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起来。

——朱立元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

——柴静


【目录】

辑一 向阳花木易为春

谈读书 // 002

谈作文 // 009

谈学问 // 014

谈升学与选课 // 021

文学与人生 // 027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 035

辑二 心若盛开风自来

谈交友 // 044

谈英雄崇拜 // 051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 057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 063

谈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 // 072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 077

辑三 勤靡余劳心常闲

谈动 // 088

谈静 // 092

谈休息 // 096

谈消遣 // 103

谈体育 // 109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四)——游戏与娱乐 // 115

辑四 风物长宜放眼量

生命 // 122

谈冷静 // 131

谈谦虚 // 140

谈羞恶之心 // 150

资禀与修养 // 157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六)——谈敬 // 165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 171

辑五 长风破浪会有时

谈立志 // 180

谈摆脱 // 187

谈人生与我 // 192

学业·职业·事业 // 198

朝抵抗力的路径走 // 206


【免费在线读】

谈休息

在世界各民族中,我们中国人要算是能刻苦耐劳的。是农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分阴晴冷暖,总是硬着头皮,流着血汗,忙个不休。一年之中,他们多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歇上三五天,你如果住在乡下,常看他们在炎天烈日下车水拔草,挑重担推重车上高坡,或是拉牵绳拖重载船上急滩,你对他们会起敬心也会起怜悯心,觉得他们虽是人,却在做牛马的工作,过牛马的生活。读书人比较算是有闲阶级,但在未飞黄腾达以前,也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从前私塾学生从天亮到半夜,都有规定的课程,休息对于他们是一个稀奇的名词。小学生们只有在先生打瞌睡时偷耍一阵,万一先生不打瞌睡,就只有找借口逃学。从前读书人误会“自强不息”的意思,以为“不息”就是不要休息。十年不下楼、十年不窥园、囊萤刺股、发愤忘食之类的故事在读书人中传为美谈,奉为模范。近代学校教育比从前私塾教育似乎也并不轻松多少。从小学以至大学,功课都太繁重,每日除上六七小时课外还要看课本做练习。世界各国学校上课钟点之多,假期之短少,似没有比得上我们的。
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原可佩服,但是对于身心两方的修养却是极大的危害。刻苦耐劳的是我们中国人,体格羸弱而工作不讲效率的也是我们中国人。这中间似不无密切关系。我们对于休息的重要性太缺乏彻底的认识了。它看来虽似小问题,却为全民族的生命力所关,不能不提出一谈。
自然界事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一起一伏,呼吸一进一出,筋肉一张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来往,都有一个劳动和休息的道理在内。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种了几年之后须休息,连机器输电灯线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世间没有一件事物能在一个状态维持到久远的,生命就是变化,而变化都有一起一伏的节奏。跳高者为着要跳得高,先蹲得很低;演戏者为着造成一个紧张的局面,先来一个轻描淡写;用兵者守如处女,才能出如脱兔;唱歌者为着要拖长一个高音,先须深深地吸一口气。事例是不胜枚举的。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人的力量,无论是属于身或属于心的,到用过了限度时,必定是由疲劳而衰竭,由衰竭而毁灭。譬如弓弦,老是尽量地拉满不放松,结果必定是裂断。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常像满引的弓弦,只图张的速效,不顾弛的蓄力,所以常在身心俱惫的状态中。这是政教当局必须设法改善的。
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是片面的真理。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不站就须得慢,慢有时延误事机;而偶尔站站却不至于慢,站后再走是加速度的办法。我们中国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望前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名色来。许多事就这样因循耽误了。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作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大得多。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点钟,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西方新式工厂大半都已应用这个原则去调节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结果工人的工作时间虽然少了,雇主的出品质量反而增加了。一般人以为休息是浪费时间,其实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费时间。此外还有精力的损耗更不经济。拿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可工作的年龄至少有二十年的差别。我们到五六十岁就衰老无能为,他们那时还正年富力强,事业刚开始,这分别有多大!
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易易地解决了。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詹姆斯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比喻,溜冰本来是前冬练习的,今夏无冰可溜,自然就想不到溜冰,算是在休息,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却恰巧此时凝固起来。泅水也是如此,一切学习都如此。比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易写得好。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佛说四十二章经》里有一段故事,戒人为学不宜操之过急,说得很好:
沙门夜诵迦叶佛教遗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曰:“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
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这四个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功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大抵治学和治事,件要事是清明在躬,从容而灵活,常做得自家的主宰,提得起也放得下。急迫躁进易误事。我有时写字或作文,在意兴不佳或微感倦怠时,手不应心,心里愈想好,而写出来的愈坏,在此时仍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成要不得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要不得,于是愈写愈烦躁,愈烦躁也就写得愈不像样。假如在发现神志不旺时立即丢开,在乡下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绿水,陡然间心旷神怡,回头来再伏案做事,便觉精神百倍,本来做得很艰苦而不能成功的事,现在做起来却有手挥目送之乐,轻轻易易就做成了。不但作文写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生趣是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快乐,生机是生活发扬所需要的力量。诸葛武侯所谓“宁静以致远”就包含生趣和生机两个要素在内,宁静才能有丰富的生趣和生机,而没有充分休息做优游涵泳的功夫的人们决难宁静。世间有许多过于辛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这种人是环境压迫的牺牲者,没有力量抬起头来驾驭环境或征服环境,在事业和学问上都难有真正的大成就。我认识许多穷苦的农人、孜孜不辍的老学究和一天在办公室坐八小时的公务员,都令我起这种感想。假如一个国家里都充满着这种人,我们很难想象出一个光明世界来。
基督教的《圣 经》叙述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于每段工作完成之后都赘上一句说:“上帝看看他所做的事,看,每一件都很好!”到了第七天,上帝把他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并且加福于这第七天,因为在这一天他能够休息。这段简单的文字很可耐人寻味。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尤其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看出它很好;并且工作完成了,我们需要一天休息来恢复疲劳的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这一天休息的日子是值得“加福的”“神圣化的”(《圣 经》里所用的字是blessed and sanctified)。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滚,曾不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以至华严世相都在特别快车的窗子里滑了过去,而我们也只是轮回戏盘中的木人木马,有上帝的榜样在那里而我们不去学,岂不是浪费生命!
我生平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所说的两句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上句是尼采所说的狄俄倪索斯的精神,下句则是阿波罗的精神。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这是修养的极境,人事算尽了,而神仙福分也就在尽人事中享着。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这毛病不仅使生活索然寡味,身心俱惫,于事劳而无功,而且使人心地驳杂,缺乏冲和弘毅的气象,日日困于名缰利锁,叫整个世界日趋于干枯黑暗。但丁描写魔鬼在地狱中受酷刑,常特别着重“不停留”或“无间断”的字样。“不停留”“无间断”自身就是一种惩罚,甘受这种惩罚的人们是甘愿人间成为地狱,上帝的子孙们,让我们跟着他的榜样,加福于我们工作之后休息的时光啊!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