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先教家长,再教孩子!中国父母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2. 名家推荐,口碑保证!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倾情推荐!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

3.浅显易懂,意味深远!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数载精华沉淀,大师倾心力作。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的亲子指导书。犀利抨击,耐心指导。


【内容简介】

情商发育 性格养成 人际关系 抗压能力 学习能力 生活态度

跟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言辞犀利,分析精准。

中国父母*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

数载精华沉淀,大师倾心力作。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懂你的亲子指导书。犀利抨击,耐心指导。不仅懂得孩子,更懂得父母。


【作者简介】

吴在天,武志红心理工作室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多年来专注于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自媒体撰稿,发表多篇精华之作,引起读者疯狂转载,产生多篇10万 热文。既精通心理,又具有才情,妙笔生花,分析透彻,语言犀利。短期内粉丝数量激增,获得无数家长的信赖,更被业界奉为大神级心理指导大师。


【目录】

² 目录

序: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章:父母的情感隔离导致孩子的空心病

1.孩子的生命该由他自己来经历

2.被圈养的孩子,他的世界也只是个圈圈

3.溺爱孩子的真相,其实是为了爱自己

4.“乖”和“懂事”不该是感谢孩子的词语

5.把尿,你尊重孩子的感觉了吗?

6.你也曾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强制孩子吃药吗?

7.不被打扰,孩子成长的奢侈品

8.孩子的作业,不是缓解父母焦虑的工具

9.孩子为何容易被诱惑,只是自控力差吗?

10.父母的情感隔离导致孩子的空心病

11.内在安稳的父母是孩子*好的礼物

12.去爱你的孩子,也爱你内在的孩子

第二章:爱你的孩子,也爱你的内在孩子

1.去爱你的孩子,也爱你内在的孩子

2.初次当妈不容易,新妈妈的情绪更需被看见

3.别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俘虏

4.可以离乳时,切勿轻言断奶

5.我们为何都想要稳稳的幸福

6.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7.拖延,是自恋的一种诱惑

8.别让你的人生只陷在比赛中

9.别人不是你幸福的答案

第三章:让孩子学会跟随自己的内心

1.留白,让孩子谱写生命的原动力

2.请还给我自己吃饭的权利

3.因为有爱,所以自信

4.欣赏是对孩子*好的表扬

5.让孩子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

6.如何陪孩子消化那些难以承受的情感体验

7.熊孩子满地哭闹时怎么办?

8.孩子哭闹,也许是要一个爱的证明

9.如何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10.怎样从小培养的孩子的自控能力?

11孩子的世界,源于父母给他的人生信条

12.让你的信任住进孩子的心里

13.放手,是对孩子成长*好的接纳和祝福

第四章:了解孩子成长背后的心理动力

1.有边界才有自我,有拥有才有分享

2.争抢玩具,正是教孩子尊重边界的好时机

3.交换玩具的意义比玩具更有价值

4.让孩子在争执中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5.孩子被打而不还手,他在想什么?

6.如果孩子打人了,看到孩子背后的动力

7.和孩子一起面对面对校园霸凌

8.别用谎言教导孩子诚实

9.离婚了,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10.让孩子学会认识和尊重身体

11.和孩子谈‘性’,谈的其实是你对‘性’的态度

12.性教育不止是性知识的教育,还有防侵犯

13.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第五章:我们都是情绪没长大的成年人

1.愿每个女孩,都能被温柔以待

2.父亲,是孩子走向广阔世界的桥梁

3.为什么别人看着我做事,我会做不好?

4.看见孩子,是养育孩子*好的套路

5.所有的家暴,目的都是控制

6.别用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问题

7.未知的恐惧,不过是把纸想象成一堵墙

8.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9.给孩子一个善意的成长环境


【免费在线读】
序: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我还在心理热线做志愿者的时候,有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跑来服务站问,可不可以让她在服务站住几天。

服务站的志愿者尝试让她联系家人,但是这个孩子非常不情愿,她一直哭着对志愿者说:“别叫我爸爸妈妈来。”

服务站没有办法收留孩子,对于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也只能通过联系家庭进行劝解及做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她当时的情绪很差,她说她的妈妈常常说她,不认真读书,一点用都没有用。为了缓和孩子的情绪,服务站让孩子暂时留在了这里。

不知道是否因为听到说联系她的家人,她在服务站休息的时候,趁大家不注意,还企图吞食了安眠药自杀。有志愿者在她手机上找到了同学的联系方式,再联系到了家人,等到父母来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孩子,为什么如此不愿意见到父母。

孩子的父亲见到孩子的*反应,不是赶紧问孩子的状态,不是关心,而是抱怨孩子给他添了多少麻烦。接着又是数落孩子不好好读书,总是往外面跑,回去要好好收拾一番……

在场有志愿者忍不住对这位父亲说,孩子都想着自杀了,你还数落孩子,孩子的命还没有学习重要吗?

碍于面子,那位家长没有再说什么。但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孩子还谈什么学习好的可能。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学习和探索本是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常常因为父母的焦虑、担心,孩子对世界探索的动力,不得不转移到承接父母的焦虑中来。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行为问题,其背后都是家庭情感出现了问题,都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比如很多家长只看孩子的作业、成绩,却从不关心孩子情绪、心理,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滋养,早恋,网瘾这些地方便成了情感慰籍方式。

有的父母表面是担心孩子,其实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孩子的成长就学会了拯救父母的情绪,拯救别人的情绪。

还有些强势的父母,限制和控制孩子,爱自己的想法甚于爱孩子,孩子的自我被拿走,失去了做自己的动力。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有他背后的动力,每一个动力的背后,可能都有我们难以理解的东西,孩子会为了成全父母放弃成长。孩子也会为了成长,把动力扭曲成问题。

每个成年人,都是孩子,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类似的念头,想象着当自己是父母的时候,会如何的爱孩子。但当我们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又似乎不能再去理解孩子的那些想法了,当我们的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念头:他怎么就这么不懂事。

也许,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童年时候的那些内在需求,我们也无法了解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只是用我们以为的正确的方式,对孩子有前途的方式,去对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长。

成长,不仅仅是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对于每一个成年人。只有亲子关系对了,孩子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成为他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