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890万粉丝热爱的科普杂志《博物》14年精华内容

《博物》杂志从2004年创刊至今,积累了数十个主题方向和栏目,3000多篇原创科普文章,这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宝藏”。“博物少年百科·了不起的科学”是博物团队精心梳理14年杂志内容,选取孩子感兴趣、与学科相关、能提升科学素养的主题,为7~12岁的孩子们编著的专属百科丛书!

国内科研学者编写,“博物君”倾情推荐!

这套“博物少年百科·了不起的科学”是一次由国内本土科学家、科普达人们带来的一桌丰盛、成体系的“科学大餐”,符合国内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特别适合亲子共读,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涨知识,这将是一段超幸福的童年记忆!

扩展孩子视野、提升科学素养!

第3辑6本主题分别为:地理奇观、中国珍稀动物、荒野探险、气象、探险&战役&迁徙、中华民居,分别由地理学家、动物学家、探险家、气象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科普达人改编推荐,以独特的视角,用精美的图片、轻松严谨的文字,成体系的科学知识,为孩子带来一次全新的科学之旅。

帮孩子们建立科学思维,扩展孩子知识面,提升孩子科学素养,为生物、地理、历史、气象、建筑等学科学习打好基础。


【内容简介】

时间在流逝,人类却从未停止行走的脚步。

探险、战役和迁徙,一个又一个大事件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也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珍贵记忆。

本书选取《博物》杂志“传奇”“战役”“大迁徙”14年来的精华内容,由历史学家撰写而成,为你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博物》杂志简介

《博物》创刊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科普杂志。旨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开拓、科学意识培养及科学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

《博物》杂志拥有众多青少年读者,微博账号粉丝890万。

许秋汉,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曾为著名编曲、校园民谣歌手。2006年至今担任《博物》杂志主编。

郭亦城,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科普杂志《博物》品牌总监,热衷深挖美食行业秘密的科普达人。策划并执笔《博物餐桌》专栏,2008年起至今累计已有40余篇关于食物的科普文章,内容严谨科学性强,文风诙谐有趣。


【媒体评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想要了解这段漫长的历史,除了透过那些遗散在各处的建筑古迹,被挖掘出来的文物遗存,民间口口相传的史诗歌谣,我们还应该了解那些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事件,因为它们才是前面那些“历史证据”的载体。这些大事件里,有太多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也有喋血孤胆、智勇双全的英雄,甚至时代潮流和文化发展的缩影。如果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再据此填补上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历史名词,你将拥有一部极为生动的人类简史。它们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人类永不停歇的前行。

——《博物》杂志品牌总监 郭亦城


【目录】

探险:世界原来这么大!

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库克船长的南太平洋远航

战役:意义深远的鏖战!

攻陷君士坦丁堡 *经典的奇谋攻坚

西英加来海战 无敌舰队的覆灭

凡尔登之战 战场如同“绞肉机”

诺曼底登陆 来之不易的“漫长一天”

迁徙:为了生存的远行!

汉族南迁 客居岭南,终成一派

匈奴西迁 远跨欧亚,称霸欧洲

闯关东 冲破封禁,沃野东北

走西口 越过长城,草原宽广

下南洋 漂洋过海,落地生根
【免费在线读】
库克船长的南太平洋远航

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史诗般的航海冒险,是大航海时代*后一个伟大的传奇。从南极圈到北极圈,从合恩角到好望角,从夏威夷到白令海峡……一直到他去世,库克船长都在航行。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科学探险事业,也塑造了不朽的传奇。

伟大的探险家

南极圈昏黄的日光,洒在太平洋冰冷、平静的水面上,为层层微浪镶上一道道白边。在雾霭笼罩的冰山之间,一艘三桅帆船静悄悄地划开这亘古以来人迹未至的洋面,坚定地驶向南方。1774年1月30日这个晴空万里的“清晨”,时针孤零零地指向表盘上的“4”点钟,而对于这艘探险船上的船员来说,“清晨”与“傍晚”已经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概念,在这地球上*寒冷的地方,漫长的极昼已经持续了4个月。

甲板上,表情凝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用他惯用的姿势举起望远镜,苍茫的视野中,一条白得刺眼的长带裸露在海洋尽头,在海平面上呈东西向延伸,一望无际。“是冰!船长,”桅杆瞭望台上的水手叫到,“一片巨大无比的冰!”毫无疑问,他们已经不可能穿越这片“坚冰”再向南行了,这里将是他们此次冒险的终点。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航海家都向南考察得更远”,库克船长用几乎冻僵的手指勉强握住笔杆,在航海日记上写道,“雄心促使我去到任何人类能去的地方。”然而,这位勇敢的探险家还并不知道,他和他的船员们刚刚看到的“冰”,是属于地球上*后一片未有人类造访的大陆——南极洲。

