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希望好的书店永不被淹没,那是我们的城市之光。* 书业大起底,探索未来书业发展模式。让书店人惊喜的用心之作。* 日本*选书人幅允孝,一室一册创始人森冈督行,资深书店人刘贵、孙谦——诚挚推荐!* 入选日本茑屋书店。
——————————————————————————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在发生变化。似乎更多了,更美了,更多样了。但就在采访、编辑、制作这本书的时间里,城市里的书店关了一批,开了一批,也有一批换了主人。
身为一个编辑,既是买书、逛书店的消费者,也算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在编辑出版这本书时,觉得收获很大。因为书中既有对好书店的爱,也有非常理性的商业观察思考。书业从业者大多感性,有时会被所谓情怀困住,而作者团队的商业财经背景,则带来新而实在的补充视野。
对于书业人来说,这本书可以开阔眼界、引发思考;对于爱书/书店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日本、欧美很多优秀的、有意思的书店和书店人,并看到不同业态不断融合发展的状态。
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编辑,在制作出版的时候,我们都怀抱着希望能对书业同仁、爱书人们有所助益的心,希望能共同努力,使行业更好。也希望好的书店永不被淹没,因为那是我们的城市之光。

【内容简介】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未来书店,究竟该是什么模样?

与书店相关的出版、文创、地产、商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国内书业系统改革创新的瓶颈是什么?

茑屋书店、诚品书店、青山城市中心……除了颜值,更值得学习的有哪些?

森冈书店、怪人书店、城市之光……小而酷的独立书店,生存之道是什么?

亚马逊实体书店,从线上走到线下,有什么与众不同?

……

带着这些问题,作者采访了与书店相关的资深书店人、出版人,分析那些生存下来的书店、那些延展出更多可能性的书店、那些吸引资本的连锁书店以及小而酷的独立书店有什么独到之处。也拜访了国内外走在风潮前端的出版社,看书业里的新角力关系;还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与书业相关的各种财务报表……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对书业同仁、爱书店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希望好的书店永不被淹没,因为那是我们的城市之光!

【作者简介】
“未来预想图”项目团队:由《*财经周刊》推出,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记者队伍,专注世界城市文明与生活美学。团队每次都会从设计、营销、历史、建筑等多个角度详细剖析一个品牌。他们常驻东京,以极度认真的态度访问新锐艺术家、设计师,带来*手的城市指南与深入的城市观察,以充满趣味的语言为读者描述城市中的各种细节。
【媒体评论】

日本*“选书人”:幅允孝

一室一册的森冈书店创始人:森冈

资深书店人:孙谦、刘贵


【目录】

上一代书店什么样 ? 

巴诺书店老了—但哪里出了问题 ?

什么在变 ?   

Part 1 :实体书店变得更像「复合生活空间」,那它们还是「书店」吗?   

Part 2 :书籍规格演变的每一步,都是知识普及的一次胜利   

Column 1 :日本——这个世界上*后一个坚挺书价的国家   

Part 3 :读懂诚品商业模式   

Part 4 :茑屋进化论 :从租碟店到生活方式复合店    

Part 5 :谈谈设计 :你为什么会记住茑屋书店 ?

出版社还是藏在书店背后的「幕后角色」吗 ?   

Part 1 :欢迎来到兴奋的出版人的世界 

Part 2-1 :中信不做「出版公司」  

Part 2-2 :PageOne :别把书店看成零售业   

Part 3 :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开了小书店

新一代书店都有什么样的新点子 ?  

Case 1 :一份「亚马逊线下书店」体验报告   

Case 2 :看看硬挤进书店圈的 Village Vanguard 如何不务正业   

Case 3 :「每次只卖一本书」的森冈书店如何诞生 ?

*容易被忽视的书店价值   

Part 1 :幅允孝 :如何让「选书力」成为价值 ?  

Column 2 :哪里有什么「*好书店」,你爱上的是书店给你的答案

独立书店如何维持自己的文化标签

Case 1 :城市之光 :一个无法复制的样本,一个城市精神的见证者

Case 2 :走在独立书店前沿的人离开了乌特勒支

Case 3 :独立书店与商业书店真的有平衡点吗?

Column 3 :你发现吗 ? 好书店有章法可循 

二手书店,也能很酷 ?

Case 1 :MANDARAKE :我们是「怪人」,再开一间「怪店」

Case 2 :Strand :一家独立二手书店的 90 年 

Column 4 :台北二手书房 :城市边缘的精神补给站
【免费在线读】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在发生变化。

就像是新店标配,咖啡空间纷纷开进了书店—当然有一个扯不清的问题是,你是否可以喝着咖啡看未结账的书;书店们更喜欢办活动了,从新书签售,到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书店运营者们很愿意用这种方式让更多读者多一个走进书店的理由。

甚至服装、杂货等零售店,也将店铺内一定区域让给了书—它们并不在意书能带来多少收入,书籍能够为店铺清晰揭示目标族群。

看起来好像书店复苏?但也有太多书店关门的消息,它们败给了那些认为自己喜欢读书、却忍不住在书店掏出手机查询网上书价的读者们的选择。但没人能怪读者,在能够拥有更经济选择的前提下,即便是书店,也没有权力用情怀与努力程度去绑架读者的同情。

所以本质上回到一个问题:书店看似卖书,它提供什么附加价值?换句话说,书店的know-how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能牵引我们理解很多现象。当一间书店开始试图改变外部设计环境的时候,它也许能够靠一波宣传热潮吸引一批来探店的人,但是它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才能吸引读者们不断到访。这个价值绝不仅仅是视觉系统。除此以外,与书有关的政策环境也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决定了你愿意以什么样的心理价格、以及愿意实际支付多少钱买到书。

拜访日本茑屋书店的人,既有享受环境的读者,也有书店业界从业人士。然后很多人去看了、做了笔记,立刻跃跃欲试想复制、尝试。但大家也需要思考一连串的问题:茑屋书店在不同街区的店铺都卖一样的书吗?在店里的咖啡厅,为什么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茑屋书店多久更换一次主要堆头与主题摆设?它的活动频次如何,都是什么主题?什么吸引了读者们反复多次拜访茑屋书店?人们在茑屋书店消费什么,体验什么?

只有先考虑清楚这些,你才会弄明白,仅仅复制视觉系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同样在东京,另一间让我印象深刻的店铺是青山图书中心(Aoyama Book Center)。我曾跟朋友说,每次去逛,我大概只能逛完两个书架。它的设计毫不起眼—甚至充满了古老图书馆的陈旧味道,但你只要进去走两步,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间书店的选书能力。在一本你感兴趣的书籍旁边,同类书籍一本接着一本,让人欲罢不能。

这种情景,在亚马逊实体书店里也有发生—只不过这种让人激动的体验由算法而非有经验的选书人实现。所以也许当你读完这本mook之后,能够体会到书店*重要的是什么—一段或独处,或与人交流的时光,一股被击中兴趣区域的兴奋感,一个引领你自然走向好奇深处的空间,*后你或许会喜欢上它,记住它的名字,下次再来。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