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U分布、1/T定律、运气指标……作者的人工智能研究走在世界前沿,创新性地将物理学等领域定量数据研究的方法应用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研究中,经过大量数据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提升企业业绩、解答人生根本问题的新算法,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科学规律如何帮助我们优化时间的利用方式?

利用人类行为数据就可以测量并提高幸福感吗?

怎样掌控运气,将其转变为自我实力?

想要提升企业业绩,科学可以做些什么?

人生新算法将为你揭示全新的科学法则——

◇时间算法:像读汽车仪表盘的汽油剩余量一样明确你的身体活动预算。

◇幸福算法:积极行动,与他人产生共鸣是决定幸福的关键。

◇运气算法:易于从周围人的能力中受益,能够经常获得有用信息的人运气更好。

◇财富算法:运用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内容简介】

与物理现象受到定律制约一样,人类的自由、幸福与好运也在被某些规律秘密掌控着。本书将首次从数据科学的角度解读人生算法,颠覆我们对时间、幸福、运气的认知。

作者从有关人类行为的大量数据中发现了新的规律,由此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并对此做出积极改变:将人类每日的活动预算定量化,科学管理时间;推动积极的行动,让员工感到更幸福;提高职场上的对话质量,为企业经营带来革命性变化……

作者还指出,在大数据分析系统、“运转判断型”人工智能科技的指引下,人类有望实现理想的工作形式,解决所有社会问题,走向新财富社会。


【作者简介】

日立制作所fellow(会士)。

198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物理学硕士。后就职于日立制作所。1993年,他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室温下的单电子存储器。2004年起,他率先对可穿戴技术和大数据收集与应用进行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500次。申请专利350项。《哈佛商业评论》介绍了由他开发,叫作“Business Microscope(商业显微镜)”的可穿戴设备,因而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他利用超过100万天的数据研究提高企业业绩的方法,在心理学、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广泛专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由此为人所知。

博士(工科)。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会士(Fellow)。日立返仁会总务理事。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合作教授。文部科学省信息科学技术委员。2007年获Erice Prize(埃里塞奖),2012年获Social Informatics 国际学会论文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目录】

前 言 001

第 1 章 时间能否自由使用 001

1.1 人类行为有规律性吗

1.2 能否根据主观意志自由利用时间 

1.3 支配万物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人类 

1.4 通过“Life Tapestry”可以俯瞰人生 

1.5 从胳膊的活动次数中发现惊人规律 

1.6 递降分布统治社会之谜 

1.7 反复移动就会出现 U 分布

1.8 我们在各个时间点之间调配“胳膊运动” 

1.9 即使不知道微观状况也能预测宏观状况 

1.10 时间的利用方法受到规律限制 

1.11 “经常动的人”=“有工作能力的人”吗 

1.12 把握各频带的活动预算,充分利用所有频带 

1.13 没有干劲是因为活动预算用光了吗 

1.14 熵是什么?是表示杂乱的量吗? 

1.15 自由的牢狱——正因为自由人类才遵守规律

1.16 人类活动的极限可以用热力学公式表示 

1.17 人的自由与限制 

第 2 章 测量幸福 061

2.1 能否用科技控制人类的幸福 

2.2 幸福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2.3 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有利于提高公司收益 

2.4 传感器可以测出幸福感 

2.5 解读行动中隐藏的符号 

2.6 休息时活跃的对话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2.7 身体运动会传染,幸福也会

2.8 身体运动活跃的职场的优点 

2.9 打造活力职场是一项重要经营项目 

2.10 我们也要考虑 IT 会降低生产力 

2.11 通过幸福科技创造幸福指标 

第 3 章 “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111

3.1 人类行为中存在方程式吗 

3.2 方程式究竟是什么 

3.3 与人的再次见面遵循普遍定律 

3.4 以见面概率为基准思考,则时间的流逝各不相同 

3.5 1/T 定律也适用于回邮件等其他行为 

3.6 行动持续越久越停不下来 

3.7 1/T 定律与 U 分布相同 

3.8 记述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3.9 将主观概念转化为客观数值 

3.10 测量体验 = 心流 

第 4 章 认真面对运气 151

4.1 偶然是不可控的吗

4.2 运气源于与人的相遇 

4.3 将运气和相遇转化成理论和模型 

4.4 到达度真的是衡量运气好坏的指标吗 

4.5 运气好的人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 

4.6 领导的指挥能力与现场的自律并不矛盾 

4.7 通过数值化,从语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4.8 通过控制“到达度”,成功实现组织整合,防止开发延迟 