探险新舰队:“决心”与“冒险”

1772年春天,詹姆斯·库克船长和他的“奋进”号远洋探险船,从上一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回到伦敦,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船队一路上的新奇见闻被添油加醋地在坊间流传;从遥远的澳洲带回来的动植物标本令人惊奇不已,袋鼠的形象一夜间跃上了啤酒商标;而探险队更是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不仅船员受到国王的接见,连“奋进”号上带回的一只山羊都受到了奖赏。

在这一派度假气氛中,库克船长却显得心事重重。他知道,上一次历经三年之久的航行,虽然巡游了大半个南太平洋,但并没有完成找到到传说中“南方大陆”的真正使命。它从古希腊时代就被人口口相传,在地理学家的假想中,它是一片富饶、广袤的大陆;几百年来,它更是在大航海时代梦幻般的探索中,让探险家们深深着迷。

“我希望以塔希提岛为基地继续向南探索太平洋中心的广阔海域,那里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库克船长在呈送给海军部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因此,我请求带队再赴南部海洋探险。”这一大胆的想法在海军部迅速引发响应,一份按照库克想法重返太平洋的计划被拟订出来了。在新的航海路线中,探险队不再从南美洲进入太平洋,而是沿着非洲南部,利用高纬度地区从西面吹来的劲风,一路南下。

这一次,两艘比“奋进”号装备更精良的探险船——“决心”号与稍小的“冒险”号将伴随库克船长的雄心壮志,驶向那神秘莫测的地球南端。

南极圈内的*批访客

7月的海风鼓满了“决心”号的白帆,与上次启航时一样,探险队的水手和科学家们满怀着对英伦三岛的留恋,但心中却多了一股发现新世界的豪情。他们意识到,在这位不苟言笑的船长带领下,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两艘探险船乘风破浪,沿着非洲西岸航行。1772年10月,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接着开始横跨大西洋。冬天,强劲的北风带来了一场风暴,然而,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探险者略感安慰的是,在风暴停歇的间隙,南纬49°的洋面上,几只黑背白肚、憨态可鞠的企鹅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转眼间走过1772年的*后两个月。“决心”号与“冒险”号,如同旷野中两颗随风旅行的草籽,茫然游荡在浩淼的南太平洋上。1773年1月17日,巡行中的“决心”号默默穿越南纬67°。千万年来,南极圈内这片波涛不息的洋面终于掀起*道人工浪花。2月,大雾开始降临,“冒险”号与库克率领的“决心”号失散,直到5月才重聚。而穿过南太平洋上众多的群岛后,暴雨中两艘船又失去了联系。而这一次,直到回到英国他们才得以相聚。

1774年10月,航行已经进行了整整15个月,库克船长越来越怀疑“南方大陆”的存在,因为在上一次发现的新西兰以南,实在找不到大块陆地的踪迹。而失去了“冒险”号的陪伴,库克也不想再在“空荡”的南太平洋上兜圈子,他调转“决心”号的船头,孤独地探向那人迹未至的南方。

去任何人类能到的地方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时的那一幕——在连续3个月的南行后,一往无前的“决心号”被一望无际的巨大“冰块”阻挡。“看来我们再也不能向南前进一英寸了。”库克船长喃喃自语,口中吐出白气。

这位无所畏惧的航海家尽管来到了人类能够航行的*南端,却很遗憾没有成为*个踏上南极土地的人。“决心”号*终来到的地方,距离南极*近的陆地只有200公里,这里就是现在的阿蒙森海。

在目睹了地球*南端的荒凉景色后,“决心”号带着失落返航了。几百年来,富饶的“南方大陆”一直被欧洲诸国虎视眈眈地渴望着,被地理学家和动植物学者殷切期盼着,而这次奔向地球*南端的航行,让大航海时代的*后一个梦烟消云散。“所谓南方大陆”,库克凭着他敏锐的判断写道,“倘若它真的存在的话,也必定是一片被大自然遗弃的不毛之地,它隐藏在永恒的冰雪之下,我不能否定再向前进的可能,但这样的尝试充满艰险。”

直到50年后,一位美国水手终于*次登上南极大陆;而150年后,两位同样勇敢的探险家斯科特与阿蒙森,将率领各自的探险队展开一场奔向地球南极点的伟大竞赛。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是人类的本能,诚如库克船长在日记中所说:“雄心促使我去任何人类能去的地方……”

寻觅“西北航道”

“命运总是把我由一个*推向另一个*”,坐在伦敦格林尼治的办公室里,库克船长抱怨道,“我曾经觉得整个南半球都太小了,但现在却走不出这个屋子。” 这是1776年的一天,库克以上校军衔领取年薪,成了一名被国家供养的“闲散人”。