4.9 要想抓住运气,对话质量也很重要 

4.10 对话即为身体活动的投接球练习 

4.11 有关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的研究 

4.12 根据身体运动的测定值,可以明确定义对话的质量指标 

4.13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到“运气即实力”

第 5 章 撼动经济的新“无形之手” 205

5.1 社会能否科学化 

5.2 从科学角度来看,不知“买”为何物 

5.3 如何从科学角度解读经济活动 

5.4 购买行为的全貌测量系统 

5.5 计算机 VS 人类,通过提高销售一决胜负 

5.6 学习型机器大显神威的时代 

5.7 人类的假说验证分析不能用于大数据 

5.8 学习型机器会提高人类“从过去学习的能力” 

5.9 3 种人工智能 

5.10 通过大数据获取利益的 3 项原则 

5.11 学习型机器可用于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5.12 人类和工作将与机器共同进化 

5.13 人类应做之事与不必做之事 

5.14 新的“无形之手”将为世界带来新的“财富” 

第 6 章 社会和人生的科学将带来什么 261

6.1 在濑户内海的直岛描绘未来 

6.2 以社会为对象的科学迅速发展 

6.3 将服务与科学融为一体的数据呈指数增长

6.4 重大挑战“直岛宣言” 

6.5 直岛宣言 

6.6 总结—人类旺盛的生命力 

后 记 279

参考文献 287

出版后记 291


【前言】

2006 年 3 月 16 日是一个分水岭 , 从那天起,笔者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我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该技术用于测量并记录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其中一项研究是可穿戴式腕式传感器,它可以持续测量左手的运动。样机于 2006 年初开始试用。

该传感器的特点是能够 24 小时持续记录人类的行动。然而,没有人愿意作为实验的小白鼠,无死角地记录自己的生活。于是,身为研究组长的我自告奋勇地充当起

了小白鼠。

从那天起,一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过去整整 8 年里,我的左手腕上一直佩戴着记录左手运动的传感器。它 1 秒钟可以测量 20 次,经过日积月累,电脑中存储了详细的加速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做出各种解析,比如在过去 8 年里,在睡觉的什么时候翻身了,什么时候集中精力工作了,等等。

短期数据仅仅代表了左手的运动,其意义微乎其微。但是,正如本书所要介绍的,我们花费了 1 周,1 个月,1年、2 年,经过测量得出很多人的数据,随着数据的不断累积,我们逐渐明白了这项技术的意义何其重大。

继腕式传感器之后,笔者的研究团队走在世界前沿,不断开发用于测量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新传感器技术及其解析技术。在还没有“大数据”一词的年代,我们就已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测量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并分析了大量的数据,据此发现了有关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种种秘密,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本书对此项研究做出了全面的总结。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大到宇宙小到生物,人类针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构建了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定量而精密的科学体系,这成为推动 20 世纪社会与产业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然而,我们再看一下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就会发现,虽然社会科学等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但是与物理学等定量而精密的硬科学相比,却依旧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

利用上述传感器技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活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立针对社会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定量硬科学体系,进而实现科学预测与调控。

并且,这不单单是科学知识,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在本书中,笔者通过呼叫中心、店铺等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基于测量数据来调控人类与社会,将为企业的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再者,与人类和社会相关的大量测量数据,可能会为我们揭晓人生中一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比如“如何提高幸福感”“怎样拥有好运”等。

也许大家会认为它们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本书将告诉大家,这类问题也可以从科学角度来解答。

如上所述,本书以从未在科学角度解读过的事物为对象,彻底地实践了科学的方法论。物理学的概念和工具一直用于研究自然法则,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们还能在了解企业利益和人类共鸣方面发挥威力。这是迄今为止的书籍中从未涉及的内容,对其进行阐述正是本书的特色。

各大科学领域并非自古就存在。近百年来,人们扩大了科学的疆界,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近十年间,在《自然》和《科学》等一流科学杂志上,也开始出现利用定量数据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论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笔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正在推进的科学地平线。

同时,探讨如何以科学为依据来管理组织,也是本书的目的之一。其中还涉及一些管理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每天与业务和组织管理做斗争的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这两者能否共荣共存,全凭读者判断,但是如果本书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并为振兴日本经济带来些许启示的话,笔者将不胜荣幸。

2014 年 6 月

矢野和男


【免费在线读】

1.1 人类行为有规律性吗

在本书开篇请先思考一个问题 : 人类的行动中存在科学规律吗?我想问的是,你的行动是否遵守了某种科学规律。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与能否使用大数据科学调控社会现象及经济息息相关。

迄今为止,从宇宙的起源到物质的结构,人类都是依靠科学来理解世界的。很多时候,进步的契机就是新测量数据的获取。

我们之所以相信宇宙是有起源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相信微观世界的 1 个电子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地方——“量子力学”,是得益于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源自能在宇宙中检测出微弱电波的天线和能检测出单个电子的测量器。

近年来我们获取了大量有关人类与社会行动的数据,从而使发现与人类相关的新科学和科学规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有关人类与社会的大量数据中可以推导出规律,并且人们期待着能够利用这些规律,进一步为社会提供正确导向,为经济带来巨大活力。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有想要否定这一点的冲动。人,难道不可以通过其每时每刻自由的意志与思想,随心所欲地行动吗?难道不可以仅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喜好来约束行动,而不受规律之类的限制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即使我们握有大量的数据,也只不过是对过去的记录,不会直接对未来发挥作用。

人类和社会中,到底有没有普遍的规律呢?面对大量人与社会的相关数据,采取的立场不同(是否认为有普遍规律),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因此,我想先讨论一下这个前提。

1.2 能否根据主观意志自由利用时间

在讨论人类的行动是否存在规律之前,本章将首先聚焦于人类如何利用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想重点探讨一下,人是按照主观意志自由决定如何利用时间的,还是在某些规律的限制下利用时间的。之所以要重点探讨这一点,是因为有时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如何利用时间是头等大事。后面也会讲到,我们利用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有关人类如何利用时间的大量数据,从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往今来,很多思想家都论述了有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笔者本人就受到了 19 世纪瑞士的哲学家卡尔·希尔逖的影响。他在其著作《幸福论》中,用整整 1 章介绍了使用时间的方法。而在现代,史蒂芬·柯维在其畅销作《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中,用 1 章的篇幅阐述了时间管理的问题;管理学的泰斗彼得·德鲁克也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论述,要想成为高效的管理者,重要的是分析并改善自己利用时间的方法。除此之外,在每年各种各样的文章和书籍中,如何利用时间的问题一直被反反复复地讨论着。

就这样,人们逐渐认识到时间利用问题的重要性,但也仅限于幸福论和自我管理的范畴,并没有将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各位读者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但是,我在这一章的论述恰恰否定了上述内容。今天你在哪方面使用了时间,其实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无意识中受到了科学规律的制约。

假设今天你想做 3 件事,想必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开始之前,列出 To do 清单吧。可能你会认为,在这 3 件事上分别花费多少时间,可以由主观意志决定。

然而,从后面将要介绍的科学规律来看,你并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时间。即使你想要随心所欲,并为此做好了计划,实际也不会按计划进行。如果你回顾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就会发现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当你了解了本章所述的科学规律,就能够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计划无法照实推进。此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依据这一规律,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时间。

1.3 支配万物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人类

科学分为各种各样的领域,在诸多领域中都存在记述各种现象的基本方程式。

以物理学为例,物体的运动遵守牛顿方程,电磁学现象遵守麦克斯韦方程,量子现象遵守薛定谔方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名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表示物理现象的方程式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实际上,这些方程式都是从守恒定律,也就是从可以保存能量和电荷等的规律中派生出来的。

恐怕没有人能顺畅地写出这些方程式,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物体运动、电磁和量子的能量是用什么公式表达的(实际上这些都能用简单的式子表示出来),就可以当场导出这些方程式。

这些方程式是自然法则的基础,如果它们都是从守恒定律,尤其是能量守恒定律中派生出来的,那么毫无疑问, “能量”的概念才是科学理解自然现象的核心。

事实上,“能量”改头换面,与利用时间的方法产生了联系。一天中可以使用的总能量及其分配方法受到规律的限制,因而你无法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自由地使用时间。

在你周围发生的所有现象和变化,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各样的形态蓄积起来,与所有现象都相关。不仅有原子能、化学能量,还有热能、电能等。