尽管作为两次著名远洋探险的领队,他名声显赫,但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着实让他的探险家天性备受压抑。就在此时,英国国会出台一项决议:奖给任何一艘英国航船2万英镑的巨额奖金,只要它能在北纬52°线以外的大洋中找到一条航道,通往令整个欧洲垂涎的肥沃处女地——北美大陆西岸。

当时,沿着亚欧大陆北岸,从北冰洋穿过白令海峡,再通过太平洋的航线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经过合恩角,沿美洲西岸向北的航线被西班牙牢牢占据着。找到另一条连接北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横跨加拿大顶部的“西北通道”,让几代英国航海家魂牵梦绕,它同所谓“南方大陆”一样,也是个未知之谜。

在库克船长的一再申请下,英国海军*终把探险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这位已经名满天下的航海家。多年来一直巡游南半球的库克船长摩拳擦掌,这一次,他要去的是世界的另一端,去寻找一条海洋通道而不是大陆。

1776年7月12日,库克船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远洋航行。“决心”号在人群的欢送中斩开泰晤士河的碧波驶向远方。这一年,库克船长48岁,作为一个18世纪的水手,这实在是该退休养老的年纪,但对于这位头上已经笼罩着太多光环的传奇船长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船只绕过好望角之后,横渡印度洋,第二年2月到达新西兰。在友好的汤加群岛,库克的船只受到当地人的礼遇,并一直停留到8月。在那里,一个土著人热情地建议库克船长北上,去寻找“哈南群岛”。

“哈南群岛”其实就是夏威夷。1778年1月,“决心”号终于找到了这片美丽的群岛,这里远离北美大陆,欧洲人还未曾造访,当地的土著平和好客,与英国人相处得十分愉快。几天后他们继续北上,穿过北太平洋的雾海,探险船借着一股南风穿过白令海峡,进入了北极地区。然而这时,北纬70°的地方,浮冰犹如一座座城墙——继续北上简直是痴人说梦。库克下令返航回到夏威夷,等待第二年夏天再去寻找“西北航道”。

乐极生悲的夏威夷

酋长手持*系有狗毛的权杖,口诵赞歌,岛民们则匍匐于地,向停泊在港口的“决心”号磕头:这是1779年1月17日,初次登陆夏威夷本岛的库克船长,被当地人欢迎他们的狂热劲儿给弄懵了。土著把红布披在库克胸上,把椰子汁涂满了他的全身,并在他身边载歌载舞——原来,巧合地是,船只到来的时间恰巧与岛民信仰传说中“罗诺”神到来的时间相吻合,于是,他们便把库克看作是“罗诺”神的化身。

这之后,在探险队休整期间,岛民的礼物源源不断地送来,根本无法拒绝。1月正值夏威夷岛上的黄金时节,丰收的物产让船员们享用不尽。一个月后,带着美好的回忆,英国人驶离了这个热情得让人有点不适应的小岛。

刚向北方航行了3天,狂风就让探险队再次陷入困境,一根桅杆错位了,库克船长只好下令返回岛上。但岛民态度的转变让他们大吃一惊,当地首领在海湾质问船长为什么要回来。“罗诺”神的去而复返着实令岛民困惑,而且盛季已过,岛民们已无力再供应船员们要求的给养了。

很快,友好便化为敌意,土著们开始偷走船上的东西。2月14日黎明时分,船上*的一只小艇居然也被偷走。库克船长多年来*次失去了理智与耐心,他带领10名海员冲上岸去,打算抓当地一个酋长为人质。英国人闯进村庄,在冲突中打死了一名土著。这下子整个夏威夷都被激怒了,几千人手持石块和棍棒,在海滩上集结起来。“我们无意伤害你们!”库克船长声明道,但一杆双筒枪不小心走了火。骚动的人群挥舞着长矛迅速逼近。水手们胡乱向土著射击,接着纷纷逃上小艇。“向船上撤退!”库克回头向船员喊道。这时,一名土著忽然冲到库克的背后,用大棒猛击他的后脑。

在夏威夷风景如画的海滩边,库克船长倒下了,鲜血染红了碧蓝的海水。

要比任何人都走得远

那个时代*伟大的航海家就这样牺牲了。失去了船长的探险队,强忍着悲痛,北上白令海峡,期盼着能够发现“西北通道”,但却始终没有成功,*后只好取道好望角回到了英国。库克船长的死讯传回国内,英王乔治三世失声恸哭,举国上下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探险家而悲痛不已。

1768年,当库克船长*次扬帆远行,世界地图还有三分之一是空白的。他不仅重新绘制了太平洋的地图,也改变了西方对自然界和人类其他民族的看法,他的航行更为英国之后的远洋科考开创了先河。

“要比任何人都走得远。”这个英国约克郡的乡下孩子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无数后世的探险家,怀揣着同样的梦想,踏上未知的征途。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