从表面来看,宇宙也好,地球也好,都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虽然能量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其总量是一定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那么,世界为什么会变化呢?我们看见的所有变化,实际上都是从一种能量到另一种能量的转化。例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苹果的重力转化成了苹果的动能,但是其总能量没有丝毫的变化。也就是说,发生变化的是能量的分配。

相反,只要改变了能量分配,就一定会产生变化。例如,不给低处的物体施加力量,它就不会自动升到高处。因为从低处升到高处需要新能量的产生,而不改变能量分配就无法实现这种变化。从能量分配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用科学明确“能发生”和“不能发生”的事情。

300 年的物理学历史,归根到底是一句话:所有自然现象都可以用能量分配这个统一的原理来说明。

如果将人类作为研究对象,情况就复杂了。因为人类有意志、有想法、有情感,这些都会对行动产生影响。明明自然的变化源于能量分配的变化,难道有什么特殊情况

能让人类搞特殊化,脱离能量分配原理的限制吗?

1.4 通过“Life Tapestry”可以俯瞰人生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做的实验。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使用技术,以毫秒为单位测量并记录人类 24 小时的行动,包括身体运动、与人见面和位置信息等。这 10 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开发这种测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来获取数据。

这里的实验使用的是腕式可穿戴传感器(称作“生命显微镜”),可以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并记录胳膊的运动(卷首插图 1)。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每 50 毫秒测量一次(每秒 20 次),连胳膊的微小动作也能捕捉到,并将其作为加速度(由于测量的是空间中的 3 个方向,因此有3 个量)记录在存储器中,即使不充电也能连续运转两周左右。我们使用该可穿戴式传感器,分别对 12 名实验者的胳膊运动进行了 4 周的测量,一共记录了长达 9,000 个小时的数据。

所有人类行为都伴随着胳膊的运动,所以该传感器测量并记录胳膊的运动,可以说能够反映人类的生活。简单来说,人睡觉的时候胳膊是静止的,只有翻身的时候胳膊才会动。人醒着的时候,几乎不会静止不动。看一下加速度的记录,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醒着便一目了然。

现在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关注胳膊 1 分钟动几次。从人 1 天的平均活动次数来看,醒着时,胳膊 1 分钟平均运动 80 次;走路时,胳膊 1 分钟运动 240 次。相反地,在电脑前浏览网页时,运动次数下降到 1 分钟 50 次以下。总之有这样一个特点:不管是什么行为,胳膊在 1 分钟内都会动几次。

在意识到上述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再来看自己胳膊的运动记录,就能很清楚地想起,过去的每时每刻自己都在做什么。如果长期持续记录的话,就可以像看画卷一样,对自己的人生一览无遗。我们用一幅名为“生命织锦”(Life Tapestry)的图来表示 24 小时的行动:运动活跃时用红色表示,运动较少时用蓝色表示,运动不多不少时用灰色表示。“Tapestry”是织锦的意思,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幅织锦。

我们看一下实际数据(卷首插图 2)。如图所示,我们可以通过Life Tapestry俯瞰 4 名实验者一天 24 小时、一年365 天的生活。能如此这般地俯瞰人生,不失为一种新鲜的体验。实际上,我从 2006 年 3 月起,每天都 24 个小时戴着这个生命显微镜(洗澡和游泳时除外),持续测量胳膊的运动,至今已超过 8 年。现在我把自己的部分人生也一并展示给大家(卷首插图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生活的时间段每年都有几次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当时我身在国外,存在时差。

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生活模式因人而异。蓝色表示的是几乎没有运动的睡眠时间,有的人每天都很规律,也有人随心所欲,毫无规律可言。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比如性格的差异,工作和家庭情况的差异等,都会让生活模式多种多样。

我们还可得知,时段不同,活动也不相同。在Life Tapestry 上,红线几乎覆盖了每天早、中、晚 3 个时刻,这表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早上上班、中午休息、晚上下班等 3项活动。此外,也有从动作少的蓝色过渡到绿色的时段。前面也提到过,如果是在电脑前安静地浏览网页,或者在会议上静静地听取他人的发言(或者睡觉),运动就会减少,颜色将由绿色转为蓝色。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活动方式是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每天、每个时段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想必大家会认为,在一天的某个时间采取的某种行动,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决定的。

相关图书

01.统计思维:大数据时代瞬间洞察因果的关键技能 定价:52.00元

[日]西内启 著 李晨 译

02.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 定价:36.00元

[日]松冈真宏 著 张瑞婷 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